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為什麼一支股票在兩家證券公司漲停價格不一樣
證券公司只是提供交易的通道,而股票的漲停價是多少,和哪個證券公司沒關系,這個價格面向所有股民都是統一的。你說的兩個軟體顯示的價格不一樣,可能只是一個軟體的數據出現錯誤。
Ⅱ 公司上市的發行價格之前是由券商定的,股價越低對券商越有好處 為什麼
發行價格不是又券商定的,是上市公司先根據募集資金計劃提出一個發行價格,然後投資銀行協助公司進行調整,國內還會請各機構進行詢價。確定最終的發行價格。這個價格基本上是幾方協商後的結果。
價格越高對承銷券商的好處越大,但是價格越高,發行的難度就會變大。
Ⅲ 證券公司給予上市股票的評價有幾個級別分別推薦到何種程度
證券公司將股票投資評級一般分為:買入--增持--中性--減持--賣出
股票評級標准,股票評級系數:1.00~1.09強力買入;1.10~2.09買入;2.10~3.09觀望;3.10~4.09適度減持;4.10~5.00賣出
由於業界對股票投資評級並無統一的規范,因此我們在閱讀各證券公司研究所的報告時,常常看到不同分類的股票評級,而且即使是稱謂相同的評級,其具體的定義也可能存在明顯的差異。
例如,申銀萬國的分類為「買入」、「增持」、「中性」與「減持」。其中「買入」的定義為:報告日後的6個月內,股票相對強於市場表現20%以上,「增持」則是相對強於市場表現5%-20%。而海通證券的評級體系中雖也有「買入」、「增持」,但其「買入」是指未來6個月內相對大盤漲幅在15%以上,「增持」是指未來6個月內相對大盤漲幅介於5%與15%之間。對比可知,同樣是給予一隻股票「買入」的評級,申銀萬國的分析師理應比海通證券的分析師對該股後市表現更為樂觀。
與上面不同,國信證券採用的股票評級體系為「推薦」、「謹慎推薦」、「中性」和「迴避」。依據其定義,這里的「推薦」與申銀萬國的「買入」相類似,同樣是指優於市場指數20%以上,不過,其「謹慎推薦」則是指優於市場指數10%-20%之間,與申銀萬國的「增持」稍有差別。
容易讓人迷惑的是,在招商證券的評級體系中,「推薦」並非表示特別看好,只是「預計未來6個月內,股價漲幅為10-20%之間」,其「強烈推薦」才是最為看好的評級層次,即「預計未來6個月內,股價漲幅為20%以上」。從這里還可以發現,招商證券考慮的是股價的絕對漲幅,而非其他研究機構所指的相對漲幅。
此外,光大證券評級體系中的「最優」、「優勢」大致與海通證券的「買入」與「增持」相對應
Ⅳ 券商評級的對股票有沒有影響
券商評級股票通過基本面和技術面來預估價值,券商只是給出他的意見,對於他的意見有人表現在市場(買賣股票),股票受其影響,否則股票並不受其影響。股票價格是由市場決定的
Ⅳ 之前在A證券公司班的證券賬戶後來被轉到了B證券公司,可原來在A公司購買的股票的成本價卻顯示為0
建議你在A證券公司那裡打一份歷史成交紀錄交割單,你這種轉移證券公司的是不會有原始成本價的,由於這種是不帶有成本價的直接轉移,只能通過列印過去的歷史成交紀錄計算粗略計算自己的成本價,然後再將這個成本價在你的B證券公司的股票交易軟體中進行成本修改,成本價一般可以通過股票交易軟體自行修改的。
Ⅵ 券商股股價和什麼有關
主要和股市的火爆程度,行情好,券商股上漲,不好的話,會下跌
Ⅶ 為什麼同樣利用市盈率法,各大券商得出的股票定價差別較大
什麼?同樣利用市盈率法各大券商得出的股票定價差別特別大,這是很正常的呀。
Ⅷ 證券公司如何給新股定價
新股定價不是由證券公司單一定的。是參考公司盈利水平,市盈率等多方面因素,由很多家機構撮合報價,最後共同商定一個價格。
由於機構報價參雜很多利益因素,其中也會產生圈錢腐敗,所以新股定價往往都虛高!新股上市大約要半年以上才逐漸回歸應有價格。
Ⅸ 證券公司,給的,股票投資評級,還有目標價,可信么,認真點
可信。因為券商需要提供優質的服務以提高股民與自己的黏性。畢竟,經紀業務才是券商們的本職工作。
但是,可信度並不一定高。因為,證券公司也是人為做出來的評級。而投資顧問和研究員的水平,也不一定有野路子出身的大師水平高。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券商服務,如果全部按券商提供的策略進行投資,該虧的還是要虧地,能賺的也還是能賺地。所以,任何人給出的建議和策略都只能當做參考,而不能當做進出場的依據。完善自己的投資理念和策略都是王道。或者因為沒時間和精力,就乾脆交給基金,省心省事。至於賺錢多少,真的只是自己的一廂情願而已。
Ⅹ 我所看好的五隻券商股:為什麼牛市必買券商股
所謂牛市就是用資金堆積起來的股票交易市場,比如去年4-6月期間每天單滬市成交金額就達到1萬億以上,如果按照最低傭金萬3來計算,每天券商的純收益就是3億元,這個收益是最直接最穩定的,不存在任何不確定性。所以看好券商的業績和對應的分紅計劃,就很自然成為選擇券商股票的理由,甚至連影子證券公司,互聯網金融,參股證券公司的都雞犬升天。比如當時的龍頭西部證券從當時12元附近起步,漲到最高82元,收益達到583%。連老大哥中信證券都從13漲到了38元,收益超過300%,最關鍵的是預期明確。
但以目前的市場,每天成交只有不到3000億,比牛市成交額縮水六成以上,更有前幾個月只有1000多億,縮水9成。就目前時機而言,只能時刻准備,熊途漫漫,目前最多也就是個「慢牛」,投資謹慎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