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公司為一家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股份有限公司,系由中國長城計算機集團公司獨家發起重組設立,成立於1997年6月19日;中國長城計算機集團公司以其凈資產折為國有法人股10155萬股,經1997年6月在山東省青島市公開發行後,上市時總股本達15855萬股,其內部職工股570萬股將於公眾股5130萬股1997年6月26日在深交所上市期滿半年後上市。 2017年3月,公司名稱由「中國長城計算機深圳股份有限公司」變更為「中國長城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英文名稱由「China Greatwall Computer Shenzhen Co.,Ltd.」變更為「China Greatwall Technology Group CO.,LTD.」。
法定代表人:靳宏榮
成立時間:1997-06-19
注冊資本:294406.9459萬人民幣
工商注冊號:440301103219923
企業類型:股份有限公司(上市)
公司地址:深圳市南山區科技園長城計算機大廈
Ⅱ 中國長城建於多少年
各種說法不一致,按照最正統的說法,即長城源於燕、趙、秦三國各自修築的防禦匈奴的工事,則歷史約有2400年。史學界還有其他多種說法,有些認為長城源於堤防(具體的細節請自行查閱,在此不做贅述了),按照這種說法,則長城的歷史超過3000年。
目前公認的長城的歷史,是2400年左右。我們現在能看到的長城,多時明長城,其中北京附近一段是戚繼光最後主持整治的,至今為400餘年。最早的秦長城只能在個別人跡罕至的地方看到很少的斷壁殘垣了。殘長城在內蒙比較多見,如果感興趣不妨親身考察一下。
Ⅲ 中國長城是什麼股票日他仙人哦
我們國家沒有中國長城的股票哈。
希望我的回答能夠幫助到你,望採納,謝謝。
Ⅳ 中國長城建於什麼時候
中文名稱: 長城
英文名稱: Great Wall
國家: 中國
所屬洲: 亞洲
批准時間: 1987
批准標准:1987年根據文化遺產遴選標准C(I) (II) (III) (IV) (VI)被列入《世界遺產目錄》
萬里長城是中國古代的偉大建築,是中華民族的象徵。現存的長城,修建於明代, 東起鴨綠江,西止嘉峪關,穿越河北、天津、北京、內蒙古、山西、陝西、寧夏、甘肅等8個省、市、自治區。修築長城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9世紀,其主要目的在於防禦北方民族的侵襲。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中國後,將統一前北方互相爭斗的諸侯小國各自建造的長城銜接起來,形成穿山越嶺的北方邊界的屏障,長達5000多公里,是抵禦來自北方蒙古大草原上游牧民族騎兵襲擊的壁壘,也是秦始皇自身權力和榮耀的一個有利證明。漢武帝也曾多次修築長城,用以保護河套、隴西等地,加強東西方交流,其長度達到了10000餘公里。到明代,為防止前朝(元)殘留勢力南下,也不斷修築北方長城,全長達7300多公里,整個工程延續了200多年。在中國歷史的其它時期,統Zhi者也不同程度地修築長城,長度相加超過50000公里。因此,長城是「上下兩千年,縱橫十萬里」的偉大工程奇跡。
長城作為防禦工程,所經地形極為復雜,根據地形又採用了不同的奇特結構,充分顯示了華夏祖先的聰明才智,在世界古代工程史上可謂罕見。 長城在重要道口、山口、山海交接處設立關城,即便於交通,又有利於防守。在牆身上每隔不遠處建有突出的強台,用於左右射擊。長城每隔一段距離,設有敵樓,用於存放武器、糧食和士兵居住,戰時用作掩體。長城沿線還建有獨立的烽燧、烽火台,用於在敵人入侵時,舉火燃煙,迅速傳遞信息。城牆沿著山坡起伏延伸,穿過沙漠和沼澤。土製的牆以石頭為地基,表面用磚塊貼飾。從?望台上能看到煙霧信號,而在晚上利用篝火,這樣消息能以罕見的速度橫越全國。
自修建以來,長城就在中國歷史上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長城的守失關系著許多朝代的更替,關系著中華民族的興衰。伴隨著長城內外著名戰役的發生,英雄人物雲涌而出,大大豐富了這座亘古建築的文化內涵。如戰國時代的趙國名將李牧,後代為紀念其功績,在雁門關修建了李牧祠以為紀念,至今其遺址尤存。民間也流傳著許多關於長城的故事,其中最著名的是孟姜女哭長城,在山海關還建有孟姜女廟,前來參拜的人絡繹不絕。
世界遺產委員會評價:
約公元前220年,一統天下的秦始皇,將修建於早些時候的一些斷續的防禦工事連接成一個完整的防禦系統,用以抵抗來自北方的侵略。在明代(1368-1644),又繼續加以修築,使長城成為世界上最長的軍事設施。它在文化藝術上的價值,足以與其在歷史和戰略上的重要性相媲美。
Ⅳ 中國長城屬於什麼股票
電腦設備 板塊 是做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 後期不漲的個股 資金剛有進入 有待反彈了
Ⅵ 中國長城是什麼時候創建的
提起長城,人們都知道是秦始皇時期修築的。實際上,我國最早修築的長城是齊長城,它比秦長城早三四百年。 歷史進入春秋戰國時代,諸侯爭霸,戰爭頻繁。為加強國防,各國都修築了防禦工事——長城。地處我國東方的齊國,南近魯楚,西有晉宋,北鄰燕趙,因魯晉春秋時為強國,齊魯交界處又有泰沂山脈相隔,因此具備了修築長城的社會需要和自然地理條件。於是,齊國在春秋戰國時期為了加強防禦而修築了長城。據勘查,齊長城西起今長清孝里鎮,廣里村東北500米的「嶺子頭」,東止今青島市黃島開發區東側入海處,東西長1237.8華里。蜿蜒起伏在泰沂山脈的1518座山峰上,在城牆沿線,修築了重要關隘12處,便門9處,城堡兵營50餘處,烽燧12處,形成了一個完整的軍事防禦體系,是為齊國南境國防線。齊長城始建於春秋桓公時期,完成於戰國宣壬年間,前後共修築了170餘年。 齊長城有如一條東西千餘里長的東方巨龍卧伏在泰沂山上,其規模恢宏,設計科學,工程浩繁,前所未見。在距今2500多年前修築如此龐大的工程絕非易事,它需要科學計算,通盤考慮,組織實施更為不易。它的完成體現了齊國綜合國力的強盛和經濟基礎的雄厚。
Ⅶ 中國長城股票年報多少
中國長城000066;年報預約披露日:2018-04-28
Ⅷ 中國長城什麼時候建立好的
是戰國時趙,秦,燕為防匈奴而建。後秦將所有城牆連起來,史稱萬里長城。後除元,清沒修建外,其他各朝都修建。特別是明朝。
Ⅸ 中國長城什麼時候造的
中國修建長城始於春秋戰國時代,《詩經·小雅·出車》記載:「天子命我,城彼朔方。赫赫南仲,獫狁於襄。」明言北方長城的作用在於防範北方游牧民族的侵掠。在戰國時代,有20多個諸侯國修築過長城。當時築城有「互防」和「拒胡」兩類。前者如楚國、齊國、燕國、魏國、韓國、趙國、秦國等,為了互相防禦在各自的邊境修築長城,《史記》記載:「齊宣王乘山嶺之上築長城,東至海、西至濟州千餘里以備楚」。後者如秦、趙、燕三國為了防止北方的匈奴、東胡、林胡、樓煩等游牧民族的侵襲,在與之毗鄰的北方修築的「限戎馬之足」的長城。
秦長城。秦昭王時,秦國修築了北部長城。秦國北部長城西起臨洮郡,經隴西郡、北地郡、上郡三郡的邊境,東至黃河。
趙長城。趙國先後築有兩道長城,分為趙北長城和趙南長城。趙肅侯十七年(公元前333年)以漳水、滏水(今滏陽河)的堤防為基礎,築長城,以防齊、魏。因所築長城,位於南部,史稱為「趙南長城」。《史記·趙世家》中記載:「 十七年,圍魏黃,不克。築長城」。趙武靈王二十六年(公元前300年)於內蒙古雲中、雁門、代郡一帶築長城,以防匈奴。因位於趙境的北部,史稱「趙北長城」。《史記·匈奴列傳》中記載「趙武靈王亦變俗胡服,習騎射⑩,北破林胡、樓煩。築長城,自代並陰山下(11),至高闕為塞(12)。而置雲中、雁門、代郡。」趙北長城,西起高闕(今內蒙古臨河),沿陰山山脈,東至代郡(今河北省張北南)。
齊長城。齊長城建於公元前五世紀,在今山東境內,東西走向,西起平陰,經泰山北麓,東至密州琅琊台入海,全長500餘公里。齊長城是中國歷史上建築最早的長城,在中國長城史上地位十分重要。
燕長城。燕國北部長城,西起造陽(今河北獨石山),東至襄平郡。
楚長城。《漢書·地理志》記載:「葉,楚葉公邑。有長城,號曰方城。」。但關於楚長城是否存在,目前學術界尚存爭議。
魏長城。為了防禦強秦的進攻,鞏固河西之地和保衛國都大梁,魏先後修築了魏河西長城(史稱「濱洛長城」)和魏河南長城(史稱「卷之長城」)。
中山國長城。古中山國長城始建於公元前369年,《史記·趙世家》中記載「趙成侯六年,中山國築長城」。
秦代長城
嬴政三十三年(前214年),秦始皇派大將蒙恬率領三十萬人北逐匈奴,占據河套,並修築長城。「秦已並天下,乃使蒙恬將三十萬眾北逐戎狄,收河南。築長城,因地形,用制險塞,起臨洮,至遼東,延袤萬余里,於是渡河,據陽山,逶蛇而北。暴師於外十餘年。」(《史記·蒙恬列傳》)秦長城把過去秦、趙、燕三國長城連接起來,從臨洮到遼東的綿延萬里,從此始有「萬里長城」之稱。
秦長城可大致分為西段和北段。西段起於今甘肅省岷縣,循洮河北至臨洮縣,經定西縣向東北至寧夏固原縣、甘肅環縣、陝西靖邊、橫山、榆林、神木,然後向北折至今內蒙古托克托南,抵黃河南岸。北段即黃河以北的長城沿陰山西段的狼山,向東至大青山北麓,再向東經今內蒙集寧、興和至河北尚義,再向東北經今河北張北、圍場,再向東經撫順、本溪後向東南,終於朝鮮清川江入海處。
在修築北方長城的同時,原諸侯國間用以「互防」的長城被拆毀:「皇帝奮威,德並諸侯,初一泰平。墮壞城郭,決通川防,夷去險阻。」(《史記·秦始皇本紀》)秦長城對於抵禦匈奴的騷擾,保障中原生產和生活的安定,起了重要的作用。秦始皇為了修築長城動用了30萬人,創造了人類建築史上的奇跡。這一繁重的修築工程,也給當時的人們帶來了極大的痛苦,孟姜女的故事便來源於此。現在臨洮附近,陰山、大青山一線,都有秦長城遺跡殘存。
漢代長城
漢朝繼續對長城進行修建,以抵禦北方匈奴的侵襲。從漢文帝到漢宣帝,築成了一條西起大宛貳師城、東至鴨綠江北岸、全長近一萬公里的長城。漢長城是歷史上最長的長城。
北朝及隋代長城
北朝的北魏、東魏、北齊、北周對長城進行了修築與增建。其中以北齊年間修建規模最大。隋文帝時,為防範突厥,多次於冬季征發丁壯修築長城。隋煬帝時,兩次於夏季大規模征發勞力修築,此時防禦的對象還包括西北方向的吐谷渾。隋長城在前代北魏和北周、北齊長城的基礎上,將東起紫河,經朔方、靈武直至榆谷以東的長城、築壘基本連成一線。
金代長城
金朝為防禦蒙古,開始大築長城。金朝所修長城,史稱金界壕或金邊堡。
明代長城
到了明朝,從洪武至萬曆,經過20次大規模的修建,築成了一條西起甘肅嘉峪關,東至遼東虎山,全長6350公里的長城。這也是現在所見到的大部份長城。
南長城
南長城位於中國湘黔邊界,又稱湘西古長城,是2000年4月才被「發現」的苗族疆防。始建於明朝萬曆年間,北起湘西古丈縣的喜鵲營,南到貴州銅仁境內的黃會營,全長190公里。
Ⅹ 中國長城是什麼時期建的
根據歷史記載,從戰國以來,有20多個諸侯國和封建王朝修築過長城。最早是楚國,為防禦北方游牧民族或敵國,開始營建長城,隨後,齊、燕、魏、趙、
秦等國基於相同的目的也開始修築自己的長城。秦統一六國後,秦始皇派著名大
將蒙恬北伐匈奴,把各國長城連起來,西起臨姚,東至遼東,綿延萬余里,遂稱
萬里長城,這就是「萬里長城」名字的由來。但今天我們所見到的主要是明長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