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股市能否反映一個國家的經濟狀況
股票市場是已經發行的股票轉讓、買賣和流通的場所,包括交易所市場和場外交易市場兩大類別。由於它是建立在發行市場基礎上的,因此又稱作二級市場。股票市場的結構和交易活動比發行市場(一級市場)更為復雜,其作用和影響力也更大。
溫馨提示:以上內容僅供參考。
應答時間:2021-04-21,最新業務變化請以平安銀行官網公布為准。
[平安銀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來看「平安銀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
⑵ 股市對中國經濟的影響
股指下跌時財富效應超過了替代效應,目前銀行仍有「惜貸」傾向,與資產價格下跌引起的企業凈值下降不無關系。隨著股市整體價格水平的回落,消費者信心指數趨於下降,消費更加謹慎,企業投資收縮。
證券市場對經濟增長的直接影響,主要體現在證券業創造的增加值對經濟增長的貢獻上。所謂證券業增加值是證券中介機構為證券交易活動及密切相關的金融活動提供服務和進行投資所創造的價值。
據國家統計局專家測算,2000年證券市場對GDP的直接貢獻達837億元,占同期GDP的0.9%。除1998年外,證券業對經濟增長是正向拉動,且對經濟增長的直接拉力越來越大。證券業對經濟增長的直接貢獻率由1.9%上升到5.4%。
證券市場對實體經濟的間接影響體現在三方面。
首先,股票價格變動通過財富效應和替代效應影響消費。
財富效應是指金融財富的變化及預期的變化對推動消費支出的影響;替代效應是指股市的上揚對吸引投資者壓縮開支以投資於股市的影響程度。統計分析顯示,中國股票價格變動的替代效應要大於財富效應。
而股票價格與消費之間的財富效應不一定是線性關系,股票價格緩慢下跌與急劇下挫對消費支出影響不同,後者不確定性增加會提高居民邊際儲蓄傾向。從儲蓄資金增長情況看,股市下跌並沒有吸引相應資金進場,反而導致資金從股市的凈流出,這說明在股指下跌時財富效應超過了替代效應。
其次,股票價格影響投資。
股票價格通過以下渠道間接作用於投資:一是改變資金成本。股票價格上揚,新資金成本比原有資本低廉,企業市價高於設備的重置成本,企業可以通過發行新股籌資購買相對便宜的生產設備,投資支出增加;股價下跌,企業市價低於設備的重置成本,投資支出減少,這就是托賓的q理論,q就是企業的市場價值除以資本的重置價值。我國股票市場發展不規范,企業在市價與設備的重置成本比率增加的情況下,仍不願進行實體經濟的投資,而是重新投入股市,阻礙或延緩了股市對實體經濟的促進作用。三季度以來,由於投資於股市的收益減少,投資者將目光轉向房地產業而使房地產業投資有所上升,前段時間的上市公司房地產投資熱就是佐證。
二是影響信貸渠道。股票價格上漲,企業與銀行的凈值(或資產負債表結構)獲得改善,銀行能夠降低貸款利率風險溢價,進而降低資金成本。在城鄉居民儲蓄存款大幅增長的情況下,銀行仍有「惜貸」傾向,與資產價格下跌引起的企業凈值下降不無關系。
三是影響固定投資。股票價格包含未來產出增長率的信息,因此可以影響目前投資水平。不同股票之間市盈率的差別是投資者價值取向的結果,如成熟股市上朝陽行業一般具有較高市盈率,而鋼鐵等夕陽行業市盈率一般較低。因而股票價格具有指導經濟結構調整和產業結構轉向的作用。
再次,股票價格影響工業增加值和國企效益。
股市價格變動影響消費和投資的過程最終將傳導到生產,隨著股市整體價格水平的回落,消費者信心指數趨於下降,消費更加謹慎,托賓q比率下降,企業投資收縮。消費的收縮使工業品庫存增加,產銷率下降,工業經濟效益指數下降,這些使企業的信貸成本增加,投資能力下降;如此循環下去,會加劇通貨緊縮的局面。今年以來,工業經濟效益繼續保持增長,但增幅繼續回落,且企業扭虧出現由降轉升跡象,其中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虧損額591.9億元,由1-8月份下降2.7%轉為上升3.4%。這和出口增速下降引起的外部需求減弱有直接關系,上半年,凈出口的減少使得今年上半年我國GDP增速放慢了近1個百分點,同時出口的萎縮使得企業生產受阻。
縱觀股市對我國實體經濟的影響,可以得出結論,股市價格上揚時替代效用大於財富效用,但股市的大幅下挫使居民的儲蓄傾向加大,財富效應又在發揮主導作用進一步抑制消費。但是此次股指的下跌有利於滯留於股市的逐利資金進入實業界。
國民經濟的持續快速增長需要一個健康穩定發展的股市,股市不僅是融資和實現資本有效配置的場所,更是當前形勢下穩定居民的心理預期的指示燈,是國民經濟的睛雨表,有效的監管和上市公司質量的提高可以實現股市和國民經濟良性互動的雙贏格局。
⑶ 中國股市正確反映了中國的經濟發展情況了嗎*
股市是經濟的晴雨表,但是從股票市場成立到現在,中國經濟年均保持了9%的增長率,但是股市卻呈現大起大落,甚至熊長牛短的特色走勢,與經濟晴雨表相背離,未能反映中國經濟發展狀況。
證券之星問股
⑷ 中國股市能夠反映經濟基本面嗎
雖然中國股市不能完全反映經濟基本面,但是,在中國的股市有價值投資的可能!
價值投資的重要理論基礎:短期內,股票價格可能偏離企業價值很遠,但長期來說股票價格將最終反應企業價值。由此引出股市總是牛熊交替的,市場估值也就像時鍾的鍾擺,不斷在低估和高估間擺動,擺動的中心正是企業價值,只是擺動的周期不確定。所以,中國股市是符合這樣的牛熊交替的規律的。
⑸ 股票如何反映出中國社會與世界的經濟信息
我們的經濟社會,是有許許多多的市場構成,每個市場都能反映一定的經濟信息,以最近的大蒜價格上漲十幾倍為例,其背後是其能抵抗甲流而引致的市場需求井噴,最終反映為價格的上漲。而股票市場,作為資本市場,有三類參與者,有融資需求的上市企業,有投資需求的機構和散戶,及投機分子。上市企業其實是整個經濟社會企業的縮影,包括各行各業及各種類型企業,而對於很多手上有資金的機構和散戶(包括社保、基金公司等等),為了追求穩定的資本增值,資本市場也是眾多選擇之一(包括黃金、外匯、房地產等等),而投機分子是市場的潤滑劑,促進資本市場的活躍。每一個市場參與者,根據自身的信息,對未來會有一個預期,好抑或是壞,當然一個人的預期沒有什麼參考價值,但市場的每一個時點,都是所有市場參與者共同作用的結果,所以股票市場的每一個波動,都是最真實反映所有市場參與者的最終選擇。所以說市場規模越大,參與者越多,越能反映的經濟信息量越大。股票市場不是簡單的上漲和下跌,其背後的信息量是巨大的。
⑹ 中國股市是否能反映中國企業或經濟發展狀況
個人的觀點是,中國的股市很正常,它基本在正常反應現在的經濟發展情況(當然會有異動),只不過投資的人常常希望獲取超額收益,因此對股市中的任何一點異動都反應過激。
目前,中國的股市的低迷狀態,是在比較客觀的反映經濟的發展情況。因為,經濟發展就像跑步一樣,高速奔跑一段時間的人需要慢下來調整自己的節奏,之後如何則要看調整的效果。
其實對於目前的經濟現狀,在宏觀層面早有預示,比如,政府工作報告多次提到的新常態正是對中國未來經濟走向的一個指向,也就是既防止經濟因過熱而失控,又防止因硬著陸而形成的經濟萎靡,我想,這也就為經濟與股市的發展定下了基調。
按照這個思路,中國股市想要短時間內復制去年的大漲概率幾乎為零,至於什麼時候改觀那要看政策的導向、經濟的發展、市場的情緒。但如果合理的度過了這段經濟震盪期(就像G20設計的一樣),將來的中國股市再次啟航也是可以預期的。
建議投資時不要被市場的情緒影響了自己的情緒,而要用冷靜理智的態度去研究市場 。
⑺ 股市走勢真的能反映出中國的經濟嗎
不能,二者沒有必然的聯系。有時被認為「股市走勢反映出中國的經濟」,這只能說是一種巧合,其本質是有人在炒作。股市屬於虛擬經濟,股市漲跌,完全是由股市內在的原因決定的,同實體經濟完全是兩碼事,不能將兩者混淆在一起。
⑻ 股票能代表中國經濟的什麼
股市是經濟的晴雨表。
這句話非常正確,只是很多人不能正確理解。
如果你要分析中國的股市與經濟的關系,應該把精力放在一級市場,分析融資量與經濟發展(比如GDP)之間的關系,至於二級市場,中國A股的二級市場不是真正的金融市場,而更象個博彩市場——就是賭場(不要把賭場妖魔化),A股二級市場與實體經濟的相關性僅僅體現在經濟體貨幣餘量的波動性上,當然,貨幣餘量也是經濟的一部分,從這個角度上說,也算是體現經濟發展了,但歸根結底,A股的波動只是經濟體中的局部資金現象,並不屬於實體經濟。
⑼ 中國股市正確反映了中國的經濟發展情況了嗎
可以這么說。別看這幾年中國經濟被主流媒體宣傳的如何如何好,真正有切身感受的是那些做生意的人,特別是做那些傳統生意的人體會是最大的,正所謂春江水暖鴨先知。這幾年錢很難賺的,也就是說實際的經濟形勢並不好。中國經濟開始抬頭,嚴格說是從去年年底才出現的苗頭。這和中國30年來的產業結構矛盾,政治體制與經濟體制的矛盾等復雜原因有關。
所以您仔細觀察這6年來中國股市的表現,實際是非常好的反映了實際的經濟運行情況。例如09年的上漲反映的是4萬億投資造成的經濟亢奮。之後的持續低靡反映的是中央政府壓縮固定資產投資造成的經濟疲軟。從去年年底中國經濟出現抬頭的趨勢,所以今年雖然整體行情不好,但是出現了大量漲幅很大的牛股,出現了一定的賺錢效應。
所以說,短期看,股市不怎麼反映經濟,長期看準確的反映了當時的經濟形勢。而且股市非常聰明,他才不管主流媒體怎麼吹牛呢,不會象老百姓那樣迷信政府宣傳,他只是冷酷的反映經濟形勢。
如果經濟上升的勢頭能延續下去,明年的股市整體表現比今年要好。但是,有點可以確定,中國股市將來的錢越來越難賺,普通人最好不要炒股,因為中國股市越來越成熟。如果IPO注冊制徹底推開,業余投資者非的死干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