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借錢打戰,將商人綁在自家戰車上的國王是誰
帝王借錢
中國有一句成語叫「債台高築」。有意思的是,躲到債台的債務人,不是一般的老百姓,而是堂堂一個國家的君王。在距今天兩千兩百多年前,周王朝已經是苟延殘喘了,末代周王姬延統治的地方,已經縮小成為只有若干城池,僅有3萬多人口的小地方。那時候是戰國末年,七雄混戰,誰把你周王放在眼裡。周王沒有權威,也沒有錢,沒有辦法過日子,就向臣民借錢。但是他又沒有償還能力,債主們上門討債,周王沒有辦法可想,就只好修了一個債台,躲到上面去。後來周朝被秦滅了,蓋棺定論,末代周王得到一個「赧王」的謚號。「赧」是因羞愧羞慚而臉紅的意思,也許這位借錢不還的國王,在債主上門討債的時候,總是羞紅了臉吧?
國王借錢,在此後的中國歷史上是不可思議的。不過周赧王借錢的時候,絕對專制主義其實還沒有確立,國王還沒有威嚴到不能向臣民借錢的地步。中國歷史的觀念認為「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在當時只是理想的說法,並沒有真正實行開來。但到了中國歷史的後期,這種觀念變成了實實在在的現實。帝王何苦向老百姓借錢呢?老百姓的錢,從根本來說就是帝王的錢,不過帝王暫時讓你自己使用、保管罷了,一旦帝王需要,他就可以想法拿去的。中國老百姓在歷史上本質上是沒有完全的財產權的。真正的財產權, 握在帝王的手中。他需要的話,隨時就會行使財主的權利。所以,中國歷史上,直到清末,才有皇帝向臣民借錢的事重新出現。
在周末和清末的兩千一百多年間,帝王如果遇到財政的麻煩,就可以通過課征沉重的稅負,可以通過太監親自帶隊的皇帝代表的敲詐勒索,也可以通過操控貨幣人為地通貨膨脹,如朱元璋的寶鈔之類來解決問題。除此之外也有其他辦法,比如賣官鬻爵,強行募捐,要求報效,甚至直接沒收抄家。所以,中國歷史上,帝王不必向臣民借錢。而且從理論上來說,向臣民借錢是不符合皇權專制的觀念的。如果帝王直接向臣民借錢, 那麼,借貸雙方就處於一種平等的地位,帝王至尊就不能體現,這是第一;第二,也與溥天之下莫非王土之類觀念不符合。帝王是人民的父親,人民是帝王之子女,父親有財政困難,兒女們拿出錢來,不是順理成章天經地義的嗎?
在西方,沒有「溥天之下莫非王土」這樣的觀念,國王的財產與臣民的財產的界限也是清楚的。當然,這種界限,也是斗爭得來的。國王不能隨便通過加稅,抄家、沒收臣民財產等辦法剝奪臣民的財產。國王既然不能隨意加稅,那麼,沒有錢花的時候,就只有借錢了。在西方歷史上,王國之間總是爆發戰爭,戰爭打起來也是費時耗財的。國王沒有辦法,只有借錢。借了錢,當然得還錢,國王也不能賴賬。英國國王帶領軍隊打仗的時候,隨身經常要帶貴重的財寶,以便隨時抵押借錢。當年哥倫布要環球探險,游說西班牙的女王伊莎貝拉資助,伊莎貝拉沒有錢,也不能動用國庫資金,就只好把自己的王冠典當出去,換得相應的資金。
說起來,英國革命和法國革命,都與國王借錢,加稅有關。在英國國王查理一世即位時,國王債台高築。富人和貴族已不願再借錢給國王。查理一世只好典當了自己王冠上的寶石「三位一體」,得來的錢讓他的王權繼續維持了二十年。國王借不到錢,一籌莫展,只好挺而走險,求助於議會,要求加稅。英國在1215年,也就是中國的南宋末年那時候開始,英國的貴族就與國王簽訂協議,沒有貴族同意,不能加稅。所以,查理一世要求加稅,得與貴族等商量。商量不成,國王強行加稅,結果引起反抗,查理一世被送上斷頭台處死。國王借不到錢,也加不成稅,還丟了腦袋,何欺窩囊!
法國大革命的起因,也與借錢有關。法國的君主專制制度比英國強悍得多,但到了路易十六的時候,這個國家也成為一個爛攤子。和中國的周赧王、英國的查理一世一樣,路易十六也債台高築。國家的債務已經占稅收的一半以上,而且利率很高 。借新債還舊債,循環往復,不斷惡化。舉債是飲鳩止渴的自殺之舉,路易十六不想再舉債。法國王室和中國帝王一樣以賣官鬻爵籌集了不少錢款,但是,賣官鬻爵是不可持續的。最後,路易十六決定加稅來解決財政危機。增加苛捐雜稅解決財政危機在中國歷朝歷代可以說是屢試不爽的辦法,老百姓一般沒有什麼辦法反抗,但在法國卻也引出強烈反對,結果路易十六也被送上了斷頭台。有一位借不上錢又加不上稅的國王腦袋搬家了。
在路易十六被送上斷頭台一百多年後,中國的滿清朝廷一改歷史從來不借錢的慣例,向臣民借債。從1894年到1911年,滿清朝廷向三次向國內借款,第一次叫「息借商款」,第二次叫「昭信股票」,第三次叫「愛國公債」。皇朝這時候不得不向臣民借錢,因為不如此便無法度過給日本的賠款的危機,甚至無法擺脫被革命推翻的結局。當然,滿清朝廷沒有採取加稅而是採取借款的方式解決財政危機,或許也與當時西方思想觀念的傳入,皇權觀念的淡化有關。總之,皇帝以平等的債務人身份來向他的臣民借錢,基本上可以說是破天荒的,除了周赧王,前往古人。有意思的是,周赧王和溥儀都中國歷史的標志性人物:周赧王之後中國皇權專制社會正式建立,而溥儀之後則中國皇權專制社會至少在名義上結束。
㈡ 股市肯定有高手,但就是不知道有沒有收徒弟的高手,我願用一生去征服股票,
搶劫犯把他搶錢的本事交給你,會餓死的.
㈢ 如何查看一隻股票某一天的成交席位
大多數事情的好與壞都仰仗別人是否感到滿意。完美需要贊美相助,有如嬌花需要春風吹拂:生命有賴於呼吸。有的職業是人人都喜歡的,但也有一些職業雖然更重要,卻不易為常人注意到。前者是有目共睹,人人喜歡;後者卻比較罕見,且需要更深的造詣,惜其幽微難顯,雖可敬而尤敬聲可聞。最知名的君王是那些獲得勝利的君王,所以阿拉貢諸王會獲得普天稱頌,因為他們是顯赫的征服者和戰場梟雄。一個偉人應該偏愛那些最享盛名的職業,那些職業人人都了解,人人都能去從事。如果他能贏得大家的贊揚,他就能獲不朽的名聲。
㈣ 那麼多的配資股票,應該怎麼選擇
像自己現在用的金斧子配資就是這樣不錯的渠道。
㈤ 和喜歡炒股的女孩怎樣在網上聊天
您好,針對您的問題,國泰君安上海分公司給予如下解答
學習炒股知識,比她懂。
希望我們國泰君安證券上海分公司的回答可以讓您滿意!
回答人員:國泰君安證券客戶經理朱經理
國泰君安證券——網路知道企業平台樂意為您服務!
如仍有疑問,歡迎向國泰君安證券上海分公司官網或企業知道平台提問。
㈥ 如果我有足夠的資金,比如1000億美元+,我想打擊某集團的股票使其破產,怎麼實現要詳細回答,不要復制!
這個有點復雜;
其實也簡單;
總歸來說是不難的;
給你說吧,如果我用了那麼多錢去買,然後那個公司的錢會空前很多,指數就會上升很多;
但是到那個時候很多人就會賣掉手中的股份,那個時候該公司就會虧很多;
再接著該公司的股票就會降低了,在高於買進的時候的價賣出,自己就賺了;
那個公司就虧大了。。。。。。。。。。簡單的說就是這樣的
㈦ 股票操作年收益率計算公式
股票收益是指收益占投資的比例,一般以百分比表示。其計算公式為:
收益率=(股息+賣出價格-買進價格)/買進價格×100%
比如一位獲得收入收益的投資者,花8000元買進1000股某公司股票,一年中分得股息800元(每股0.8元),則:
收益率=(800+0-0)/8000×100%=10%
又如一位獲得資本得利的投資者,一年中經過多過進,賣出,買進共30000元,賣出共45000元,則:
收益率=(0+45000-30000)/30000×100%=50%
如某位投資者系收入收益與資本得利兼得者,他花6000元買進某公司股票1000股,一年內分得股息400元(每股0.4元),一年後以每股8.5元賣出,共賣得8500元,則:收益率=(400+8500-6000)/6000×100%=48%
任何一項投資,投資者最為關心的就是收益率,收益率越高獲利越多,收益率越低獲利越少。投資者正是通過收益率的對比,來選擇最有利的投資方式的。
㈧ 國內炒股比較有名的游資
國內炒股比較有名的游資?熱錢是指游資,或叫投機性短期資金,在商業詞典中熱錢的定義為:「迅速移向能提供更好回報的任何國家的流動性極高的短期資本。而上海證券研發中心認為,傳統意義上的熱錢主要指國際短期資本,但是根據中國國情熱錢既包括國際短期資本,也包括中長期資本。熱錢的目的在於用盡量少的時間以錢生錢,是只為追求高回報而在市場上迅速流動的短期投機性資金,純粹以投機盈利,而不是製造就業、商品或服務。2011年10月新增外匯占款近四年來首度出現負增長,海外熱錢撤離中國。對中國經濟造成不同程度的影響。熱錢又稱游資,是投機性短期資金,只為追求高回報而在市場上迅速流動。熱錢炒作的對象包括股票、黃金、其他貴金屬、期貨、貨幣、房產乃至農產品例如紅豆、綠豆、大蒜。從2001年至2010年十年間,流入中國的熱錢平均為每年250億美元,相當於中國同期外匯儲備的9%。熱錢與正當投資的最大分別是熱錢的根本目的在於投機盈利,而不是製造就業、商品或服務。
㈨ 就因為股票做的理想,還是她空虛(加分)
其實這樣的女人,你應該知道,不是真愛,
真作假時假亦真,假作真是真亦假
股票才是真的,
㈩ 之前雷曼兄弟的事件,最後他們的股票是如何了啊變0還是被征服收購了
退市的股票有專門的交易市場 在中國退市之後可在Q版或者E 版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