1. 國際零部件企業2019年財報解讀:危機並行,行業加速整合
經濟萎靡、車市下行,這場寒冬依舊。受此波及,自進入2019年下半年開始,眾多零部件企業不得不下調各自銷售預期,紛紛尋找新的出路,一時間,業務轉型、組織調整、關廠裁員、抱團取暖等措施屢見不鮮。近日,已有不少國際零部件企業公布了最新財報信息,蓋世汽整理了其中部分企業的財報狀況,來看一看這些企業在過去一整年中,都有哪些收獲。
車市嚴寒,頭部企業也難言輕松
圖為:英飛凌財報截圖
英飛凌方面,據其在2月5日所發布的最新季度財報中顯示,2020財年第一季度(2019年10月-12月)收入同比下降2.7%,至19.16億歐元(約合20.9億美元),凈收入為2.1億歐元(約合2.3億美元)。其中,由於全球汽車消費需求的下降,汽車(ATV)收入同比下降2%,至8.3億歐元(約合9億美元)。
在大環境增速疲軟,兩者無論是從半導體領域還是汽車晶元領域,其業績表現均高於市場整體表現,而這也意味著行業正由自由競爭逐漸趨向寡頭競爭,大部分的利潤掌握在個別頭部企業手中,行業將加速整合。
據蓋世汽車了解,2019年,於半導體晶元領域而言最大的新聞莫過於英飛凌科技股份公司(以下簡稱:英飛凌)以每股23.85美元收購了賽普拉斯半導體公司,藉此,英飛凌或超過恩智浦躍居全球汽車晶元領域第一位。
但值得注意的是,就在英飛凌並購賽普拉斯的前幾日,恩智浦以1.76億美元收購了Marvell的WiFi連接業務,並基於此推出了新產品和解決方案,據恩智浦首席執行官RichardClemmer介紹,「隨著這類新產品的批量生產,我們預計將助力恩智浦實現長期增長」。
汽車晶元領域競爭日趨白熱化,誰也無法預測此後恩智浦、英飛凌之間孰強孰弱,唯有不斷進階,不斷擴展新業務、新領域,或才能在大環境日趨向下時贏得更廣闊的未來。
蓋世小結:日子難熬,在車市寒冬持續了十餘月後,早已成為汽車圈上下的共識。且在各企業的財報預期中均表示,2020年甚至於未來3-5年內,全球汽車產量都可能難有起色,目前發生在中國的肺炎疫情,正快速波及全球汽車供應鏈,或進一步加速汽車行業的整合。可正所謂,危機並行,2020年的開局不利,或刺激更多企業求新求變,以加速推動企業轉型,拓寬企業業務范圍,從而在未來市場競爭中贏的更大席面。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2. 美國德爾福公司的劫後餘生
日期:2006-11-21 10:04:21
就在幾個月之前,世界汽車零部件巨頭德爾福還因為股票狂瀉、利潤巨虧與信用等級下降而憂心忡忡,其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史蒂夫·米勒(STEVEMILLE)甚至發出「這樣下去維持不了多長時間」的哀嘆。然而,2005年10月8日德爾福公司在美國紐約市申請公司破產保護之後,威脅該企業的一系列債務及由此而產生的財務危機便暫時得到了緩解。目前,德爾福在全球的業務運營又恢復了正常。
一度稱霸全球汽車零部件行業
對於眾多的普通消費者,德爾福無疑是個陌生人,但在汽車業內,卻無人不知。
德爾福的前身是美國通用汽車的零部件集團(GM ACG),其歷史可以追溯到1888年。這家汽車零配件製造企業總共擁有19.2萬多名員工,2002年以274億美元的營業額在全球企業中排在142位。
在某種程度上說,德爾福的歷史就是通用汽車的歷史。上個世紀70年代,美國通用汽車公司採取垂直整合的結構策略,從螺絲釘到發動機的所有部件都自己來做,從而創造了一個時代的輝煌。80年代末開始,由於受到日本汽車的沖擊,通用汽車決定放棄垂直結構,並逐步將利潤率相對較低的零部件部門分離出來。
1988年通用汽車成立ACG是零部件部門分離的第一步。此後,1991年巴騰伯格(J. T. BattenbergⅢ)先生作為通用汽車的常務副總裁(現任德爾福全球總裁),分管零部件部門。如何讓ACG獨立發展並成為與整車一樣賺錢的公司,是巴騰伯格當時面臨的主要任務。巴騰伯格制定了一個基本原則:除了為通用汽車提供零配件,ACG對外也要發展。同樣的,通用汽車也可以從ACG以外采購零部件。這樣貫徹下來,ACG部門的非通用汽車業務佔到總銷售額的10%至15%。1995年,ACG 更名為德爾福汽車系統,以一種更靈活的姿態立足於市場。
在不斷發展非通用汽車客戶的同時,巴騰伯格對ACG做了大刀闊斧的改革。面對包含300多種產品的冗長生產線,巴騰伯格決定把不盈利的部門或者產品線,果斷地採取「關停並轉」原則(fix、close、sell),以便爭取在任何一個產品領域中都做到第一或者第二的位置。改革以後,德爾福只留下170多種在全球都有競爭力的產品。
在做減法的同時,德爾福也在做加法,以便在最需要的地方增強自己的力量。1997年底,德爾福將通用汽車集團原休斯電子旗下的德科電子收入囊中,加強其電子集成方面的競爭力,從而更好地做到系統整合。
完成內部改革後,1999年5月28日,德爾福作為一家完全獨立的公司在紐約證券交易所IPO上市,董事長是巴騰伯格。雖然上市時,德爾福還有80%的營業額是由通用汽車帶來的,但後來這個比例降到了65%左右。更重要的是,在資本上,德爾福已經剪斷了自己與通用汽車的「臍帶」。
如果說世界汽車工業的歷史是整車行業的一部橫向兼並重組史,那麼,配件行業全球最大的德爾福從通用汽車中分拆出來,則開創了汽車行業縱向分工的先河。
目前,德爾福仍是全球最大的汽車零部件供應商之一,世界500強排名第146位,除了發動機、變速箱、外殼、座椅、輪胎外,德爾福幾乎能提供其它所有的汽車零配件,其品種之全令所有汽車零部件公司側目。德爾福產品在全球汽車零部件市場佔有率高達15%-20%。有這樣全面的零部件產品線,德爾福任何一個小舉動,都會對整車生產企業產生足夠大的影響。
德爾福帝國非常龐大,目前在41個國家設了176家全資製造廠、42家合資廠、53個客戶服務中心和銷售代表處以及32個技術中心,是在中國就有11家生產型企業。
1994以後,德爾福在中國以年均24%的增長率快速前進;2004年德爾福在中國合並報表收入超過6億美元,中國市場始終是德爾福非常重要的增長點。
歷史包袱與整車庫存累及德爾福
然而,天有不測風雲。進入2005年以後,德爾福開始從金字塔尖下滑,厄運連連。
先是保持多年的「霸主」地位失守。2005年初羅伯特·博世工業集團公布的2004年銷售額顯示,這家公司以329.3億美元的銷售首次超過德爾福公司(287億美元),成為世界汽車零部件製造商的新「霸主」。
接著是經營全面滑坡。2004年同期,德爾福還凈盈利1.43億美元,短短一年情形就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德爾福2005年第二季度的營業收入僅為70億美元,較2004年下降5億美元,利潤巨虧3.38億美元,收入利潤雙雙跌破預期。消息傳出後,德爾福股票狂瀉12.1%,僅剩下4.36美元。此後,三家主要債券評級機構聯合調低了對德爾福的信用評級,原因是後者啟動了15億美元的循環信用透支,這種方法通常只應用於申請破產之前以獲得營運現金。
使德爾福最撐不下去的是德爾福、通用汽車、美國工會三者之間的歷史遺留問題。1999年,德爾福從通用剝離出去時把龐大的配套企業照單全收,許多專業配套企業在公開市場競爭中顯得經營乏力,逐漸成為德爾福的包袱。內部一些經營困難的企業拖累了許多經營良好的企業,通過不斷清理變賣缺乏競爭力的部分資產也只能獲得局部的解脫。歷史和現實的內外多種不利因素促使有著龐大身軀的德爾福在資產平衡表上的數字顯得越來越難看。
此外,德爾福還不得不將員工們與通用原先簽訂的高工資合約一並接手,並准備一直延續到2007年9月。目前德爾福在北美有25000名美國工會工人,每個工人每年的成本是13萬美元,同時還要遵守美國工會的一系列規則,不能停工和削減員工。而德爾福面臨的是全球競爭,這樣使德爾福的運營成本居高不下。2005年整個第二季度,公司在那些「空閑」的小時工身上多支出了1億美元。
業內人士指出,德爾福的每況愈下決不是孤立的,面臨的挑戰是全行業性的,折射出當前全球汽配業寒氣逼人的現狀。
偉世通公司是福特公司最大的零部件供應商,在全球汽配業不景氣的情況下,它已經根據福特產量計劃調低自己的生產計劃,即便如此,其債信等級仍逃脫不了被降到垃圾級的厄運。為此,福特汽車集團不得不斥16億巨資拯救偉世通。無獨有偶,2005年5月17日,汽車地板和音響部件的關鍵製造商柯林斯阿克曼也走向了申請破產保護的境地,北美和亞洲汽車製造商同意其漲價自救,正是為幫助這個世界汽車地板和音響部件巨頭擺脫破產困境。
隨著上游企業包括通用汽車在內的整車廠庫存增加,汽車製造商紛紛減產,其股票開始下跌,同時引起了歐洲和美國整個股市的震盪。在紐約股票交易所里,通用、福特汽車股價下跌。城門失火,殃及池魚。整車企業的不景氣直接導致美國各大零部件供應商股票的下挫,美國天合公司、德爾福公司、李爾公司的經營普遍受挫。這些使得歐美汽車零部件製造商不寒而慄,面臨破產的危險。事實上,從2005年年初開始,不斷上漲的原材料價格,已經使零部件廠商的利潤增長受到嚴重威脅,有的甚至做出了虧損的預計。在受到原料漲價威脅的同時,零部件廠商還要面臨著來自整車公司削減產量、要求其降價的壓力,兩頭受氣的零部件供應商們日子非常難過。
求援無望申請破產金蟬脫殼
「很簡單,我們已經失去了競爭力,這樣下去維持不了多長時間了。」史蒂夫·米勒無奈地說:「除非我們能在削減勞工成本上有所作為,否則破產保護將是不多的選擇之一。」
據國外媒體報道,如果三方能夠就德爾福勞動力成本削減問題達成一致,工會將允許德爾福為工人提供每小時14美元的報酬,幾乎是現在的一半;同時,德爾福希望能關閉表現不佳的工廠,並裁減4000名多餘的工會工人。如果三方在2005年10月17日前沒能達成一致,米勒表示,德爾福就將尋求包括破產保護在內的其它重組方式。
但觀察人士指出,米勒所提出的「破產保護」既不同於破產,也不同於其它許多國家及地區規定的破產清算程序。《美國破產法》第11章允許企業債務人在申請破產保護後繼續日常運營,以解決財務困難。企業現有的董事會和管理層將繼續留任,並在法院和股東的監督下運營業務。「破產保護」給企業一年的時間,一年以後如果企業覺得重組沒有完成,則可以申請繼續延長。「破產保護」以後工會權力明顯削弱,一些原來受到工會干擾的事情,現在企業就可以放手去做。因此此時提出「破產保護」可以看做為德爾福度過目前財務危機的緩兵之計。
摩根大通分析師Himanshu Patel將德爾福所謂的「申請破產保護」視為其對通用和工會發出要挾的「潛台詞」。德爾福目前可謂是腹背受敵,既面臨著勞動力生產成本居高不下的歷史遺留問題,又受到北美市場嚴重滑坡的制衡。雖然北美地區產量的提高和銷量的改善將成為最終帶動德爾福走出困境的根本之道,但在短期內,這一狀況很難改善。米勒此次提出的與通用和工會就削減勞動力成本的談判可以被視作他目前唯一可以付諸行動的拯救方案,這一舉措可以使德爾福迅速甩掉包袱,為今後更加大膽的改革掃清障礙。
面對德爾福略帶「要挾」的求援,通用如何作為呢?
通用非常清楚自己與德爾福「唇亡齒寒」的關系,一旦德爾福進入破產保護,通用汽車公司的財務也將受到牽連。通用將不得不承擔部分員工的養老金成本,並花更高的價錢購買汽車部件,聯合汽車工會的退休員工也將面臨福利待遇的大幅下降,三方達成協議應該符合各自最大的利益。因此這並不是一個通用是否會幫助德爾福的問題,而是怎麼幫的問題。就在德爾福發表上述宣言之後,通用立即作出反應,准備出手拉一把瀕臨破產的德爾福。使其免於破產的危險。通用表示,它將考慮提供財政援助,重新安排德爾福的8.19億美元欠款,這筆款項是為曾在德爾福工作現又返回通用的工人退休時所准備的。
可是,通用現在自己的日子也並不好過,第二季度虧損了近3億美元,美國市場的持續萎縮使通用上半年的產量削減了11%,想拯救德爾福是心有餘而力不足。
如此,德爾福只好在美國密歇根州特洛伊市宣布,德爾福及其在美國境內的38家子公司已依據《美國破產法》第11章,於2005年10月8日在紐約市申請美國公司破產保護。德爾福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史蒂夫·米勒表示,「我們的全球業務營運,包括美國和非美國業務,將繼續進行,不會中斷。」德爾福的非美國子公司未列入申請范圍,將繼續經營。德爾福中國區副總裁蔣健表示,「我們的中國業務不會受到影響,中國市場的投資計劃和業務還會得到全球總部的支持。」
重組之路渺茫
現在德爾福申請破產保護之後,這些工人何去何從?他們的收入和福利將怎樣調整?這場勞資雙方的博弈才剛剛拉開序幕。據了解,德爾福已經與主要工會的代表進行了具有建設性的談判,但如果沒有通用汽車公司的協助或美國法院的干預,依然無法對集體談判協議作出必要的修改。「因為無法在法庭外解決美國業務的歷史遺留問題」,米勒指出:「我們認定,在目前流動資金狀況很強勁的時候通過第11章程序來解決我們在美國的成本結構問題,最符合德爾福公司的利益。」
圍繞申請破產保護,德爾福一系列動作可謂密鑼緊鼓。2005年10月,德爾福還向每個相關的工會提出一份建議,目的是讓勞動協議採納具有競爭力的勞動成本結構,以及處理掉不贏利、非戰略性的美國業務。另外,德爾福還計劃參照業內有競爭力的做法和轉型計劃,調整養老金計劃和健康及退休福利。
在提交自願性申請的同時,德爾福還提交了40多項「首日」動議,涉及德爾福的員工和業務營運、延續供應商關系、客戶處理、某些有待執行的合同、稅務和相關事宜、公用工程、留住專業人員和案件管理等事宜。在等待法庭對首日聽證會作出決定之前,破產法院會批准過渡令,就員工和業務運行、延續供應商關系和客戶處理提供臨時性的救濟。
另據德爾福汽車系統(中國)投資有限公司有關人士稱,德爾福可動用所有流動資金為美國境外的全球業務提供支持,協助保證為各全球業務部門提供充足的流動資金,德爾福計劃融資45億美元,以維持全球業務的運行,融資方式為債務融資,另有亞洲、歐洲和美洲的有約束和無約束信用融資額度或抵押融資,德爾福預計在2007年初至年中能夠完成其美國業務的重組。
不過,德爾福的如意算盤能否如願,還是一個很大的懸念。在日本汽車公司和高價油的影響下,美國三大汽車公司擅長的SUV和大型轎車市場已經受到巨大沖擊,而從通用和福特剝離出的德爾福和偉世通業務勢必受到巨大影響。在通用、福特與戴姆勒-克萊斯勒這三大汽車公司經營狀況持續低迷的情況,德爾福的重組之路勢必充滿艱辛。
3. 混動/電動再次「爆發」,德爾福獲中國三大車企42億巨額訂單
[汽車之家?行業]??近日,德爾福科技公司(DelphiTechnologies)宣布將在2020年第二季度攜手中國三大整車廠在新能源領域開展合作,新業務產品計劃將於2021-2023年展開。
另外一項涉及的是純電動汽車業務。純電動車市場在中國正在快速增長,德爾福科技與科銳共同開發的800伏碳化硅逆變器也將為中國純電車型的動力系統提供更多前沿方案。
2020年1月,博格華納宣布以33億美元(約合229億元人民幣)收購德爾福科技,以繼續開拓正在增長中的混動汽車和純電動汽車業務。雙方該收購事項已經獲得股東批准。一旦雙方整合完畢,就意味著曾經在零部件行業雄霸一時的德爾福,在經歷一輪輪業務剝離之後,將被全新的公司形態取代,而一家可以沖擊全球20強的新零部件企業集團將誕生。(文/汽車之家彭斐)
4. 溫州德爾福節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怎麼樣
溫州德爾福節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2013-12-25注冊成立的股份有限公司(非上市、自然人投資或控股),注冊地址位於浙江省溫州市平陽縣濱海新區新陽路5號。
溫州德爾福節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統一社會信用代碼/注冊號是91330300087389126G,企業法人張崇龍,目前企業處於開業狀態。
溫州德爾福節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經營范圍是:節能產品開發;輕質建築材料、乾粉砂漿、節能保溫砂漿、保溫一體板、裝飾線條、水性塗料(不含危險品)製造、銷售;節能技術咨詢;勞動防護用品銷售;承接內外牆保溫工程(涉及資質的憑資質證書經營)。(依法須經批準的項目,經相關部門批准後方可開展經營活動)。
通過愛企查查看溫州德爾福節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資訊。
5. 幕後巨頭再整合!博格華納229億元全資收購德爾福為哪般
近年來,從佛吉亞收購日本歌樂,到采埃孚收購威伯科,再到日立與本田合並零部件業務等事件,都說明零部件企業的大規模並購、合作還遠沒有結束。
在電動化領域,據市場調查機構HIS預測,今年全球新能源(混合動力、插電式、電動汽車、燃料電池)汽車的新車數量為597萬輛,預計到2025年將激增近3.5倍,達到2000萬輛,市場前景巨大。
這其中,電動系統的核心技術——電池、電機、電控技術成為眾多傳統零部件巨頭轉型的重要發力點。博格華納並購案成為最鮮明的例子。
分析人士認為,在新興市場以及新市場的營收潛力驅動下,未來電動車零部件市場的爭奪會進一步加劇,並將不亞於車企之間的競爭。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6. 博格華納並購德爾福!零部件巨頭抱團過冬
▲博格華納總裁兼首席執行官FrédéricLissalde
博格華納預計,到2023年,合並後的新公司將產生約1.25億美元的運管成本協同效應。同時該交易預計將在完成後的第二整年實現每股收益顯著增長。
另外,博格華納還於當天宣布了一項股份回購計劃,該公司董事會已批准在未來三年內執行一項高達1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69億元)的股份回購計劃。回購股票的時間及數量將根據市場情況、股價和其他因素而定。
二、博格華納收購德爾福科技意圖擴展電動汽車業務
2017年,德爾福汽車公司拆分為德爾福科技和安波福兩家公司,分家後德爾福科技繼續專注於汽車動力總成的業務,提供關於內燃機、混合動力和電動汽車的動力解決方案。
另一方面,博格華納雖然以內燃機、變速箱聞名,但據國外媒體FutureCar報道,一直以來該公司都在通過向電動汽車、插電式混動汽車生產配件來擴展自身的產品組合。
通過此次收購德爾福科技,博格華納將進一步增強其在電動汽車市場的地位。博格華納表示,這一交易將帶來諸多優勢,一方面將有助於擴大該公司在電氣電子產品方面的產品組合、能力及規模,另一方面有助於鞏固其在電氣推動系統領域的領先地位,並增強其在內燃機、商用車及售後市場業務方面的地位。
未來,雙方合並後的公司將推出覆蓋內燃機、混合動力和汽車電動系統的更全面的產品組合。
德爾福科技的聲明顯示,合並後的新公司未來將為客戶提供一整套的集成或獨立的電氣電子產品(包括高壓變頻器、轉換器、車載充電器和電池管理系統),及其他的產品。
在博格華納總裁兼首席執行官FrédéricLissalde看來,這項令人激動的交易與博格華納的平衡推進戰略一致,德爾福科技將帶來成熟的電氣電子技術,以及相關的人才資源,以補充博格華納的混合動力和電動汽車動力系統產品。
同時,FrédéricLissalde還表示,「我們非常尊重德爾福技術在世界各地的團隊,並歡迎他們來到博格華納。我們相信,我們將能夠一起加快步伐,應對電動化的市場趨勢。」
結語:供應商巨頭抱團電動化趨勢不可逆轉
全球的汽車製造商、零部件供應商正在結成聯盟,以開發電動汽車以及自動駕駛汽車。
這在一定程度上是由於車市寒冬下,汽車產業鏈玩家正面臨技術和財務負擔,與此同時各國政府也在施壓,制定更為嚴格的排放法規。
如今,博格華納與德爾福科技這兩家汽車零部件巨頭的交易,不只意味著車市寒冬下供應商同樣會抱團取暖,也直接印證了汽車行業電動化變革的必然趨勢。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7. 德爾福在華企業有14家(合資和獨資),包括控股公司、研發中心、技術服務中心和10家製造型企業
那隻這么少,光是派克業務體系就不止十四家了,以前在裡面工作好多年
德爾福電子(蘇州)有限公司
德爾福汽車系統(中國)投資有限公司
上海德爾福汽車空調系統有限公司
煙台德爾福派克電氣系統有限公司
德爾福派克電氣系統有限公司白城分公司
北京德爾福技術開發有限公司
德爾福派克電氣系統有限公司(上海亞太中心辦公室)
德爾福(中國)科技研發中心有限公司
北京德爾福萬源發動機管理系統有限公司
無錫德爾福傳動機械設備有限公司
德爾福派克電氣系統有限公司長春分公司
京西重工(上海)有限公司(剛賣掉)
德爾福貿易(上海)有限公司
德爾福派克電氣系統有限公司武漢分公司
德爾福派克電氣系統有限公司(廣州,武漢,重慶,蕪湖,上海A5,上海墨玉)6個公司
德爾福(上海)動力推進系統有限公司
其實德爾福從通用分出來時候繼承了偉大通用全球排第一時期的傳統:臃腫,官僚。
所以下面分得很細的,只是沒有全部來中國。
8. 上海德爾福派克公司的待遇怎麼樣
跨國公司估計待遇不會差 請看
--------------------------
德爾福中國溉況
1999年5月28日,德爾福正式與通用汽車公司分離,成為一家完全獨立的、公開在紐約證券交易所上市的公司。德爾福2003年全球銷售額突破281億美元,名列2003年《財富》全球五百強第105大企業。
德爾福集團在移動電子、交通零部件和系統技術方面居於世界領先地位。作為一家世界跨國公司,德爾福公司通過其下屬公司開展業務,並在美國密歇根州的特洛 伊、巴黎、東京和巴西的聖保羅設有地區性總部。德爾福集團兩大業務部類——電氣、電子與安全系統;動力、推進、熱工及內飾系統——能提供綜合的產品方案, 滿足客戶復雜的需求。德爾福公司現有大約186,000位員工,在全球41個國家有172家全資製造廠,42家合資企業,53個客戶服務中心和銷售代表 處,以及34個技術中心。
作為全球領先的汽車零部件供應商,德爾福集團努力遵循「跟隨客戶走」的企業承諾,積極在中國尋求合作夥伴,支持中國汽車零部件工業的發展。自1993年在北京設立代表處以來,德爾福一直在努力實現其對中國的長期承諾。目前,德爾福在華企業的投資約5億美元。德爾福分別在北京、上海、長春開設了客戶服務中心,並在中國設有十四家合資和獨資企業。
德爾福的在華進入正式運營的企業都已通過ISO9001和QS9000質量認證。德爾福在中國幾乎為所有主要的整車生產廠供貨,其中包括上海大眾、上海通用、一汽-大眾、神龍汽車有限公司、長安奧拓、北京吉普等。
公司網站
德爾福全球網站:http://www.delphi.com/
德爾福連接器中國網站:http://www.delphi-connectors.com/
德爾福的產品主要分為兩大部類,由五大分部負責生產:
* 電氣、電子與安全系統(德爾福電子與安全、德爾福派克電氣系統)
* 動力、推進、熱工及內飾系統(德爾福能源及底盤系統、德爾福轉向系統、德爾福熱工與內飾)
德爾福在華企業
它們在為中國汽車製造商提供支持的同時,也與政府和業界領先企業合作,努力支持中國汽車工業的發展。
一、電氣、電子與安全系統業務企業
* 上海德科電子儀表有限公司(合資) 成立於1996年,生產儀表、感測器、空調控制系統。已獲得ISO9001、QS9000和ISO14001認證。
* 德爾福德科電子(蘇州)有限公司(獨資)成立於1995年,生產汽車音響和汽車電子。已獲得ISO9001和QS9000認證。
* 德爾福派克電氣系統有限公司(合資)總部設在上海,正式成立於2002年,主要製造電子、電氣分配設備並提供工程設計和客戶支持服務。前身是上海德爾福派克電氣有限公司(1995 年合資)、白城德爾福派克電氣有限公司(1994年獨資)和德爾福派克電氣(廣州)有限公司(1996年獨資)。已獲得ISO9002和QS9000認 證。
* 上海德爾福汽車空調系統有限公司(合資) 成立於1998年,生產汽車空調組件及熱交換器。已獲得ISO9001和QS9000認證。
* 上海德爾福汽車門系統有限公司(合資) 於1999年12月正式投產,生產汽車門鎖及防盜產品,已獲ISO9001和QS9000認證。
* 德爾福電子(蘇州)有限公司(獨資)成立於2003年,生產汽車電子產品。
* 無錫德爾福大星電子有限公司(合資) 2005年4月,德爾福在華的第12家製造型企業,也是德爾福派克電氣系統在國內的第5家工廠。該工廠由德爾福派克電氣系統通過增資合作夥伴韓國大星公司在江蘇無錫的工廠—無錫德爾福大星電子有限公司,從而獲得了該公司的多數股權。
* 德爾福貿易(上海)有限公司 2006年7月18日,德爾福中國宣布:在華正式成立貿易公司——德爾福貿易(上海)有限公司,向中國汽車售後市場提供多種德爾福具有原配套質量水平的汽車零配件產品。
二、動力、推進、熱工及內飾系統企業
* 德爾福上海動力與推進系統有限公司(獨資) 成立於1997年,生產汽車制動和轉向系統,產品主要供出口。已獲得ISO9001和QS9000認證。
* 北京德爾福萬源發動機管理系統有限公司(合資)成立於1999年10月,生產發動機管理系統與配件。已獲得ISO9000/QS9000和ISO14001認證。
* 上海德爾福國際蓄電池有限公司(合資) 成立於1995年,生產多種型號的免維護蓄電池。已獲得QS9000認證。
* 德爾福沙基諾凌雲驅動軸有限公司(合資)成立於1995年,位於河北省,生產定速連接和半軸。已獲得ISO9001和QS9000認證。
* 上海德爾福排氣控制系統有限公司(合資)成立於1999年,生產三元催化轉換器,已獲QS9000認證。
三、科技研發中心
* 德爾福(中國)科技研發有限公司 落戶在上海浦東新區外高橋保稅區的德爾福(中國)科技研發有限公司是一家獨資公司,總投資達5000萬美元。一期工程將於2005年6月竣工並開始運轉,首批將吸納500名員工。工程預計2009年全部完工交付使用,科研技術人員及支持人員將達1,400名左右。德爾福中國科技研發中心將具有零部件的設計開發能力,在此基礎上還將具有系統開發和系統集成能力。建成後,中心將能進行汽油/柴油電噴系統的全套開發設 計,汽車安全系統(如ABS,門鎖防盜等)的開發,汽車電氣系統的設計開發,汽車電子產品如各種電子控制模塊的設計。科技研發中心將為全球客戶研發零部 件,同時為中國本地及外資汽車製造商提供應用系統工程支持。
技術轉讓協議
德爾福在中國共簽訂了八項技術許可證協議,向中國當地的生產廠轉讓世界先進的汽車零部件和系統技術。
1. 株州火炬火花塞廠,生產高性能火花塞
2. 河南豫北機械廠,生產整體式轉向機
3. 上海汽車制動系統有限公司,生產前制動鉗
4. 上海易初通用機器有限公司,生產V5壓縮機
5. 上海汽車制動器公司,生產主要制動系統部件
6. 上海匯眾汽車製造有限公司,生產減震器
7. 上海合眾汽車零配件公司,生產散熱器
8. 上海儀表元件廠,生產電池電線
客戶服務中心
德爾福在北京、上海安亭和吉林長春設有客戶服務中心,為用戶提供全面周到的服務。
9. 中國汽車零部件百強企業名單及股票代碼
2008中國百強汽配生產企業
作者:總評榜組委會 日期:2008-12-16 瀏覽次數:547
1、萬向集團公司
2、上海汽車股份有限公司
3、一汽解放汽車有限公司無錫柴油機分公司
4、東風車橋有限公司
5、柳州五菱汽車有限責任公司
6、遼寧曙光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7、寧波華翔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8、哈爾濱東安汽車動力股份有限公司
9、東風實業有限公司
10、德爾福派克電子系統有限公司
11、沈陽航天三菱汽車發動機製造有限公司
12、東風汽車車輪有限公司
13、長春一汽四環汽車股份有限公司
14、重慶宗申發動機製造有限公司
15、中信機電製造公司
16、北京福田環保動力股份有限公司
17、江陰市模塑集團有限公司
18、青特集團有限公司
19、東風朝陽柴油機有限責任公司
20、河北凌雲工業集團有限公司
21、重慶大江工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22、浙江駱氏實業發展有限公司
23、北京德爾福萬源發動機管理系統有限公司
24、天津富士通天電子有限公司
25、煙台首鋼電裝有限公司
26、江西長力汽車彈簧股份有限公司
27、江門市華鈴精密機械有限公司
28、上海德爾福汽車空調系統有限公司
29、浙江金輝機械有限公司
30、山東渤海活塞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31、廣東順德富華工程機械製造有限公司
32、杭州西湖汽車零部件集團有限公司
33、風帆股份有限公司
34、保定長城內燃機製造有限公司
35、杭州汽車發動機廠
36、西門子威迪歐汽車電子(惠州)有限公司
37、上海東洋電裝有限公司
38、沈陽航天新光集團有限公司
39、浙江益鵬發動機配件有限公司
40、台州方科汽車部件有限公司
41、北京江森汽車部件有限公司
42、京海納川汽車部件股份有限公司
43、山西大同齒輪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44、東風電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45、揚州柴油機有限責任公司
46、綿陽新華內燃機股份有限公司
47、深圳市航盛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48、天津富奧電裝空調有限公司
49、西門子威迪歐汽車電子(蕪湖)有限公司
50、重慶市渝江壓鑄有限公司
51、中國第一汽車集團哈爾濱變速箱廠
52、天津津住汽車線束有限公司
53、上海安誼車輪有限公司
54、玉環凱凌集團有限公司
55、南京三環忠義汽車零部件製造有限公司
56、哈爾濱東安汽車發動機製造有限公司
57、天津華豐汽車裝飾有限公司
58、長春旭陽工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59、吉林東光集團有限公司
60、安徽省安慶環新集團有限公司
61、常熟市汽車飾件有限公司
62、諸城市義和車橋有限公司
63、東風汽車傳動軸有限公司
64、浙江雙環齒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65、上海法雷奧汽車電器系統有限公司
66、正興車輪集團有限公司
67、重慶紅宇精密工業有限責任公司
68、上海皮爾博格有色零部件有限公司
69、東風本田汽車零部件有限公司
70、安徽寧國中鼎密封件有限公司
71、泰安華泰鋁輪轂有限公司
72、湖南汽車車橋廠
73、北京星宇中車科技有限公司
74、天潤曲軸有限公司
75、上海博澤汽車部件有限公司
76、上海金合利鋁輪轂製造有限公司
77、湖北省齊星汽車車身股份有限公司
78、山東龍口興民車輪有限公司
79、長春市燈泡電線有限公司
80、重慶長安金陵汽車零部件有限公司
81、江蘇天寶汽車電子有限公司
82、荊州恆隆汽車零部件製造有限公司
83、重慶青山工業有限責任公司
84、信義集團公司
85、佛山市南海中南鋁合金輪轂有限公司
86、上海同舟焊接廠
87、上海實業交通電器有限公司
88、萬安集團有限公司
89、廣州一森內燃機配件有限公司
90、廣州美賽德雨刷廠
91、瑞安市法西歐汽車部件有限公司
92、山東欣億翔汽車零部件有限公司
93、南昌新中鈴汽配實業有限公司
94、天懋車身製造有限公司
95、山東臨清迅力液壓機械有限公司
96、河北隆堯新興 汽車配件廠
97、浙江平陽縣冠威汽配有限公司
98、無錫永凱達齒輪有限公司
99、蚌埠市風馳濾清器有限公司
100、泉州欣龍汽車零部件製造有限公司
09年中國汽車零部件百強企業名單,在10月17日才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