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我國乳製品行業的現狀與發展趨勢
—— 以下數據及分析均來自於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乳製品行業市場需求預測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中國乳製品行業起步晚,起點低,但發展迅速。我國乳製品生產量保持在2600萬噸以上水平,但是我國乳製品出口競爭力較弱,主要出口中國香港。市場需求方面,我國乳製品的人均消費量約為相當於世界人均消費量的三分之一和發展中國家人均消費量的二分之一。伴隨著經濟的持續發展,人均消費量將持續提升,市場需求旺盛。後疫情時代,消費者對乳製品的需求更加旺盛。
供給:乳製品出口明顯下降
中國乳製品行業起步晚,起點低,但發展迅速。我國乳製品生產量保持在2600萬噸以上水平。2019年,我國乳製品產量為2719.4萬噸,同比增長5.6%。2020年前三季度,我國乳製品產量達2037.6萬噸,同比增長1.1%。
㈡ 我國乳製品行業現狀發展分析
行業處於轉型發展時期
乳製品行業產業鏈條相對較長,上游主要包括奶牛繁殖、飼料加工、原奶生產等多個環節,下游主要為市場銷售環節。
——以上數據來源於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乳製品行業市場需求預測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㈢ 如何評價乳品行業發展現狀
數據顯示,2011-2016 年,全國乳製品消費量從2480.5萬噸增至3204.7萬噸。當前,我國奶類產量已居世界第三,乳製品質量水平持續提升,乳製品消費市場穩步擴大,但人均乳製品消費量仍相對偏低,由此可見,我國乳製品行業投資前景十分看好。
據《中國乳製品行業市場需求預測與投資分析報告》數據顯示,我國規模以上乳製品加工企業已達627家,年銷售總額已突破3500億元。我國乳製品行業集中度不斷提升,數據顯示,2016年末我國年銷售額2000萬元以上的乳製品加工企業同比減少11家,行業集中度進一步提升。
㈣ 中國乳業實力榜,乳業市場為何會出現兩極分化的格局
國內的乳品企業以伊利、蒙牛、光明三巨頭為核心的基本格局已經形成,雖然行業增速放緩,但巨頭的創新求變的速度加快。
一是產品的創新。比如光明通過莫斯利安常溫酸奶的創新,達到200億的銷售規模,開創一個品類並引領行業。目前正在向全國市場推廣其中高端低溫巴氏奶品牌優倍鮮牛乳,這款產品上市於2006年8月,主要在華東地區銷售,其2015年銷售額達到11.33億元。
雖然伊利蒙牛近年來創新型的產品不多,但畢竟企業規模巨大,基礎型產品競爭力強。
2、酸奶布丁類產品出現。這類產品基本是由果凍類企業開發,並逐漸的開始投放市場,同時也有企業開始生產布丁類休閑甜點產品,如君樂寶的斯濃。
3、還有其它類型的奶製品,如乳酪、奶片等類別,正在成為新興的消費熱點,市場未熱,但機會已經出現。
跨界類奶製品成為乳品企業的產品補充,隨著這些類別的發展,對企業的影響力也會越來越大。
評析:
乳業市場基本格局已經形成,只是未來的競爭將會更加激烈。新一輪的市場競爭的核心類別將是低溫乳品。
當乳業巨頭開始布局低溫乳品市場時,區域型乳業的區域為王戰略可能在未來的5年內失去優勢。乳品市場大量的產品是基礎型產品,正是這些產品支撐起區域型乳業的發展,如果這個類型的產品遭遇乳業巨頭的市場收割,後果很嚴重,因為區域型乳業多年建立的競爭壁壘將不復存在。
我們應該清醒的認識到,當常溫乳品的市場增量放緩,大家只能在存量市場進行競爭,結果是在過去的10年間,區域型乳業在常溫領域基本上沒有建立任何優勢;當前的低溫乳品增速穩定,且部分品類增速遠超行業增速,當區域型乳業從常溫的泥潭中拔出腳跟,想在低溫領域發展時,伊利蒙牛等巨頭乳業開始加大低溫的投入,可以預見的未來是:缺乏創新的區域型乳業,如果和伊利蒙牛遭遇正面競爭,必將受到重創。
㈤ 乳製品行業發展前景
在連續六年聚焦「三農」之後,即將發布的2010年「中央一號文件」仍然有望關注大農業。處於大農業框架下的中國乳業經過09年一年的整頓、恢復,正在穩步走向「綠色復興」;在「聚焦農業」的背景下,乳業在2010年將迎來更多的發展機遇,以蒙牛為代表的中國乳品企業有望在新的一年裡取得更加深入的跨越式發展。
「中央一號文件」指的是中共中央每年發的第一份文件,在國家全年工作中具有綱領性和指導性的地位。一號文件中提到的問題是中央全年需要重點解決,也是當前國家亟需解決的問題。 2004年至2009年一號文件連續六年以「三農」(農業、農村、農民)為主題,表明了農業在我國重中之重的地位。
乳業是大農業的一個重要分支,中央政策對農業的持續扶持促進了近年來乳業的持續發展,09年中央一號文件對乳業在這一年裡的快速恢復尤其意義深遠。09年前三季度,全國乳製品產量同比增長3.42%;乳業龍頭蒙牛中報收入120.976億元,環比增加19%,拿到了一份「優於預期」的業績報告。
在荷蘭合作銀行發布的「2009年全球乳業公司排名榜」20強名單上,也首次出現了中國企業的名字:蒙牛排名第19位,事實上,如果按產銷量計,蒙牛的位次還將向前提升至全球第6位。專家認為,「中國製造」躋身世界乳業20強,標志著世界乳業中國版塊的崛起。
有了堅實的基礎和良好的發展勢頭,對於乳業的未來,蒙牛充滿了信心。「世界乳業50%的增量來自中國。」—— 世界乳業聯合會主席Jim Begg這樣表示。在人均GDP進入3000美金這樣一個歷史關口之後,中國人飲奶需求出現的爆炸性增長勢頭依然在持續,這表明中國乳業依然為我們提供了廣闊的舞台。
分析人士認為,即將發布的新一年「中央一號文件」將對乳業發展起到進一步推進的作用,而作為中國乳業的龍頭企業,與達能、雀巢等國際巨頭並列世界乳業第一陣營的蒙牛集團,也樹立了穩健突破「世界乳業10強」的目標。站在新的支點與起點上,中國乳業對未來有著更宏偉的規劃和暢想。
熱點關註:《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將於6月1日起正式實施。
從其以上資訊來看,你們學習和掌握乳製品加工的學生,未來學成以後的就業環境,一定是可以看好的。
㈥ 乳製品行業未來發展趨勢
、乳製品生產現狀
乳品的生產和銷售取得了較好的業績,並且液體乳生產大幅度增長,整個行業經濟效益明顯提高。2004年完成產品銷售收入663.3億元,利潤總額33.8億元。
乳製品生產技術和設備更新加快。主要包括磚型紙盒包裝超高溫滅菌奶生產線、塑料袋奶生產線、屋型紙盒包裝殺菌奶灌裝設備等,使我國乳品行業技術、設備陳舊的狀況得到有效改變。
乳製品市場競爭激烈。我國乳品行業尚屬於幼稚型行業,其規模、技術、產品質量方面同發達國家存在較大差距。而人世以後,許多外國的乳品品牌打人中國市場,如達能、帕瑪拉特、雀巢等,給國內乳品企業造成很大沖擊。另外,國內各品牌也將進行著面對面的競爭與交鋒。
大型企業發展迅速,奶製品企業兼並、整合的速度加快,集中度在提高。一些乳品加工企業通過股份制改造和強強聯合等整合方式形成了一批有實力的奶業集團,眾多中小乳品企業與實力較強的企業聯合或並人大型乳品企業、企業集團。
二、乳製品生產存在的主要問題
原料奶、乳製品質量參差不齊。我國目前80%是手工擠奶,且日益增多的個體戶不注意奶牛疫病防治,原奶細菌超標、抗生素含量過高等問題突出,嚴重製約著乳製品質量的提高。即使在原料奶主產區採用機械擠奶設備,但仍然存在管理水平低、設備不能及時保潔等問題。我國原料奶生產衛生條件差、細菌數量偏高、雜質較多。國家頒布的質量衛生標准大多數是十幾年前制定的,且分別隸屬於不同部門,涉及指標少,檢測方法落後,遠遠落後於當前食品安全的要求。
企業規模小、設備製造技術落後。我國乳製品工業發展時間短,真正的發展僅20年歷史,經濟實力、技術裝備水平、企業規模均不能同發達國家相比。我國乳業裝備整體水平同世界先進國家相比大約還有20年差距。目前,乳品機械進口量佔到50%,國內乳品機械三化程度低、配套性差,尤其是通用關鍵機械上,離心機及乳品分離機械與國外差距大,品種少,性能差。
產品結構不夠合理,乳品品種少。目前,我國乳品雖已有較快發展,但與國外相比,在風味、品質、品種上差距比較大,據統計,發達國家2001酸乳上市的新品種有900多種,歐洲開發的乳製品品種佔世界乳製品新品種的72%。而我國品種少,乳品產量中奶粉產量佔70%,奶油的產量很小。液體奶消費僅局限於大中城市.產量也很小,在液體奶品中,巴氏殺菌奶約佔53.1%,保鮮奶約佔29.9%,酸奶約佔17%。而乾酪這樣的產品在國外都屬大宗產品,在國內基本沒有生產,尤其是深加工、高科技和高附加值的產品更少,不能滿足市場需求。
㈦ 我國乳製品行業現狀和發展分析
2014-2019年,我國巴氏奶/常溫奶銷售額分別由221/800億元增長至343/942億元,巴氏奶增速高於常溫奶。從銷售額佔比來看,常溫奶仍占據液體奶主要份額,但近年來佔比逐年下滑,巴氏奶市場消費佔比逐年上升。
乳製品行業規模龐大,巴氏奶消費佔比較低
我國乳製品行業起步晚、起點低,但得益於龐大的人口基數,目前中國乳製品銷售規模達到了4196億,位列全球第二,近9年年均復合增長率為8.6%。預計到2022年,中國將超過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的乳製品市場。
—— 以上數據及分析均來自於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乳製品行業市場需求預測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