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科技走勢 » 90年中國有多少股票上市
擴展閱讀
全能源的股票代碼是多少 2025-07-23 04:10:41
股票出色的交易員 2025-07-23 04:05:06
璋利國際股票代碼 2025-07-23 03:36:17

90年中國有多少股票上市

發布時間: 2021-06-07 17:58:43

㈠ 股票到中國多少年了

「堅決地試」中國股市發軔之端
證券、股市,這些東西究竟好不好,有沒有危險,是不是資本主義獨有的東西,社會主義能不能用?允許看,但要堅決地試。看對了,搞一兩年對了,放開;錯了,糾正,關了就是了。關,也可以快關,也可以慢關,也可以留一點尾巴。
——摘自1992年鄧小平南巡講話

綜述

1990年12月19日,位於上海浦江飯店的遠東最大玻璃天棚舞廳經過4個月的裝修,變更為證券交易大廳,上海證券交易所在此開張。

從1990年市值幾十億到今年3月突破5萬億,從幾十家上市公司發展到今年7月的1367家,中國證券市場迅速成長為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並成為全球最具活力的證券市場之一。

中國資本市場能迎來今日的奼紫嫣紅,其發軔始於小平同志南巡時一場中國股市可「堅決地試」的講話。那種「不爭論,大膽試」的務實態度讓處於爭議旋渦中心的中國新生證券市場起死回生。

在中國證券發展歷程的關鍵時刻,小平同志的南巡講話建構了中國股市基本的發展框架,中國的資本市場全面啟動,國務院證券委和中國證監會隨之誕生。

在「堅決地試」的鼓舞下,中國的資本市場也迎來了雨後春筍般的大發展。

由於中國的資本市場很年輕,又處在中國向市場經濟轉型的大環境中,在快速發展中不可避免地出現了這樣或那樣的問題。包裝上市、內幕交易、虛假信息、做莊操縱等有損公開、公平、公正原則,侵害投資者合法權益的現象也在一定程度上屢禁不止。

在這種情勢下,2001年,有人提出了將資本市場「推倒重來」、「另起爐灶」等論調。改革的關鍵時刻,鄧小平理論中的改革創新,依法治市指導思想仍在發揮著其重要作用。國務院今年2月發布了各證券媒體、專家學者、機構和普通投資者都給予高度評價的《九條意見》,正本清源,再一次統一了資本市場各方的思想認識,中國的資本市場必將實現再一次跨越。

近日業間傳出消息,在現有法律法規的框架內,某外資投行有望「提前」進入中國證券市場。醞釀近三年而操作一年有餘的精巧運籌,終於導出一個引入外資市場化處置證券公司風險的創舉,中國證券業的一次重大突破也即將來臨。

「大膽地闖、堅決地試」,鄧小平理論中的精髓部分在中國證券市場今後的發展中仍將熠熠生輝。

見證

浦江飯店上海證交所「搖籃」

浦江飯店位於上海市黃浦路,原名理查飯店,由英國人於1846年創建,目前是上海市文物保護單位。

1990年12月19日至1997年12月18日,這里曾是上海證券交易所駐地,見證了上海證券市場從出生到發展的過程。

8月4日,記者來到浦江飯店,烈日曝曬下的這座石頭建築顯得古老安靜,只有不多的人進出。

朱鎔基帶隊選中「浦江」

浦江飯店營業部副經理蔡冬弟曾參與了證交所選址、裝修和開張後的種種事務。

蔡冬弟回憶,最初上海的證券交易試點是在西康路101號營業部。

1990年上半年,上海市長朱鎔基帶隊考察選擇證交所地址,看了好幾個地方,最終選中了浦江飯店,原因一個是這幢古老的建築有一定象徵性,二是飯店有一個可容納500多人同時用餐的孔雀廳(曾是遠東最大的玻璃天棚舞廳),可用作交易大廳。

「當時餐廳的生意不好,政府看中,雙方很快成交」。上交所共租用浦江飯店3300平方米面積,租用期7年。由於時間很緊張,經過四個月的裝修,上交所正式開業。

蔡冬弟帶記者參觀了曾經的交易大廳,現在這里上了鎖,正在等待改造,黑暗的大廳里空盪盪的,只有一塊大電子顯示屏在提示這里的過去。

查閱資料得知,該交易廳面積為477平方米,這塊顯示屏長4.7米,寬2.7米。記者看到,飯店走廊里的幾張放大照片,向人們顯示當時的交易盛況。由於當時擴印技術不過關,記者看到這些照片顯得相當模糊。

曾經飛漲的「上海老八股」

蔡冬弟回憶,證交所開張之前,股票經歷過跌價,開張之初,股票價格猛漲,由於股票姓社還是姓資的問題沒有解決,證交所業務保守,只發行「上海老八股」,包括飛樂音響、興業房產、延中實業、豫園商城等,每天成交量很小,在股價上漲方面控制很嚴格。

蔡冬弟說,比如豫園商城,證券交易所為控制股票上漲,限定一天只能漲1元,後放寬為一天漲7元,成交量需在5手以上才能漲價。但當時的成交量每天只有一手,沒有人願意賣。證券公司只好採用「對倒」方式,造成虛假的成交量,以使股票獲准漲價。

雖然這樣,股票仍然漲得很猛,如豫園商城原始股為100元一股,後來漲到一萬多元一股。

當時交易方式也很原始,必須由身穿紅馬甲的交易員進場報單,最初有40多個「紅馬甲」。

後來股票多了,證券公司也多了,黃浦到青浦一條街上都是穿著紅馬甲的交易小姐、先生,共有1000多人。

小平南巡後「場地不夠了」

小平南巡後,股票全面放開,證交所場地不夠了,就把浦江飯店一層全部吃下,作為第二交易大廳,交易席位由100多發展到400多。後又租用了東海艦隊的一個辦公樓和上海茶葉進出口公司的倉庫等地,總共搞了11個交易廳。

浦東開發之後,上海證交所遷往陸家嘴,浦江飯店此後有幾家證券公司入駐,又相繼退出。

浦江飯店的管理者告訴記者,目前他們正准備全面裝修,恢復飯店的豪華氣派,證交所在這里的七年,成了浦江飯店一段值得紀念的歷史。

訪談

九二年後證券業「起死回生」

新京報:在小平同志提出「堅決地試」理論前,中國證券市場處於什麼樣的狀態?

周道炯(曾任第二屆證監會主席,並在1992年擔任國務院證券委員會常務副主任):新中國成立後實行的是蘇聯計劃經濟模式,隨即關閉了證券市場及交易所。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前,自留地都要作為資本主義尾巴來割,根本談不上股份制和股票,正所謂「談股色變」。三中全會以後,中國的證券市場開始創試。

「生死攸關之際」小平發話

新京報:「爭議」產生於何時?

周道炯:當時就是摸著石頭過河,先是通過股份制改革,試點發行內部職工股在「櫃台」、「店頭」交易,甚至在集市設攤交易。

1990年,上海、深圳兩地證券交易所建立,當時也只是將兩地的小企業上市,如上海的「老八股」。

證券市場的創試和興起在黨內外、社會各界引起了不同的反響,所謂是「搞資本主義一套」,認為是走「資本主義道路」行不通等等,各種聲音蜂擁而起。

小平同志南巡講話時,針對中國證券市場當時的狀況,提出「允許看,但要堅決地試」。

新京報:這在當時產生了什麼樣的影響?

周道炯:「堅決地試」這幾個字擲地有聲,在中國新生的證券市場生死攸關之際,可以說起到了起死回生的作用。

「摸著石頭過河」的現實意義

新京報:「摸著石頭過河」使中國的證券市場具有什麼樣的特點?

周道炯:與發達國家和地區一二百年的歷史相比,中國的證券市場仍是一個新生的「嬰兒」,也是一個不成熟的市場或者叫新興的市場。

我認為,中國證券市場可以用「五句話」和「一個特點」來概括,即「時間短、發展快、成績大、問題多、前景好」,其特點是兩個90%,即90%以上的上市公司是國有企業,90%以上的證券公司是國有或者公有。

新京報:中國證券市場在前進的過程中要解決很多的問題,這個理論的現實指導意義又體現在什麼地方呢?

周道炯:在改革開放的20多年中,中國證券市場有了快速發展,取得了重大成就,我看首先要歸功於小平同志和他的一系列指導思想。

如何認識和解決前進中的問題,進一步規范證券市場,我看還是要遵循小平同志的指導思想,進一步改革創新,依法治市。

「我在火山口坐了兩年多」

新京報:您對現在的證券市場有什麼期望?

周道炯:中國證券市場的基石是上市公司的質量。進一步深化改革,完善公司治理結構,加強誠信建設,維護投資者的合理收益是當前重中之重。

1997年6月,在我與周正慶同志(第三任證監會主席)的交接會上,我曾戲稱在火山口上坐了兩年多,現在非常慶幸,安全著陸了。現在該由你來坐和起飛了,相信你一定比我飛得更好更安全。

又過了不到三年,周正慶同志與周小川同志(第四任證監會主席)的交接會上也重復了這句話。

我期望後任者,以後不再重復這句話,中國證券市場一定能夠成為一個成熟的市場,絕不是「火山」了。

故事1

楊百萬:我孫子乳名「漲停板」

「讓你在底價時買進,你不聽,現在後悔了吧?」

2004年8月5日,楊百萬坐在上海閘北區廣中西路777弄12號樓204房間自己公司里打電話,指導一個「學生」如何買股。

這間公司以他的真名取名為楊懷定軟體公司。楊的桌上擺著三台筆記本電腦,電腦屏幕上正在接收股票實時信息和運用楊氏股票分析軟體對其進行分析。

「沒有小平同志的南巡講話,我今天就不會坐在這里,坐在自己的公司里,這些學生也不可能喊我楊老師。」楊百萬說。

楊百萬,原名楊懷新,1950年6月生於上海,上海鐵合金廠工人。1988年開始買賣國庫券,此後改名楊懷定,即懷著堅定的信心改變貧窮。(以下是楊百萬的自述)

我們這些人是鄧小平養大的。我出生在1950年,進入債券市場之前,我活了多少年,就窮了多少年。在小平主政後,我們才擺脫貧窮,擺脫了思想觀念的束縛。

我的思路:不爭論大膽地賺

以前搞兩個凡是,什麼事要問個姓社姓資。小平給了我們一種思路:不爭論,大膽地試。我進入債券和股票市場,就是受到這種思路的影響:不爭論,大膽地賺。走自己的路,讓別人去說。如果沒有這種品質,社會上的是非議論早就把我打垮了。

用一句革命歌曲的詞說:新社會給了我的身,鄧小平給了我思想。1988年我開始買國庫券,後來買股票,一直到小平南巡,日子不好過。因為我已經出名,是有爭議的人物,經常受到責難。

小平南巡後我們身份才確定

有人就說我在經濟上成功後,在政治上猖狂進攻。確實,當時上海證券交易所還沒開張,股票姓資姓社的問題還沒解決。小平南巡了,股票不姓資了,股市放開了,我們的身份才確定了,官方邀請我參加各種會議、論壇,上海證交所跟我很熟。

比如你采訪,他們不接受。因為你不是名記,名記能采訪到。我打個招呼,帶你去,就能進去。社會,周圍的人,看我這種人的眼光變了。

以前人家怎麼看我?怕我,又懷疑我,不跟我交往。以後就開始喜歡我,找我請教。最開始是狗屎臭,但就像上海臭豆腐,臭是臭,吃著有味。現在變成了千里香餛飩、辣子雞。你們記者也一樣。以前有個記者不敢采訪報道我,說我是個敏感人物。現在他自己也到證券公司當副總了,跟我是好朋友。

我的太太是「原始股」

上海證券交易所掛牌第一天,成交1000股,我搶了500股。第一筆交易也是我搶的。我在好幾個營業部同時並列第一,我弄了好多身份證第一個辦委託,提前半個月辦。我買的500股真空電子,每股價值由300多元漲到2萬多元。股市暴漲持續了兩年。買國庫券的時候,我就被人叫楊百萬,其實真正的百萬是在炒股之後。上海第一個大戶室就是證券公司為我建的。

我一直沒離開證券市場,這已成為我生命的一部分,不做股票,寧可去死。我現在的吃、用、花都是股票提供的。

我的家人是我公司的員工,我給孫子起的乳名叫「漲停板」,我的太太是「原始股」,兒子是「成長股」,股市是「情人」。我死了以後,骨灰不能像偉人那樣撒在大海里,就撒在上海證券交易所大門口吧。

他們是上層建築我是社會基礎

我只有初中文化。如果我不是只有這個文化水平,那我現在就更不得了。如果我是博士,今天就不會坐在這里了。如果我是大學畢業,我的公司就會開得大一點。現在這公司不需要很多資本,注冊資本也就50萬。

家庭生活沒什麼變化,比以前過得好一點。我住在閘北區頂級樓盤,小富人區。我只能算小有成功,比較成功。最大的變化是在心理狀態上。

我到底在股市上賺了多少?這不能告訴你,個人隱私。我叫楊百萬,也就是賺了100萬吧。我一直是100萬,現在我在股市上的投資也是保持在100萬。前一段投了200萬進去,一波行情過後,還是投100萬。

我曾經在證券發展論壇上講:由於高瞻遠矚的小平,開拓了這個證券市場。他們是上層建築,我是改革開放的社會基礎,我這個社會基礎是不自覺地順應了上層建築的需要。

我個人應該算是中國股市發展的重要見證者、參與者、實踐者。我特別要感謝鄧小平他老人家,他逝世時候我特別悲痛。紀念他100周年誕辰也特別有意義,所以不管誰來采訪,我特別歡迎,所以也給你一小時。

我現在很忙。我請你吃根冰糕。好了,一小時到了,差不多了。

故事2

飛樂股東「飛越重洋」

中國第一股———上海飛樂音響股份所發行的股票。

中國第一股———飛樂音響股份有位洋「原始股東」范爾林先生,屬於他的那張飛樂股票也已永久陳列在紐約證券交易所的櫥窗內。

1986年11月14日,時任美國紐約證券交易所的董事長約翰·范爾林訪華,向鄧小平贈送了一枚紐約證券交易所的證章。

鄧小平對他特意提到新中國也發行了股票,決定贈送給他一張新中國股票。為了股票真實、可靠,這張飛樂股票當時填上了中國人民銀行上海市分行副行長周芝石的名字。這也說明當時大多數人不懂股票所有權這一基本屬性。這位股票專家立即看出破綻,我是范爾林啊!「我的股票就要用我的名字,我親自去上海更名過戶。」

11月24日下午1點,范爾林走進了新中國首家證券交易部———上海靜安證券營業部。營業部免收了1元過戶費。范先生連聲道謝,同時又幽默地說:「中國好,不像我們美國人光認錢。」在場者轟然大笑。

■中國股市大事記

●開業

1990年12月19日,上海證券交易所開業;1991年7月3日,深圳證券交易所正式開業。

●三大政策「救市」

1994年7月30日,中國證監會宣布三項「救市」措施:1、年內暫停新股發行與上市;2、嚴格控制上市公司配股規模;3、採取措施擴大入市資金範圍。這就是著名的「三大政策」。

●國債期貨事件

1995年2月23日,「3·27國債期貨事件」爆發,5月17日國債期貨市場關閉,5月18日股市井噴,5月19日「3·27」事件始作俑者管金生被捕。

●東南亞金融危機

1997年7月1日,香港回歸;7月2日泰國發生金融危機,隨後長達兩年的東南亞金融風暴全面爆發。

●5·19行情啟動

1999年5月9日發生美軍「誤炸」事件,上證股指跳空下行逼近千點,十天後5·19行情啟動;6月15日人民日報發表特約評論員文章《堅定信心規范發展》,5·19行情進入高潮;7月1日《證券法》實施,指數沖高回落。

●退市制度推出

2001年12月4日,退市制度正式推出,短線反彈結束。

●6·24井噴

2002年6月23日,停止國有股減持,引發6·24井噴,股指隨後見頂回落。

●非典襲股

2003年4月,「非典」流行,行情回落。

●「國九條」出台

2004年2月2日,《國務院關於推進資本市場改革開放和穩定發展的若干意見》(國九條)出台,股指越過2003年高點1650點繼續上行。

●中小企業板登場

2004年6月25日,中小企業板塊正式登場、首批八隻股票上市,這是落實「國九條」的首項具體措施。

㈡ 1990年後,中國總共出現過幾次大的股災

截止到2017年共5次。

第一次,1992年5月至1992年11月。滬指從1429點最高點中東到386點的最低點,歷時半年,跌幅達到72%,這是中國股市第一次泡沫崩盤,也是迄今為止的中國股市行情中下跌速率最快的一次。

第二次,1993年2月至1996年2月。這量中國股市周期最長,下降幅度最大的一次熊市,從1993年2月的最高點1558點,到1994年7月的最低點333點,最大跌幅78%,簡直是一場災難。

第三次,1997年5月至1999年5月,股指從最高點1510點到1997年9月的最低點1025點,最大跌幅達到32%。如果從常規技術角度和宏觀背景分析,這也是中國股市第一次合乎"標准"的熊市。

第四次,2001年6月的最高點2245點至低點1346點,跌幅已達40%

第五次,2007年10月的最高點6124.04點至2008年4月低點2990.79點,跌幅已達50%,但2990.79點是否是本輪低點底部仍有待在今後行情中的進一步觀察。

(2)90年中國有多少股票上市擴展閱讀

2015年中國股市遭受了重創,自2015年6月12日以來,上證綜合指數已經下跌了32%,深圳股市下跌了41%。大部分個股被腰斬,停牌的上市公司已超過1400家,佔了兩市所有上市公司的一半多,兩市總市值蒸發了20多萬億,這在全球股史上都是罕見。

雖然中國央行正在竭盡全力拯救股票市場,人民銀行將利率下調至近幾年最低點,大佬們承諾回購股票,監管機構已經宣布暫停IPO的發行……

㈢ 中國一共有多少上市股票

截止今日共計2663隻股票,其中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908隻股票,深圳證券交易所上市1466隻,創業板上市股票313隻,中小板上市672隻。

㈣ 99年滬深兩市有多少支上市股票

公開數據顯示,1999年當年上市股票有100家,加上1990年以來上市的932家,合計有1032家上市股票。
月份 募集資金 凈募資額 數量(家)
1999年 886.26 864.00 100
1998年 827.40 807.16 111
1997年 931.01 904.06 222
1996年 339.29 326.22 218
1995年 108.42 104.86 36
1994年 220.10 214.81 127
1993年 387.58 383.39 147
1992年 72.41 69.66 58
1991年 2.99 2.98 5
1990年 2.71 2.71 8
(同花順數據)

㈤ 1990年,我國A股股票一共僅有10隻,是哪10隻最早由股票交易記錄的是哪只股票呢從哪裡可得這交易記錄

000005 世紀星源 上市日期 1990-12-10
600601 方正科技 上市日期 1990-12-19
600602 廣電電子 上市日期 1990-12-19
600651 飛樂音響 上市日期 1990-12-19
600652 愛使股份 上市日期 1990-12-19
600653 申華控股 上市日期 1990-12-19
600654 飛樂股份 上市日期 1990-12-19
600656 ST方源 上市日期 1990-12-19

其它可能退市查不到數據。

補充:600642申能股份 上市日期 1993-04-16
600603 ST興業 上市日期 1992-01-13

㈥ 中國股市現在有多少支股票

上交所有1029隻上市公司;深交所有1606家上市公司,總計2635家。

中國股票市場是由三部分組成:A股市場、B股市場和H股市場。其中,1990年底創建的A股市場無論是上市公司的數量,還是市場的總市值,都是中國股票市場當之無愧的代表。

A股的正式名稱是人民幣普通股票。它是由我國境內的公司發行,供境內機構、組織、或個人(不含台、港、澳投資者)以人民幣認購和交易的普通股票。

上交所:

上市公司:985家;

上市股票:1029隻;

總市值:183876.67億;

深交所:

上市公司(家):1606;

總市值(億元) 119721.93億;

㈦ 請問1995年前,A股共有多少只股票上市

不包括95年有259隻,包括95年的話有280隻。

㈧ 1992年中國股市有幾只上市公司

1992年中國股市有延中實業、真空電子、飛樂音響、愛使股份、申華實業、飛樂股份、豫園商場、浙江鳳凰這八家企業:

1、延中實業(股票代碼:600601)

延中實業是滬市最早上市的公司之一,屬於「三無」概念股,且盤子小,爭奪其控股權的斗爭在中國股票市場中多次掀起波瀾。上市日期為1990年12月19日。

2、真空電子(股票代碼:600602)

1987年1月12日發行普通股14.5萬股。1988年4月26日發行12.5萬股,1989年2月28日發行22.1萬股,每股面值100元。 1991年11月29日又溢價發行了B種股票,成為中國第一張專供海外投資者認購的人民幣特種股票。發行量100萬股,每股100元,發行價420元/每股。

3、飛樂音響(股票代碼:600651)

上海飛樂音響股份有限公司(FEILO ACOUSTICS CO.,LTD.SHANGHAI SH:600651)創立於1984年11月18日,是新中國第一家股份制上市公司

4、愛使股份(股票代碼:600652)

上海愛使股份有限公司於1985年1月經中國人民銀行上海市分行批准,向社會公眾發行人民幣普通股股票30萬元,是採用募集方式設立的股份有限公司,也是上海市首批股份制試點企業和股票上市公司之一。

5、申華實業(股票代碼:600653)

申華控股,即上海申華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於1986年7月1日,是一家綜合類的上市公司,其前身是上海申華電工聯合公司。1990年12月18日公司股票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

6、飛樂股份(股票代碼:600654)

飛樂股份於1987年6月23日經滬體改(87)第4號文批准,採用社會募集方式設立的股份有限公司,公司股票於1990年12月19日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交易。

7、豫園商場(股票代碼:600655)

1992年 5月豫園商場股票市價突破萬元,創下中國證券交易史上的天價,被譽為「中華第一股」,為同年5月成立的上海豫園旅遊商城股份有限公司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8、浙江鳳凰(股票代碼:600656)

1990年12月上海證券交易所開業,浙江鳳凰作為首家異地上市公司掛牌上市。

㈨ 90年4月上市的股票有哪些

股票上市是要到1990年12月1日深圳證券交易所成立才開始的

1990年12月1日深圳證券交易所試營業,深安達(000004)(現ST國農)成為中國證券交易所集中交易的第一隻股票,12月10日深原野(000005)(現ST星源)集中交易,從而成為1990年在中國深圳證券交易所交易的兩只股票,1991年7月3日深圳證券交易所正式營業,此時集中交易的股票數量也只有6隻:1991年1月14日交易所集中掛牌交易的深金田(000003)(現在的PT金田,已到三板市場交易)、1991年1月29日交易所集中掛牌交易的深萬科(000002)、1991年4月3日交易所集中掛牌交易的深發展(000001)、1991年6月25日新上市的深寶安(000009)。
1990年11月26日,經國務院授權,由中國人民銀行批准建立的上海證券交易所正式成立,這是建國以來內地的第一家證券交易所,但其交易時間是1990年12月19日,晚於深圳證券交易所,該日上午,交易所舉行開業典禮,當時的上海市市長朱鎔基出席了開業典禮,上海證券交易所理事長李祥瑞授權總經理尉文淵在交易大廳敲響正式開市的第一錘。上海證券交易所12月19日一次性集中在上交所上市的共有8隻股票,包括上海本地的延中實業(600601)(現「方正科技」)、真空電子(600602)(現「廣電電子」),飛樂音響(600651)、愛使電子(600652)(現「愛使股份」)、申華電工(600653)(現「申華控股」)、飛樂股份(600654)、豫園商場(600655)(1992年6月15日終止上市,替代為改制後於1992年9月2日上市的豫園商城)和浙江的鳳凰化工(600656)(後來的「S*ST源葯」,已退市),史稱滬市「老八股」。
1990年,在上海證券交易所和深圳證券交易所集中上市掛牌交易的股票一共是十隻股票。但股票的交易早在交易所成立集中交易之前就進行了,所以交易所的交易只是規范化管理的第一步。
1985年1月14日,上海延中實業股份有限公司成立,發行股票80萬股,每股10元,其中法人股5萬股,個人股45萬股。謝海清在寒風中站了整整4個多小時,成為了第一個購買「600601」股票的投資者,由此從一名普通工人成為「600601」的董事。1986年9月26日,延中實業與飛樂音響兩只股票率先在中國工商銀行上海信託投資公司靜安證券部櫃交易,這是我國首批上市交易的股票。
1986年,上海市著手醞釀以國營大中型企業為主,選擇8家企業進行股份制試點。最後正式批准上海真空電子器件公司為股份制試點企業,成為上海第一家實行股份制的大中型國有企業。上海真空電子器件股份有限公司有由上海燈泡廠、電子管廠、電子管二廠、三廠、四廠、顯像管玻璃廠、電真空器件研究所等六廠一所組成的資產一體化股份制公司。1987年1月12日發行普通股14.5萬股。1988年4月26日發行12.5萬股,1989年2月28日發行22.1萬股,每股面值100元。真空電子是首家溢價發行的股票,100元面值股票以113元價格發行。1991年11月29日又溢價發行了B種股票,成為中國第一張專供海外投資者認購的人民幣特種股票,發行量100萬股,每股100元,發行價420元/每股。
1984年11月14日,經人民銀行上海分行批准,由上海飛樂電聲總廠、飛樂電聲總廠三分廠、上海電子元件工業公司、工商銀行上海市分行信託公司靜安分部發起設立上海飛樂音響股份有限公司,向社會公眾及職工發行股票。總股本1萬股,每股面值50元,共籌集50萬元股金,其中35%由法人認購,65%向社會公眾公開發行。成為上海市第一家股份制企業,而且不音響公司這次發行的股票,沒有期限限制,不能退股,可以流通轉讓,也可以說是我國改革開放新時期第一張真正意義上的股票。人們習慣地稱之為「小飛樂」。 1986年11月14日,鄧小平在北京人民大會堂會見美國紐約證券交易所董事長約翰。凡爾霖率領的美國證券代表團,將一張面額為人民幣50元的上海飛樂音響公司股票送給凡爾霖,這張「小飛樂」股票成為第一張被外國人擁有的股票,凡爾霖先生成為中國上市公司第一位中國股東。
上海愛使電子設備股份有限公司於1985年1月公開發行股票,實收股本40萬元。1991年8月經中國人民銀行上海市分行批准,「愛使」向社會增發230萬元股票(包括向老股東1:1配股),實有資產達到1300萬元,股東3000多名。
鄉鎮企業「上海申華電工聯合公司」擺脫與鄉政府的關聯,成為第一個主動摘掉「紅帽子」並以公開發行股票而產權社會化的公司,於1987年3月向社會公開發行股票1萬股,每股金額100元,總計金額100萬元,是上海市郊區惟一向社會公開發行股票的股份制企業。1990年3月1日起正式上市交易。1990年12月中旬該公司進行股票折細,把一股拆成十股,每股面值10元,同時以每股15元的價格發行了40萬股面額10元的股票。1992年3月20日正式更名為上海申華實業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飛樂股份有限公司原為上海飛樂電聲總廠。飛樂電聲總廠成立於1980年,是經上海市儀表電訊工業局批准,由全民企業上海無線電十一廠,集體企業上海電子元件十廠和上海風雷廣播器村廠聯合組成的國營、集體聯營企業。1984年曾發起組建飛樂音響股份有限公司。因此,習慣上將飛樂股份稱為「大飛樂」。
上海豫園旅遊商城股份公司是在上海豫園商場股份有限公司的基礎上重新組成的股份制企業。上海豫園商場即上海著名的老城隍廟市場,共有63家商店,原分別歸屬國營集體不同的所有制,很難統一發揮老城隍廟經營特色的優勢。1987年6月經有關部門批准,豫園商場全部國營和集體商店聯合組成統一的股份有限公司,以集中優勢擴大經營規模,是上海首批試制股份制的企業之一。為適應上海商業、旅遊業的發展,進一步開發建設豫園地區的商業、旅遊業,豫園商場股份有限吸收上海豫園旅遊服務公司、南市區飲食公司、上海市商業建設公司、上海旅遊公司、南市區糖業煙酒公司、南市區果品雜貨公司、南市區葯村醫葯公司、南市區百貨公司、南市區服務公司、南市區五金交電公司、南市區合作聯社、南市區工業供共同發起,組成上海豫園旅遊商城股份有限公司。注冊資本總額11290.428萬元,每股10元,計1129.0428萬股,國有股14.34%,法人股71.64%,個人股14.02%。其中發起人投資折股計5940.428萬元,向社會法人公開發行4000萬元,向社會個人發行1350萬元,包括公司內部職工認購240萬元,定向商場公司個人股股東發行150萬元,用於優先配購公司股票。公司股票每股10元,股票面額分為1000股和10股兩種。1992年4月,豫園商場聯合了上海旅遊公司等16家發起、重組成「豫園商城」。具體操作過程為:豫園商場股票按資產升值率以1:1.8的比例調換新組建的「豫園商城」股票,即每1股面值100元的豫園商場股票換成18股面值 10元的豫園商城股票;每股100元的商場股票配售12股面值10元的商城股票, 配售價為每股80元。1992年6月15日,原「豫園商場」股票終止上市。新的「豫園商城」 股票申請上市。
當時已經在櫃台掛牌交易的上海本地股票一共只有上述7隻,恰好浙江省證券公司的李訓(當時曾被選為上海證券交易所副理事長)提出,浙江省有一家「浙江鳳凰」。浙江鳳凰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是1988年10月浙江省政府由原蘭溪化工總廠改組而成的,是浙江省第一家國營大中型股份制企業,實收股本2563萬元。公司主要生產日用化工產品和化工原料。浙江鳳凰是在上海證交所開業前夜辦完掛牌手續的,浙江鳳凰化工作為第一個在上海上市的外省市股票,標志著上海的證券交易已打破了行政區域的限制,從而也成全了中國的吉利數字8。
上海的老八股,除真空稍大為2億股(其中流通股4910萬股)外,其他延中500萬股,小飛樂165萬股,愛使40萬股、申華100萬股、豫園650萬股,大飛樂2100萬股(流通股210萬股),浙鳳凰2560萬股(流通股510萬股)。
1990年交易所成立後,股票交易是實物的交易,而交易又空前活躍,街頭上出現了倒賣股票的「黃牛」。當時交易所設立了清算部,負責交易過戶等事務。每天閉市後,人們帶著大量實物股票來辦轉讓過戶手續,一開始他們還是用拷克箱裝實物股票,後來發展到每天一萬多筆交易,來辦過戶手續的投資者只能用麻袋裝實物股票,工作人員天天忙到下半夜,給交易所的正常運轉帶來很大的壓力。
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當時的交易所總經理尉文淵才下決心搞「無紙化」交易。股票的「無紙化」交易,在當時只有境外的專家在理論上討論過其具體實施的可行性,無論中外都是史無前例的。就是為了方便投資者,從而促進交易所的發展,尉文淵才作了大膽的嘗試,他不但敢於冒著風險作決策,還親自動手,又是畫表格,又是連夜開會,發動員工一起想辦法出點子,創造性地提出了用股東賬戶代替實物股票記錄股東股權和交易情況的方案。1992年,中國滬、深證券交易所率世界證券交易所之先,實行了股票無紙化發行與交易。

㈩ 中國上市股票有哪些

截止2014年11月20日,上交所有1029隻上市公司;深交所有1606家上市公司,總計2635家。
截止2014年11月20日:
1、上交所:
上市公司:985家;
上市股票:1029隻;
總市值:183876.67億;
2、深交所:
上市公司(家):1606;
總市值(億元) 119721.93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