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科技走勢 » 基於var模型的中國房地產市場與股票市場動態關系研究
擴展閱讀
富迪科技股票查詢 2025-07-05 13:12:27
大智慧如何搜股票代碼 2025-07-05 12:47:30
哪些屬於科技類股票 2025-07-05 12:08:17

基於var模型的中國房地產市場與股票市場動態關系研究

發布時間: 2021-06-23 08:38:08

『壹』 急需!:關於中國房地產市場的發展研究的開題報告

中國房地產投資環境的地區差異分析

摘要:房地產投資環境優劣對城市和區域經濟發展具有重大影響。本文從房地產開發企業微觀決策的角度出發,抽象出企業進行房地產投資決策的決策模型,並依據該模型,建立房地產投資環境分析的指標體系。在指標體系的基礎上,根據各省相關統計數據,運用地理信息系統(GIS)軟體對我國房地產投資環境的地區差異進行顯示和分析,最後提出改善各地區房地產投資環境的相關對策建議以促進區域經濟發展。

關鍵詞:房地產 投資環境 地區差異 地理信息系統

1 引言
房地產業是指從事房地產開發、經營、管理和服務的行業。其具有高投資、高回報、高風險,綜合性強、關聯效應大等特徵。從1979年的住房制度改革以來,我國房地產業已經經歷了20多年的潮漲潮落。經濟學家們的論證和實際事實都證明,我國目前正經歷房地產業投資的第三輪快速增長。在這種形勢下,①系統地研究分析在一定時空范圍內,影響房地產投資活動(特指掌握項目決策權的實業投資活動)的各種外部環境即房地產投資環境,探討我國房地產投資環境的地區差異和成因,相信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為企業進行房地產投資的區位選擇和政府有針對性地改善房地產投資環境提供參考,以避免投資的盲目性。
2 理論基礎
為科學地分析評價房地產投資環境,我們必須首先建立投資環境分析的理論模型,並從該模型出發建立相應的指標體系,選擇系列合適的指標。目前比較成熟的投資環境評價方法有多因素分析法、等級尺度法、系統計量法、冷熱國法、道氏公司評估法、風險評估法、投入產出法、系統動力學方法等多種,這些方法在分析投資環境時有一個共同之處,即都基本上是從宏觀的角度出發較系統地分析區域投資環境的各個影響因素,並進而建立相應的指標體系。然而由於缺乏微觀分析基礎,這類評價方法是否真正體現了微觀主體投資者的利益,反映了他們的決策選擇,卻值得懷疑。由於本文分析的是一個產業的投資環境,而作出產業投資決策的主體是微觀企業,這更要求本文要建立基於企業微觀決策的分析模型。
2.1 假設
假設1:企業追求利潤最大化,並設企業利潤為 (p-c)y(1+r),其中p為房地產單位價格,c為房地產單位成本,y為企業如果進入市場會提供的房地產數量,r指房地產的增值能力。由於房地產開發具有周期長、投資數額和風險大等特徵,因而這里我們假設企業在進行投資決策時,會以當前市場上的房地產投資收益狀況為基礎,若收益為正,則預測房地產建成時的房地產投資收益;如果當前市場上房地產投資收益為負,則不進行投資。
假設2:房地產開發企業是同質的。因而有,y=Y/Nc,其中Y為一個區域的房地產需要量,Nc指該區域的房地產開發企業個數。作這個假設是基於數據的可獲得性。
假設3:我們定義A為一個區域人們的住房投資傾向因子,即人們願意將可支配收入的多大比例用於住房消費。我們可以用pc/p來對其進行描述,其中pc指居民消費價格指數。

『貳』 李成的主講課程

當代金融發展前沿動態 金融理論學派研究 現代金融監管研究
金融風險投資研究 銀行家理論
近五年發表在CSSCI源期刊的學術論文(主要)
宏觀審慎理論綜述與展望《經濟學動態》2011年11期
學習效應、通脹目標變動與通脹預期形成《經濟研究》2011年10期
金融監管合作失衡下的監管套利理論透視《國際金融研究》2011年8期
房價波動、貨幣政策工具選擇與宏觀經濟穩定《當代經濟科學》2011年6期
中美日三國貨幣供給、經濟增長與通脹比較分析《西安交通大學學報》2011年5期
貨幣演進的內在機理及其貶值規律《華東經濟管理》2011年4期
監管機構間博弈的金融監管非均衡與系統性風險研究《財經研究》2011年2期
銀行信貸、資本監管雙重順周期性與逆周期金融監管《金融論壇》2011年2期
次貸危機前後中美利率聯動機制的實證研究《國際金融研究》2010年9期
金融危機傳染效應的資產動態組合視角解析《統計與資訊理論壇》2010年9期
我國金融市場溢出效應:1995——2009《數量經濟與技術經濟研究》2010年6期
供給推動與需求拉動的金融監管制度改進《上海金融》2010年6期
美元主導貨幣體系的變遷研究《人文雜志》2010年5期
基於進化博弈理論的金融監管合作均衡分析《湘潭大學學報》2010年4期
通貨膨脹預期、貨幣政策工具與宏觀經濟穩定《經濟學》(季刊)2010年4期
國際石油價格與通貨膨脹的周期波動關聯分析《統計研究》2010年4期
國際石油價格與通貨膨脹的溢出效應及動態相關性《財經研究》2010年4期
通貨膨脹不確定性:模型測度與經濟解讀《經濟理論與經濟管理》2010年3期
資產價格、匯率波動與最優利率規則《經濟研究》2010年3期
我國金融指數的構建及其與宏觀經濟的關聯性研究《財貿經濟》2010年3期
迪拜債務危機:基於主權財富基金與流動性的解析《西安交大學報》2010年2期
貨幣政策應該關注資產價格與匯率嗎《廣東金融學院學報》2010年2期
金融市場條件與貨幣政策關系的解析《經濟評論》2010年2期
人民幣匯率與利率之間的動態關系《統計研究》2010年2期
基於逆向選擇視角的金融衍生品市場監管研究《雲南師大學報》2010年1期
房地產價格對商業銀行資產的影響《金融論壇》2009年10期
虛擬經濟動態演進的機理《財經科學》2009年10期
中國貨幣供給模式的理論解讀:1979--2009《上海金融》2009年9期
國際金融危機傳染機制的周期動態效應分析《統計與資訊理論壇》2009年8期
風險投資對經濟增長貢獻的理論解讀《科技進步與對策》2009年7期
通貨膨脹預期與宏觀經濟穩定《南開經濟研究》2009年6期
國際金融危機:從直線傳染到交叉感染的動態效應《財經科學》2009年6期
基於供求理論的金融監管強度邊界與制度均衡分析《當代經濟科學》2009年6期
人民幣匯率彈性增大對利率穩定性的影響《經濟理論與經濟管理》2009年5期
政府信譽介入下的上市公司信息虛假披露博弈解析《浙江大學學報》2009年5期
基於進化博弈論對我國金融監管協調機制的解讀《金融研究》2009年5期
利率市場化選擇的理論邏輯與中國實證《福建論壇》2009年2期
解讀房地產信貸推動的美國次貸危機《金融論壇》2009年2期
基於博弈理論的中美匯率政策解析《國際金融研究》2008年7期
金融監管理論的歷史演進及展望《西安交通大學學報》2008年4期
基於國家利益的金融監管國際合作非均衡解析《上海金融》2008年4期
對金融控股公司監管邊界的有效性研究《當代經濟科學》2008年2期
股票指數期貨的影響與風險防範《投資研究》2007年9期
我國股票市場與銀行儲蓄之間聯動效應的分析《金融論壇》2007年7期
對我國匯率制度變遷的經濟績效分析《上海金融》2007年7期
匯率調整對我國國際收支影響的金融經濟學分析《西安交通大學學報》2007年5期
Var模型在我國銀行間同業拆借市場的應用研究《金融研究》2007年5期
當前匯率制度對貨幣政策影響的效用分析《上海金融》2007年3期
衍生金融市場監管理論發展與國際借鑒《商業經濟與管理》2007年2期
金融中心發展的理論、總結與展望《上海金融》2006年11期
我國外匯儲備適度規模的界定:一個經驗模型《財經問題研究》2006年10期
商業銀行流動性過剩:我國匯率制度視角的分析《金融論壇》2006年9期
金融制度缺失:我國農村金融效率低下的根源《財經科學》2006年9期
基於金融安全的國際資本流動:理論解析與中國實證《國際金融研究》2006年8期
宏觀金融視角的「存差」理論分析與實證檢驗《西安交通大學學報》2006年6期
我國經濟增長的動力分析《浙江大學學報》2006年6期
開放條件下的洗錢犯罪:成因、危害與防範《經濟體制改革》2006年5期
非均衡反洗錢金融監管:理論解析與實證檢驗《上海金融》2006年5期
從國外經驗審視我國風險投資的發展《深圳大學學報》2006年5期
對我國風險投資發展的制度經濟學分析《中國風險投資》2006年4期
貨幣替代:我國經濟轉軌時期的透視《預測》2006年4期
金融生態平衡:金融安全研究的新視覺《經濟體制改革》2006年3期
國際資本流動理論發展與展望《西安交通大學學報》2006年3期
美國風險投資的運行機制帶給我國的啟示《中國統計》2005年12期
發展中國家金融開放與我國金融安全的思考《經濟學家》2005年6期
利差演進、利差層次與我國利差結構分析《金融論壇》2005年6期
二十世紀金融危機理論發展與啟示《經濟學動態》2005年5期
開放環境下我國貨幣替代的理論分析與實證檢驗《西安交通大學學報》2005年4期
國外風險投資發展的比較研究《中國風險投資》2005年4期
匯率制度理論發展綜述與啟示《經濟學動態》2005年4 期
我國風險投資制度缺陷與改進《經濟社會體制比較》2005年2期
開放環境下我國貨幣政策的優化《西安交通大學學報》2005年1期
我國金融周期基本特徵與分析結論《金融論壇》2005年1期
中國西部地區風險投資研究《中國風險投資》2005年1期

『叄』 關於金融經濟學的 論文題目

學術堂整理了十五個新穎的金融經濟學論文題目供大家進行參考:

1、經典金融經濟學理論體系若干矛盾與重構思考

2、經濟金融化與金融經濟學的發展

3、匯率調整對我國貿易收支影響的金融經濟學分析

4、「國進民退」的五大後果——專訪耶魯大學金融經濟學終身教授陳志武

5、對金融經濟學的發展金融深化論

6、金融經濟學十講

7、貨幣金融經濟學

8、金融經濟學的研究範式及其演進——行為金融與標准金融研究範式之比較

9、經濟泡沫與泡沫經濟——一個基於金融經濟學的考察視角

10、理查德·羅爾對金融經濟學的貢獻

11、馬克思主義認識論的數學描述及其在金融經濟學中的一個應用

12、金融經濟學課程教學改革與實踐探索

13、基於金融經濟學的股票市場穩定研究

14、金融經濟學教程

15、金融經濟學研究的國際動態——基於1990—2011年間《金融學期刊》刊發論文的統計分析

『肆』 劉曉星的發表論文

1. 流動性調整的風險價值度量—基於金融高頻數據的實證分析/系統工程理論與實踐 2009(7)
2. 基於VaR-EGARCH-GED模型的深圳股票市場波動性分析/南開管理評論2005(5)
3. 我國出口船舶建造融資的金融創新研究/國際貿易問題 2003(9)
4. 基於壓力測試的金融系統穩定性評估/財經問題研究2009(9)
5. 基於Copula-EVT模型的我國股票市場流動性調整的VaR和ES研究/數理統計與管理2010(1)
6. 中外主要股票市場流動性調整的風險價值關系研究/管理學報2009(10)
7. 風險價值、流動性與市場風險計量/財經問題研究2008(1)
8. 銀行監管對銀行發展的影響/金融論壇2011(1)
9. 我國金融監管運行機制的博弈分析/數理統計與管理2003(6)
10. 基於行為金融理論的投資研究/財經問題研究2003(10)
11. 個人消費信用評級及貸款決策研究/消費經濟2003(6)
12. 銀行項目貸款風險等級的模糊綜合評價/科研管理2003(6)
13. 銀行操作風險度量方法比較研究/財經問題研究2006(1)
14. 中國造船業的行業分析/當代財經2004(7)
15. 金融全球化與金融監管:動因、挑戰與問題—基於新興市場經濟國家的分析/國際經貿探索2008

『伍』 關於我國外匯儲備的參考文獻哪裡可以找

[1] 任培媛, 李瑞艷. AR(p)模型在外匯儲備分析中的應用[J]. 當代經理人(中旬刊), 2006,(17)
[2] 湯學兵, 胡亞權. 我國外匯儲備的預測分析與政策選擇[J]. 大眾科技, 2005,(04)
[3] 郎喜白, 曾黃錦. 湛江地區年降水量的時間序列分析[J]. 水利科技與經濟, 2006,(08)
[4] 王元龍. 對我國外匯儲備理論誤區的評析[J]. 經濟研究參考, 2006,(39)
[5] 周璇. 基於時間序列分析的全國GDP預測模型[J]. 消費導刊, 2009,(13)
[6] 黨姬男. ARMA時間序列模型在銷售預測中的應用[J]. 電腦與電信, 2009,(04)
[7] 林英德, 王波, 李軍. 英鎊兌美元匯率分析及預測[J]. 成都信息工程學院學報, 2006,(06)
[8] 徐楊, 胡真銘. 從外匯儲備的功能變遷看對外匯儲備的需求量[J]. 商場現代化, 2006,(13)
[9] 張煜. 基於ARMA模型的我國外貿進出口總額的時間序列分析[J]. 當代經理人(中旬刊), 2006,(21)
[10] 韓繼雲. 我國外匯儲備規模選擇問題新探[J]. 南方經濟, 1996,(10)
中國期刊全文資料庫 共找到 511 條
[1]曹玉華. 江蘇省農村城鎮化與縣域經濟的互動性研究[J]. 安徽農業科學, 2008,(23) .
[2]杜鵬,徐中民,唐增. 農民用水戶協會運轉績效的綜合評價與影響因素分析——以黑河中游張掖市甘州區為例[J]. 冰川凍土, 2008,(04) .
[3]白雪. 大中型工業企業科技投入計量模型研究[J]. 北方工業大學學報, 2006,(03) .
[4]萬金金. 基於面板數據的FDI地區差異對經濟增長影響分析[J]. 北方經濟, 2006,(16) .
[5]喬兆穎. 山東省GDP的時間序列分析[J]. 北方經濟, 2007,(02) .
[6]趙奧. 能源效率影響因素的模型分析——以大連市為例[J]. 北方經濟, 2009,(06) .
[7]陳旺勝. FDI對浙江省區域經濟發展影響非均衡性研究[J]. 北方經濟, 2009,(10) .
[8]向瓊. 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變動對我國就業影響的實證分析[J]. 北方經濟, 2009,(12) .
[9]韓澤縣. 基於協整技術上的中國股票市場的理性分析[J].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5,(03) .
[10]時晶晶,李漢東. 深證成指日收益率波動的實證研究[J]. 北京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06,(06) .
>>更多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資料庫 共找到 71 條
[1]任志祥. 中國經濟波動與世界經濟周期的協動性研究[D]. 浙江大學, 2004 .
[2]曹媛媛. 貨幣政策與股票市場價格行為研究[D]. 天津大學, 2004 .
[3]孫鏇. 中國財政貨幣政策與經濟增長協整研究[D]. 河海大學, 2005 .
[4]徐小飛. 內生增長模型的理論分析與實證研究[D]. 華僑大學, 2005 .
[5]陳全功. 國際收支對貨幣供給的影響研究[D]. 華中科技大學, 2005 .
[6]李海海. 中國貨幣政策區域效應研究[D]. 華東師范大學, 2006 .
[7]諸培新. 農地非農化配置:公平、效率與公共福利[D]. 南京農業大學, 2005 .
[8]陳燕武. 消費經濟學的若干問題研究[D]. 華僑大學, 2006 .
[9]梁彤纓. 資本結構、公司治理與公司績效[D]. 華南理工大學, 2004 .
[10]溫明振. 有機農業發展研究[D]. 天津大學, 2006 .
>>更多 中國優秀碩士學位論文全文資料庫 共找到 409 條
[1]蘇紅. 我國外匯儲備規模問題研究[D]. 河海大學, 2004 .
[2]陳勝軍. 縣域金融萎縮問題及對策研究[D]. 西南農業大學, 2004 .
[3]惠莉. 我國外匯儲備管理問題研究[D]. 南京農業大學, 2003 .
[4]封瀟. 我國外匯儲備規模和貨幣政策運行研究[D]. 南京理工大學, 2004 .
[5]呂瑜. 中國農產品期貨價格與期貨市場功能研究[D]. 浙江大學, 2003 .
[6]王珂英. 股市發展與經濟增長關系統計研究[D]. 湖南大學, 2004 .
[7]李克軍. 福建省新型工業化進程及其技術發展戰略研究[D]. 福州大學, 2004 .
[8]吳玉珊. 中國股市效率的計量研究[D]. 暨南大學, 2004 .
[9]李燕. 現代物流與經濟增長關系研究——基於浙江省的研究[D]. 浙江大學, 2004 .
[10]陳天厚. 我國民間投資預警的實證研究[D]. 華中科技大學, 2004 .
>>更多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資料庫 共找到 9 條
[1]胡初枝,黃賢金,陳志剛,鍾太洋,譚丹,李珍貴. 基於農民可持續性生計的的征地制度改革研究——來自農戶調查的實證分析[A]. 2008年中國土地學會學術年會論文集[C], 2008 .
[2]蘇韡. 建設用地擴張影響因子的Granger因果檢驗[A]. 2008年中國土地學會學術年會論文集[C], 2008 .
[3]譚志豪,方煒. 中國能源消費與經濟增長:基於VAR模型的實證分析[A]. 第三屆(2008)中國管理學年會論文集[C], 2008 .
[4]任家福,張昉,周宗放. 基於ARIMA和BP神經網路的組合預測模型及應用研究[A]. 第三屆(2008)中國管理學年會論文集[C], 2008 .
[5]丁煥峰. 城鎮有效就業影響因素研究——基於廣東省1978~2005年的實證[A]. 2008中國可持續發展論壇論文集(2)[C], 2008 .
[6]佘傳奇,夏家福. 中部崛起視野下的安徽亟待著力以消費拉動經濟運行[A]. 中部崛起與現代服務業——第二屆中部商業經濟論壇論文集[C], 2008 .
[7]張真真,李善同. 中國經濟增長與環境質量關系的實證研究[A]. 第四屆(2009)中國管理學年會——城市與區域管理分會場論文集[C], 2009 .
[8]朱傳沖. 重慶城市化與商品流通關系的實證研究[A]. 成渝地區城鄉統籌與區域合作研討會論文集[C], 2007 .
[9]周晨. FDI地區差異對中國四直轄市經濟增長的影響分析[A]. 第二屆中國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論壇暨紀念建國六十周年高層經濟論壇論文集[C], 2009 .

『陸』 求分析基於var模型的脈沖響應圖

當年俺的畢業論文就是用這個分析的,不過現在早就忘記了,看著很熟悉卻無能為力呀…

『柒』 期貨市場的功能和特點

期貨結算所大部分實行會員制。結算會員須交納全額保證金存放在結算所,以保證結算所對期貨市場的風險控制。期貨結算所的最高權力機構是董事會(理事會)。日常工作由總裁負責。

特點:

1、調節市場供求,減緩價格波動;

2、為政府宏觀調控提供參考依據;

3、促進該國經濟的國際化發展;

4、有助於市場經濟體系的建立和完善。

(7)基於var模型的中國房地產市場與股票市場動態關系研究擴展閱讀

隨著現代商品經濟的發展和社會勞動生產力的極大提高,國際貿易普遍開展,世界市場逐步形成,市場供求狀況變化更為復雜。

而要求有能夠連續地反映潛在供求狀況變化全過程的價格,以便廣大生產經營者能夠及時調整商品生產,以及迴避由於價格的不利變動而產生的價格風險。期貨交易所是為期貨交易提供場所、設施、服務和交易規則的非盈利機構。交易所一般採用會員制。

『捌』 譚小芬的出版著作

1. 中國貨幣沖銷水平的動態變化及其影響研究,《宏觀經濟研究》,2012年第10期
2. 中國A股市場的動量效應和反轉效應:實證研究及其理論解釋,《中國軟科學》,2012年第8期
3. 人民幣匯率升值的產業結構調整效應--基於VAR模型的實證研究,《宏觀經濟研究》,2012年第3期
4. 美聯儲的退市策略及其潛在影響,《經濟社會體制比較》,2011年第6期
5. 近十年中國通貨膨脹成因的實證分析,《投資研究》,2011年第7期
6. 美聯儲貨幣政策的退出戰略,《宏觀經濟研究》,2011年第10期,被人大復印資料《金融與保險》
2012年第2期全文轉載
7. 貨幣政策與資產價格泡沫:美國中央銀行家的言與行,《金融評論》, 2011年第4期(第二作者)
8. 2000-2011年中國通貨膨脹推動因素的實證研究,《中國軟科學》,2011年第7期
9. 全球貨幣體系改革國際研討會綜述,《經濟學動態》,2011年第6期
10. 第四屆亞太經濟與金融論壇國際研討會綜述,《經濟學動態》,2011年第3期
11. 全球經濟形勢不定 央行「以變制變」,《中國金融家》,2011年第2期
12. 歐債危機難劃休止符,《中國外匯》,2011年第3期,
13. 流動性過多的局面2011年很難改變,《中國經濟報告》,2011年第1期
14. 美國房地產市場復甦和經濟增長前景,《國際經濟評論》,2011年第1期
15. 美國經濟運行態勢分析,《世界經濟年鑒》,2010-2011年,2011年
16. 我國房地產價格對消費的影響:基於理論與實證的考察,《現代財經》,2012年第2期(第二作者)
17. 改革開放30年後的中國金融發展研討會綜述,《改革開放30年後的中國金融發展:機遇與挑戰》,2010年
18. 歐債危機席捲全球,《中國外匯》,2010年第7期
19. 美聯儲貨幣政策變化對中國的影響,《中國金融》,2010年第4期
20. 新興經濟體的達摩克利斯之劍,《中國外匯》,2010年第3期
21. 通貨膨脹目標制在中國的應用前景,《經濟縱橫》,2010年第6期
22. 美聯儲量化寬松貨幣政策的退出及其對中國的影響,《國際金融研究》,2010年第2期
23. 「危機後的全球經濟金融格局」國際研討會綜述,《國際經濟評論》,2010年第1期
24. 基金費率結構與績效:理論及基於中國的實證研究,《山西財經大學學報》,2010年第1期(第二作者)
25. 金融企穩是經濟復甦的助推器還是絆腳石,《中國外匯》,2009年第10期
26. 全球金融危機與國際金融監管改革學術研討會綜述,《經濟學動態》,2009年第7期
27. 通縮是現在的,通脹是未來的,《中國外匯》,2009年第5期
28. 2002年以來的國際資本流動:風險與之俱進,《中國外匯》,2008年第10期
29. 美國金融危機及其對中國經濟的影響,《價格理論與實踐》,2008年第10期
30. U型:美國經濟低谷徘徊,《中國外匯》,2008年第6期
31. 人民幣匯率改革的經濟效應分析,《經濟學動態》,2008年第7期,被人大復印資料《金融與保險》2008年第11期全文轉載
32. 外匯儲備持續增加的經濟後果分析,《中央財經大學學報》,2008年第3期,被人大復印資料《金融與保險》2008年第7期全文轉載
33. 房地產泡沫破裂對美國經濟增長的影響,《國際經濟評論》,2008年第3-4月
34. 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的多層面考察,《改革》,2008年第3期
35. 歐洲房地產市場波動對宏觀經濟的影響,《世界經濟與政治論壇》,2008年第2期
36. 通貨膨脹目標制與宏觀經濟績效:最新研究進展與評述,《經濟評論》,2007年第5期
37. 歐洲房地產周期與金融穩定,《國際經濟評論》,2007年第5-6月
38. 泰勒規則研究綜述,《經濟學動態》,2006年第4期
39. 「全球國際收支失衡:亞洲和歐洲的觀點」國際研討會綜述,《國際經濟評論》,2006年第9-10月(第二作者)
40. 泰勒規則及其在中國的適應性分析,《中央財經大學學報》,2006年第7期
41. 中國地區經濟差距成因問題的研究綜述,《經濟學動態》,2004年第2期
42. 中國服務貿易競爭力的國際比較,《經濟評論》,2003年第2期,被人大復印資料《外貿經濟、國際貿易》2003年第6期全文轉載
43. 北京與其他地區服務業競爭力比較研究,《北京師范大學學報》,2005年專刊
44. 全球國際收支失衡對國際貨幣體系的影響,《金融教學與研究》,2005年第5期
45. QFII: 理論框架、經驗借鑒及其制度設計,《中國外匯管理》,2002年第9期
46. QFII制度在資本賬戶開放中的可行性分析,《金融教學與研究》,2003年第1期
47. QFII制度的市場影響與證券市場的制度變遷,《金融教學與研究》2003年第2期
48. 美國經濟:觸底反彈,世界經濟黃皮書,《2010年世界經濟形勢分析與預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49. 美國經濟:陷入衰退,世界經濟黃皮書,《2009年世界經濟形勢分析與預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50. 美國經濟:衰退風險上升,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被新華網、新浪網、中國網、中國證券報,上海證券報部分轉載,轉載日期為2007年12月27日
51. 全球流動性過剩與房地產市場風險,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52. 歐洲房地產周期、宏觀經濟影響與金融穩定,世界經濟黃皮書,《2006-2007年:世界經濟形勢分析與預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1. 歐債危機依然撲朔迷離,2012年1月26日
2.歐元區不會解體 未到最危險時刻,2011年12月29日
3.歐債危機趨烈法國難以獨善其身,2011年11月27日
4.歐債問題明年大爆發 中國需明智,2011年11月11日
5.德法經濟增速放緩歐債危機擴散,2011年9月20日
6.美信用評級下調有因推QE3?201年8月12日
7. 標普下調評級對美國意味著什麼?,2011年8月11日
8. 中國經濟快速復甦背後面臨的風險,2011年8月2日
9. 中國通脹峰值已過將顯著回落,2011年7月22 日
10. 伯南克兩手准備應對經濟不確定 ,2011年7月21日
11. 美聯儲結束QE2後貨幣政策動向,2011年7月16 日
12. 應從四個方面改革國際貨幣體系,2011年7月3日
13. 需要建立新的全球儲備貨幣體系,2011年6月23日
14. 希臘債務重組不可避免,2011年6月21日
15. 國際貨幣體系多元化人民幣出頭,2011年6月9日
16.歐洲債務危機未息葡萄牙很麻煩,2011年5月19日
17. 美聯儲退出寬松貨幣政策的路線圖,2011年5月12日
18. 2011年美國經濟仍是低速增長,2011年2月1日
19. 中國央行應謹防流動性過剩的風險 ,2011年1月30日
20. 美元波動人民幣匯率改革難度大,2011年1月16日
21. 房地產市場企穩是美經濟復甦關鍵,2011年1月5日
22. 歐美第二輪量化寬松制約中國加息,2011年1月2日
23.歐洲債務危機的下一張骨牌,2010年12月21日
24. 愛爾蘭債務響警報債券市場恐慌,2010年11月23日
25. 明年美國住房市場有望觸底反彈,2010年10月2日
26. 美國經濟增速放緩復甦態勢不變,2010年9月19日
27. 美聯儲2012年才進入加息周期,2010年9月9日
28. 多倫多峰會財政風險成巨大隱患,2010年7月02日
29. 重啟人民幣匯率改革增匯率彈性,2010年6月-24日
30. 主權債務不會導致全球金融危機,2010年6月19日
31.希臘債務危機加速蔓延險象環生,2010年5月9日
32. 人民幣升值壓力測試引發的猜想,2010年3月25日
33. 人民幣升值無法扭轉中美貿易失衡,2010年3月23日
34. 英鎊危機是否再現?,2010年3月19日
35. 主權債務危機開始考驗歐元區,2010年2月26日
36. 美聯儲按兵不動 加息尚遠,2010年2月7 日
37.達沃斯警示主權債務問題,2010年1月31日
38. 新興市場正在積聚資產泡沫,2010年1月15日
39. 查諾斯中國經濟崩潰論的危言思考,2010年1月15日
40. 2010年美國經濟前高後低,2009年12月16日
41. 美聯儲量化寬松貨幣政策對中國的影響,2009年12月14日
42. 美聯儲分四步退出危機期貨幣政策,2009年12月11日
43.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新信號,2009年12月10日
44. 杜拜危機不會帶來第二波金融海嘯,2009年12月3日
45. 美元未來還可能進一步貶值, 2009年11月30日
46. 危機後的全球經濟金融格局,2009年11月26日
47. 澳央行加息揭全球貨幣緊縮序幕?2009年10月22日
48. 在香港設人民幣離岸金融中心有巨大風險,2009年10月20日
49. G20峰會:國際聯手加強金融監管,2009年9月28日
50. 美聯儲會否及如何撤市呢? 2009年9月25日
51. 美國經濟衰退已結束,步入復甦軌道,2009年9月22日
52. 國際金融市場基本企穩,復甦初現,2009年9月15日
53. 國際金融市場復甦的意義和風險,2009年9月6日
54. 美國經濟復甦慢,二至三年內低速增長,2009年8月6日
55. 力拓警示:中國需築經濟安全防火牆,2009年7月30日
56. 中美對話:框架協議高於具體成果,2009年7月29日
57.八國集團退出刺激經濟策略尚在觀望,2009年7月14日
58. 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中國策,國際先驅導報,2008年1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