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行情解析 » 博格華納股票行情分析
擴展閱讀
展鵬科技股票走勢 2025-08-02 20:54:22
股票代碼後綴tr 2025-08-02 20:41:02
上市交易前股票預知 2025-08-02 20:06:53

博格華納股票行情分析

發布時間: 2021-09-26 05:10:45

1. 博格華納用33億美元收購德爾福的意義在哪

作者簡介:朱玉龍,資深電動汽車三電系統和汽車電子工程師,目前從事新能源汽車電子化工作,10年以上的新能源汽車專業從業經驗,在電池系統、充電系統和電子電氣架構方面有較深的認識和實踐,著有《汽車電子硬體設計》,開設《汽車電子設計》公眾號。

從2019年開始,隨著汽車行業的格局變化,汽車零部件車企的分拆和並購一直很活躍。普遍的操作手法,是把面向未來的、科技含量比較高的電子和自動駕駛的業務與動力總成業務剝離,然後後進的動力總成業務給其他家並購。1月28日,美國電驅動與發動機零部件製造商博格華納宣布以33億美金全資收購德爾福科技。從通用汽車拆分的德爾福——經過多年的拆分,也完全把自己搞沒了,留下Aptiv以圖後計。

1)?博格華納的收購

我的理解,博格華納這樣的公司也要先收購再進行剝離。近幾年來,原來以機械產品為主的博格華納是通過外延的並購來解決問題的——

圖4?德爾福科技的股價

小結:

我是這么理解的,現在汽車行業面臨著全球性的出清,從就業層面來看,不管是供應商也好、汽車整車企業也好,都要尋求有附加值的業務。從降低現有產品成本的角度,中國的零部件企業會有一定的機會成長為比較大的玩家。而原有的車企和零部件商,一方面想著並購整合和拆分,然後把優質資產保留下來,剩下的那部分就被淘汰了。

文|朱玉龍

圖|朱玉龍網路及相關截圖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2. 幕後巨頭再整合!博格華納229億元全資收購德爾福為哪般

近年來,從佛吉亞收購日本歌樂,到采埃孚收購威伯科,再到日立與本田合並零部件業務等事件,都說明零部件企業的大規模並購、合作還遠沒有結束。

在電動化領域,據市場調查機構HIS預測,今年全球新能源(混合動力、插電式、電動汽車、燃料電池)汽車的新車數量為597萬輛,預計到2025年將激增近3.5倍,達到2000萬輛,市場前景巨大。

這其中,電動系統的核心技術——電池、電機、電控技術成為眾多傳統零部件巨頭轉型的重要發力點。博格華納並購案成為最鮮明的例子。

分析人士認為,在新興市場以及新市場的營收潛力驅動下,未來電動車零部件市場的爭奪會進一步加劇,並將不亞於車企之間的競爭。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3. 博格華納並購德爾福!零部件巨頭抱團過冬

▲博格華納總裁兼首席執行官FrédéricLissalde

博格華納預計,到2023年,合並後的新公司將產生約1.25億美元的運管成本協同效應。同時該交易預計將在完成後的第二整年實現每股收益顯著增長。

另外,博格華納還於當天宣布了一項股份回購計劃,該公司董事會已批准在未來三年內執行一項高達1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69億元)的股份回購計劃。回購股票的時間及數量將根據市場情況、股價和其他因素而定。

二、博格華納收購德爾福科技意圖擴展電動汽車業務

2017年,德爾福汽車公司拆分為德爾福科技和安波福兩家公司,分家後德爾福科技繼續專注於汽車動力總成的業務,提供關於內燃機、混合動力和電動汽車的動力解決方案。

另一方面,博格華納雖然以內燃機、變速箱聞名,但據國外媒體FutureCar報道,一直以來該公司都在通過向電動汽車、插電式混動汽車生產配件來擴展自身的產品組合。

通過此次收購德爾福科技,博格華納將進一步增強其在電動汽車市場的地位。博格華納表示,這一交易將帶來諸多優勢,一方面將有助於擴大該公司在電氣電子產品方面的產品組合、能力及規模,另一方面有助於鞏固其在電氣推動系統領域的領先地位,並增強其在內燃機、商用車及售後市場業務方面的地位。

未來,雙方合並後的公司將推出覆蓋內燃機、混合動力和汽車電動系統的更全面的產品組合。

德爾福科技的聲明顯示,合並後的新公司未來將為客戶提供一整套的集成或獨立的電氣電子產品(包括高壓變頻器、轉換器、車載充電器和電池管理系統),及其他的產品。

在博格華納總裁兼首席執行官FrédéricLissalde看來,這項令人激動的交易與博格華納的平衡推進戰略一致,德爾福科技將帶來成熟的電氣電子技術,以及相關的人才資源,以補充博格華納的混合動力和電動汽車動力系統產品。

同時,FrédéricLissalde還表示,「我們非常尊重德爾福技術在世界各地的團隊,並歡迎他們來到博格華納。我們相信,我們將能夠一起加快步伐,應對電動化的市場趨勢。」

結語:供應商巨頭抱團電動化趨勢不可逆轉

全球的汽車製造商、零部件供應商正在結成聯盟,以開發電動汽車以及自動駕駛汽車。

這在一定程度上是由於車市寒冬下,汽車產業鏈玩家正面臨技術和財務負擔,與此同時各國政府也在施壓,制定更為嚴格的排放法規。

如今,博格華納與德爾福科技這兩家汽車零部件巨頭的交易,不只意味著車市寒冬下供應商同樣會抱團取暖,也直接印證了汽車行業電動化變革的必然趨勢。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4. 特斯拉股票怎麼買,哪個平台好買一點

特斯拉是美股,只能開了美股賬戶之後才能買,如果你沒有美股賬戶,就買美國納斯達克指數基金,其中成分股里包含特斯拉的股票,在基金公司就可以買。

5. 特斯拉公司與賓士公司市場價值區別在哪裡

從去年四季度虧損8990萬美元,到今年一季度盈利1125萬美元;從四年前向官方申請貸款資助4.6億美元,到日前提前9年一次性清償所有負債,美國特斯拉公司(Tesla)接連不斷的完美轉身令人瞠目。更讓投資者驚訝的是,特斯拉股價今年以來一路大漲,最終飛越每股100美元大關,市值膨脹至130餘億美元,以至人們甚至預判特斯拉將為「下一個蘋果」。

特斯拉的驚天逆轉,得益於其主打產品Model S電動汽車的超預期熱銷。據特斯拉最新財報,Model S今年首季銷量達4900輛,不僅超過4500輛的預期目標,且銷量力壓賓士S系、寶馬7系、凌志LS和奧迪A8等市場勁旅,躍升為美國豪車市場之冠。
與傳統汽車和一般電動車公司相比,坐落在矽谷的特斯拉是一家生產電動汽車的科技公司。特斯拉推出首部純電動跑車Roadster,乃世上第一款由鋰離子電池提供動力的汽車,其電動機最大功率可達215千瓦,最大轉速達每分鍾6000轉,百公里加速僅需4秒。非常關鍵的是,奉行新技術路線的特斯拉採用的是小電池包、多電池陣列的電池管理系統,Roadster和Model S能分別實現394.3公里和483公里的續航里程。而且特斯拉超級充電技術可支撐駕駛者在途中的超級充電站花1個小時就可將電充滿。
除了破解電動汽車電池動力不足和持續性不強等重大技術瓶頸之外,特斯拉的商業模式也另闢蹊徑:一開始就將電動車定位在了超級跑車上,力求給用戶帶來區別於傳統汽車的顛覆性體驗。對此,人們除了從售價高達10.9萬美元的Roadster敞篷跑車以及標配7萬美元的Model S的熱賣中看到特斯拉市場火暴行情外,還能由谷歌的拉里﹒佩奇、謝爾蓋﹒布林,eBay的傑夫﹒斯科爾,以及好萊塢的布拉德﹒皮特、喬治﹒布魯尼和施瓦辛格等組成的浩大明星買方陣營中強烈感受到特斯拉首期營銷戰略的魔力。
按照既定的市場戰略,特斯拉接下來將從高端領域延伸到次高端領域,開發價格接近賓士、寶馬等豪華品牌的電動轎車,然後再推出低成本經濟型電動汽車。據悉,特斯拉計劃在2016年前推出一款價格低於4萬美元的電動汽車,銷售目標為20萬至30萬輛。依巴克萊的預測,特斯拉進入大眾市場的成功概率高達70%。摩根士丹利的研報稱,若小眾市場開發成功,以去年為基數,特斯拉的營收到2016年將增長10倍,到2020年將增長30倍,到2030年將增長60倍。
與商業模式自成體系一樣,特斯拉還直接擁有銷售網路,而且專賣店不開在傳統汽車銷售商雲集的地方,而選擇在大商場。一方面,商場吸引的客流使特斯拉向更多客戶介紹新概念的車,同時也使得特斯拉的准車主們在等待充電的同時還可以逛商場。另一方面,直銷模式取消了分銷商的環節,使利潤最大限度地流向特斯拉,也使得價格更加透明。據悉,特斯拉將在2013年新開25家專賣店,比2012年的13家提升一倍。
特斯拉是自1956年福特汽車IPO以來第一家上市的美國汽車製造商,也是目前唯一在美國上市的純電動汽車獨立製造商。由於為股東提供了豐厚的回報,特斯拉不久前的市場再融資規模擴大了17%,從原來的8.30億美元擴大至10.2億美元。分析師的結論是,市場融資的樂觀結果還將持續,這不僅降低了特斯拉的財務風險,而且為該公司未來兩年中擴充100個超級充電站和實現從小眾豪車到大眾高檔車的轉向提供了厚實的鋪墊。
如同蘋果顛覆了手機行業一樣,帶著矽谷基因的特斯拉將顛覆汽車行業。除了電機由特拉斯自主研發外,據彭博匯總的資料,特斯拉共有14家供應商,分別來自於日本、美國、法國、瑞士、瑞典、韓國等地,其中包括橫濱輪胎、 松下電器、瞻博網路、達索系統、博格華納等廠家,這些供應商涵蓋了輪胎、鋰電池、軟體開發和汽車變速器供應等多項領域。在特斯拉的供應商中,不乏多個行業中的優秀企業,松下是在全球具有領先地位的鋰電池生產商,達索系統公司擁有世界一流的3D設計軟體,瞻博網路則向紐約泛歐交易所集團等公司提供服務。
「特斯拉蝴蝶」讓世人清晰看到了新能源汽車的美好願景。麥肯錫近日發布一項研究稱,美國最有可能成為帶動電動汽車作為大眾運輸手段崛起的國家。另據權威報告預測,2020年全球電動汽車產量將達到1314萬輛,其中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產量將會增長35倍達到140萬輛。德國總理默克爾日前重申,德國的目標是在2020年使電動汽車保有量達到100萬輛。中國科技部最新表態稱,未來5至10年將是中國汽車產業向新能源領域加速轉型升級的攻堅時期。對中國股市投資人來說,A股市場中的比亞迪、杉杉股份等「類特斯拉」和「親特斯拉」股票今年以來屢創新高,已讓他們切身感受到了「特斯拉旋風」的威力

6. 博格華納將收購德爾福科技

1月28日,全球汽車零部件領先供應商博格華納宣布,已與德爾福科技達成最終交易協議,打造全球領先的動力公司,為輕型車和商用車製造商及售後市場提供服務。博格華納將以全股票交易的形式收購德爾福科技,後者的企業價值約為33億美元(包括債務),此次交易預計將於今年下半年完成。

根據協議,德爾福科技股東持有的股份每股可以兌換0.4534股博格華納股份。交易完成後,博格華納現有股東預計將持有合並後公司約84%的股份,德爾福科技現有股東預計將持有約16%的股份。新公司的總部將位於美國密歇根州的奧本山,博格華納總裁兼首席執行官FrédéricLissalde以及博格華納首席財務官KevinNowlan將擔任新公司的負責人。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7. 博格華納全資收購德爾福,是財大氣粗還是抱團取暖

?

點擊「在看」,與世界分享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8. 股票行家來評價我選的股票哪個更優秀.20分懸賞

中石油35元以下逐步加倉,25元左右大膽買進

9. 億歐周點評丨車企馳援武漢疫情超5億元;特斯拉再盈利

[億歐導讀]?一周汽車出行行業事件匯總:①交通管制會否擴大至全國?國家衛健委:會根據疫情需要不斷調整;②特斯拉2019Q4營收73.8億美元,上海超級工廠暫時關閉;③意欲擴展新能源業務,博格華納33億美元收購德爾福……

(製表人/億歐分析員曾樂)

Lyft宣布業務重組,IPO以來將首次裁員

1月30日,據外媒報道,美國共享出行平台公司Lyft表示,該公司正在進行業務重組,涉及Lyft市場營銷和企業銷售部門,這將導致約90人受到裁員影響。值得注意的是,此次裁員是Lyft自2019年3月份上市以來的首次裁員。自Lyft上市後,其股票在交易的第二天便跌破發行價,截至目前,該公司的股價與其發行價相比,跌超30%。

周點評:一個殘酷的現實正擺在Lyft面前,盡管Lyft改變了人類的出行方式,但卻處於持續虧損的窘境之中。共享出行的商業模式拋棄了傳統計程車公司的重資產,只作為撮合方收取傭金。但在美國,Lyft依舊要為司機支付大量費用,這在一定程度上與傳統計程車公司無異。

傳Uber和DoorDash曾考慮合並,但談判最終破裂

2月1日,據新浪科技援引知情人士消息稱,美國打車服務公司Uber和食品派送初創企業DoorDash曾在去年探討合並的可能性,但最終沒有達成協議。上述知情人士稱,當時軟銀集團敦促Uber與DoorDash討論潛在的合並交易。不過,據英國《金融時報》報道,盡管雙方的談判最終以破裂告終,但這兩家公司並未排除重啟談判的可能性。

周點評:自2009年成立起,Uber已連續十年虧損。打車是Uber的主營業務,與此同時,「乘客增速放緩」卻也成為Uber長期面臨的問題,而這也被外界視為Uber財務狀況不佳的主要原因。伴隨著市場競爭愈發激烈,Uber實現合並重組也並非沒有可能。

投融資

大眾卡車部門Traton出價29億美元收購美國商用車Navistar

1月31日,據路透社報道,大眾汽車集團旗下卡車部門Traton表示,已提出以35美元/股,共約29億美元的價格收購美國商用車龍頭Navistar股份。受此影響,Navistar股價在盤後交易中一度大漲50%。Traton方面表示,其報價取決於能否與Navistar達成收購協議。

早在2016年,大眾汽車以2.56億美元的價格收購了Navistar最初16.6%的股份。彼時,大眾方面便表示,有興趣收購Navistar的剩餘股份。

周點評:大眾汽車投資Navistar,顯示是大眾試圖在美國商用車輛市場中鞏固自身地位、提升影響力。於Navistar而言,大眾的到來擴充了其現金流運營。雙方可以說是各取所需。不過,大眾的投資也有一定風險,數據顯示,Navistar如今在美國商務重型汽車的市場份額近年來已開始萎縮。

德國汽車零部件供應商采埃孚欲轉型,470億元收購威伯科

1月25日消息,德國汽車零部件供應商采埃孚以7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485.5億元)收購威伯科的交易已獲得美國和歐盟的反壟斷批准。此前,2019年3月,采埃孚已宣布完成達成該收購案。對威伯科的收購,是采埃孚前任CEO斯特凡·索默一系列激進擴張計劃的一部分。

公開資料顯示,采埃孚以變速箱和傳動系統為主要業務,在全球有超過120個生產基地、6個研發中心。據悉,采埃孚與威伯科合並後,將成為一家全球性商用車技術集成系統供應商,合並後的銷售總額將達到約400億歐元,有望躋身全球零部件排行榜前三位。

周點評:采埃孚曾表示,計劃投資超136億美元(約合人民幣943.4億元)用於電動汽車和自動駕駛業務。完成收購後,采埃孚得以完善整個商用車技術組合,提供解決方案使汽車具備「行動」能力。這樣一來,也使得感知、決策和控制形成閉環,從而進一步實現自動駕駛落地。

編輯:楊雅茹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