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交易知識 » 馬來西亞股票交易所輝才證券
擴展閱讀
今中國化學股票信息 2025-08-16 01:05:06
摩拜科技有限公司股票 2025-08-15 23:47:01
安迪科技股票 2025-08-15 23:25:07

馬來西亞股票交易所輝才證券

發布時間: 2021-08-16 19:44:36

A. YTL是什麼公司

馬來西亞楊忠禮集團(YTL)是馬來西亞著名的基礎設施建設集團,於1955年創建,在馬來西亞證券交易所和東京證券交易所上市。

楊忠禮機構是馬來西亞最具有實力的集團公司之一,在最新國際華商500強中名列馬來西亞第四位。是吉隆坡股票證券交易所最大的公司之一,市值超過20億美元。

同時在日本東京股票交易所上市。楊忠禮機構的業務遍及亞洲、英國和澳洲。楊忠禮機構的執行主席楊忠禮先生,祖籍福建金門,是馬來西亞著名的華人企業家。

(1)馬來西亞股票交易所輝才證券擴展閱讀:

楊忠禮 男,1929年12月生,馬來西亞雪蘭莪州人。馬來西亞華裔(祖籍福建省金門縣人)。

2018年10月6日,獲得第五屆陳嘉庚精神獎。

人物評價

楊忠禮的一生是不平凡的一生,他以實業興邦,創立發展楊忠禮企業集團,為馬來西亞經濟和社會發展貢獻良多;他對祖籍國情感深厚,支援家鄉建設,常年致力於馬中友好事業;他對馬來西亞華文教育不遺餘力,親歷親為無私奉獻,將巴生興華中學打造成世界一流的華文學校。

同時,楊老更是一個中國政策的堅定支持者,始終致力於中華民族的和平統一事業。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楊忠禮

B. 吉隆坡證券交易所的簡介

1965年,新加坡脫離馬來西亞後,交易所仍在兩個國家一如既往運行,但被合並更名為「馬來西亞和新加坡證券交易所」。1973年,馬來西亞和新加坡之間的《貨幣互換協定》終止,聯合交易所遂一分為二成為吉隆坡交易所有限公司和新加坡交易所。同年,吉隆坡證券交易所根據1965年《公司法》組建成一家有限責任公司並接手了吉隆坡交易所有限公司。到2004年,吉隆坡證券交易所被重新命名為Bursa Malaysia,成為一個多樣化的國際性交易所。
成立於1973年的吉隆坡股票交易所為投資者提供一個安全、有效率、成本效率高與具吸引力的投資目的地。它為實家與賣家提供一個中央市場,對馬來西亞上市公司的股票、認股權、固定收入證券以及其他證券進行交易。
與此同時,隨著一個中央存票系統的成立,投資者擁有一個有效率的證券存票系統,這系統涵蓋所有在股票交易所上市的證券。有了這系統,上市證券的票據不需移動,而證券的所有權則由電子帳面記錄跟蹤。
吉隆坡股票交易所是亞洲最大的證券交易所之一,提供超過800家上市公司的各種投資選擇。資本較大的公司在主要交易板掛牌,而中型企業則掛牌於第二板。

C. 什麼軟體可以看馬來西亞股票市場

這叫行情軟體,有很多,最主流的行情軟體有大智慧、通達信、同花順、東方財富通、飛狐等,新手建議使用通達信,功能強大,操作簡單。

D. 如何查詢在馬來西亞上市的中國企業的股票實時行情,哪個網站可查

吉隆坡證券交易所( Kuala Lumpur Stock Exchange/Bursa Malaysia,KLSE),1930年馬來西亞成立了第一 吉隆坡證券交易所
家正式的證券組織:新加坡股票經紀商協會,但是沒有公共交易場所,直到1960年馬來西亞證券交易所成立。1965年,新加坡脫離馬來西亞後,交易所仍在兩個國家一如既往運行,但被合並更名為「馬來西亞和新加坡證券交易所」。1973年,馬來西亞和新加坡之間的《貨幣互換協定》終止,聯合交易所遂一分為二成為吉隆坡交易所有限公司和新加坡交易所。同年,吉隆坡證券交易所根據1965年《公司法》組建成一家有限責任公司並接手了吉隆坡交易所有限公司。到2004年,吉隆坡證券交易所被重新命名為Bursa Malaysia,成為一個多樣化的國際性交易所。

你可以查 吉隆坡證券交易所 的網站!那裡有你要的答案!不過要在馬來西亞上市的中國企業的股票實時行情應該需要安裝軟體了!

E. 馬來西亞股票哪裡可以查詢

Investing上可以查詢到。馬來西亞股市

馬來西亞股市的代表性指數是KLSE 馬來西亞綜合股市馬來西亞綜合股指

F. 吉隆坡證券交易所的創業板市場

吉隆坡證券交易所第二板市場建立於1988年,其設立目的是為那些具有成長潛力的小企業進入資本市場提供條件;1991年起,吉隆坡證券交易所第二板市場開始公布自己的指數。
馬來西亞吉隆坡股票交易所二板市場自1998年11月設立以來發展迅速。短短一年半時間內,上市公司迅速增加,至2000年6月份已達287家,市值總額390多億林吉特(3.8林吉特合1美元)。
據吉隆坡股票交易所一位高級官員介紹,二板市場的設立擴大和深化了吉隆坡股票交易市場,提高了股市集資和資金流通的有效性,使更多馬來西亞公司向股市投資者提供了更多的投資機會。
尋求上市的公司必須是一家繼續經營的企業。上市可以通過以下方式:公開發行、標價出售、配售和招標。
為了確保二板市場有序、公正,馬來西亞證券委員會制訂了公司上市指南,對申請上市的公司提出多方面的要求,以便申請上市公司有章可循,同時確保投資者獲得有關上市公司的足夠信息。信息只有符合上市要求的公司方可申請上市。 必須是在馬來西亞注冊的本地公司;
上市最低實繳資本不少於1000萬馬幣,不超過5000萬馬幣;
有公司在上市前2—3年內連續盈利的經營記錄,上市前3年內,平均每年稅前利潤不少於200萬馬幣,平均每年稅後利潤不少於100萬馬幣;
公眾持股數介於25%一30%,並由至少500名投資者所持有,每人持股數不少於1000股(不包括員工);
股東出售股許可權制期為一年,一年之後每年至多隻能出售其股權的15%;
招股說明書的摘要必須公開;
有關公司信息披露的持續規定:採用半年度報告,即時披露對估價有影響的敏感資料(與主板要求相同)。 一、持股比例的規定
首先,證券委員會考慮尋求上市的公司的定量因素,特別是對已發實收股本有具體量化要求。一家公司在二板市場尋求上市,應該至少擁有4000萬林吉特的已發實收股本。公司必須確保,上市時,其已發實收股本全部由普通股(每股1林吉特)組成。如果擁有優先股、特權股或者可轉換債券,必須在上市前相應地採取措施將有關證券變賣或轉換成現款。
其次,證券委員會對上市公司的公眾持股人數和持股比例有明確規定。已發實收股本在4000萬至6000萬林吉特的公司,在上市時每人持有不少於1000股的公眾股東至少750入,已發實收股本在 1億林吉特以上的公司,公眾股東至少1000人。已發實收股本在l億林吉特以上的公司,公眾股東至少1250人。尋求上市公司及其子公司和母公司的員工可以在公眾股東之列,但公司必須確保其股東至少有500人是非公司員工的公眾人士。
與此同時,有關公司在上市時,其已發實收股本必須有25%由公眾股東持有。公司已發實收股本的5%由員工持有以及公司已發實收股本的10%由土著(本地原住民)投資者持有,可被視為符合這一條件。
證券委員會規定,持股公眾不包括申請上市公司及其子公司和附屬公司的董事、持有公司5%或以上已發實收股本的股東以及與這兩類人有關聯的人——家庭人員、按他們的指示和意願行事者和法入團體以及他們及其家庭為唯一受益的信託財產的託管人。
二、對企業的盈利要求
申請上市公司必須滿足業務運營和公司盈利等要求。按集團預計財務實力尋求上市的公司,如果公司在過去三個財政年度為集團盈利單一最大貢獻者,該公司在向證券委員會提交上市申請前必須已經公司化和從事同一業務或補充業務至少滿5個財政年度;不按集團預計財務實力尋求上市的公司,申請上市的公司必須在向證券委員會提交申請前已公司化並從事同一業務或補充業務至少滿5個財政年度。對申請上市公司盈利表現的具體要求是:二板市場上市公司必須擁有連續3個財政年度保持盈利的記錄,在這3年內累計稅後盈利不少於12加萬林吉特並在最近的一個財政年度稅後盈利不少於400萬林吉特。證券委員會只接受經審計的結果。
證券委員會還規定,尋求上市的公司通常必須有能力在未來財政年度保持合理水平的稅後盈利以支持其擴大的股份資本;財政狀況良好,有足夠的周轉資金;下市前,申請公司的董事及他們控制的其它所欠申請公司的所有債務必須結清,每股的凈有形資產必須不少於每股的票面價值。
三、質量因素
證券委員會還要考慮公司的質量因素以確定它是否適合上市。考慮范圍包括:1、經營動態:質量管理、供銷渠道多樣化、熟練工人、員工調整、技術優勢、有效的運營和生產過程、研究與開發能力等;2、競爭力:高質量產品和服務、確定的目標市場和促銷活動、有效的營銷渠道、一定數量的市場佔有率,具有競爭力的價格和承受經濟衰退打擊的能力等。
證券委員會考慮的其它質量因素還包括:1、業務的獨立性,也就是說,尋求上市的公司必須有全面運行的獨立的業務。2、管理的連續性,即尋求上市的公司在向證券委員會提交上市申請前同一管理層至少連續管理3年,如果不能滿足上述要求,尋求上市公司的創辦人必須向證券委員會展示能確保公司有效運營的專業技術和管理能力。3、利益沖突,即公司與其董事或創辦入之間不應該存在重要的利益沖突。4、風險評估,如果一家申請上市的公司是受特殊因素或事件影響,比如公司依賴一小部分客戶,證券委員會視這樣的公司不適合上市。5、對經濟增長和政府目標的貢獻。這種貢獻包括利用本國初級產品、本國勞工、培訓當地管理人員和工人以及參與增值活動等。
證券委員會還對申請上市公司的會計政策、連鎖上市、證券承銷、股權出售、配股等提出要求。
申請上市公司不得為了達到符合盈利記錄要求而改變會計政策,證券委員會視採取這種做法的公司為不適合上市。
如果一家控股公司的一家或更多子公司、附屬公司已經上市,而且這些已上市公司共占控股公司稅後利潤的50%或過去3個財政年度凈有形資產的50%或以上,這樣的控股公司通常不得上市。證券委員會只有在下列條件下可考慮允許控股公司上市。該控股公司有自己自治的業務並能符合證券委員會的上市要求,或者其未上市的子公司、附屬公司的稅後盈利或凈有形資產在過去3年或5年占集團稅後盈利或有形資產的50%或以上。
證券向公眾發行前必須有認購安排。認購者的全部名單連同他們的認購承諾必須交證券委員會備案。
四、股權出讓
證券委員會對上市公司實行股權出讓暫禁令,有關公司自上市之日起一年內不得出售、轉讓其所持股權超過實收股本的45%。即根據暫禁令,有關公司只能每年(連續算)出售或轉讓最多1/3的股權。如果有關公司是一家私人股份有限公司,這家公司的每個股東必須作出承諾即他(她)在規定期限內不出售或轉讓其在有關私人股份有限公司特有的股票。
申請上市公司可以向董事、雇員配股,也可向對公司作出貢獻的其他人(如供應商、分銷南、經紀商和客戶)配股,不過配給後者的股票只能配給業務實體而非個人。配股總額必須在公司已發股本的5%范圍內。每個合法董事、雇員或其他人所獲配股不得多於1萬股。
獲准上市的公司在上市之日起3年內不得從事與其原核心業務不相關的其他活動,企業還必須在發行范圍廣的報紙上以廣吉形式刊登公司簡介。
二板市場公司上市3年並符合在主板市場掛牌的條件,在證券委員會批准下可以轉上主板市場。 1999年3月9日,吉隆坡證券交易監督委員會宣布,為了增加第二板市場股票流通數,吉隆坡證券交易所將從1999年4月起,對第二板市場公司上市最低實繳資本從l000萬馬幣提高到4000萬馬幣。
新的上市條例的實行,使所有尋求在第二板上市的公司,必須符合繳足最低資本4000萬馬幣的規定,而已經上市和獲難上市的第二板市場公司則必須在寬限期內把資本提高到最低4000萬馬幣。
證券交易委員會還宣布,他們目前正在重新檢討第二板上市公司的多項上市條例,確保上市規定保持在適當的、具有競爭力的水平上,讓投資大眾感到滿意。

G. 請問證券交易所操盤手是用什麼軟體的

證券交易所是有組織地進行證券交易的固定場所。
(1)證券交易所的組織形式
世界各國證券交易所的組織形式大致可分為兩類:
①公司制證券交易所。是由銀行、證券公司、投資信託機構及各類公民營公司等共同投資入股建立起來的公司法人。公司制證券交易所對在本所內的證券交易員有擔保責任,通常設有賠償基金,或向國庫交納營業保證金,以賠償因該所成員違約而遭受損失的投資者。目前,世界上實行公司制證券交易所的國家和地區主要有加拿大、澳大利亞、日本、香港、馬來西亞、新加坡、印度、阿根廷、智利、哥倫比亞以及瑞士的日內瓦證券交易所、美國的紐約交易所等。
②會員制證券交易所。是以會員協會形式成立的不以盈利為目的的組織,主要由證券商組成。只有會員及享有特許權的經紀人才有資格在交易所中進行證券交易,會員對證券交易所的責任僅以其交納的會費為限。會員制證券交易所通常也都是法人,屬於社團法人,但也有一些會員制證券交易所不是法人組織。法人證券交易所的會員可包括法人和自然人會員兩種,而非法人證券交易所的會員僅限於自然人。目前,美國、歐洲大多數國家以及巴西、泰國、印度尼西亞、南非等國的證券交易所均實行會員制。
(2)證券交易所的管理體制
世界上證券交易所的管理體制主要有三種做法:
①注冊制。注冊制以美國為代表。美國證券交易法規定,除交易量過少,經證券交易委員會豁免的以外,有相當交易量的全國性證券交易所需向證券交易委員會注冊,經批准後方能經營。經批准注冊後的證券交易所必須服從證券交易委員會的領導、檢查和監督。
②特許制或許可制。特許制以日本為代表。日本的證券交易法規定,設立證券交易所需經大藏省特許,特許後經復查,不符合條件者可以根據一定理由撤銷其特許。大藏省對證券交易所的規章制度有核批權,若認為不當有權令其修改。
許可制由於有主管機關把關,可防止管理不善、缺乏競爭力的證券交易所開業,並防止證券交易所數量過多,因此世界各國大多實行此制度。
③認可制。認可制的代表是英國。經認可的證券交易所在業務經營上較為自由。英國的認可制情況較特殊,屬於事後追認性質,實行的國家也很少。
(3)證券交易所的交易辦法
各國證券交易所股票交易的辦法主要有:
①唱名交易制。唱名交易制是較古老的一種交易類型,是指在交易時間內,當證券交易所職員按順序每隔一段時間唱出一種或一組證券的名稱時,交易所會員方可對之競價買賣,其他證券則不得買賣。其優點是:可克服分散交易的弊端,實現集中交易,買賣雙方可聚集在一起進行雙邊競價,有利於證券價格的公平、合理,以及證券供求的平衡。其缺點在於每種證券的交易時間過短,無法實現各種證券的全天候連續交易。特別是對於上市證券種類 較多的證券交易所來說,每種證券有的只能交易幾分鍾。這種交易方法只適用於上市證券種類較少、較清淡的證券交易所。
②交易站交易制。交易站交易制屬於連續交易制,是指證券交易所劃分成若干交易站(TRADINGPOST)、每個交易站交易若幹上市證券。由於一個交易站內證券種類較少,而且較為集中,可進行連續交易。
③電腦交易制。電腦交易制是現代證券交易方法的標志和趨向,是指由經紀人把證券交易所的電腦主機按順序自動配對成交。這種方法迅速、准確、公平、集中,且為無紙化交易打下了基礎,因此各國證券交易所紛紛採用。
④拍賣和標購。以上三種交易方法都屬於公開競價法,買賣雙方都有眾多的競爭者。在拍賣中,賣者只有一個,買者有很多競爭者。拍賣和標購通常是在大批交易中使用。

H. 外國的二板市場都有哪些

一、 美國納斯達克(Nasdaq)交易所,全名為美國證券交易商協會自動報價系統(NationalAssoci ),於1971年在華盛頓創建,是全球第一個電子股票市場,也是美國發展最快的證券市場,目前已成為紐約交易所之外全球第二大股票交易所。 近幾年,外國公司在納斯達克發行股票的數量增加快,目前已超過紐約交易所和美國證券交易所的總和。納斯達克市場已並非一般意義的二板市場,也並非清一色的高科技市場。可以把它理解為為高成長性的中小型和外國企業提供的最佳上市場所。 二、歐洲二板市場在歐洲大陸,有一個與納斯達克的縮寫字母僅一字之差的「EASDAQ」市場,總部設在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操作方式完全「克隆」納斯達克,這就是「歐洲證券經紀商協會自動報價系統」。 三、日本佳斯達克日本佳斯達克市場創立於1998年,是日本模仿美國納斯達克市場在店頭市場基礎上建立的。早在1963年,日本就設立了OTC店頭市場,但發展很慢,自1964年到1983年,只有35家企業上市。直到1983年,日本政府著手進行了一系列改革之後,店頭市場才有了轉機。到1991年底,新店頭市場有上市公司430家,市價總值12.88萬億日元。 四、韓國「高斯達克」市場韓國的科技股市場建立於1996年7月。它仿照美國的「納斯達克」市場,定名為「高斯達克」(KOSDAQ) 。建立「高斯達克」市場的主要目的是為扶植高新技術產業,特別是中小型風險企業,為這些企業創造一個直接融資的渠道五、香港創業板市場香港創業板市場自1999年底開市以來,大家都極為關注。國內許多企業宣布爭取創業板上市,將目標鎖定為香港創業板 六、新加坡自動報價股市新交所成立於1973年,其前身可追溯到1930年成立的證券經紀人協會。目前它有兩塊主要交易板,即第一級股市(主板)和自動報價股市(第二級股市或二板市場)。七、台灣櫃頭市場�OTC台灣的櫃頭市場有些不同於美國NASDAQ及歐洲的第二板市場。按產業領域來分析,美、歐第二板市場的公司主要是高科技電子、互聯網網站類公司,而台灣櫃頭市場上並不只是資訊電子類高科技公司,還包括證券、機電、鋼鐵、保險、營建、運輸、化學等多達16類行業公司。但其中高科技類公司比重較大,在上櫃市場上仍起到重要的作用。

I. 馬來西亞股票交易的開盤時間和收盤時間。

這個很難回答,因為馬拉西亞股市的情況我們並不能准確的了解,你要買賣的是馬來的西亞的股票,還是應該詢問一下馬來西亞的證券公司有關能否通過手機炒股的問題(中國地區可以手機炒股的,不知道你們那裡可不可以),好像馬來西亞的股市一直處在慢牛中,股指一直在不斷創新高,祝你投資順利!

J. 新加坡證券交易所的歷史原因

由於歷史原因,新證交所的形成和發展過程與馬來西亞證交所有著密切聯系,在初期更是共為一體。1910年橡膠和錫礦業繁榮時期,股票交易成為兩地區經濟生活中共同的主要內容。從證券業協會成立直至1973年5月之前,新加坡和馬來西亞兩國一直共有一家證券交易所,兩國將各自證券在兩地聯合掛牌,以直線電話相連,在交易中採用記分牌制度。1973年,馬來西亞政府決定終止馬新兩國之間的貨幣互換協定,兩地共用的交易所因此分家,但兩國企業仍在兩交易所雙重掛牌上市。從1990年1月1日開始,兩國企業互相交叉掛牌停止,作為替代,新證交所允許除牌的馬來西亞公司在克勞白國際市場上市交易。
新加坡證交所是一個共同的證券公司,其成員公司由證券經紀人成員組成。會員席位限於共同證券公司簽發有交易商許可證的證券公司。外國證券公司不能成為成員。在證交所中的交易,只能由同成員公司聯系的交易商或其代理處理。一個由5名委員組成的委員會,是證交所的最高決策機構。
在新加坡證交所正式上市的證券交易分為兩類,第一類的交易應該在結算合同和即期交割的基礎上進行(月內簽訂的合同應該在每月最後一個交易日進行交割);第二類證券的交易在簽約日後的第一個交易日即可進行。交易所還設立了一個由電腦控制的中央票據交結所。全部會員公司即可通過該交結所進行交易,籍此可消除會員公司之間的臨時股票交割,從而加速交易進程,並降低運作管理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