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蔣經國十大建設
有些工程重要性不那麽重要,而只是為了湊足十項宣傳口號較響亮而硬加入了。
像鐵路電氣化就是,他很成功也完成了,但是對於經濟影響並不是那麽大。
其實十大建設基本都完成了,只是後來有些功效不佳。
例如台中港和蘇澳港,這兩項建設就成效不佳,不過也不致於浪費。
其實十大建設最主要的是中山高速公路與中正機場。
中山高速公路的完成帶動了整個區域發展,貨品運輸熱絡,對於經濟有很大提升作用。這也是內地改革開放進行建設時,總是拚命不斷蓋高速公路的源由。
另外中正機場也是一個重要指標,當初那個機場可是亞洲最新穎、號稱最先進完善的機場,之後的新加坡、香港機場興建時,該機場是重要叄考對象。
不過二三十年後,現在已經成為了最老舊的機場
造船:中國造船公司
鋼鐵:中國鋼鐵公司
石油:中國石油公司
這三家公司現在都已經民營化了,但是政府仍是大股東,民營化是因為經營績效比較好也比較彈性,這三家公司到現在可都還是賺錢的大公司
另外一個有趣現象,台灣經濟發展比較早,所以很多以中國的名稱反而都被台灣先搶先注冊,另外還有中華航空china airline
核電廠的功能與作用當然不用說了。至於北回線主要是便民,實際經濟效用應該不大才是。
其實以上那些都不重要,最重要的是他執行這個計畫的時機,那時候全球因為石油危機,物價暴漲全球經濟陷入大蕭條,當然台灣也一樣物價暴漲一倍,經濟成長卻是百分之一。這些都還好更嚴重的是,美國和台灣斷交並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而其他國家也跟進,台灣頓時被全球孤立。你想想看那時候台灣的狀況會是多嚴峻,全台陷入悲觀憤怒的情勢,有錢有勢的開始逃離台灣,因為大家以為中華民國將要滅亡了,不想留在台灣當亡國奴。
所以那時候推動十大計畫幾乎大家都反對,因為規模太大了,台灣那時候又沒錢,需要大規模向外國舉債,所以幾乎所有人都反對,結果蔣經國說了一句,
今天不做明天就會後悔,他幾乎其實也是賭上他所有的一切去執行這個計畫。
最後結果是蔣經國對了,台灣領先全球從經濟蕭條中復甦,之後更以經濟成長率超過百分之十的速度並持續十五年以上,台灣經濟快速成長。
『貳』 建國大業中蔣經國蔣經國是怎樣的人
蔣經國,他為國民黨、為他的父親擔憂,滿腔熱血大談「國事」,卻生生被母親宋美齡拉回「家事」之中。本想借孔家開刀、殺雞儆猴以掃腐敗之風,到頭來還是在父親蔣介石的「家事國事兩難全」的勸誡下灰飛煙滅。
建國大業劇情:
《建國大業》以四十年代抗戰勝利直至建國前夕這一波瀾壯闊的時代為背景,以宏大的歷史視野,正面再現共和國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從誕生到確立這一重大歷史事件,反映了中國共產黨和中國各民主黨派在反對蔣介石國民黨獨裁統治的斗爭中,和衷共濟、團結奮斗、為建立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所經歷的曲折艱辛直至取得最後勝利的光輝歷程。
(2)蔣經國與中國股票擴展閱讀:
蔣經國的一些主要貢獻:
蔣經國堅持「一個中國」立場,反對「台灣獨立」。1987年11月宣布開放部分人士赴大陸探親,結束了近40年兩岸同胞不相往來的局面。
在擔任「行政院長」期間,蔣經國主張改革台灣人鋪張餐飲陋習,提倡「梅花餐」(即五菜一湯),使餐飲奢侈風氣有所收斂。
較關心基層民眾的生活,據報道,其每年超過200次親自下鄉走訪,以了解地方實際需要。同時也很注重偏遠鄉村建設,落實水電及基礎醫療衛生建設,減少城鄉差距,使台灣的鄉村建設程度較進步。由於其作風親民,深受台灣民眾的好評。當他在台灣逝世的消息傳出,不少台灣民眾曾聞聲痛哭。迄今為止,在對以往幾位台灣領導人的民調中,他仍是最受台灣民眾肯定的一位。
蔣經國著有《我的生活》、《我的父親》、《負重致遠》、《蔣經國先生言論著述匯編》等書。
『叄』 蔣經國執政期間推行的主要政策
(一)對內推行民主共和制,廢除封建繼承製,解除「戒嚴令」,開放黨禁和報禁,為台灣後來實行「政治民主」鋪平了道路;
(二)放寬兩岸政策,開放大陸探親,允許大陸老兵返鄉,打破兩岸近40年的隔閡,促進了兩岸關系的緩和與改善;
(三)推行人事革新,打破省籍界限,向本省人開放政權,大量啟用本省籍官員如林洋港、謝東閔、邱創煥、徐慶鍾、李登輝等;
(四)重用經濟技術專業人才,全力推動島內經濟建設,例如「十大建設」、「十二大建設」等,使台灣「贏得亞洲四小龍之首」的美譽;
(五)倡導廉潔奉公,制定「貪污治罪條例」,堅決反對貪污。蔣本人則以身作則,勤政愛民,勤走基層,每年下鄉「平均超過 200次」。
蔣經國簡介:蔣經國(1910年4月27日-1988年1月13日),字建豐,譜名經國,又名尼古拉,浙江省奉化溪口人,蔣介石長子。蘇聯莫斯科中山大學、列寧格勒托爾馬喬夫軍政學院畢業,返回中國後加入中國國民黨。1949年1月,蔣介石宣告「下野」以後,蔣經國陪著父親退居溪口,後來在成都登機飛往台灣。在台灣他曾歷任國民黨台灣省黨部主任委員、台灣國民黨國防部總政治部主任等職。蔣介石病逝以後,1978年5月20日,蔣經國就任台灣第六任「總統」。1986年10月10日,蔣經國在國慶大會上發表講話,表示要對歷史、對10億同胞、對全體華人有個交待。隨後指示立法院對「人民團體組織法」、「選舉罷免法」、「國家安全法」進行修訂,盡快完成立法程序,開啟台灣民主憲政之門。次年7月15日,台澎金馬地區長達38年的「戒嚴」宣布解除,人民可以自由組黨、自由辦報辦刊,台灣從此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時期,蔣經國也由此而完成了由獨夫強人到民族偉人的跨越。1988年1月13日,在台北病逝。
『肆』 蔣經國當年在上海展開的「打虎」行動為什麼會鎩羽而歸
1948年夏秋之際,為控制通貨膨脹,推行金圓券改革,蔣經國在上海推行了一場轟轟烈烈的「打虎」運動,發出「只打老虎、不拍蒼蠅」的豪言壯語,然而最終卻鎩羽而歸。1948年的夏天,南京國民政府剛從國民大會的喧囂中平靜下來,但蔣介石高興不起來。一方面,共產黨的軍隊步步緊逼,另一方面,政府面臨嚴峻的經濟形勢,軍費連年增長,物資嚴重匱乏。圖為1948年,百姓在排隊等待分配糧食。上海這座摩登之都,雖然在一月份經歷了「舞女風潮案」,數千名舞女走上街頭對抗政府的「禁舞令」,最後政府讓步,十里洋場舞廳里依然喧囂熱鬧。圖為上海街頭的人們,他們身後的廣告牌告訴你這里的生活彷彿一切如常。而實際上,從1937年6月到1949年5月,上海的物價共上漲3728倍,每年平均上漲14倍。到1948年夏天,上海的經濟形勢已經嚴峻到一觸即崩的境地。圖為上海市民排隊領美國援助的糧食。為挽救經濟危機,1948年8月,國民政府頒布《財政經濟緊急處分令》,宣布發行金圓券,規定各地物價必須凍結在8月19日的水準上,不得提高,即「819防線」。金圓券改革方案主要由財政部長王雲五提出。左圖為行政院院長翁文灝,中圖為王雲五,右圖為中央銀行總裁俞鴻鈞。蔣經國被派往上海穩定物價、主持改革,他時年三十八歲。他在上海出演的這一場風風火火的大戲――史稱「上海打虎」。只不過,電閃雷鳴中華麗登台的這位主角,轉眼間,身上便滿是秋風落葉。圖為手持《幣制改革》的蔣經國。蔣經國的辦公室設在九江路中央銀行大樓三層。在每星期二和星期四的下午,他的辦公室向民眾開放。走進他辦公室的人,有商人、婦女、勞工等等。圖為蔣經國在辦公室傾聽小商販的投訴。赴任之前,蔣經國曾對蔣介石說:「上海金融投機機關無不與黨政軍要人有密切關系,且作後盾,故將來阻力必大,非有破除情面,快刀斬亂麻之精神貫徹到底不可也。」到上海後,蔣經國又挑選一萬多名青年,組成大上海青年服務隊。在動員會上,蔣經國鼓動隊員們,對付那些抵制幣制改革的巨商、富戶、官僚,要拿出武松打虎的勇氣,所以金圓券改革又稱「打老虎」。圖為蔣經國在大上海青年服務隊成立大會上講話。蔣經國還表示:「本人此次執行政府法令,決心不折不扣,決不以私人關系而有所動搖變更。投機家不打倒,冒險家不趕走,暴發戶不消滅,上海人民是永遠不得安寧的。凡為資本家辯護的,就是資本家的走狗。」蔣經國組織了反對通貨膨脹遊行,藉此來增加民眾對他的行動的支持。畫面上,一位裝扮的奸商,正站在棺材上發表演說。棺材前張掛著一張大幅宣傳畫,畫兩旁的口號為:「誰危害金圓信用,咱們就砍他的頭。」為方便市民投訴,上海各處設立了意見箱。許多便衣警察奉命在大街小巷各商店調查違反價格者和囤積者。圖為上海市經濟警察根據舉報進入商家,檢查是否有非法囤積的情形。蔣經國本人還時常微服出巡,發現貪贓受賄的官員即嚴懲不貸,將一批批違法商人遊街示眾。8月23日和27日,蔣經國兩次指揮上海的軍警,到全市庫存房、水陸交通場所搜查。蔣經國專門設立了一個特別刑事法庭,專門懲處觸犯其收兌、限價政策的「大老虎」。米商萬墨林、紙商詹沛霖、申新紗廠老闆榮鴻元等人,都曾因違反幣制改革的規定被捕入獄。圖為上海著名商人、百萬富翁、林王公司總經理王春哲,因套購黃金外匯、參與黑市投機而被捕。蔣經國信奉這一座右銘:「我寧願看到一個家庭痛哭,而不願意看到滿街的人痛哭。」1948年9月24日,王春哲在上海被警察處決。在王的豪宅里,全家嚎啕大哭。圖為王春哲被行刑現場。在蔣經國的鐵腕之下,上海各階層將黃金、白銀和外幣兌換成金圓券。有人敷衍或藏匿就嚴懲。迫於威嚴,市民大多「主動」排隊將手中的黃金、美鈔換成金圓券。人們半個世紀的積蓄,就這么在一夜之間消失。蔣經國還抓了另一個上海灘的頭面人物,這個人的被抓跟他的打虎失敗有直接關系,他就是上海灘大佬杜月笙的三兒子、中匯銀行經理杜維屏。他被捕的罪名是「囤貨炒股」,在交易所外拋售永安紗廠股票2800股,被判8個月徒刑。圖為站在法院公審台前的杜維屏和另外三位從犯。這惹惱了杜月笙。盡管他表面上說「幣制改革,只能成功,不許失敗,為心所企求,經國先生執法如繩,不枉不縱,深致敬佩,何致以事涉私情,有所非議。」但事實上,杜月笙無法咽下這口氣。他將了蔣經國一軍,希望蔣一視同仁,去查揚子公司。揚子公司是什麼來頭?原來它的董事長兼總經理是蔣經國的表弟、宋美齡的外甥、孔祥熙的大兒子孔令侃。蔣經國查封了表弟的公司,孔令侃向宋美齡哭訴。宋美齡專程到滬,把兩人約到孔宅面談,蔣經國不從,表兄弟大吵一場,不歡而散。宋美齡轉而求助蔣介石。蔣當時正在北平前線主持軍事會議,被夫人緊急電召,連夜飛往上海處理家事。最後,孔令侃離開上海,轉赴紐約,交給政府600萬美元。揚子公司案成為蔣經國打虎的一大敗筆。到1948年10月6日,上海共收兌黃金114萬兩、美鈔3452萬元、港幣1100萬元、銀子96萬兩,合計價值2億美元,佔全國兌換總數的64%。豪門大戶上交金銀外匯者是少數,蔣最終拿到手的金銀,基本上來自上海普通民眾。圖為金圓券貶值,人們拿麻袋領工資。
『伍』 蔣經國在上海「打老虎」具體是做了什麼
1948年8月19日,國民黨召開中央政治會議,通過由翁文灝、王雲五提出的貨幣改革方案。當晚即由蔣介石以總統名義發布「財政經濟緊急令」,作出全國廣播,並公布「金圓劵發行法」,最主要的兩條是:禁止私人持有黃金、白銀、外匯,凡私人持有者,限於9月30日前收兌成金圓劵,違者沒收;全國物價凍結在8月19日水平。
與此同時蔣介石派出經濟督導員到各大城市監督金圓劵的發行。「皇太子」蔣經國受父命,帶一批少壯派骨幹到上海進行經濟管制,打擊投機奸商,時稱「打老虎」。蔣經國為表決心,甚至明言「只打老虎,不拍蒼蠅」。
金圓劵的發行初期,在沒收法令的威脅下,大部分的城市小資產階級民眾皆服從政令,將積蓄之金銀外幣兌換成金圓劵。與此同時,國民黨政府試圖凍結物價,以法令強迫商人以8月19日以前的物價供應貨物,禁止抬價或囤積。而資本家在政府的壓力下,雖然不願,亦被迫將部分資產兌成金圓劵。
當時,國共內戰方酣,國民黨政府在軍事上節節失利,經濟形勢也嚴重惡化,民間怨聲不斷。蔣經國在上海的「打老虎」行動關乎民眾對金圓劵的信心。最初將部分不從政令的資本家收押入獄以至槍斃,以作殺一儆百。而杜月笙之子杜維屏亦因囤積罪入獄。蔣經國在上海嚴厲「打老虎」,曾稍微穩定了民心。
但以行政手段強迫凍結物價,造成的結果是市場上有價無市。商人面對虧本的買賣,想盡方法保有貨物,等待機會再圖出售,市場上交易大幅減少,僅有的交易大都轉往黑市進行。蔣經國在上海「打老虎」,後來也打到了大官僚資產階級的頭上打不下去而告失敗。蔣經國查封的其中一家公司為孔祥熙之子孔令侃所有,因宋美齡之壓而被迫放人,其本人亦因此事而辭職求去。物價管制最終失敗,在11月1日全面撤銷。翁內閣亦在11月3日總辭職。
金圓劵至1949年7月停止流通,只使用了10個月左右,貶值卻超過2萬倍。受金圓劵風暴影響最大的,是城市內的小資產階級。他們沒有大資本家的財力和資源去保護自己僅有的財產,亦不如鄉間農民或無產階級的無產可貶;在金圓劵發行初期或被迫、或出於信任政府,將累積所得的財產換成金圓劵。在惡性通脹中所承受的損失最大,部分人因而變得一無所有。國民黨政府雖然因金圓劵發行,搜得民間的數億美元金銀外匯;卻失去了國內本來最應傾向他們的階層:城市人民的信任與支持。1948年中,國民黨在軍事上屢戰屢敗。金圓劵風暴令國民黨在半壁江山內僅余的民心、士氣亦喪失殆盡。是造成整個政權迅速崩潰的原因之一。
『陸』 蔣經國與蔣緯國之間是個什麼關系
蔣經國與蔣緯國之間是名義上的同父不同母的兄弟。
蔣經國,1910年4月27日出生於浙江奉化。蔣介石之長子,母親毛福梅。字建豐,譜名經國,又名尼古拉。1916年入奉化武山小學,1922年入上海萬竹高等小學,1924年就讀於上海浦東中學。1988年逝世,享年78歲。
蔣緯國(1916年10月6日—1997年9月23日),幼名建鎬,號念堂,蔣介石次子(後據說為其養子,實際生父為戴季陶,其生母為日本護士重松金子),歷任國民黨裝甲兵部隊處長、戰車團團長、裝甲兵司令部參謀長、副司令、司令,陸軍指揮參謀大學副校長,「國家安全會議秘書長」;對於軍事戰略研究頗有成果,被台灣軍方奉為「軍事戰略學家」。1997年9月23日,在台灣去世,享年81歲。
蔣緯國身世:
1996年,在蔣緯國邁入80大壽之際,他終於為歷史補白,一了宿願,道出他的身世之謎,因此揭開了往年神秘的面紗。下面是台灣天下文化出版公司的《千山獨行———蔣緯國的人生之旅》片斷,這是蔣緯國接受《聯合報》記者汪士淳近40次采訪整理而成的,為了保持本來面目,這里截取部分精彩內容:
民國肇始,正處於一片混亂之中。民國元年1月14日,「中華民國」成立了還不到兩個星期,就發生了一件大事———光復軍司令陶成章於凌晨兩點鍾在上海法租界廣慈醫院所住的病房內,被槍殺身亡。槍殺陶成章的不是別人,正是蔣介石。那年他26歲,是滬軍第五團團長,他刺殺陶成章,主要是認為陶成章謀刺陳其美,破壞革命。任務完成之後,蔣介石先是隱藏在上海法租界里,不久之後就避難日本,但不到一年就回國,此時刺陶風頭已過,他暫時回溪口老家。反袁世凱的二次革命於民國二年7月發動,蔣介石也參加了革命,不過革命在8月13日徹底失敗。他先和陳其美匿跡上海租界,隨後因為袁世凱政府追捕甚急,民國三年又逃亡出國,於9月1日抵達日本。在日本的這段時間,他和留日學法政的學生戴季陶共租一屋。戴季陶當時已與鈕有恆成婚,並且得子安國。蔣中正這次在日本停留兩年。民國四年秋天,袁世凱稱帝,孫中山命陳其美在上海策動肇和軍艦起義,發難討袁。蔣介石也參與戰事,但仍然失敗,他隨即又潛匿上海,這回就沒有再避難東瀛。蔣介石在日本與戴季陶共居時,戴季陶結識了當地的護士重松金子。交往之下,金子懷孕了,並且於民國五年10月6日產下一子,這個兒子便是蔣緯國。蔣緯國的生母,外界一直傳言是名為津淵美智子的日本女子,其實不是,金子生下蔣緯國幾年就過世了。蔣緯國正如外界所知,幾乎是生下來就成為蔣介石的兒子。當初何以如此,據了解,主要是因為生父戴季陶的原配鈕有恆性情較烈,如果知道丈夫出軌的話,就要鬧翻天了。所幸雖然同在日本,這段露水姻緣總算保密到家,鈕有恆始終不知道有重松金子這么個女子。戴季陶很容易地就瞞著她,和好友蔣介石說好,由蔣認子。胖男娃一生下來,就由對中國很熱心的日本人山田純太郎帶回中國,在上海交給了蔣介石。蔣介石把嬰兒取名為緯國,與在上海結緣的夫人姚冶誠一起撫養。
『柒』 蔣經國一
蔣經國(1910年4月27日-1988年1月13日)字建豐,是中華民國政治家暨中國國民黨領導人。他是中華民國總統蔣介石的長子,1975年蔣介石逝世後的中國國民黨主席,同時也是中華民國第六、第七兩任總統,於1988年1月13日的第七任總統任期內逝世。出生於浙江省,逝世於台北。
若滿意,求好評
『捌』 蔣經國為何難比李光耀
這是十分扯淡的問題。試問,誰說蔣經國難比李光耀的?很多人認為李光耀難比蔣經國。所以,問題本身就是一個假命題,要回爐重造。
『玖』 蔣經國什麼時候死的
蔣經國於1988年1月13日,在台北病逝。
蔣經國1910年4月27日出生於浙江奉化。蔣介石之長子。字建豐,譜名經國,又名尼古拉。1916年入奉化武山小學,1922年入上海萬竹高等小學,1924年就讀於上海浦東中學。1988年逝世,享年78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