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科技走勢 » 中國生產麻黃素老股票
擴展閱讀
四大指數股票代碼 2025-07-04 15:09:08
中國石油股票哪買 2025-07-04 14:16:19

中國生產麻黃素老股票

發布時間: 2021-06-03 17:04:58

① 麻黃鹼是從什麼中提取的

麻黃鹼是從麻黃草中進行提取。


麻黃草為麻黃科多年生草本狀小灌木,主要品種有草麻黃,木賊麻黃和中麻黃等。麻黃草具有鎮咳、平喘、祛痰、發汗等作用,可供葯用,是工業上提取麻黃素的主要原料。具有飼用價值、生態價值、經濟價值和社會價值。因此被人們稱之為黃金植物 。


這種草一般大多在中國的西北地區比較常見,比如甘肅和內蒙古地區,但是南方地區也有一些麻黃植物。它喜歡乾燥的生長環境,並且生長良好。



(1)中國生產麻黃素老股票擴展閱讀


1、主要價值是含有很高的生物鹼,是重要的葯用植物,生於荒漠及土壤瘠薄處,有固沙保土的作用,也作燃料。麻黃雌球花的苞片熟時肉質多汁,可食,俗稱「麻黃果」。


2、生態效益麻黃草生長於荒漠、半荒漠草場,耐寒、耐旱,具有較強的生命力,是荒漠草場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發展人工栽培麻黃草,不但能提高植被蓋度,防風固沙,防止水土流失,而且可以保護野生麻黃草資源,對於穩定和改善生態環境具有積極的作用。


參考資料


網路-麻黃草

② 麻黃鹼是從什麼植物中提煉出來的

麻黃鹼是從植物麻黃草中提取的生物鹼。

1、預防支氣管哮喘發作和緩解輕度哮喘發作,對急性重度哮喘發作效不佳。

2、用於蛛網膜下腔麻醉或硬膜外麻醉引起的低血壓及慢性低血壓症。

3、治療各種原因引起的鼻黏膜充血、腫脹引起的鼻塞。

(2)中國生產麻黃素老股票擴展閱讀

禁忌症

甲狀腺功能亢進症、高血壓、動脈硬化、心絞痛等患者禁用。

注意事項

1、交叉過敏反應 對其他擬交感胺類葯,如腎上腺素、異丙腎上腺素等過敏者,對本品也過敏。

2、如有頭痛、焦慮不安、心動過速、眩暈、多汗等症狀出現時應注意停葯或調整劑量。

3、短期內反復用葯,作用可逐漸減弱(快速耐受現象),停葯數小時後可以恢復。每日用葯如不超過3次,則耐受現象不明顯。

③ 股票市場上有一個什麼銀廣廈事件,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銀廣夏陷阱

真相再清楚不過了:天津廣夏1999年、2000年獲得「暴利」的萃取產品出口,純屬子虛烏有。整個事情--從大宗萃取產品出口到銀廣夏利潤猛增到股價離譜上漲--是一場徹頭徹尾的騙局。

銀廣夏陷阱

過去兩年間,廣夏(銀川)實業股份有限公司(簡稱銀廣夏,深圳股票交易所代碼0557)創造了令人瞠目的業績和股價神話。
根據銀廣夏1999年年報,銀廣夏的每股盈利當年達到前所未有的0.51元;其股價則先知先覺,從1999年12月30日的13.97元啟動,一路狂升,至2000年4月19日漲至35.83元。次日實施了優厚的分紅方案10轉贈10後,即進入填權行情,於2000年12月29日完全填權並創下37.99元新高,摺合為除權前的價格75.98元,較一年前啟動時的價位上漲440%,較之於1999年「5·19行情」發動前,則上漲了8倍多;2000年全年漲幅高居深滬兩市第二;2000年年報披露的業績再創「奇跡」,在股本擴大一倍基礎上,每股收益攀升至0.827元。

「奇跡」並未到此為止。2001年3月1日,銀廣夏發布公告,稱與德國誠信公司(Fidelity Trading GmBH)簽訂連續三年總金額為60億元的萃取產品訂貨總協議。僅僅依此合同推算,2001年銀廣夏每股收益就將達到2至3元!在更早些時候,銀廣夏董事局主席張吉生預測,未來三年內每年業績連續翻番「不成問題」。
這是個燦爛的未來,但並不是所有人都為之目眩。證券行業內部,相信銀廣夏神話的人並沒有想像的那麼多。
--一位基金經理說:「(銀廣夏的業績)好雖好,但不符合常識。」
--一位著名證券公司農業領域的研究員很久以來都不把銀廣夏列入觀察范圍,問其原因,答:「有研究的必要嗎?」
各個證券網站上進行著觀點涇渭分明的超級大討論。著名的證券專業聊天室「和訊大家談」里,關於銀廣夏的帖子數以千計,質疑者和支持者各執一詞,爭論不休。在那裡可以找到各種傳言。
但僅憑「感覺」、傳言、爭論、甚至「常識」,還是缺乏依據。記者經過長達一年多的跟蹤采訪,漸漸逼近真相,銀廣夏的"神話"被逐步還原了本色。一個即使在並不成熟的中國市場上也相當少見的特大造假騙局,展現在我們面前。

引子

銀廣夏業績的奇跡性轉折,是從1998年發端的。這一年,銀廣夏傳出了來自天津的「好消息」。
1994年6月17日,廣夏(銀川)實業股份有限責任公司以「銀廣夏A」的名字在深圳交易所上市。銀廣夏A被稱作第一家來自寧夏的上市公司,但實際上,這家公司最早起源於深圳。
陳川是銀廣夏的創始人,在2000年2月去世前擔任銀廣夏董事局主席兼總裁。他1939年出生,早年為銀川話劇團編劇,1984年7月南下深圳創業,先後創建深圳廣夏文化公司和深圳廣夏錄像器材公司等。
陳川文人出身,據見過他的人說「極富領袖魅力」。1993至1994年間,他長袖善舞,將廣夏文化公司旗下幾家軟磁碟生產企業合並改組,並成功上市(參見輔文《銀廣夏前傳》)。其中的兩家企業均在深圳,分別是廣夏錄像器材有限公司和廣夏微型軟盤有限公司;另外一家叫做廣夏(銀川)磁技術有限責任公司。該公司在銀川注冊,存在的時間只有一年,從1992年9月到1993年銀廣夏設立後即注銷。明眼人知道,這家公司的功能,在於獲得寧夏自治區的上市額度。該公司發起人之一為寧夏計算機技術研究所,而銀廣夏現任董事局主席、曾長期擔任銀廣夏總裁的張吉生,即擔任過計算機研究所的所長。張吉生生於1946年,除了在銀廣夏任職外,還擔任著寧夏自治區科技廳廳長一職。
上市以後,圍繞著陳川的銀廣夏高層隊伍亦漸次成形。現任銀廣夏總裁的李有強來自天津。他生於1941年,曾任天津市工藝美術廠廠長,早在1985年就與陳川一起合作創業,1994年銀廣夏進入天津後,長期負責天津業務。而身兼財務總監、總會計師、董秘等多職的丁功民則常駐深圳。
1994年上市之時,國內軟磁碟行業競爭已如火如荼,轉眼間,每生產一張軟磁碟就要虧損2美分。對以軟磁碟為主業的銀廣夏來說,轉型迫在眉睫。
此後,銀廣夏每年均在為維持10%的凈資產收益率奔忙。當時的董事局主席陳川自己從不諱言這一點,在回憶、闡述銀廣夏的創業歷程時每每提及。銀廣夏的項目換了一個又一個,從軟磁碟生產以後,銀廣夏進入了全面多元化投資的階段。1996年年報稱銀廣夏已經「成功地由創立之初的三家軟磁碟生產企業的單一產業公司發展為擁有27家全資、控股子公司和分公司的跨行業實業公司」,到2000年更發展成有40餘家參股、控股公司的龐雜規模,從牙膏、水泥、海洋物產、白酒、牛黃、活性炭、文化產業、房地產,到葡萄酒和麻黃草,大部分項目是打一槍換一個地方,盈利水平始終貌不驚人,每次都僅是維持在10%凈資產收益率的配股生命線上方而已。
銀廣夏最知名的項目是在銀川西南永寧縣西沙窩(現稱征沙渠)治沙種草。1995年,陳川在赴京的列車上遇到了吳安琪。吳是寧夏自治區水科所所長,一直研究在水文調研的基礎上治理沙漠,曾在銀川附近治理過1200畝沙漠,後因資金匱乏而放棄。列車上一席談,陳川對吳治沙並種植麻黃草的構想產生興趣並隨後決定投資。銀廣夏投資80%,水科所技術入股投資20%,成立了廣夏(銀川)天然物產公司,購買並治理了銀川市郊2萬多畝沙漠,並種上了麻黃草(麻黃素的原料)。吳目前是廣夏(銀川)天然物產公司和寧夏廣夏制葯廠的董事長,也是銀廣夏的董事之一。
治沙種草,為銀廣夏帶來了異常良好的形像,但並沒有帶來什麼效益。銀廣夏聲稱前後投資過6億元,是一個誇大的數字。據《財經》了解,實際投資約9000萬元。據說這一項目近期可持平,但要貢獻巨額利潤,為時尚早。
銀廣夏業績的奇跡性轉折,是從1998年發端的。這一年,銀廣夏傳出了來自天津的「好消息」。
天津廣夏「獨撐大局」。

1999年,銀廣夏利潤的75%來自於天津廣夏;到了2000年,這個比例更大

銀廣夏1994年在天津成立了控股子公司天津保潔製品有限公司。保潔公司曾經在1996年通過德國西·伊利斯公司(C.ILLES&CO.)進口了一套泵式牙膏生產設備,這是可查的銀廣夏與西·伊利斯公司最早的往來;此後,銀廣夏又從西·伊利斯公司處訂購了一套由德國伍德公司(Krupp Uhde)生產的500立升×3二氧化碳超臨界萃取設備。這是傳奇的起點。
1998年,天津廣夏接到了來自德國誠信貿易公司的第一張訂單。其時,保潔公司已於1997年12月31日更名為天津廣夏(集團)有限公司(下稱天津廣夏)。
銀廣夏當年10月19日發布的公告稱,天津廣夏與德國誠信公司簽訂出口供貨協議,天津廣夏將每年向這家德國公司提供二氧化碳超臨界萃取技術所生產的蛋黃卵磷脂50噸,及桂皮精油、桂皮含油樹脂和生薑精油、生薑含油樹脂產品80噸,金額超過5000萬馬克。
幾個月之後,1999年6月19日,在鄭州召開的全國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研討會上,當時的銀廣夏董事局主席陳川這樣講述這單合同的暴利內涵:
「……德國誠信公司於1999年6月12日一次訂貨總價達5610萬馬克。6月26日,一艘載著天津廣夏第一批農產品萃取產品的貨輪起錨離港,遠航德國。這第一批產品出口,竟獲利7000多萬元!」
1999年,銀廣夏利潤總額1.58億元,其中76%即來自於天津廣夏(據張吉生一次內部講話)。
隨後,銀廣夏公告,將再從德國進口兩條800立升萃取生產線,後又將計劃升級為兩條1500立升×3和一條3500立升×3的生產線。計劃中的生產能力是天津廣夏現有生產能力的13倍之多!一時間,市場為其展現的暴利前景而沸騰。
在1999年年報公布前夕,2000年2月14日,陳川在北京突然遇疾去世,終年61歲。根據銀廣夏公告披露,死因是「突發性心肌梗塞」。
創始人陳川的去世,並未使銀廣夏2000年夢幻之旅受到絲毫影響。在2月17日進行的董事會改選中,張吉生繼任董事會主席,時任天津廣夏董事長兼總經理的李有強升任公司總裁。隨後銀廣夏公布了1999年年報,每股盈利0.51元,並實行公司歷史上首次10轉贈10的分紅方案。
從1999年12月30日至2000年4月19日不到半年間,銀廣夏從13.97元漲至35.83元,於2000年12月29日完全填權並創下37.99元新高,摺合為除權前的價格75.98元,較一年前啟動時的價位上漲440%。
2001年3月,銀廣夏公布了2000年年報,在股本擴大一倍的情況下,每股收益增長超過60%,達到每股0.827元,盈利能力之強,令人咋舌。
利潤絕大部分來自天津廣夏:銀廣夏全年主營業務收入9.1億元,凈利潤4.18億元。銀廣夏2000年1月19日公告稱,當年天津廣夏向德國誠信公司「出口」1.1億馬克的姜精油、桂皮油、卵磷脂等「萃取產品」。今年4月2日,審計其財務報表的深圳中天勤會計師事務所特向記者發來函件,稱當年追加定單補充合同共計2.1億馬克,2000年度實際執行合同金額為1.8億馬克(約合7.2億元人民幣)。如果按照1999年度年報提供的萃取產品利潤率(銷售收入23971萬元,業務利潤15892萬元,利潤率66%)推算,天津廣夏2000年度創造的利潤將達到4.7億元。
更恢宏的利潤前景在前頭。今年3月,銀廣夏再度公告,德國誠信公司已經和銀廣夏簽下了連續三年、每年20億元人民幣的總協議。以此推算,2001年銀廣夏的每股收益將達到2至3元,這將使銀廣夏成為「兩市業績最好市盈率卻最低的股票」。銀廣夏傳奇達到了頂峰。 2001年6月18日:銀廣夏宣布,一條1500立升×3二氧化碳超臨界萃取生產線已在安徽省蕪湖市建成。

不可能的產量、不可能的價格、不可能的產品

第一,以天津廣夏萃取設備的產能,即使通宵達旦運作,也生產不出其所宣稱的數量;第二,天津廣夏萃取產品出口價格高到近乎荒謬;第三,銀廣夏對德出口合同中的某些產品,根本不能用二氧化碳超臨界萃取設備提取

如果說銀廣夏的表現是一個神話,那麼,「二氧化碳超臨界萃取」--一項陌生拗口的專業名詞所指稱的技術--起到了點石成金的作用。簡單的解釋是:這是一種根據二氧化碳在不同溫度和壓力下的性質進行天然原料萃取的技術(有關介紹參見下附資料)。
聽聞銀廣夏神話,清華大學化學工程系教授朱慎林和北京星龍生物技術有限公司總經理戴志誠有著一樣的第一反應:「超臨界」為什麼總會被人利用、炒作呢?專家們知道,應用這一技術也許可以取得比較穩健的收益,但絕對不至於暴利,而且絕非無所不能萃取。早在1998年12月,中國超臨界流體協會在廣州召開的全國年會即將結束時,特地在會議紀要上補充了這么一段話:「希望企業界對超臨界萃取項目不要盲目上馬、低水平重復。」然而,正是在這一年,銀廣夏神話的准備工作啟動。
有理由相信,天津廣夏方面特別是原天津廣夏董事長兼總經理、現銀廣夏總裁李有強在整個過程中起了相當關鍵的作用。記者曾經向陳川原來的秘書問起有關德國客戶和萃取方面的事,她只有一句話:去問李有強。西·伊利斯公司方面的回答也是如出一轍。
在專家和同行的眼裡,銀廣夏憑此取得的驚人效益,處處皆是疑點。
第一,以天津廣夏萃取設備的產能,即使通宵達旦運作,也生產不出其所宣稱的數量。
即使只按照銀廣夏2000年1月19日所公告的合同金額,1.1億馬克所包括的產品至少應有卵磷脂100噸、姜精油等160噸。可資為證的是,天津廣夏稱於1999年出口的價值5610萬馬克貨物中,就已包括卵磷脂50噸,姜精油等80噸。
但根據國內專家對這一技術的了解,一套500立升×3的二氧化碳超臨界設備實際全年產量絕對超不過20噸至30噸--就算設備24小時連續運作。
也許正是為了使之「符合邏輯」,2001年3月,李有強在銀川告訴記者,天津廣夏已掌握了特別技術,能大幅提升產能。他以蛋黃卵磷脂的提取為例說,天津廣夏的500立升×3設備已經將萃取時間從10個小時縮短到3個小時並進一步縮短到30分鍾;今後通過上一套"在線監測"設備,還將把萃取時間縮短到十幾分鍾;而且,天津廣夏生產的蛋黃卵磷脂的精度已從35%提高到97%。加上天津廣夏是「四班三運轉」日夜工作,產量自然驚人。
「30分鍾」!所有聽聞這一說法的專家均感到不可思議。萃取的工序包括給二氧化碳加壓、萃取、釋壓等。僅僅給二氧化碳加壓到幾十個大氣壓這一步,就至少需要40分鍾;提取卵磷脂,必需的時間量是五六個小時。只用3個小時提取出來的卵磷脂,精度上就要大打折扣。銀廣夏憑什麼能做到30分鍾提取卵磷脂? 李有強的回答是一個故事:「我這個技術是大夥和德國人吃飯的時候,把他給灌醉了,拿到一張絕密的圖紙--'二氧化碳在任何條件下的臨界狀態。'德國人賣給你設備,但這個東西不可能給你。等到我們的卵磷脂做出來,連德國人都感到驚訝了。後來那個德國人還因此被總部降了職。」
記者到清華大學化學工程系--這是李曾經提起過的「合作夥伴」--做進一步核實。楊基礎教授聞此扶案大笑:「我這里這樣的圖紙多得很,你要不要?那不過是最基本的一張技術解釋圖而已。」
楊基礎是清華大學化學工程系教授,清華大學研究超臨界萃取技術的三位主要專家之一,從1978年開始研究超臨界技術,與企業界有著廣泛的合作,被稱為業內的「活字典」。
與銀廣夏有過接觸的天津大學李淑芬教授也向記者表示,提取蛋黃卵磷脂,3個小時是「神速」,30分鍾「簡直是奇跡」。
西北大學陳開勛教授則指出,李有強所謂能最後將生產時間縮至十幾分鍾的「在線監測」設備,只是研究文獻上的說法,是檢測手段的一種,與二氧化碳萃取沒有什麼關系。
簡而言之,僅從技術上而言,天津廣夏不可能在預定時間內生產出滿足合同數量的產品。
第二,天津廣夏萃取產品出口價格高到近乎荒謬。
在2001年3月銀廣夏股東大會前召開的二氧化碳超臨界萃取研討會上,李有強曾說:「以姜為例,50公斤含水率在10%以下的乾薑可以出1公斤油、1公斤含油樹脂。國內最好的山東產乾薑每噸7000元,但'歐洲市場的價格'是每公斤姜精油700至900馬克(摺合人民幣約2800元至3600元),每公斤含油樹脂是160至200馬克(摺合人民幣約640至800元),天津廣夏的出口價還處於中上等。加上人工費、水電費、機器折舊費,你們可以算算利潤率。」
根據這些條件,可以大略算出每公斤姜精油和含油樹脂的原料成本加起來只有350元,可是「賣給德國人」,就可以賣到3440至4400元。天下竟有此等美事! 銀廣夏提供的售價,與國際市場的倫敦價格,與眾多國內廠家、行業專家提供的參考價有著巨大的差距。以姜精油為例,銀廣夏公布的價格是每公斤在2800至3600元,而2000年11月17日,倫敦市場CIF價是100美元/千克(摺合人民幣約827元/公斤),西安嘉德公司了解的國際市場價格只在600至800元/公斤,北京星龍生物技術有限公司(國內最早採用二氧化碳超臨界萃取技術的生產企業)即使以小批量生產的價格算也只有1000至1200元/公斤,價格懸殊竟達3至5倍! 一位被告知銀廣夏萃取產品售價的專家笑稱:如此昂貴的姜精油,簡直可以與黃金媲美,看來要用滴管小心使用! 按1998年天津廣夏向德國誠信公司出口貨品的合同,有關貨品合同價格如下:
桂皮精油 900至1100馬克/公斤
桂皮含油樹脂 160至200馬克/公斤
生薑精油 550至700馬克/公斤
生薑含油樹脂 150至250馬克/公斤
蛋黃卵磷脂 平均300馬克/公斤
約合120萬元/噸
2001年3月,李有強在公開場合宣布的產品價格如下:
姜精油 700至900馬克/公斤
約合280萬元至360萬元人民幣/噸
姜油樹脂 160至200馬克/公斤
約合64萬元至80萬元/噸
桂皮油 700至1100馬克/公斤
約合280萬元至440萬元/噸
桂皮樹脂 200至500馬克/公斤
約合80萬元至200萬元/噸
無論是上述哪個價格,與國內、國際的實際市場價格相比,均有大幅度高估。
第三,銀廣夏對德出口合同中的某些產品,根本不能用二氧化碳超臨界萃取設備提取。
據專家介紹,二氧化碳超臨界萃取技術有一個重大局限,就是只有脂溶性(也稱為非極性、弱極性)的物質才能從中提取,而且往往需要與其他技術相結合才能生產精度較高的產品。
天津廣夏聲稱其產品蛋黃卵磷脂的精度已經從35%提高到97%。但是,一位專家告訴記者,僅憑天津廣夏那一套500立升×3的萃取設備,是不可能提取出精度超過30%的卵磷脂的,必須要配套利用大量乙醇來進行提純的後期分離設備,但天津廣夏並沒有這些設備。
2001年3月1日,銀廣夏發布公告,稱與德國誠信公司簽訂每年20億元人民幣、連續三年總共60億元的供貨總協議,公司每年需要向德方提供桂皮精油150噸、桂皮含油樹脂150噸、生薑精油160噸、生薑含油樹脂160噸、脫咖啡因茶葉9000噸、天然咖啡因157.5噸、茶多酚24噸、當歸根油24噸、銀杏酮酯30噸、丹皮酚26噸、丹參酮15噸、葛根素10噸等萃取產品。
這一合同提到的某些產品如茶多酚,屬於水融性(極性)物質,用二氧化碳超臨界萃取技術根本提不出來。合同中提到的銀杏酮酯、葛根素、丹皮酚也非常難提取。這是記者所采訪的諸多國內專家如清華大學楊基礎教授、中國化工大學余安平教授、西北大學陳開勛教授的一致意見。1997年,河南南陽市以為利用二氧化碳超臨界萃取技術能從銀杏葉里提取銀杏黃酮,為此投資2000萬元,並把萬畝農田改種銀杏樹,結果項目失敗,農民當年顆粒無收。
此外,疑點還有很多-- 銀廣夏稱,2000年,公司對德國出口了50噸以上的卵磷脂,這至少需要上千噸原料。但知情人透露,蛋黃卵磷脂的原料蛋黃粉在國內只有兩個生產基地,分別在沈陽和西安,可事實上兩地加起來賣給銀廣夏的蛋黃粉亦不過30噸。
記者還從天津獲悉,某制葯廠曾經也想上二氧化碳超臨界萃取的設備,但天津廣夏的一位高層管理人員私下向他們透露,此舉需謹慎,因為天津廣夏「已經很久開不了工了」。
對於銀廣夏計劃在蕪湖上的另一條3500立升×3的生產線,根據銀廣夏的公告,將主要處理茶葉,每年向德國公司提供萃取產品咖啡因157.5噸、茶多酚24噸、脫咖啡因茶葉9000噸,這至少需要處理2.7萬噸茶葉。余安平教授、楊基礎教授對此分別進行測算,得到的結論是一致的:一套3500立升×3的設備即使全年全天24小時不停運轉,也只能處理茶葉6000噸至7000噸而已! …… 如此等等,不勝枚舉。

嘉德的另一種命運

為什麼同樣的設備,在銀廣夏可製造暴利,在嘉德卻貢獻乏善可陳?

到目前為止,中國只有三家公司購買了德國伍德公司製造的二氧化碳超臨界萃取設備,除了天津廣夏(500立升×3,1999年引進),還有西安嘉德(500立升×2,2000年引進)和廣州的南方麵粉廠(250立升,1995年引進自用)。2000年12月全國超臨界流體萃取學會的年會正是在西安楊凌舉行的,贊助商就是嘉德。
雖然有此設備,西安嘉德的日子並不好過。這對銀廣夏竟然也造成了壓力:必須解釋,為什麼同樣的設備,在銀廣夏可製造暴利,在嘉德卻貢獻乏善可陳? 2000年7月,張吉生首次對記者提到在西安還有一條同樣從德國伍德公司進口的二氧化碳超臨界萃取生產線,但一直閑置。
2001年3月,李有強在接受專訪中聲稱西安嘉德公司是由於沒有掌握設備的訣竅導致舉步為艱,銀廣夏正考慮是否收購。天津廣夏現任總經理閻金岱也在接受采訪時表示,嘉德對萃取技術掌握太少,是其與銀廣夏命運迥異的主要原因。
這些說法經媒體報道後,對嘉德的影響很大。因為此時嘉德正在引資過程中。銀廣夏的表態使其陷入被動。
嘉德此時的確處於某種困境:嘉德於2000年5月引入設備,7月試車成功至今,未能打開市場。和銀廣夏一樣,嘉德也是通過西·伊利斯公司的駐華機構捷高公司的業務經理陶鵬,從德國伍德公司進口了這套二氧化碳超臨界萃取設備。與天津廣夏的設備相比,除了少一個釜(萃取所用的容器),結構幾乎完全一樣。
嘉德也和西·伊利斯公司簽訂了保護合同:「在3年內西·伊利斯公司不得在陝西省境內出售安裝類似設備」。最關鍵的是嘉德和西·伊利斯簽訂了至少70%產品由西·伊利斯包銷的合同,並有德意志銀行做擔保。
但是,這一包銷條款至今沒有兌現過。陶鵬幾次允諾要帶德國客戶來嘉德,卻始終沒有成行。西·伊利斯方面已經承諾,嘉德公司可以依照合同規定,獲得設備價款10%即40多萬馬克的違約賠償金,條件是不再承擔法律責任。
記者了解到,與天津廣夏神秘封閉的作風相比,嘉德公司從一開始就與西北大學化工系陳開勛教授有著全面的技術合作,在各種產品的試車和市場調研上下了很大工夫。在包銷協議難以兌現的情況下,公司精心生產了各種樣品,亦做了許多推銷努力,包括德國方面,但全部石沉大海。嘉德的結論是:問題不在於技術,而是市場很難打開。
為什麼西·伊利斯公司一方面寧願犧牲上百萬元的違約金,也不願意包銷嘉德產品或介紹客戶,一方面卻為天津廣夏介紹了誠信公司這樣的大客戶?這是嘉德始終想不明白的事情。
「我們沒有什麼'秘密武器',我也並不羨慕你的秘密武器,但我至少知道這套設備究竟能出多少東西。你在外面怎麼說我不管,但若涉及嘉德的利益,我們不會永遠沉默。」嘉德董事長李挺說。

德國客戶之謎

為銀廣夏貢獻了1999年和2000年主要利潤的德國誠信公司,既非如銀廣夏所說為西·伊利斯公司的子公司,更非成立已160年的老牌公司。它成立於1990年,注冊資本僅10萬馬克
銀廣夏的「秘密武器」,如果有的話,除去其「技術訣竅」外,恐怕就是大手筆的德國客戶了。從西·伊利斯到誠信貿易,究竟是何方神聖? 為銀廣夏1999年、2000年利潤做出巨大貢獻的德國誠信公司的英文全稱為:Fidelity Trading GmbH。這家公司,盡管按銀廣夏的說法有著巨額對華貿易,但在中國居然沒有辦事處,在互聯網上也查不到絲毫信息。
銀廣夏在2001年3月股東大會上分發的材料稱,「德國的Fidelity Trading GmbH是在德國本地注冊的一家著名的貿易公司,系德國西·伊利斯的子公司,成立已160餘年歷史。該公司是一家專門從事生物制葯、食品和醫用原料的貿易公司,在歐洲是一家信譽和口碑均很好的公司。」
德國西·伊利斯公司的確是一家歷史悠久的貿易公司,德國伍德公司製造的二氧化碳萃取設備正是通過西·伊利斯出售給銀廣夏的。但誠信公司是否是其子公司呢? 記者曾多次向德國西·伊力斯駐華機構捷高公司核實此事,但該公司接待人員的態度十分含混,一時說誠信是德國公司,一時說誠信和西·伊利斯有關系,一時說誠信是其子公司。最後竟然是一再要求記者去問銀廣夏!誠信和西·伊利斯的關系怎麼能由銀廣夏來證實呢? 在7月16日的一次電話采訪中,捷高的有關業務關鍵人物陶鵬明確地告訴記者:誠信只是一家在德國注冊的公司,與西·伊利斯有著業務往來,但並非西·伊利斯的子公司。
問題其實並不復雜。據知,2001年5月,在《中國證券報》一次例行的編前會上,其總編輯提到,既然銀廣夏引起了那麼多疑問,為什麼不可以藉助新華社駐德分社的力量去調查一下它的背景呢?此後,該報是否果真去德國調查不得而知,但確有新華社駐外記者在德國當地查詢查號台,但該公司並未有電話號碼登記。
記者了解到,中國工商銀行總行通過其海外分行對誠信公司進行了調查,在德國漢堡商會查到如下記錄:「Fidelity Trading GMBH公司於1990年在該會注冊,注冊資本51129.19歐元(約10萬馬克左右),負責人為Kiaus Landry,主要經營范圍是機械產品和技術咨詢。」
注冊資金幾萬馬克,對於貿易公司而言並不算離譜,但畢竟其與銀廣夏簽下的是年度金額達20億元人民幣、總金額達60億元的合同,對比過於懸殊。此次調查之後,中國工商銀行總行沒有恢復對銀廣夏的貸款。工商銀行總行曾與銀廣夏於1999年12月29日簽訂流動資金貸款合同,借款金額為2億元,期限定為自1999年12月29日起至2001年10月28日止。今年四五月間,工總行提前中止了貸款。
銀廣夏的對外發言人丁功民曾向記者許諾,今年4月,當蕪湖的萃取生產線建成之時,德國誠信公司將來華簽訂今年的供貨合同(每年20個億、連續3年總共60個億的總協議的一部分)。屆時采訪這家公司,任何疑慮都會迎刃而解。
直到今年6月18日,安徽蕪湖1500立升×3的二氧化碳超臨界萃取生產線終於試車之時,期待已久的德國誠信公司代表仍沒有出現。參加試車典禮的人們看到了幾位高大的德國人,但那是伍德公司派來的工程師,與訂貨合同全無關系。典禮的第二天,李有強飛赴德國,原因不明。
是不是誠信公司人士不露面,真相就永遠無法獲知了呢?

④ 中國版圖:內蒙古的位置,范圍

內蒙古位於祖國北部邊疆,東起東經126度29分,西北東經97度10分,是我國跨經度最大的省級行政區,東西直線距離為400多公里。南起北緯37°24′,北至北緯53°23′,縱占緯度15°59′,直線距離1700公里。

全境以高原為主,多數地區在海拔1000米以上,通稱內蒙古高原。主要山脈有大 興安嶺、賀蘭山、烏拉山和大青山。東部草原遼闊,西部沙漠廣布。

內蒙古北鄰蒙古,俄羅斯。面積118萬平方公里。戰國時屬趙、燕等國地,後為我國北方少數民族匈奴、東胡地,唐為突厥地,宋屬遼、西夏,清為內蒙古地區。

(4)中國生產麻黃素老股票擴展閱讀:

元統一中國後,內蒙古西部屬甘肅行省,東部屬遼陽行省,中部屬中書省,嶺北行省。其管轄范圍為今內蒙古北部,蒙古國,西伯利亞南部。

明朝初期北元退回漠北,後被朱棣所滅。後外蒙古被韃靼,瓦剌和兀良哈佔領,明撤回到河套地區以南。

清朝初年漠南蒙古大部歸順,後准噶爾部貴族噶爾丹起兵清朝經過多次用兵,終於在1776年平定了准噶爾少數貴族的叛亂,重新統一了蒙古族地區。

1947年內蒙古自治區成立,包含了察哈爾省、興安省以及寧夏省、熱河省、黑龍江省和綏遠省的部分地區,1949年首府遷到張家口,後於52年回到歸綏市,並改稱呼和浩特市。

1969年至1979年十年間地區劃分經常變動。1979年7月1日才形成了今內蒙古自治區的政區劃分。

⑤ 上海邦聯投資有限公司的上市公司

新疆有一家大名鼎鼎的市場職業機構——新疆得隆,而上海邦聯卻在近期直接或間接參與了多家新疆的企業。其中包括:(600089)特變電工、(0972)新中基、(0159)國際實業等三家上市公司。參與最早的上市公司是(600089)特變電工。98年9月特變電工發布公告:公司原第二大股東新疆電線電纜廠出讓其所持全部特變電工法人股。新疆電線電纜廠共出讓1000萬股特變電工法人股,其中500萬股轉讓給特變電工第一大股東昌吉市特種變壓器廠,500萬股轉讓給上海邦聯投資有限公司。股份轉讓後,昌吉市特種變壓器廠持股比例增至28.95%,仍為第一大股東,上海邦聯投資有限公司持股佔6.12%,為第五大股東。由99年開始,特變電工的基本面出現了質變。公司的業績出現了大幅飛躍,其中98年末、99年中期的增幅在100%以上。公司開始涉及有線電視網產業,目前特變電工已成為清華概念。如:投資1000萬元參股清華科技創業投資有限公司(佔5%),投資1000萬元參股重慶市信息港寬頻網路。同時在深圳高交會上,特變電工(600089)控股子公司新疆信息產業有限責任公司與清華永新信息工程有限公司簽署了合作協議,擬利用「寬頻多媒體數字數據廣播技術」,開展新疆綜合信息服務平台建設。寬頻多媒體數字數據廣播技術是清華大學計算機信息學院院長李衍達院士的一項實驗成果,該技術可利用現有的有線電視網路資源完成寬頻多媒體信息的到戶傳送。採用該技術不需對原來的有線電視網路進行改造,建設成本低。利用該項技術建設的服務平台將合理利用目前已廣泛使用的有線電視廣播系統和衛視傳輸系統,實施大數據量的傳輸,將有利於新疆等邊遠地區大力發展遠程教育,更加方便快捷地提供證券資訊服務和實時行情,以及提供更豐富的綜合信息服務。近期,特變電工還公布投資2000萬元參與上海邦聯的增資擴股工作。
新中基是一家2000年上市的新股。由於公司董事長劉一直接持有股東三木公司50%的股份,相當於間接持有股份公司6.9%股份,並且股份公司與股東三木公司之間存在大筆關聯交易。另外,董事長劉一的親屬擔任股份公司財務總監,盡管股票發行前已經免除,但公司財務報表和相關文件仍然由其簽字,直到中國證監會調查後要求其整改,股份公司才任命了新的總會計師。證監會指出在要求股份公司立即改正的同時,特對董事長劉一予以通報批評。而在公司股票上市不久即公布:公司第二大股東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投資中心於2000年9月27日與上海邦聯投資有限公司簽訂股權轉讓協議,擬將其持有新中基1582萬國有股轉讓給上海邦聯投資有限公司(佔新中基股本總額的12.7%),每股轉讓金額3.12元人民幣,轉讓價款總計4936萬元。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國有資產管理局初審同意,報請國家財政部審核批准。
國際實業同樣是一家新疆的上市公司。可以發現:特變電工是其的第二大股東。國際實業處於由專業外貿公司向多元化、實體化轉型的重要時期。由於進出口業務毛利不高,因此公司調整經營策略,雖然主營業務收入呈現下降趨勢,但是主營業務收入結構發生了很大變化。公司主營麻黃素製品、番茄製品的生產、銷售及外貿產品進出口。麻黃素製品是國家專項管制葯品,也是聯合國規定管制的制毒化學品種:番茄製品是國際市場上的大宗消費品,被稱為新疆的紅色產業。公司屬外向型企業,且具有西部及少數民族概念。公司的發展目標是實施大經貿戰略,走集團化、國際化、實業化的道路。到21世紀初,公司將跨入全國外貿五十強行列。
浙江廣廈也是一家在2000年市場中表現突出的上市公司。在其股東排名中我們又發現了——上海邦聯。99年4月公司公告:公司股東浙江省東陽市信聯實業總公司、浙江省東陽市吳寧信用合作總社分別持有浙江廣廈法人股1890萬股和283.5萬股(占浙江廣廈總股本的7.5%和1.125%)。上海邦聯投資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上海邦聯)與以上兩家公司分別簽訂了股權轉讓協議書,上海邦聯以協議方式有償受讓該二家公司所持有浙江廣廈法人股的全部股份,每股受讓價格為1.27元人民幣,受讓資金總額為2760萬元。本次股本轉讓完成後上海邦聯將持有浙江廣廈法人股2173.5萬股(占浙江廣廈總股本的8.625%的股份),成為浙江廣廈的第二大股東。其後公司股價累積升幅超過300%。
通過以上5家公司的變化,可以初步得到一些分析結論。公司的股權運作類似於目前市場中廣泛存在著的——新疆得隆、中科創業模式,主要採用收購公司法人股以達到控股的目的。其中:特變電工、新中基、國際實業等幾家公司均地處新疆。特變電工、誠志股份均與清華有緊密的關聯;特變電工、新中基、浙江廣廈均是通過收購法人股進入的,目前,特變電工、浙江廣廈的累積升幅均以較高,投資者可以關註:(0972)新中基、(0159)國際實業等兩家新疆股的市場表現。
這家引起我們重點關注的上海邦聯投資有限公司(UNI)1998年投資設立。總部設在上海,截止到目前投資運作的創業基金規模已經超過二億人民幣。公司是面向高科技企業的專業創業風險投資公司,目前已投資和協助融資的高科技企業已經超過十家,並與相關政府部門和科技企業界建立了良好的關系。

⑥ 中國醫葯集團是國企么

中國醫葯集團是央企。

中國醫葯集團有限公司,即中國醫葯集團,是由國務院國資委直接管理的中國規模最大、產業鏈最全、綜合實力最強的醫葯健康產業集團。以預防治療和診斷護理等健康相關產品的分銷、零售、研發及生產為主業。

醫葯集團擁有覆蓋全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醫葯流通配送網路和與國際水平接軌的30個配送中心,是國內最大的生物醫葯研發、生產企業,承擔了80%以上的國家免疫規劃用疫苗的生產任務。

(6)中國生產麻黃素老股票擴展閱讀:

中國醫葯集團建立了生物制葯、麻醉精神葯品、抗感染葯、抗腫瘤葯、心腦血管用葯、呼吸系統用葯等生產基地和葯材基地,以及通過美國FDA、歐盟認證, WHO預認證的符合國際標準的生產線。

其中,生物醫葯研發生產企業,可生產中國法定的所有免疫規劃疫苗品種,承擔了80%以上的國家免疫規劃用疫苗的生產任務,也是全球排名第六的疫苗供應商。

中國醫葯集團打造了一條包含中葯種植、科研、生產、銷售的完整中葯健康產業鏈,生產900多個成葯品規,15個中華老字型大小品牌以及4個非物質文化遺產產品,使傳統中醫葯得以發揚光大。

中國醫葯集團培育了中國國際醫療器械博覽會等26個展會品牌,覆蓋整個人類健康產業鏈及各細分領域,成為中國醫葯醫療健康領域合作交流平台,帶動了整個醫葯行業的發展。

中國醫葯集團成功探索「大健康概念店」的新型模式,組建了包括「國大」、「金象」、「大德生」、「天益堂」等品牌在內的4500餘家零售連鎖葯店。

建立了醫療服務網路,形成河南、湖北、遼寧等多個區域醫療集群,擁有包括3家三級醫院、6家二級醫院在內的23家醫療機構,總床位數近10000張,讓更多人享受到便捷的醫療健康服務。

中國醫葯集團已與國際著名醫葯企業建立26家合資企業,與「一帶一路」沿線60餘個國家開展了貿易往來,與世界120多個國家和地區建立貿易關系,合作渠道進一步拓展。

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乙型腦炎活疫苗,成為我國首個通過世界衛生組織預認證的疫苗產品,並被納入聯合國機構采購,整個世界因此受益。在越南、馬來西亞建立海外實業基地,在緬甸、柬埔寨援建醫院和流動診所,為提升當地人民健康福祉和促進就業等社會責任做出積極貢獻。

⑦ 制毒的都是什麼知識水平

只要努力,學歷不是問題。
為了實現發財夢,小學畢業的胡某,一直潛心研究制毒技術,在與懂得「秘方」的網友學習交流,向懂得化學知識的朋友多次請教後,終於「學有所成」,製造出了毒品冰毒。正在其准備大幹一番時,其被民警抓獲。民警在其剛買不久的新房內查獲了滿滿一屋子的制毒工具和原料,燒杯、漏斗、濾紙等相關化學器皿、化學試劑是一應俱全。「我這次其實是打算大幹一票,就准備結婚了,女朋友人很好,我都不敢告訴她我在制毒,現在,她肯定也被嚇壞了。」 被抓後,胡某後悔地說。

「網上創業」屢次被騙,依舊百折不撓

「我在網上被騙過好多次,差不多被騙了快十萬塊呢。中國的騙子太多了!」胡某感嘆一聲。來自農村的胡某,一直立志要「掙大錢」,給父母享福。一次偶然的機會,胡某從一個回鄉的「勞改犯」那裡知道了毒品很賺錢。之後,為了學習制毒,胡某在網路上四處聯系,購買「秘方」,拜師學藝,屢屢被騙,但始終不死心。「我這次是拜了個以前從國外回來的老師傅,聽說是剛出來不久的業內大佬。」胡某這樣說著「拜師」的情況。

為了檢驗毒品的質量,胡某還將成品送給吸毒的「好基友」嘗試,「開始時,朋友說『顏色不對,還嗆喉嚨,不好吃』」。胡某介紹道。在取得「重大突破」後,胡某多次與外地「毒友聯系」,要向他們供貨,准備「賺大錢」。

打著學習的幌子,差點拉朋友下水

為了進一步學習化學反應流程,提高純度,胡某借著學習化學知識的名義,多次向女友的閨蜜「琪琪」請教與制毒有關的化學知識。在「琪琪」表示懷疑時,胡某堅定地說:「制毒可是要殺腦袋的,我可不敢」。隨著胡某詢問次數的增多,「琪琪」越加感到害怕,將胡某拉黑,不敢再與其接觸。
在公安機關找「琪琪」詢問有關案情時,「琪琪」仍然心有餘悸,主動提交了親筆陳述,後悔的說:「在這件事情中,我深刻認識到自己的錯誤,放鬆了警惕,輕信他人而被不法分子利用,讓壞人從我這里得到了幫助,今後,我必定牢記這個教訓,學好專業知識的同時,加強自己的法律意識,提高警覺性,將來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回報社會」。

在這里,檢察官鄭重提醒:同學們,特別是學習醫葯、化學知識的同學,一定要有職業敏感,對他人尋求可能用於違法犯罪的知識技能要有警惕性,發現涉嫌犯罪的情況,要及時將向公安機關舉報。

迷途知返,被告席上流下悔恨淚水

「我們省吃儉用,買這個房子,就是為了給他結婚娶媳婦的,哪曉得他居然在房子里干這個,這可怎麼好啊!」開庭時,胡某的父親靠著牆壁失聲痛哭。看著年邁老父老母,胡某趴在被告席上泣不成聲:「我錯了,以後再也不幹了,希望檢察官、法官能夠給我一個改過自新的機會,讓我早日出來,重新做人,孝順父母。」

檢察官提醒: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三百四十七條之規定,製造毒品,無論數量多少,都應當追究刑事責任,予以刑事處罰。製造海洛因、甲基苯丙胺(俗稱「冰毒」)五十克以上的,有可能判處十五年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或者死刑。

⑧ 黃麻素是植物還是人工化學合成制劑

1923年,當K.K.陳和C.F.施密特在北京協和醫院進行一系列中草葯研究時,發現中葯「麻黃」具有明顯的心血管作用,而且確認其有效成分是麻黃素。後來他們才知道,早在1887年,這一物質就被日本科學家yamanashi分離並合成.

⑨ 麻黃鹼從哪種原植物提煉

麻黃鹼從麻黃草中可以提取。麻黃草為麻黃科多年生草本狀小灌木,主要品種有草麻黃,木賊麻黃和中麻黃等。麻黃草具有鎮咳、平喘、祛痰、發汗等作用,可供葯用,是工業上提取麻黃素的主要原料。具有飼用價值、生態價值、經濟價值和社會價值。因此被人們稱之為黃金植物 。

麻黃草分布於亞洲、美洲、歐洲東南部及非洲北部等乾旱、荒漠地區。我國分布較廣,除長江下游及珠江流域各省區外,其他各地皆有分布,以西北各省區及雲南、四川等地種類較多。

麻黃草是荒漠草場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單株分枝能力極強,移栽3~4年後,分枝可達,120~150個,平均高度20~40cm,個別可達80cm,根深達200cm。對提高植被蓋度,防風固沙,防止水土流失,穩定和改善生態環境具有積極的作用。

(9)中國生產麻黃素老股票擴展閱讀:

麻黃草是葯材,也是製造冰毒的原料。中國對麻黃草實行嚴格控制,禁止自由買賣。

2013年5月,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農業部、國家食品葯品監督管理總局聯合印發《關於進一步加強麻黃草管理嚴厲打擊非法買賣麻黃草等違法犯罪活動的通知》(公通字〔2013〕16號),要求進一步加強麻黃草管理,嚴厲打擊非法買賣麻黃草等違法犯罪行為。

2013年10月10日,國家食品葯品監管總局以食葯監辦葯化監〔2013〕84號發布通知,精神為 :

1、除有麻黃草收購資質的葯品生產經營企業外,任何葯品生產經營企業不得收購、經營麻黃草。

2、有麻黃草收購資質的葯品生產經營企業必須建立健全各項管理制度,加強麻黃草購、銷、存管理,保證來源清楚,流向可核查、可追溯。

3、使用麻黃草作為原料的中葯飲片生產企業、中成葯生產企業、麻黃鹼類葯品原料生產企業,必須從有麻黃草收購資質的單位購買麻黃草。

4、中葯材專業市場不得經營麻黃草類葯材。

因此,私自售賣麻黃草會受到嚴厲的法律制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