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子貢准確預測行情,從而成為富商的故事有哪些
子貢成為富商的相關信息如下,供你參考:
1.關於子貢成為富商的記載:
原文:
原憲不厭糟糠,匿於窮巷。子貢結駟連騎,束帛之幣以聘享諸侯,所至,國君無不分庭與之抗禮。夫使孔子名揚於天下者,自貢先後之也。此所謂得勢而益彰者乎?————選自《史記 貨殖列傳》
譯文:
子貢在向孔子學習,返回後在衛國任官職,在曹魯之間賤買貴賣,經商致富,七十個高徒中,子貢是最富有的。原憲窮得連槽糠都吃不上,困居在陋巷之中。子貢車馬連接,喧鬧顯赫,四匹馬架一輛車。用絲綢貨物結交諸侯,所到之處,國君沒有不以平等之禮相待的,他使孔子名揚天下,子貢相助他,這就是所謂的有了地位而更加顯揚的例子嗎?
2.具體投資項目不明:
子貢是搞投資的,司馬遷記載他「億則屢中」,億就是判斷,他判斷什麼東西能賺錢,然後去投資,這東西還就能賺錢。但具體投資項目不清楚。司馬遷《史記》里有中國歷史上第一篇商人傳記《貨殖列傳》,《貨殖列傳》里寫的第二個商人就是子貢。其實,子貢應該是中國有史以來被歷史記載的第一位大商人。因為《貨殖列傳》中寫到的第一位大商人陶朱公發財在子貢之後,司馬遷不知為什麼把他放到子貢前面了。
子貢最了不起的地方,還不是他神奇的賺錢本事,而是他獨特的花錢方式。歷史上,錢比他多的人,很多;但是,花錢比他花得值的,沒有。他的錢,大都貢獻給老師了,司馬遷說「夫使孔子名布揚於天下者,子貢先後之也。」(《貨殖列傳》)這樣的錢,花得其所,最得其所。
3.子貢的經商經歷:
子貢原先家境就比較富裕,又出身在商朝後裔衛國的貴族,然而當了孔子的學生之後也沒有停止經商「回也其庶乎,屢空。賜不受命,而貨殖焉,臆則屢中」。
孔子去世後,還是以經商為業「好廢舉,與時轉貨貲;既學於仲尼,退而仕於衛,廢著鬻財於曹、魯之閑。」
從以上看來,無論是子貢認識孔子之前、當學生的時候,還是孔子去世之後,子貢都是一個成功的商人。
4.子貢是一個傑出的「職業經理」人:
孔子和弟子困於陳蔡之間.斷糧七天.子貢設法搞到一石米.為什麼派子貢出馬?這是和子貢的溝通能力固然有關,更重要的是,子貢是有錢人,花錢的事情,自然子貢去干。現在看來, 孔子弟子三千,除了學費之外,教育的贊助古代和現代一樣,是非常重要的收入來源。
不僅僅是學生,子貢還充當了孔子的職業經紀人和贊助人的角色。每次周遊列國,子貢除了經商之外,還送禮打前站,「所至,國君無不分庭與之抗禮」,為孔子做了良好的鋪墊。因此,「夫使孔子名布揚天下於天下者,子貢先後之也」。
子貢非常注意孔子形象的維護,《論語•學而》記載子禽向子貢詢問老師到別國後,必打聽當地的政治情況,是老師向做官呢,還是想亂政呢?子貢回答:「夫子溫、良、恭、儉、讓以得之」。
在孔子在世的時候,很多人就認為子貢的能力超越孔子,這個時候,子貢說:「譬之宮牆:賜之牆也及肩,窺見屋家之好;夫子之牆數仞,不得其門而入,不見宗廟之美,百官之富。」;「夫子之不可及也,猶天之不可階而升也。」,子貢表現出了一個職業經紀人的良好操守,宣揚了孔子的精神。
5.對子貢經商的評價:
《史記•貨殖列傳》說:「子贛(貢)既學於仲尼……鬻財於曹、魯之間,七十子之徒,賜最為饒益。……子貢結駟連騎,束帛之幣以聘享諸侯,所至,國君無不分庭與之抗禮。夫使孔子名布揚於天下者,子貢後先之也。此所謂得勢而益彰者乎?」
子貢是孔門高足弟子,而且「億則屢中」,特別是他懂得向春秋列國的王公大人進行「感情投資」。這一招果然很靈,「束帛之幣以聘享諸侯」,使他能與國君分庭抗禮,身價一下子就抬高了。當然作為師父的孔子,自然也名揚天下。他不像其他商人除了打算盤,就沒有什麼文化了,所以極少走上層路線的。
這一點,子貢有點像今日的大企業家、大金融家、大商業家一樣,顯得非常機靈,善於傍大腕。如今的巨商大賈旅遊出國,或到他國投資洽談業務,都要和所在國的上層人物打交道;如果得到元首接見,事情就更加好辦得多。毫無疑問,子貢是聰明的。憑著這一點,他不但很好地繼承並發揚了孔子的儒家學說,還成功地實現了自己人生價值的另一面——成為一代富商大賈,並因此被後世尊稱為儒商鼻祖。
㈡ 帶嘉字的好名字
好像80後生的小孩取取帶這個字的人很多,像身邊就有什麼家樂啊嗯,嘉許啊,家俊啊,可多這個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