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哪裡能找到近年的滬指走勢圖
查看方法(以通達信交易軟體為例):將滑鼠放在想了解的交易日,點擊右鍵,有一歷史同步回憶子菜單,點擊即可。
股票走勢圖通常是叫做分時走勢圖或即時走勢圖,它是把股票市場的交易信息實時地用曲線在坐標圖上加以顯示的技術圖形。坐標的橫軸是開市的時間,縱軸的上半部分是股價或指數,下半部分顯示的是成交量。分時走勢圖是股市現場交易的即時資料。
白色曲線表示上證交易所對外公布的通常意義下的大盤指數,也就是加權數。 黃色曲線是不考慮上市股票發行數量的多少,將所有股票對上證指數的影響等同對待的不含加權數的大盤指數。
參考白色曲線和黃色曲線的相對位置關系,可以得到以下資訊:
當指數上漲,黃色曲線在白色曲線走勢之上時,表示發行數量少的股票漲幅較大;而當黃色曲線在白色曲線走勢之下,則表示發行數量多的股票漲幅較大。
當指數下跌時,假如黃色曲線仍然在白色曲線之上,這表示小盤股的跌幅小於大盤股的跌幅;假如白色曲線反居黃色曲線之上,則說明小盤股的跌幅大於大盤股的跌幅。
紅色、綠色的柱線反映當前大盤所有股票的買盤與賣盤的數量對比情況。紅柱增長,表示買盤大於賣盤,指數將逐漸上漲;紅柱縮短,表示賣盤大於買盤,指數將逐漸下跌。綠柱增長,指數下跌量增加;綠柱縮短,指數下跌量減小。
② 請問股票的滬指4000點什麼意思,又代表什麼呢
我們先來了解什麼叫指數:
所謂指數就是指的是n個數值以一定的權值相加後得到的結果,比如a的值是30,佔60%的比重,b值是50,佔40%比重,那麼這個目前的指數就是30*60%+50*40%=38;
而大盤指數呢,一般就是指所有股票股價經過一定的權值加權之後所獲得的一個值,他的變化與所有股價的變化都有關,也反映整體大勢的變化。
大盤一般指上證綜合指數。
上證綜合指數是上海證券交易所編制的,以上海證券交易所掛牌的全部股票為計算范圍,以發行量為權數的加權綜合股價指數。該指數以1990年12月19日為基準日,基日指數定為100點,自1991年7月15日開始發布。該指數反映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的全部a股和全部b股的股份走勢。其計算方法與深綜合指數大體相同,不同之處在於對新股的處理。
所以看大盤就可以知道現在的大部分股票的走勢,然後再判斷自己應該進行什麼操作(是買入還是賣出)
③ 目前,滬市共有多少只股票
上證所擁有954家上市公司,上市證券數2560個。上市公司累計籌資達25萬億元;
上海證券交易所(Shanghai Stock Exchange)是中國大陸兩所證券交易所之一,位於上海浦東新區。上海證券交易所創立於1990年11月26日,同年12月19日開始正式營業。一大批國民經濟支柱企業、重點企業、基礎行業企業和高新科技企業通過上市,既籌集了發展資金,又轉換了經營機制。
交易即上證所市場交易時間為每周一至周五。上午為前市,9:15至9:25為集合競價時間,9:30至11:30為連續競價時間。下午為後市,13:00至15:00為連續競價時間,周六、周日和上證所公告的休市日市場休市。上海證券交易所是不以營利為目的的法人,歸屬中國證監會直接管理。其主要職能包括:提供證券交易的場所和設施;制定證券交易所的業務規則;接受上市申請,安排證券上市;組織、監督證券交易;對會員、上市公司進行監管;管理和公布市場信息。上證所市場交易採用電子競價交易方式,所有上市交易證券的買賣均須通過電腦主機進行公開申報競價,由主機按照價格優先、時間優先的原則自動撮合成交。2009年11月,上交所升級新一代交易系統後,峰值訂單處理能力達到80000筆/秒,系統日雙邊成交容量不低於1.2億筆,相當於單市場1.2萬億元的日成交規模。
④ 明天滬指開盤即漲停的股票可能是哪幾支
600292
⑤ 上證指數是滬指嗎如何理解滬指
是的滬就是上證
⑥ 股票的滬指什麼什麼指的,多少點意味著什麼最好簡潔易懂
滬指,全名「上證指數」或」上證綜指「,就是人人口中說的「大盤」,反映的是股市幾乎所有股票的整體表現。它的點數越高,說明股市越火,它的點數越低,說明股市越差。現在2000多點,全球倒數第一,應該算是比較差的了,所以現在入市不會錯的。
⑦ 滬指的是哪
上海簡稱滬或申。市人民政府駐黃浦區人民大道200號,郵政編碼:200000,長途區號:021。上海位於北緯31°14』,東經121°29』。地處太平洋西岸,亞洲大陸東沿,長江三角洲前緣,東瀕東海,南臨杭州灣,西接江蘇、浙江兩省,北界長江入海口。
⑧ 近期滬指大盤走勢如何
風格轉換不暢 震盪擠壓泡沫
從題材股到藍籌股的風格轉換,是支持市場繼續反彈的動力所在。然而,宏觀經濟雖然觸底但很難快速進入復甦周期,這使得大盤藍籌股持續上漲動能並不充足。在流動性難以支撐題材股創造更大泡沫的背景下,市場震盪調整的壓力也在逐步增加。
風格轉換成功概率較低
當題材股被輪番炒作後,投資者將目光投向了大盤藍籌股。如果藍籌股能夠發動一輪上漲行情,那麼即使題材股退潮,大盤的調整空間也十分有限,甚至繼續沖擊年內新高的可能性也很大。
事實上,從最近兩周的走勢看,市場重心轉向藍籌股的特徵仍然比較明顯。首先,從區間漲幅看,最近10個交易日,申萬大盤指數上漲了6.58%,漲幅明顯要高於中盤指數的5.36%與小盤指數的5.18%;其次,從成交佔比看,上周五由核心藍籌股構成的上證50成份股在全部A股中的成交佔比達到21.29%,已經超過近三年的平均值20.70%,並較此前一周大幅提升;最後,從資金流向看,據金融界《快贏》數據統計,上周大盤股資金凈流入40.23億元,在所有概念板塊中資金凈流入額最高。
但是,這種風格轉換最終能否成功呢?我們分析一下本輪大盤股出現向上異動的原因。目前有觀點認為,大盤藍籌股本輪啟動的原因在於,國內宏觀經濟已經進入復甦周期,但這種觀點似乎暫時得不到數據的支持。
最新的4月份宏觀數據似乎很難得出經濟已經進入復甦周期的依據。在貿易方面,4月份出口增速同比下降22.6%,較一季度水平回落3個百分點,顯示國際需求進一步回落;在消費方面,4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14.80%,延續了小幅回升的態勢,但作為一個滯後指標,在收入預期下降的背景下,消費的持續增長似乎很難實現。
因此,雖然巨額投資拉動導致經濟觸底已經幾無疑問,但究竟是在底部震盪還是已經進入復甦周期,現在還不能得到肯定答案。畢竟從1998年亞洲金融危機時的情況看,投資拉動很難具備長期持續性,而房地產新開工項目的繼續低迷也增添了投資拉動經濟的不確定性。更何況,從PPI加速下行的態勢看,上市公司業績可能仍處於探底階段。
在上述基本面狀態下,大盤藍籌股持續反彈的條件至少從短期看還不具備。換言之,目前進行的風格轉換,成功的把握可能會比較小。
流動性難以支撐局部泡沫
大盤藍籌股近期的上漲,更應被看作是相對中小盤題材股的一種估值修復。截至上周五,即便是經歷了近期明顯反彈的申萬大盤指數,其成分股市盈率(TTM)也僅為20.08倍,而中盤、小盤指數成分股的整體市盈率則分別高達37.08倍和42.25倍。因此,從估值的角度看,大盤藍籌股雖然上漲基礎還不夠堅實,但短期仍有反彈空間,並且即使反彈夭折,下跌空間也會比較有限。
但與大盤股相比,題材股卻很難具備估值支撐,並可能成為引發短期市場調整的最大風險。題材股今年以來整體漲幅很大,並導致A股市場形成了局部泡沫。當然,估值過高或者產生泡沫並不能成為題材股下跌的理由。問題的關鍵在於,題材股當前的泡沫是否還能具備支撐。流動性當然是最重要的一個關注點。
在經過了今年前三個月的超常規投放後,4月份新增貸款環比大幅縮減,當月新增5918億元。雖然這一數值從歷史上看仍然處於相對高位,過往幾個月的信貸創造也一定會使今年下半年的資金面仍將保持一個比較充沛的局面,但不能否認的是,流動性異常釋放的高峰已經過去了。這意味著,題材股泡沫賴以生存的環境發生了一定變化:資金短期已經無力支撐泡沫繼續膨脹,並且隨著流動性的相對下降,泡沫很有可能開始縮小。
由此來看,未來一段時期市場格局可能會再度發生變化:藍籌股雖然仍將不時活躍,但整體會面臨向上動力不足、向下有支撐的局面,震盪格局短期難改;在流動性的支撐減弱後,題材股泡沫將會逐漸縮小,漲幅過大的個股或將經歷艱難的估值回歸過程。在此預期下,A股市場很可能已經開始擠壓局部泡沫的過程,並將在寬幅震盪中等待經濟復甦的明確信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