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美國三大證券交易所是哪三大
1、紐約證券交易所
紐約證券交易所位於美國紐約州紐約市百老匯大街18號,在華爾街的拐角南側。2006年6月1日,紐約證券交易所宣布與泛歐證券交易所合並組成紐約證交所-泛歐證交所公司。
紐約證券交易所是上市公司總市值第一(2009年數據),IPO數量及市值第一(2009年數據),交易量第二(2008年數據)的交易所。在2005年4月末,NYSE收購全電子證券交易所,成為一個盈利性機構。
2、美國證券交易所
美國證券交易所(AMEX)過去曾是全美國第二大證券交易所,坐落於紐約的華爾街附近,現為美國第三大股票交易所。美國證券交易所大致上的營業模式和紐約證券交易所一樣。
但是不同的是,美國證券交易所是唯一一家能同時進行股票、期權和衍生產品交易的交易所,也是唯一一家關注於易被人忽略的中小市值公司並為其提供一系列服務來增加其關注度的交易所。
3、納斯達克證券市場
納斯達克,全稱為全美證券交易商協會自動報價系統,是一個基於電子網路的無形市場,目前大約有5400家公司在該市場掛牌上市,是美國上市公司最多、股份交易量最大的證券市場。
(1)美國交易所股票權證擴展閱讀:
特徵
第一,證券市場是價值直接交換的場所。
有價證券是價值的直接代表,其本質上只是價值的一種直接表現形式。雖然證券交易的對象是各種各樣的有價證券,但由於它們是價值的直接表現形式,所以證券市場本質上是價值的直接交換場所。
第二,證券市場是財產權利直接交換的場所。
證券市場上的交易對象是作為經濟權益憑證的股票、債券、投資基金券等有價證券,它們本身僅是一定量財產權利的代表,所以,代表著對一定數額財產的所有權或債權以及相關的收益權。證券市場實際上是財產權利的直接交換場所。
第三,證券市場是風險直接交換的場所。
有價證券既是一定收益權利的代表,同時也是一定風險的代表。有價證券的交換在轉讓出一定收益權的同時,也把該有價證券所特有的風險轉讓出去。所以,從風險的角度分析,證券市場也是風險的直接交換場所。
❷ 美國交易股票期權的交易所有哪些
紐約股票交易所 ( New York Stock Exchange )、美國證券交易所 ( American Stock Exchange )、以及店頭市場 ( Over-the-Counter (OTC) )和納斯達克。
紐約股票交易所( NYSE )
紐約證券交易所是資本主義的大禮堂,企業成長的兵工廠。盡管讓人
一夜致富的微軟,英代爾都在Nasdaq交易,紐約證交所仍是最大、最老、最有人氣的市場。電影中股市內人聲喧騰,比手畫腳的鏡頭,在使用電腦和電話交易的Nasdaq看不到。要感受那種金錢游戲的熱氣,只有來華爾街十一號的紐約證交所。
紐約證交所有二百零五年的歷史,目前約有2920支股票,包括大部份歷史悠久的『財星五百大企業』,股價總值達七兆美元。相較之下,Nasdaq只有二十六歲,雖有5540支股票,但多半是小型的新公司。兩家交易所最大的不同在股票買賣方式。在紐約證交所,經紀人在場內走動叫喊來尋找最佳買賣主。在Nasdaq,買賣在電話或電腦上談。
在紐約證交所,經紀人依客戶所開的條件在埸內公開尋找買賣主,本身不左右價格,買方與賣方,實是在直接交易。在Nasdaq,買方或賣方跟交易員打交道,交易員隨意開價,買賣方無從得知他的成本。
紐約證交所的場內共有十七個馬蹄形的『交易站』,每支股票固定在某個交易站買賣。埸內人員分『專家』和『經紀人』兩批。專家守在交易站不動,只買賣自己分配到的六支股票。他們主持競標、執行買賣、記錄和傳送價格資訊。經紀人代表證券商,他們遊走各交易站,可買賣任何股票。電影中的股市鏡頭,多是一群經紀人在交易站前競標。專家就像拍賣會主持人,他必須從面前眾多經紀人的叫聲中選出最好的價碼。交易所里不準有任何秘密交易。
場內另一陣營是牆邊的『會員』攤位。紐約證交所共有四百八十名會員,多是證券商。會員攤位接到公司買賣的指令,立刻用行動電話告訴遊走的經紀人,經紀人再到交易站尋找買賣主。近年來,為增加效率,單純的指令已由證券商用電腦網路直接送到交易站,經紀人只處理大宗或復雜的指令。
紐約證交所電視廣告的口號是:『我們不僅是一個場地,更代表一種做生意的方式。』不管科技怎樣進步,面對面的交易永遠讓人覺得誠信與踏實,這就是紐約證交所獨特的魅力。
許多我們耳熟能詳的幾家美國大公司都選擇在這里將其股票上市,例如IBM(行情 論壇)電腦公司 (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波音 公司 ( The Boeing Company (BA(行情 論壇)) )、奇異電器公司(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GE(行情 論壇)) )…等等。
除了紐約證券交易所 ( New York Stock Exchange ) 之外,美國證券交易所( American Stock Exchange )是全美國第二大證券交易所,它跟紐約證券交易所一樣座落於紐約市的華爾街附近。
美國證券交易所( American Stock Exchange )
大致上的營業操作都和紐約證券交易所一樣,是一個中、小企業股票上市的場所。一般在美國交易所的股票價格較為偏低,所以投資者之股票買賣會高於一百股。
一些美國大公司在公司創立之初,都選擇在這里將其股票上市。舉例來說,像艾克森美孚公司( Exxon Mobile Corporation (XOM(行情 論壇)))以及通用汽車公司( General Motors Corporation (GM))。
店頭市場( Over-the-Counter (OTC) )
它是一個進行非上市股票、債券、及其他證券交易的地方。每位買者或賣者都是經過協議與議價來達成股票的買賣。不像證券交易所里一個專業經紀商底下只有一位經紀人,在店頭市場有許多位市場推動者 ( Market Makers ) 在幫客戶買賣股票。
以下是在美國店頭市場里銷售的一些股票、證券:
公債 ( Corporate Bonds )
市政公債 ( Municipal Bonds )
新股票 ( New Issues of Corporations )
美國政府證券 ( U.S. Government Securities )
開放型投資公司 ( Open-end Investment Company )
外國公司證券 ( Securities of Foreign Corporations )
未在證券交易所登記,而在店頭市場買賣的股票 ( Unlisted Stocks )
全國證券商公會自動報價系統 ( National Association of Securities Dealers Automated Quotation System )
簡稱:納斯達克
是一套電腦系統,專門提供給在店頭市場股票作報價之用。在美國約有5,540家大、中、小企業公司在NASD(行情 論壇)AQ(行情 論壇)上市。
目前在NASDAQ掛牌的幾家知名的電腦公司有微軟電腦公司 ( Microsoft Corporation )、戴爾電腦公司( Dell Computer Corporation )、英特爾電腦公司 ( Intel Corporation )、雅虎網路公司( Yahoo! Inc. )。
❸ 最近購買了在國內推銷的美國納斯達克板塊股票,推銷人給了一張股權證書,請問怎麼核實這張股權證書的真實
真的有必要去購買美股嗎?投資這個東西是個長期工程,巴菲特平均每年也才百分之二十幾,頭腦不要太熱了,推銷的人說的很好很好那肯定是有問題,自己好好想想!
❹ 權證是什麼
權證(Warrant),又稱為認股權證、認股證或「窩輪」,是發行人與持有者之間的一種契約,持有人在約定的時間有權以約定的價格購買或賣出標的資產。作為標的的資產可以是個股,也可以是一籃子股票、指數、商品或其他衍生產品。按行使時間劃分,權證有歐式和美式兩種。歐式權證規定持有人只有在約定時間到達時有權買賣標的資產,而美式權證則允許持有人在約定時間到達前的任意時刻行使買賣 標的資產的權利。按權利行使方式劃分,權證又可分為認購權證和認沽(售)權證,即有權買或賣標的資產。
權證按發行人可分為兩類:股本權證(Equity Warrant)和備兌權證(Derivative Warrant,香港稱為衍生權證)。股本權證通常由上市公司自行發行,也可以通過券商、投行等金融機構發行,標的資產通常為上市公司或其子公司的股票。股本權證通常給予權證持有人在約定時間以約定價格購買上市公司股票的權利,目前絕大多數股本權證都是歐式認購權證。在約定時間到達時,若當前股票的市面價格高於權證的行使價格,則權證持有人會要求從發行人處購買股票,而發行人則通過增發的
形式滿足權證持有人的需求。
備兌權證是由標的資產發行人以外的第三方(通常為信譽好的券商、投行等大型金融機構)發行的權證,其標的資產可以為個股、一籃子股票、指數、以及其他衍生產品。備兌權證可為歐式或美式,持有人的權利可以是買入或賣出標的資產。備兌權證的行使操作與股本權證基本一樣,不同的是,交割方式可以是股票也可以是現金差價。如果是股票交割方式,當持有人行使購買股票的權利時,備兌權證發
行人需要從市面上購買股票(或將自己原持有的股票)賣給權證持有人;當持有人行使賣出股票權利時,發行人必須按行使價格買下股票。因此,備兌權證的發行人承擔著風險,需要一些對沖工具來避險。
按照美國股票交易所的定義,期權(option)是約定的一種在指定時間或指定時間內按指定價格買賣標的資產的權利。由定義可看出,權證本質上就是一種期權,美交所就是把權證當作期權的一種來定義的。除了操作方式上的一些差異,權證與一般意義上的期權幾乎沒有太大區別。下表給出股本權證、備兌權證、期權的比較。權證(Warrant)是發行人與持有者之間的一種契約,持有人在約定的時間有權以約定的價格購買或
賣出標的資產。
另外,值得指出的是,由於權證(特別是備兌權證)的期權性質,使得它與期權存在一種互斥性,這一點在香港和美國市場都得到了表現。在香港,個股期權於1995 年推出後,成交量一直偏低,原因之一在於權證推出的時間較早,已經大量佔有香港市場,另一方面也是由於期權本身的結構和操作都相對復雜,無法將權證的投資者吸引到期權這邊。而在美國則正好相反,期權市場發展成熟,散戶投資者佔了期權市場成交量的一半以上,期權已成為美國投資者對沖風險和擴大收益的重要金融工具。這也是權證市場在美國不發達的重要原因。
❺ 美國股票市場上能否交易衍生品就像香港的權證股一樣,在交易所上市具體有哪些謝謝!
美國叫這個為期權,
多得不得了。
很多不懂的人栽在上面。
❻ 美國有幾個股票交易所
美國三大證券交易所
紐約證券交易所,NewYorkStockExchange,簡稱NYSE
2.全美證券交易所
3.納斯達克證券市場,NasdaqStockMarket
紐約證券交易所(NYSE)成立於1792年5月17日,是全球最有影響力的證券交易所.2006年6月,它和泛歐證券交易所合並,組成紐約泛歐證券交易所。截至2010年6月,在紐約泛歐證券交易所上市的中國概念股共有58家。
紐約證券交易所是實體交易所,交易都是面對面進行。無論何時您聽到「上市交易所」,指的都是紐約證券交易所。訂單操作是由提交交易的交易所成員和場內經紀人在特定位置(也被稱為交易現場)來完成的。採用簡單的拍賣法,以目前買方願意購買的最高價格,結合目前賣方願意出售的最低價格(被稱為出價和問價)進行。股票要麼是通過上次的售價,要麼是出價和詢價的價格來進行報價。
全美證券交易所(AMEX)是美國第二大的證券交易所,也有上百年的歷史。美國證交所的交易場所和交易方式大致都和紐約證交所相同,只不過在這里上市的公司多為中、小型企業,因此股票價格較低、交易量較小,流動性也較低。
它的上市條件比紐約交易所要低一些,許多傳統行業及國外公司在該交易所上市,但是在該交易所上市的近30家中國概念股行業分布十分廣泛。
美國證交所在1998年被納斯達克證券市場並購,不過目前這兩個證券市場仍然獨立營業。
納斯達克證券市場不同於紐約證交所與美國證交所,它是一個店頭市場﹝Over-the-Counter﹞。之所以叫做店頭市場,是因此它的交易方式不同於傳統的證交所,如前所述,證交所的交易方式是由經紀人在交易場內為客戶買賣股票,但是店頭市場的交易方式,是經由龐大的計算機系統來進行,投資人想要買賣店頭市場的股票,需要透過坐在櫃台後面的專業經紀人利用計算機來進行,故被稱為店頭市場。
納斯達克非常的年輕,於1971年誕生,在這里掛牌的公司多半是科技股,像:半導體巨人英特爾﹝Intel﹞、軟體巨擘微軟﹝Microsoft﹞、知名網站雅虎﹝Yahoo!﹞和蘋果計算機﹝AppleComputer﹞等等。科技股為當今的熱門股,因此納斯達克證券市場成交活絡,目前在美國證券市場上,每天超過一半的成交量是在這里完成交易的。
納斯達克(NASDAQ)屬於電子證券交易市場它採用券商代理交易制,納斯達克系統的經紀業務由造市商來執行。與NYSE的專家不同,造市商只控制他們自己的出價和問價,而不是控制某個股票的整個交易過程。某個股票可以有許多的造市商,都在同一時間交易。分為全國板和小板。面向的企業多是具有高成長潛力的大中型公司,而不只是科技股。現總數將近3000家,其中132家為中國概念股。
❼ 美國有權證嗎
有權證。
一、什麼是權證
權證(Warrant),又稱為認股權證、認股證或「窩輪」,是發行人與持有者之間的一種契約,持有人在約定的時間有權以約定的價格購買或賣出標的資產。作為標的的資產可以是個股,也可以是一籃子股票、指數、商品或其他衍生產品。按行使時間劃分,權證有歐式和美式兩種。歐式權證規定持有人只有在約定時間到達時有權買賣標的資產,而美式權證則允許持有人在約定時間到達前的任意時刻行使買賣 標的資產的權利。按權利行使方式劃分,權證又可分為認購權證和認沽(售)權證,即有權買或賣標的資產。
二、權證的分類
權證按發行人可分為兩類:股本權證(Equity Warrant)和備兌權證(Derivative Warrant,香港稱為衍生權證)。股本權證通常由上市公司自行發行,也可以通過券商、投行等金融機構發行,標的資產通常為上市公司或其子公司的股票。股本權證通常給予權證持有人在約定時間以約定價格購買上市公司股票的權利,目前絕大多數股本權證都是歐式認購權證。在約定時間到達時,若當前股票的市面價格高於權證的行使價格,則權證持有人會要求從發行人處購買股票,而發行人則通過增發的形式滿足權證持有人的需求。
備兌權證是由標的資產發行人以外的第三方(通常為信譽好的券商、投行等大型金融機構)發行的權證,其標的資產可以為個股、一籃子股票、指數、以及其他衍生產品。備兌權證可為歐式或美式,持有人的權利可以是買入或賣出標的資產。備兌權證的行使操作與股本權證基本一樣,不同的是,交割方式可以是股票也可以是現金差價。如果是股票交割方式,當持有人行使購買股票的權利時,備兌權證發行人需要從市面上購買股票(或將自己原持有的股票)賣給權證持有人;當持有人行使賣出股票權利時,發行人必須按行使價格買下股票。因此,備兌權證的發行人承擔著風險,需要一些對沖工具來避險。
三、美國權證(特別是備兌權證)的期權性質
按照美國股票交易所的定義,期權(option)是約定的一種在指定時間或指定時間內按指定價格買賣標的資產的權利。由定義可看出,權證本質上就是一種期權,美交所就是把權證當作期權的一種來定義的。除了操作方式上的一些差異,權證與一般意義上的期權幾乎沒有太大區別。下表給出股本權證、備兌權證、期權的比較。權證(Warrant)是發行人與持有者之間的一種契約,持有人在約定的時間有權以約定的價格購買或賣出標的資產。
另外,值得指出的是,由於權證(特別是備兌權證)的期權性質,使得它與期權存在一種互斥性,這一點在香港和美國市場都得到了表現。在香港,個股期權於1995 年推出後,成交量一直偏低,原因之一在於權證推出的時間較早,已經大量佔有香港市場,另一方面也是由於期權本身的結構和操作都相對復雜,無法將權證的投資者吸引到期權這邊。而在美國則正好相反,期權市場發展成熟,散戶投資者佔了期權市場成交量的一半以上,期權已成為美國投資者對沖風險和擴大收益的重要金融工具。這也是權證市場在美國不發達的重要原因。
❽ 美國都有哪些證券交易所
美國證券交易所 AMEX
納斯達克證券市場 NASDAQ
美國紐約證券交易所 NYSE
除了紐約證券交易所之外,美國證券交易所(AMEX)過去曾是全美國第二大證券交易所,坐落於紐約的華爾街附近,現為美國第三大股票交易所。美國證券交易所大致上的營業模式和紐約證券交易所一樣。但是不同的是,美國證券交易所是唯一一家能同時進行股票、期權和衍生產品交易的交易所,也是唯一一家關注於易被人忽略的中小市值公司並為其提供一系列服務來增加其關注度的交易所。美交所通過和中小型上市公司形成戰略合作夥伴關系來幫助其提升公司管理層和股東的價值,並保證所有的上市公司都有一個公平及有序的市場交易環境。
❾ 什麼是權證也在證券所交易嗎
權證概念
權證,是指標的證券發行人或其以外的第三人發行的,約定持有人在規定期間內或特定到期日,有權按約定價格向發行人購買或出售標的證券,或以現金結算方式收取結算差價的有價證券。
權證實質反映的是發行人與持有人之間的一種契約關系,持有人向權證發行人支付一定數量的價金之後,就從發行人那獲取了一個權利。這種權利使得持有人可以在未來某一特定日期或特定期間內,以約定的價格向權證發行人購買/出售一定數量的資產。購買股票的權證稱為認購權證,出售股票的權證叫作認售權證(或認沽權證)。權證分為歐式權證、美式權證和百慕大式權證三種。所謂歐式權證:就是只有到了到期日才能行權的權證。所謂美式權證:就是在到期日之前隨時都可以行權的權證。所謂百慕大式權證:就是持有人可在設定的幾個日子或約定的到期日有權買賣標的證券。持有人獲取的是一個權利而不是責任,其有權決定是否履行契約,而發行者僅有被執行的義務,因此為獲得這項權利,投資者需付出一定的代價(權利金)。權證(實際上所有期權)與遠期或期貨的分別在於前者持有人所獲得的不是一種責任,而是一種權利,後者持有人需有責任執行雙方簽訂的買賣合約,即必須以一個指定的價格,在指定的未來時間,交易指定的相關資產。
從上面的定義就容易看出,根據權利的行使方向,權證可以分為認購權證和認沽權證,認購權證屬於期權當中的"看漲期權",認沽權證屬於"看跌期權"。
權證價值由兩部分組成,一是內在價值,即標的股票與行權價格的差價;二是時間價值,代表持有者對未來股價波動帶來的期望與機會。在其他條件相同的情況下,權證的存續期越長,權證的價格越高;美式權證由於在存續期可以隨時行權,比歐式權證的相對價格要高。
認購權證價值=(正股股價-行權價)X行權比例
認沽權證價值=(行權價-正股股價)X行權比例
1、什麼是權證?
答:權證是一種有價證券,投資者付出權利金購買後,有權利(而非義務)在某一特定期間(或特定時點)按約定價格向發行人購買或者出售標的證券。其中:
發行人是指上市公司或證券公司等機構;
買權證時支付的價款;
標的證券可以是個股、基金、債券、一籃子股票或其它證券,是發行人承諾按約定條件向權證持有人購買或出售的證券。
2、權證有哪些種類?
答:權證根據不同的劃分標准有不同的分類:
(1)按買賣方向分為認購權證和認沽權證。認購權證持有人有權按約定價格在特定期限內或到期日向發行人買入標的證券,認沽權證持有人則有權賣出標的證券。
(2)按權利行使期限分為歐式權證和美式權證,美式權證的持有人在權證到期日前的任何交易時間均可行使其權利,歐式權證持有人只可以在權證到期日當日行使其權利。
(3)按發行人不同可分為股本權證和備兌權證。股本權證一般是由上市公司發行,備兌權證一般是由證券公司等金融機構發行:
比較項目 股本權證 備兌(衍生權證)
發行人 標的證券發行人 標的證券發行人以外的第三方
標的證券 需要發行新股 已在交易所掛牌交易的證券
發行目的 為籌資或高管人員激勵用 為投資者提供避險、套利工具
行權結果 公司股份增加、每股凈值稀釋 不造成股本增加或權益稀釋
(4)按權證行使價格是否高於標的證券價格,分為價內權證、價平權證和價外權證。
價格關系 認購權證 認沽權證
行使價格>標的證券收盤價格 價外 價內
行使價格=標的證券收盤價格 價平 價平
行使價格<標的證券收盤價格 價內 價外
(5)按結算方式可分為證券給付結算型權證和現金結算型權證。權證如果採用證券給付方式進行結算,其標的證券的所有權發生轉移;如採用現金結算方式,則僅按照結算差價進行現金兌付,標的證券所有權不發生轉移。
[編輯本段]權證起源
在國外,權證起源於1911年美國電燈和能源公司。在1929年以前,權證作為投機性的品種而淪為市場操縱的工具。1960年代,許多美國公司利用股票權證作為並購的融資手段。由於權證相對廉價,部分權證甚至被當成了促銷手段。當時美國的公司在發售債券出現困難時,常常以贈送股票權證加以「利誘」,頗有種「買電腦贈保險」的意味。1970年,美國電話電報公司以權證方式融資15億美元,使得權證伴隨標的證券的發行成為最流行的融資模式。歐洲最早的認股權證出現在1970年的英國,而德國自從在1984年發行認股權證之後,一度迅速成為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權證市場,擁有上萬只權證品種。但其地位目前已經讓位於香港。截至2004年12月31日,按認股證成交金額計,香港位列全球第一,去年全年成交金額673.573億美元,遙遙領先第二位的德國552.085億美元及第三位的義大利211.153億美元。
[編輯本段]權證的設立
權證的創設是指權證上市交易後,由有資格的機構提出申請的、與原有權證條款完全一致的增加權證供應量的行為。 權證的注銷是指創設人(即創設權證的證券公司)向證券交易所申請注銷其所指定的權證創設帳戶中的全部權證或部分權證。
上證所規定,申請在交易所上市的權證,其標的證券為股票的,標的股票應符合以下條件:最近 20個交易日流通股份市值不低於 10億元;最近 60個交易日股票交易累計換手率在 25%以上;流通股股本不低於 2億股。
認股權證,又稱「認股證」或「權證」,其英文名稱為Warrant,故在香港又俗譯「窩輪」。
在證券市場上,Warrant是指一種具有到期日及行使價或其他執行條件的金融衍生工具。而根據美國證券交易所的定義,Warrant是指一種以約定的價格和時間(或在權證協議里列明的一系列期間內分別以相應價格)購買或者出售標的資產的期權。
備兌權證是由持有該相關資產的第三者發行,並非由相關企業本身發行,一般都是國際性投資銀行機構發行。發行商擁有相關資產或有權擁有該資產。備兌認股權證可以是認購或認沽,投資者並同時面對發行商的信貸風險。
備兌權證被視為結構性產品。備兌權證是由獨立於其指定證券之發行人及其附屬公司的個體(通常是投資銀行)所發行。指定資產可以是股本證券以外的資產,例如指數、貨幣、商品、債券又或一籃子證券。備兌權證所賦予的權利可以是購買的權利(認購權證)或出售的權利(認沽權證)。
備兌的含義指其發行人將權證的指定證券或資產存放在獨立的受託人、託管人或存管處,作為其履行責任的抵押,而受託人、託管人或存管處則代表權證持有人的利益。有些市場用權證二字代表所有類別的權證,而有些市場則以衍生權證代表備兌權證.
蝶式權證是指同時買入和賣出兩份價格不同的認沽權證或同時買入和賣出兩份價格不同的認股權證,這樣的組合可以使得投資者在股價波動在一定區間內時獲得一定收益,如果價格波動超出范圍,則投資者的也不會遭受損失,其收益曲線形狀如「__∧__」,因其形狀與展翅飛翔的蝴蝶,故將其命名為蝶式權證。
馬鞍式權證由一份認沽權證和認股權證組成的組合,其收益曲線形狀為「\__/」,與馬鞍相似,稱馬鞍式權證,也叫寬跨式或束勒式權證。這種權證使投資者在股價大跌或大漲時獲得收益,在股價變動不大時沒有收益。
[編輯本段]《上海證券交易所權證管理暫行辦法》
上海證券交易所日前發布了《上海證券交易所權證管理暫行辦法》,為便於市場參與者更好理解和使用《暫行辦法》,上海證券交易所權證工作小組針對其中的一些重要規定和關鍵條款進行了解讀。
一、 權證的定義和種類
《暫行辦法》有關權證的定義揭示了權證二個主要特點:1、權證表徵了發行人與持有人之間存在的合同關系,權證持有人據此享有的權利與股東所享有的股東權在權利內容上有著明顯的區別:即除非合同有明確約定,權證持有人對標的證券發行人和權證發行人的內部管理和經營決策沒有參與權;2、權證賦予權證持有人的是一種選擇的權利而不是義務。與權證發行人有義務在持有人行權時依據約定交付標的證券或現金不同,權證持有人完全可以根據市場情況自主選擇行權還是不行權,而無需承擔任何違約責任。
《暫行辦法》涵蓋了不同種類的權證產品:
A、以發行人為標准,可以分為公司權證和備兌權證。公司權證是由標的證券發行人發行的權證,如標的股票發行人(上市公司)發行的權證。備兌權證是由標的證券如股票發行人以外的第三人(上市公司股東或者證券公司等金融機構)發行的權證。考慮到市場發展的實際,除為解決股權分置而發行的權證外,《暫行辦法》對證券公司等金融機構作為備兌權證發行人的資格條件沒有規定。
B、以持有人的權利性質為標准,可以分為認購權證(向發行人購買標的證券)和認沽權證(向發行人出售標的證券)。
C、以行權方式為標准,約定持有人有權在規定期間行權的為美式權證,約定持有人僅能在特定到期日行權的屬於歐式權證。
D、以結算方式為標准,可以分為實券給付結算型權證和現金結算型權證。實券給付結算以標的證券所有權發生轉移為特徵,發行人必須向持有人實際交付或購入標的證券,而現金結算方式則是在不轉移標的證券所有權的情況下僅就結算差價進行現金支付。
從上述說明可以看出,《暫行辦法》充分考慮了股權分置改革試點中可能出現的各類權證方案,也為交易所下一步發展權證市場預留了空間。寶鋼集團在本次股權分置改革中發行的權證屬於歐式實券給付型備兌認購權證。
二、 發行上市審核
根據《暫行辦法》第6至8條的規定,權證的發行審核將由交易所完成,並報中國證監會備案。而權證的上市審核完全由交易所負責。
需要說明的是,公司權證發行與股票或債券發行密切關聯,涉及融資行為,因此,公司權證的發行在向交易所提出申請前,首先應取得中國證監會的有關核准。
三、 標的證券的條件
《暫行辦法》以列舉的方式規定股票和其他證券品種可以作為標的證券。鑒於權證市場剛剛起步,《暫行辦法》只針對選擇單只股票作為標的證券的條件作出了明確規定,對於以基金、一籃子股票等為標的證券的具體條件,交易所將根據市場發展的需要及時予以明確和完善。
權證產品高收益、高風險的特點決定了標的股票如果不具備相當的流通規模,標的股票與權證價格聯動所帶來的價格波動和操縱風險將十分巨大。選擇規模大、流動性強的股票作為標的股票是權證交易活躍而又穩定的重要基礎。鑒此,《暫行辦法》對標的股票的資格提出了嚴格要求。需要明確的是:第一,流通股指流通A股。第二,換手率的計算是以市價總值為計算依據,單日換手率=(當日標的股票的二級市場成交金額/市價總值)*100%。
四、 權證的上市條件
《暫行辦法》第十條對權證的上市條件做出了明確規定,主要包括:
1、權證的必備條款:權證類別(「認購」或「認沽」)、行權價格、行權方式(「歐式」或「美式」)、存續期間、行權日期、結算方式(實券給付還是現金結算)、行權比例。
2、權證存續時間的計算起點是上市日,具體計算可以日、月、年為單位。
3、權證發行人必須提供符合規定的履約擔保。
4、權證發行人的履約擔保。
《暫行辦法》第十一條規定在本所發行上市的權證,發行人應提供履約擔保。擔保方式有兩種,發行人可自行選擇。
第一,發行人通過在結算公司開設的專用賬戶提供足夠數量的標的證券或現金,作為履約擔保。交易所將根據具體情況決定發行人需要提供的履約擔保數量,並要求發行人在權證發行前完成履約擔保。同時,交易所有權根據市場情況通過調整擔保系數要求發行人追加履約擔保品,擔保系數是一個介於0和1之間的數字。目前寶鋼權證的擔保系數為100%。
以標的證券或者現金提供擔保的,發行人應有義務保證標的證券或者現金不存在質押、司法凍結或其他權利瑕疵。
第二,提供經本所認可的機構如商業銀行等作為履約的不可撤銷的連帶責任保證人。
五、 信息披露
信息披露主要包含兩個方面:1、權證發行人根據有關規定履行信息披露義務所發布的各種公告。除《暫行辦法》明確規定的權證發行說明書、上市公告書、終止上市提示性公告和終止上市公告外,交易所還將以信息披露內容與格式指引等形式根據市場需要,結合股權分置改革的要求,督促發行人及時發布諸如行權價格調整、對市場傳聞澄清等信息,以提高市場透明度,充分維護投資者利益。2、交易所在每日開盤前公布的每隻權證可流通數量、持有權證數量達到或超過可流通數量5%的持有人名單。
六、 權證的交易
權證交易與股票非常相似,在交易時間、交易機制(競價方式)等方面都與股票相同。不同之處在於:
1、申報價格最小單位:與股票價格變動最小單位0.01元不同,權證的價格最小變動單位是0.001元人民幣。這是因為權證的價格可能很低,比如在價外證時,權證的價格可能只有幾分錢,這時如果其價格最小變動單位為0.01元就顯得過大,因為即使以最小的價格單位變動,從變動幅度上看,都可能形成價格的大幅波動。
2、權證價格的漲跌幅限制:目前股票漲跌幅採取的10%的比例限制,而權證漲跌幅是以漲跌幅的價格而不是百分比來限制的。這是因為權證的價格主要是由其標的股票的價格決定的,而權證的價格往往只佔標的股票價格的一個較小的比例,標的股票價格的變化可能會造成權證價格的大比例的變化,從而使事先規定的任何漲跌幅的比例限制不太適合。例如,T日權證的收盤價是1元,標的股票的收盤價是10元。 T+1日,標的股票漲停至11元。其它因素不便,權證價格應該上漲1元,漲幅100%。按《辦法》中的公式計算,權證的漲停價格為 1+(11-10)×125%=2.25元,即標的股票漲停時,權證尚未漲停。
七、 禁止權證發行人和標的
證券發行人買賣權證
《暫行辦法》中規定權證發行人不得買賣自己發行的權證,標的證券發行人不得買賣標的證券對應的權證。由於權證是高杠桿性的產品,標的股票的微小變動都會導致權證價格的大幅度波動。如果允許權證發行人和標的股票發行人買賣權證,那麼,權證發行人和標的股票發行人通過某種方式影響標的股票價格,就有可能導致權證價格的大幅波動,從而獲得非法收益,給一般投資者造成損失。
八、 權證的終止交易
《暫行辦法》第十四條規定「權證存續期滿前5個交易日,權證終止交易,但可以行權」。這里的前5個交易日包括到期日,即以到期日為T日,權證從T-4日開始終止交易。
九、 權證的行權
《暫行辦法》在行權方面做的一個主要規定是「當日買進的權證,當日可以行權。當日行權取得的標的證券,當日不得賣出」。這樣規定的目的是維持權證價格和標的股票之間的互動關系,使得權證價格主要由標的股票決定的特點得到更有效的體現。當然,更理想的情況是允許當日行權取得的標的證券,當日可以賣出。但在綜合考慮了風險控制等因素後,本所作出了現在的規定。
十、 權證行權的結算
在行權結算方式方面,《暫行辦法》對現金結算方式和證券給付方式都作出了規定。在現金結算方式中,標的證券結算價格對於權證發行人和持有人都非常重要,為此《暫行辦法》規定「標的證券結算價格,為行權日前十個交易日標的證券每日收盤價的平均數」。這樣較大程度地避免了結算價格被操縱的可能性。此外,從保護投資者角度出發,《暫行辦法》允許現金結算的自動支付方式和證券給付的代理行權方式,並作出了相應規定。
十一、 權證交易、行權的費用
權證是我國證券市場的又一創新產品。為鼓勵這一產品的發展,本所在費用方面考慮給予一定的優惠措施,其交易、行權費用的制定基本參考了在本所上市交易的基金標准,例如權證交易傭金不超過交易金額的0.3%,行權時向登記公司按過戶股票的面值繳納0.05%的股票過戶費。
十二、 權證的創設機制
權證價格主要取決於標的股票市場價格及其波動性,其價格不應該完全受到供求關系的影響。在市場需求上升時,應該存在某種機制,允許權證供應量適時得以增加,以平抑價格暴漲。境外成熟的權證市場無一例外地使用了這種「持續發售」機制。為此,《暫行辦法》第二十九條規定:合格機構可以創設權證,以增加二級市場權證供給量,防止權證價格暴漲以致脫離合理價格區域。
所有的權證到了該權證的行權日都可以按照它的規定行權,問題是值不值得行權(對自己有沒有利)。
認沽權證行權時,憑每份權證按行權價賣給非流通股大股東相應數量(一般都是1:1,具體看該權證的說明)的正股;
認購權證行權時,憑每份權證按行權價向非流通股大股東買入相應數量(一般都是1:1,具體看該權證的說明)的正股。
[編輯本段]權證簡稱命名規則和技術用語
權證類型碼,也就是第三個字母的規律:
滬市認購--B 是(buy warrant);深市認購--C(Call warrant:認購權證); 滬市認沽、深市認沽--P (put warrant 認沽權證)
最後一位,也就是第8個字位用一個數字或字母表示以標的證券發行的第幾只權證,當超過9隻時用A到Z表示第10隻至第35隻。
(某某CWB1) 的CW是取「Call warrant」縮寫,是滬市發行的認股權證 (區別股改備兌權證)
五糧液認購權證(五糧YGC1) 的發行人是「宜賓國有資產經營有限公司」取「宜,國」的拼音縮寫YG
雅戈爾認購權證(雅戈QCB1) 的發行人是「寧波青春投資控股有限公司」取「青,春」的拼音縮寫QC
華菱管線認沽權證(華菱JTP1) 的發行人是「湖南華菱鋼鐵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取「集團」的拼音縮寫JT
萬華認沽權證(萬華HXP1) 的發行人是「煙台萬華華信合成革有限公司」取「華,信」的拼音縮寫HX
招商銀行認沽權證(招行CMP1) 的發行人是「招商局輪船股份有限公司(香港) China Merchants Steam Navigation Company, Ltd」取招商局公司的英文縮寫CM。
權證的技術用語。
溢價:權證交易價格高於實際價格多少的值。
認購權證溢價=認購權證成交價-(正股股價-行權價格)X行權比例
認沽權證溢價=認沽權證成交價+(正股股價-行權價格)X行權比例
溢價率:溢價率是量度權證風險高低的其中一個數據,溢價率愈高, 獲利愈不容易。溢價率為負值, 行權獲利。
認購權證溢價率:在權證到期前,正股價格需要上升多少百分比才可讓權證投資者 在到期日實現平本。
認購權證溢價率=[(行權價+認購權證價格/行權比例)/正股價格-1]×100%
認沽權證溢價率:在權證到期前,正股價格需要下跌多少百分比才可讓權證投資者 在到期日實現平本。
認沽權證溢價率=[1-(行權價-認沽權證價格/行權比例)/正股價格]×100%
認購權證舉例:
當天某正股收盤價格:19元
行權價:9.9元
行權比率:1:1
當天認購權證收盤價格:8.59元
該認購權證溢價:8.59元-(19元-9.9元)×1 = - 0.51元
該認購權證溢價率:[(9.9元+8.59元)/19元-1]×100%= - 2.684%
當天某正股收盤價格:35元
行權價:29.9元
行權比率:(1:0.5)每2份認購權證可按行權價購買1股正股
當天認購權證收盤價格:4.59元
該認購權證溢價:4.59元-(35元-29.9元)× 0.5 = 2.04元
該認購權證溢價率:[(29.9元+4.59元/0.5)/35元-1]×100%=11.657%
對沖值量度衍生權證價格相對相關資產價格變動的敏感度。對沖值顯示相關資產價格在每一單位的變動下衍生權證理論價值的變動。通常認購權證的對沖值是正數,認沽權證的對沖值是負數。舉例,如以某股份發行的認購權證的對沖值為0.5,則股份股價每上升1元,權證價格理論上會上升0.5元;如權益比率為10份衍生權證兌1股,每份權證價格的變動便為0.05元。
時間遞耗值(Theta)
時間遞耗值顯示衍生權證剩餘時間的變動引致衍生權證價格的變動。由於時間遞耗值量度時間遞耗對衍生權證的影響,其數值必屬負數。舉例來說,如每日時間遞耗值為-0.0015,即假設其他因素維持不變,權證的價值每日會跌0.0015元。
杠桿值(Gearing)
簡單杠桿值所計算的是相關資產價格高於權證價格的倍數,計算的方程式為:相關資產的股價/(權證價值畛權益比率)。實際杠桿值則把對沖值計算在內,可以較准確地算出權證提供的實際杠桿作用。實際杠桿值的方程式為:簡單杠桿值畛對沖值。舉例來說,若實際杠桿值為10,即指如相關資產價格上升1%,認購權證的理論價便會上升10%。
投資者必須注意以上提及的技術性參數會不時改變,只適用於短時間內。
使用過期數據會導致投資者作出不正確的投資決定。
行權方式:
有以下三種行權方式,通過證券信息庫的「行業類別」欄位發布。
E (European-style:歐式行權); A (American-style:美式行權); B (百幕大混合式)。
美式行權:指持有人有權在期權存續期內的任何時候執行期權,包括期前和到期日(即一般情況下,行權起始日=權證掛牌首日,行權截止日=權證到期日)。
歐式行權:只能在權證到期日行權(即行權起始日=行權截止日=權證到期日)。
百慕大混合式:介於美式與歐式之間,持有人有權在到期日之前的一個或者多個日期行權(即行權起始日=<行權截止日=<權證到期日)。
[編輯本段]影響權證的因素
實際交易中,權證價格還要受到:正股價、正股價波幅、權證期限及其執行價格、市場利率和現金股利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
1、正股市價
權證是以正股為基礎而產生的衍生產品,正股市價是確定權證發行價格及其交易價格走勢的最主要因素。通常,權證發行時正股價越高,認購(沽)權證的發行價格也就越高(低)。類似地,權證發行後隨著正股價格的上升(下跌),認股權證的交易價格相應上升(下跌);而認沽證的交易價格走勢則剛好相反,隨正股價格的上升(下跌)認沽證的交易價格相應下跌(上升)。但上述分析只能在一定范圍內成立,因為權證(發行或交易)價格的上漲,意味著權證投資成本向正股的投資成本趨近,其回報率會變小,權證逐漸失去其高杠桿特性。
2、權證有效期
權證的有效期(發行時已確定)越長,認股(沽)證變為價內的機率就越大,發行價格通常也就越高。而隨到期日的趨近,該機率漸小,權證二級市場的交易價格則相應下降。
3、權證行使價格
權證所約定的行使價格越高,意味著該行使價格可能與認購(沽)權證發行或交易時的正股市價之間的價差空間越小(大),則該權證持有人未來行使權證認購(售出)正股所獲利潤空間越小(大)。故行使價格權越高的認購(沽)權證,其發行或交易價格往往越低(高)。
4、正股波幅
正股波動性越大,無論對於認購證還是認沽證,都意味著權證變為價內的機率就越大,因而權證的發行或交易價格都會越高。
5、市場利率
市場利率的高低,決定著正股投資成本的大小。利率水平越高,投資正股的成本越大,因而認股證變得較具吸引力,而認沽證的吸引力則相應變小,故認股(沽)證的發行或交易價格就會越高(低)。
6、預期股息
一般而言,由於權證無法享有現金股利,因而預期股息越高,對認股證越不利(對認沽證則相反),故認股(沽)證的發行或交易價格就越低(高)。但需要指出的是,根據某些權證的(行使)價格調整條款或是交易所有關規則,遇正股派息時往往會對權證行使價格作相應調整,因而預期股息的高低對權證價格及其走勢的影響不大。
此外,權證的價格往往還要受到權證的市場供求、發行人業績等因素影響。
❿ 認股證(warrant)和股票期權(stock option)有什麼區別
認股權證,又稱「認股證」或「權證」,其英文名稱為Warrant,故在香港又俗譯「窩輪」。在證券市場上,Warrant是指一種具有到期日及行使價或其它執行條件的金融衍生工具。
按照美國股票交易所的定義,期權(Option)是約定的一種在指定時間或指定時間內按指定價格買賣標的資產的權利美交所就是把權證當作期權的一種來定義的。除了操作方式上的一些差異,權證與一般意義上的期權幾乎沒有太大區別。權證(Warrant)是發行人與持有者之間的一種契約,持有人在約定的時間有權以約定的價格購買或賣出標的資產。但是warrant 與 option 還是有區別:
權證類似於期權,但權證與期權並不是同一種產品。期權是一種在交易所交易的標准化合約,只要能成交就會產生一期權份合約,理論上供給量是無限的。期權合約條款是由交易所制定,在標的物的選擇上比較有限。而warant是由券商等金融機構發行的,可以在交易所交易也可以在場外交易,供給量有限。
而warrant到期投資者可以不選擇行權,或不行權,然而option到了期就一定要用現金交割。所以風險比warrant大。目前香港的warrant大都是備兌權證,是由標的資產發行人以外的第三方(通常為信譽好的券商、投行等大型金融機構)發行的權證,其標的資產可以為個股、一籃子股票、指數、以及其他衍生產品。備兌權證可為歐式或美式,持有人的權利可以是買入或賣出標的資產。備兌權證的交割是;交割方式可以是股票也可以是現金差價。如果是股票交割方式,當持有人行使購買股票的權利時,備兌權證發行人需要從市面上購買股票(或將自己原持有的股票)賣給權證持有人;當持有人行使賣出股票權利時,發行人必須按行使價格買下股票。因此,備兌權證的發行人承擔著風險,需要一些對沖工具來避險。
當一隻備兌權證街貨占發行比重達50%以上,發行商可選擇增發權證與否;在增發證上市之前,供給量是有限的,權證的表現將較容易受市場情緒影響。從這點上來看,備兌權證相對於期權更易受到供求關系和市場情緒的影響,價格短期波動也可能會更加劇烈。對於warrant若正股走勢與預期相符,如不考慮時間值損耗及引伸波幅不變,warrant的價格將上升;若看錯方向,最大程度的虧損是全部投入的資金。由於期權存在賣空機制,理論上,投資者可以利用賣空期權收取期權金,但這時期權投資者若看錯方向,就可能要承受無限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