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科技走势 » 1945年中国有股票吗
扩展阅读
1945年中国有股票吗 2025-05-22 16:05:45
科派木门的股票代码 2025-05-22 15:38:18
股票交易预设价格 2025-05-22 14:21:29

1945年中国有股票吗

发布时间: 2025-05-22 16:05:45

A. 股票 解放军是什么意思

在股市中解放军代表政府救市,政府护盘的行为。
股票是股份公司发行的所有权凭证,是股份公司为筹集资金而发行给各个股东作为持股凭证并借以取得股息和红利的一种有价证券。每股股票都代表股东对企业拥有一个基本单位的所有权。每支股票背后都有一家上市公司。同时,每家上市公司都会发行股票。
中国人民解放军(People's Liberation Army,PLA),简称人民解放军或解放军,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最主要的武装力量,诞生于1927年8月1日 。其历史可追溯至1927年的南昌起义,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称中国工农红军,抗日战争时期称国民革命军八路军和国民革命军新四军,从国共内战时期起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军的最高军事机关为中央军事委员会,现役部队由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三大军种及一个独立的弹道导弹部队──第二炮兵部队组织而成。1945年8月11日,我国第一次使用“解放军”名称。1946年9月23日,我军开始使用“人民解放军”称号。

B. 香港割让历史,回归的历程,回归之后的繁荣

在第一次鸦片战争时,清政府战败,在1842年8月29日与英国签订的《南京条约》,将香港岛及鸭脷洲割让给英国。1860年10月,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清政府再次战败,被迫签订《北京条约》,将九龙半岛(时称九龙司地方一区)界限街以南及昂船洲交给英国管治。

在1898年,清政府与英国签订《展拓香港界址专条》,将深圳河以南,界限街以北的230块大小岛屿总计975.1平方公里的土地租借给英国,并将租借地称为“新界”,租期为99年。从1898年7月1日开始,至1997年6月30日期满。从而占领香港全境。

1982年9月22日,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访华,拉开了中英关于香港问题谈判的序幕。9月24日,邓小平会见撒切尔夫人,双方展开了激烈的谈判,中国拒绝承认《展拓香港界址专条》等所有相关不平等条约,只承认香港受英国管理,而非英国属地。中英双方经过两年多达22轮的谈判,最终在1984年12月19日正式签署了《中英联合声明》,决定从1997年7月1日起,中国在香港成立特别行政区,开始对香港岛、界限街以南的九龙半岛、新界等土地重新行使主权和治权。

香港回归祖国以来,经历了亚洲金融危机、禽流感、全球经济放缓、非典疫情等一次次的冲击。但在中央政府和祖国内地的大力支持下,在特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体香港人发扬了百折不挠、愈挫愈强的“打拼”精神,顺利地度过一个个难关,并继续保持了自由港和国际金融、贸易、航运中心的地位,连续多年获国际著名评级机构和组织评选为全球最自由的经济体系,被公认为全球最自由开放的经济体和最具发展活力、营商环境最好的地区之一。

(2)1945年中国有股票吗扩展阅读:

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谈判在新中国外交史上有着特殊的历史地位和意义。它成功地达致香港的顺利回归,洗雪了一个半世纪以来中华民族蒙受的耻辱,使祖国的统一大业向前迈进了一步,并为国际上以和平方式解决争端和历史遗留问题创立了典范,是中国政府为维护世界和平做出的重大贡献。

回归后的香港无疑成为了连接中国与世界的中介,直接承担着使自由市场经济制度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两种市场经济体制与发达国家和地区和发展中国家两个发展阶段的经济形态结合起来,加速中国与世界经济接轨,在21世纪实现中国经济现代化的重任。

香港经济以服务业为主,与中国内地及亚太其他地区关系密切,是亚洲最多国际公司设立地区办事处的城市,香港也是受旅客欢迎的旅游地点之一,也是举办国际会议及展览的热门地方。香港地理位置优越,是连接北美洲与欧洲时差的桥梁,与内地和其他东南亚经济体系联系紧密,又与世界各地建立了良好的通讯网络,因此能够成为重要的国际金融中心。

在2005年,香港是全球第十一大服务出口地。与服务贸易有关的主要行业包括旅游和旅游业、与贸易相关的服务、运输服务、金融和银行服务及专业服务。

C. 70年前的股票有用吗

70多年前大上海的股票你见过么, 董事第一位骆清华

2017-09-04 18:52

这是一张中华民国三六年(1947)四月八日填发的“中国富强丝织股份有限公司”的股票登记证,股东是石浩光,买有股份5000股,共计国币50000元整。股份号数是2235000,股票号数AA000447。

据骆清华儿子骆锡耀《忆父亲骆清华先生》一文记载:1985年,中央统战部为骆清华的子女和所在单位发了证明信,认定骆清华为爱国人士,证实“骆清华同志系上海工商界爱国人士,上海解放前夕受党的委托在香港从事统战联络工作,一直与我党保持联系,为党和人民做了不少有益的工作”。

D. 泰山生力源股票价格

朋友,我在做任务,如果回答对你有帮助,麻烦给个最佳答案鼓励一下,谢谢!
山东泰山生力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诞生于1945年5月,1987年6月发展成为泰安酿酒总厂。1992年组建山东泰山酿酒饮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发行股票,发行价1.25元,1996年进行了10送2股票分红,现在总股本9433.5万股,其中国家股3396.06万元已经民营化,并吸引了经销商入股,其他社会公众股6037.44万股。

1996年12月27日开始在山东企业产权交易所挂牌交易,开盘价3.00元就成了最高价,最低价0.63元,摘牌价1.05元,2000年在上市预期下柜台交易价格曾经达到2.3~2.5元。1998年,更名为山东泰山生力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公司2004年年初进行了改制,国有股3396.06万股已全部退出。此次改制成功标志着生力源集团将实行纯民营化管理。山东泰山生力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以白酒为主,并有干、半干苹果酒、苹果白酒、保健酒、活性水、螺旋藻绿色食品等产品多元化经营的公司,拥有自己的投资公司、经贸公司及科技服务公司。
针对近几年白酒市场的激烈竞争,公司开始转变营销思路,瞄准个性化消费,以变求新,打入广东和浙江市场。在广东市场,泰山特曲稳步增长的势头却不减,连续8年销售额超过1个亿;杭州市场持续保持13年销售额过亿,公司的白酒在省外的销售量居山东首位,在省外市场实现的销售收入、利润也最高。
公司投资2亿元,开发了螺旋藻系列产品、保健酒新产品、淡爽型啤酒、无醇啤酒、玻璃大理石等新产品。原计划2005年公司销售收入计划实现10亿元,税金实现2亿元,利润实现5000万元,由此可以计算出泰山生力源利润占利税总额的20%。

泰山生力源在2006年取得销售额突破6亿元、利税1.35亿元的好成绩。据此可以计算出泰山生力源的2006年度利润为2700万元,每股税后利润0.28元。

2006年12月28日,公司隆重召开2006年度经销商年会暨2007年产品订货会,省内外经销商代表300余人相聚泰山,共商合作发展大计。仅在这次订货会上,签约额就达到了5亿元,创公司订货会签约额历史新高。继公司2006年取得重大突破后,2007年一月份再次刷新纪录,销售收入同比提高25%,实现首月开门红,为完成全年任务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泰山生力源近几年走出困境,效益稳定增长,但是由于产品单一、低端的局限性,公司业绩料不会有飞跃式发展。若在地方产权交易所挂牌,价格应该在1.5元左右,按照现在的市场行情和形势判断,最高不过3.00元。

作为一个投资品种,生力源股票还是有一定的投资价值,如果公司以后持续分红,会取得稳定收益。
不过现在这个股票已经不存在了。

E. 中国证券市场的百年史

中国证券市场从1870年至今已有120多年的历史,经历了三个时期:1870年至1949年的香港、上海、天津、北平的证券市场,1950年至1980年的天津、北京、香港、台湾证券市场,1981年至今的上海、深圳、香港、台湾证券市场,形成了中国证券市场发展的三个阶段。 中国历史上最早出现的股票是洋人发行的。1840年鸦片战争后,外商开始在中国兴办工商企业并开始发行股票。最早在中国设立股份银行的是英国汇丰银行,1865年3月3日在香港设立总行,4月在上海设立分行,1870年前后中国出现了买卖外商股票的的经纪人。
与此同时,在清朝洋务运动的推动下也出现了中国人自己开办的股份有限公司和中国人自己发行的股票。1872年李鸿章、盛宣怀在上海开办的轮船招商局发行了股票。1882年上海初步形成了证券市场,华商组织了上海“平准股票公司”,外商组织了“股票掮客公会”,这是中国出现的最早的专门从事股股票交易的机构。1891年洋商开办上海股份公所。1902年清政府建立了上海众业公所。1908年发生了我国历史上股票交易的第一次严重的投机倒把事件。英国人麦边在上海开设橡皮股票公司,宣称在澳大利亚种有大量橡胶树,一些外商银行也与之勾结,开办以该股票作抵押的放款业务,引起许多人争相购买橡皮股票,一些中国钱庄认为有利可图,也参与了收购橡皮股票哄抬股价的活动。1910年橡皮公司的外国人售出全部股票后携款外逃,外国银行宣布停止收购橡皮股票,并索要以前的抵押款。这时股东才知上当,相续倒闭的中国银庄有几十家,给当时的金融界和股市造成了很大的损失。
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为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同时由于帝国主义忙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放松了对中国市场的控制,中国民族工商业迅速发展,股份公司日益增多,股票大量发行,成为我国证券市场发展史上的一个新时期。
1914年上海股票商业公会成立,同年12月北洋政府颁布了我国第一部证券交易条例,证券交易有了初步的法规。当时的上海股票商业公会设在上海二马路一带(今九江路)。最初有会员12家,后增至15家,会员缴纳12两白银作为公会资本,每月还要交会费2两。交易品种包括政府公债、铁路债券、公司股票及外汇等等。交易方式是现货交易,交易时间为上午9——11时,手续费按1%—5%收取。这标志着中国人自己经营的第一家现代证券交易所诞生了。
1920年孙中山先生与虞洽卿联名向北洋政府申请成立了上海证券物品交易所,集资500万元,于同年7月1日开业,经营品种除证券之外还有金银、皮毛、花纱布、粮油等等。与此同时,上海股票商业公会也根据北洋政府颁布的《证券所交易法》改组为上海华商证券交易所,集资300万元,经纪人有55名,主要经营北洋政府发行的公债。这两个交易所业务兴隆,上海证券物品交易所开业半年就赚了100多万,引起了各方面投资者的注意,各种证券物品交易所如雨后春笋般的建立起来,仅在上海就有200多家。随后全国一些大城市陆续建立了证券交易所。
1918年北京股票交易所成立,1921年天津证券物品交易所成立。当时的天津证券物品交易所资本200多万元,分为10万多股,由天津和上海两地筹资,理事长为曹锟之弟曹均,沪方代表由孙棣三担任,监督人为天津一位巨绅。当年10月1日在天津东马路开业,先是买卖公债,然后增加了股票交易,也曾兴盛一时。
1921年秋,风云突变,当时上海先后兴起的150家交易所,有的发行股票成立了信托公司,因股票价格大幅下跌而倒闭,引起了连锁反应,上海有近百家证券物品交易所倒闭,只剩下包括上海货商交易所在内的十几家。天津的证券物品交易所也因上海股价暴跌、交易所倒闭之风的影响,于1922年停止了营业。后来人们把1921年的交易所和信托公司的倒闭风潮称为信交风潮,这是中国证券市场的第一次暴跌。
30年代至40年代,中国股市经历了抗日战争时期的第二次大起大落的投机风潮。当时京津沪相续被日军占领,经济处于停滞状态,伪币大量出笼,物价急剧上升,工商业萎迷不振,各路资金都涌向股市,证券交易所活跃起来,上海的交易所由不到10家增加到80家,天津的证券贸易行最多时达到150家。同时黑市风气盛行,津沪两地无照经营的达200多家。地方政府先是禁止股票交易,后来又改变策略,想利用证券交易吸引社会游资。1943年9月上海货商证券交易所复业,经纪人由原来的50 人增加到150人,申请上市的股票150种,但开业后并不理想。1944年底华北政务委员会指定天津银行业公会组织华北证券交易所,强行规定天津银行出资 1000万元,北京银行出资500万,青岛、济南银行各出资250万,于1945年1月成立华北证券交易所。但是当时伪币贬值,时局动荡,各方面都不积极,直到日本投降也没有开业。
1945年国民党政府对证券市场的开放犹豫不决,争论不休,各派人士意见不一致,
但是当时黑市的证券交易和转让仍在进行,社会游资没有正当出路,1946年上海又开始筹备交易所,由原来的华商股票交易所的老股东认购6/10股份,其余4/10由中国、交通、农民、中央信托、邮政储蓄等单位承担,定名为上海证券交易所股份有限公司,于1946年9月开业,当时有经纪人250多。开业不久市场疲软,经纪人陆续申请退出,股票交易清淡,形成中国股市的第三次暴跌。1946年3月华北证券交易所改为天津有价证券交易所,增加资本10亿元,几经周折于1948年开始营业,但由于国民党政府发行金元券,货币贬值,天津证券交易所被迫停业。
1949年以前中国有香港、上海、天津、北平四个证券市场。香港是开业最早的证券市场,1891年香港股票经纪协会成立,1914年易名为香港证券交易所。1921年建立了第二个证券交易所。1941年香港被日军占领,这两个交易所停止活动。1947年两个交易所合并,成立了香港证券交易所有限公司。实际上,香港从1866年开始股票买卖到1947年香港香港证券交易所成立这一阶段,市场规模很小。30年代在上海银行操纵下股票经纪业务才有所扩展,旧中国的金融中心在上海,因而有“大上海”、“小香港”之称。1949年内地(特别是上海、广东)的企业人士移香港,带来较多的资金,才使香港证券市场有了暂短的起色。香港市场的发展是在1960年以后。 1949年6月华东军事管制委员会为了稳定上海金融秩序封闭了上海证券交易所。1949年1月天津解放,天津军管会接收和清理了原国民党时期的证券交易所,并在此基础上成立了天津证券交易所,该所于1949年6月正式营业,成为新中国的第一个证券交易所。1950年2月1日北京证券交易所成立。这两家交易所在解放初期对融通社会资金,恢复生产起了积极作用。1950年以后金融和物价趋于稳定,证券交易减少。1952年天津证券交易所并入天津投资公司,北京交易所也停业。50年代至70年代中国大陆的有价证券是国家发行的公债,但只能还本会息不能买卖和转让。80年代中国大陆又兴起国债、企业债券和股票的交易。
香港证券市场是1949年以后一部分内地资金的转入才逐步发展起来的,但市场狭小,银行信贷是各公司的主要资金来源,到1962年也只有65家上市公司。1965年平均月营业额410万美元(约3200万港元),1967年8月31日恒生指数曾降至58.61点,香港证券交易所曾两次停市10天。 1968年香港经济增长,使证券市场成为地方实业重要的资金来源,1969年平均月营业额2720万美元(约2.12亿港元),上市公司72家,同年12 月17日远东证券交易所开张。1971年9月15日金银证券交易所开业,1972年九龙证券交易所有限公司开业,在如此狭小的地区拥有四个证券交易所是世界上罕见的。但是特殊的地理位置使香港发展为东南亚的金融中心,港英当局和中外财团的投资迅速增长。1972年香港四个证券交易所上市的股票190种,当年上市的就有98种,成交额达到43.397亿港元,是1969年的70多倍。1983年成交额达到482.17亿港元,比1968年增长了53倍,总市值达到了1734.5亿港元。在这期间香港股市也经历了1973年和1982年的两次暴跌。
70年代香港证券市场的迅速发展,使证券交易所挤满了家庭妇女、保姆和小贩,每周都有新上市的股票,由于忽略了证券交易的基本法则,一些股票在市盈率100倍以上的价格上交易,使恒生指数从1970年的211.9点暴涨到1973年3月的1775点,交易所对风险毫无准备,终于发生了暴跌,到 1974年12月恒生指数跌到了150点。从1972年起香港证券交易委员会采取了一系列的规范化措施,并在1974 年提出四个交易所合并的设想,1977年形成统一的证券交易所取代原来的四个交易所的工作有显著的进展,建立了由证监会牵头并由四个交易所代表组成的工作班子。1980年7月7日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组成,1981年3月31日正式注册。1978年以后由于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极大地促进了香港的进出口和转口贸易,香港房地产兴旺,恒生指数又恢复到1972年的水平,1980年10月1日达到1810点,成交额达到957亿港元。1982年香港股市因佳宁事件和撒切尔夫人访华引发的所谓“信心危机”发生第二次暴跌,1983年初恒生指数跌至750点。1984年中英联合声明公布,人心稳定,恒生指数又上升到1200点。
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1949年国民党当局逃到台湾以后,通过发行所谓“爱国债券”促进证券交易,但是真正的证券市场是从1953年开始的。台湾当局为了把地主的土地转换给农民,对地主实行赎买政策,以七成稻谷实物债券和三成的公营事业股票(主要是台湾水泥、台湾纸业、台湾工矿、台湾农林四大公司)换取地主的土地。当时地主所得的债券和股票,连同台湾当局发行的爱国公债共22亿新台币,地主对其所拥有的股票不感兴趣而大量开价出售,场外交易的商行应运而生,最繁荣时达到二三百家。为了加强管理,台湾当局1954年颁布了《证券商管理办法》。1960年台湾证券管理委员会成立并开始筹备证券交易所,1962年证券交易所正式开业,公开发行股票公司21家,其中上市公司18家,上市股票25种,面值54.9亿新台币,总市值为68.4亿。1967 年编制了台湾证券交易所加权指数,1968年加权指数为111.75点,1973年由于纺织品出口激增,证券市场活跃,指数曾达到514.85。1974 年第一次石油危机又导致指数暴跌至188.74点,以后四年的指数一直在200—300点徘徊,1978年随着经济的恢复指数上升到688.52点, 1979年至1982年指数在400—500点区域内波动。台湾股市的狭小是因为大多数民营企业是传统家族式经营,不愿意发行股票便股权分散,从而使原有股东的利益受损。股市的交易制度不健全,投机性强,良好的公司也不敢贸然从股市上融资。 1981年10月香港联合证券交易所选举了第一批成员,经过三年,原来的香港证券交易所、远东证券交易所、金银证券交易所、九龙证券交易所停止营业,1986年4月2日联交所正式开业,并亨有在香港建立、经营和维护证券市场的专营权,使香港证券市场进入了一个新时期。1986年9月22日香港被接纳为国际证券交易所联合会的正式成员,开始向国际金融市场迈进。当时香港共有上市公司258家,证券330种,其中260种是普通股票,21种是认购权证,7种是公司债券,1种是政府债券,36种是单位信托,5 种是优先股。1987年恒生指数接近4000点,但由于美国股市暴跌而引起的世界性股灾,香港股市在1987年12月7日跌到1894.94点,1990 年重新恢复到3500点。90年代香港股市虽然也受到各种外界影响,但搞风险能力较强,1992年恒生指数曾达到12000点,到1997年1月香港已有 550只股票,其中包括综合企业、航运货仓、酒店饮食、金融投资、地产建筑、零售传播、电子玩具、工业和公用事业九类,此外还有基金16只,认股权证36 只,中国H股22只,共624只。
台湾股市80年代初的加权指数在400至500点徘徊,直到1986年才上升到1039.11点,此后几乎是翻倍的的增长,1987年达到4673 点,1988年8789点,1989年10773点,1990年12495点,终于暴发了一次暴跌,从90年2月的12682点跌到10月份的2485 点,跌幅达80%,到年底又回复到4530点,当时的355家证券公司受到不同程序的损失。
80年代至90年代最引人注目的是深圳、上海证券市场的建立和发展。中国境内形成了深圳、上海、香港、台湾四个证券市场。
1981年中国政府开始发行国库券,1984年7月北京天桥股份有限公司和上海飞乐音响股份有限公司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向社会公开发行股票。这是 1979年改革开放以来证券市场发展的初级阶段。到1989年全国发行股票的企业达到6000家,累计人民币35亿元,遍及北京、上海、天津、广东、江苏、河北、安徽、湖北、辽宁、内蒙古等省市,其中债券化的股票占90%以上,经正式批准的比较规范的股票发行的试点企业有100多家。除股票之外, 1986年5月8日沈阳信托投资公司率先开展了债券买卖和抵押业务,到1988年全国61个大中城市开放了国库券流通市场,1989年全国有100多个城市的400多家的交易机构开办了国库券转让业务,1990年全国累计发行各种有价证券2100多亿,累计转让交易额318亿,证券中介机构网点达到 1600多家,1990年11月26日上海证券交易所宣告成立,12月自动报价系统(STAQ)正式落成并投入使用,1991年7月3日深圳证券交易所开始营业,中国证券市场进入了启动阶段。
1986年9月上海工商银行信托投资公司静安业务部开始了股票柜台交易,主要交易飞乐音响和延中实业两家公司的股票,1988年上海又有海通、万国、振兴三家证券公司成立从而初步形成了场外证券交易市场。到1990年上海市场上有延中实业、真空电子、飞乐音响、爱使电子、申华电工、飞乐股份、豫园商场、凤凰化工等8只股票进行交易,这就是所谓的老8股。到1991年上交所成立时除老8股之外,还有89年保值公债三种,87至91年国库券四种,工行债券六种,交行债券一种,中行债券两种,建行债券一种,还有上海石化、氯碱化工等企业债券十四种。深圳证券市场从1987年启动,到1990年已有发展、万科、金田、安达、原野等5家上市公司的股票公开交易,证券公司12家,营业网点16 个,深圳与上海不同,大宗的交易不是债券,而是股票。
1992年5月上海和深圳相继开放股价,同时在两个交易所进行规范化的场内交易,两地综合指数分别达到1429点和312点,到11月又分别回落到 386点和164点。1992年底,在上交所上市的A股有29只,B股9只,在深交所上市的A股有23只,B股9只。1993年2月沪深股市的指数又上升到1558点和369点,同时又有大批新股上市,到93年底,在上交所上市的A股107只,B股22只,国库券5种,在深交所上市的A股76只,B股19 只。1994年7月29日沪深股市在扩容的压力下分别降到325点和94点,从8月份管理层提出暂停发行新股等三项政策,两市指数在9月份又上升到 1052点和210点。到94年底,在上交所上市A股有168只,B股32只,基金10只,国债现券5种,期货10种;在深交所上市的A股有118只,B 股18只,基金8只,国债期货15种。1995年初由于大量资金云集国债期货市场,深沪股市分别降到524点和122点,5月18日国务院宣布停止国债期货交易并处罚违规的券商,3天之内沪深股市指数上升到927点和175点(成份指数1473点),到95年底在沪深证券市场上市的证券达到460个,全年累计成交额64097亿,在上交所上市的A股有184只,B股35只,基金12只,国债现券6种,期货14种,国债回购8种;在深交所上市的A股127 只,B股34只,基金10只,国债现券6种,期货14种,国债回购7种。1996年初沪深股市指数在522点和104点徘徊,但是随着宏观经济的好转和 97年香港回归以及中国共产党第十五大次代表大会即将召开,两市指数迅速上升,到12月11日和12日分别达到1258点(30指数3064点)和476 点(成份指数4522点)。96年底,沪深两市上市的证券达到667个,全年成交额41610亿,在上交所上市的A股有287只,B股42只,基金15 只,国债现券9种,国债回购8种,在深交所上市的A股有227只,B股43只,基金10只,国债现券9种,国债回购9种。1997年5月沪深股市的指数分别达到1510点(30指数4286点)和520点(成份指数6130点)到97年10月1日在上交所上市的A股已有361只,B股48只,在深交所上市的A股有336只,B股51只。中国上海和深圳证券市场发展引起了世界各国金融界的极大关注,特别是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代表大会上提出发展股份制进行企业改革之后,证券市场将进一步发挥它的筹资和融资功能。

F. 求山东枣庄中兴公司发展史,

中国工业史上的第一支股票“枣庄中兴公司股票”
中国民族资本的枣庄中兴煤矿与河北开滦煤矿,辽宁抚顺煤矿,当时并称中国三大煤矿;中国工业史上的第一支股票,第一艘轮船,第一列火车,第一个港口都诞生于此家公司,至今在中兴公司博物馆里还展示着1954年中兴公司委托上海ZF代管外滩码头的文件…
近代史上许多如雷贯耳的人物曾都是中兴公司的股东,民国大总统徐世昌、黎元洪,民国总理朱启钤,以及张作霖张学良父子等等;百多年前的许多欧式建筑及工业设施保留至今,这些不仅是枣庄的文化财富,更是中国近代工业史上的财富。如果从那时起中国人不内战,埋头好好建设,枣庄今天就是英国的曼彻斯特、美国的底特律。
至1936年底,中兴公司已拥有3座近代化的大型矿井和台枣铁路,还拥有中兴轮船公司、鼎中盐业公司和开兴成煤业公司3个大公司,发电厂、水泥厂、和兴钢铁厂、永兴炼焦厂和洛口木材厂5个厂,29个分销厂,以及连云港运煤码头等设施,成为国内屈指可数的大型综合性股份制企业。
中兴公司鼎盛时期拥有5大码头。包括由中兴投资的连云港码头;中兴码头,即现在的上海码头;浦口码头;江阴码头和武汉码头以及37艘远洋轮船,在当时号称中国第一船队
19楼

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兴公司转变成枣庄煤矿,生产得以恢复,枣庄也从一个单纯的矿区变为山东最早的四个省辖市之一,枣庄的煤碳伴随着共和国的成长,随着熊熊烈火燃烧了自己,奉献给了祖国。

从建国初期枣庄就获得了优先的发展,尽管经过建国以来五十年的快速发展,枣庄初步形成了以煤炭工业为依托,以化工、冶金、纺织、建材、食品、陶瓷,化纤,造纸、电力,焦化等为支柱产业,门类较为齐全,基础比较稳固的工业体系。但由于在计划经济特定的环境中,发展缺少科学规划,改革开放后一些企业没有跟上时代步伐,相继破产兼并,致使长期积累的一些矛盾和问题开始集中显现,给结构调整、节能减排、环境保护、民生问题和财政支出等带来很大的压力。

枣庄是一个光荣的城市,它就像一个诞生在苦难家庭的孩子用自己倔强的脊梁分担着母亲的痛苦,虽然自己也遍体鳞伤,但一直自强自立没有低下过光荣的头颅!一方面承受着过去采矿带来的社会经济环境的负担,另一方面努力探索和开拓新的发展路径。带着沉重的翅膀起飞。
21楼

国务院在2009年3月5日公布了确定的第二批三十二个资源枯竭城市,枣庄位列其中,中央财政将给予包括枣庄在内的9个地级资源城市财力性转移支付资金支持。希望在中央的支持下枣庄这个老工业基地,能够加快推进枣庄城市转型的步伐,实现可持续发展。枣庄即将从一个依靠煤炭开采业发展的道路转型向着多元化、科学化发展迈进。
枣庄即将走出煤城,走向山水园林滨湖城市。
枣庄市ZF、市建委在城市发展规划会议上一致提出要在加快新城区发展上下功夫,打响枣庄新城09年加快城市发展攻坚战,开启新城区新一轮的初步建设,形成二十平方公里的起步区,到2010年将按照规划实施第二轮四十八平方公里区域建设。

今后的枣庄将加快城市新地标不断升高,加快追赶或超越发达城市地标。以城市地标发展为主要发展战略,要使得枣庄新城拥有现代化气息,必须让城市不断攀高,与国际城市接轨,提升枣庄整体形象。枣庄高铁站附近以北区域长江路以北,在规划的中央商务区是今后枣庄的象征性地标,还要在高铁以东珠江路以南建设国际金融街区,地标整体都不低于一百米。

目前新城区的建设已经进入热火潮天的场面,规划项目都在不断加快建设中,舜天国际大厦、四季菁华、中央花城、凯润花园等住宅小区在9月份即将封顶,一大批基础设施也大完善当中,枣庄职业学院、新城实验学校已经投入始用,枣矿集团中心医院已建成、枣庄市中医院正在建设当中,新城客运中心将随枣庄高铁站落成而落成,市民中心、及市民公园也已经开工,为能提高新城居住环境建设了垃圾处理场和新城污水处理厂,

枣庄新城区位于群山环抱之中,且河流交错纵横,南观微山湖岛、与大运河,西望微山湖波光粼粼,是建设山水园林濒湖城市的最佳宝地。新城区的交通是整个枣庄市无法复制之地,京福高速、京沪高铁、京沪铁路、104国道及建设中的枣临铁路、枣临高速在新城都有便捷的出口与车站。

特别是京沪高铁枣庄站的建成,将使枣庄容入二小时京沪两地的大经济圈中,建设一个具有时代性和鲁南地方特色,有最佳的社会、经济、文化、生态环境方面的综合效率和良好景观的园林式城市新区。力求反映“城市在森林中,森林在城市中”的现代生态城市。

1931年9.18事变后,日本人以商人的名义参股渗透进入中兴公司,间接取得了采矿权。适逢东陇海线正在修筑,为了把煤炭经东陇海线从连云港装船运往日本,遂出资修建了台儿庄--陇海线赵墩站的50公里铁路。至此形成了约120公里完整的临赵线(1963年改称薛赵线)。
1938年3月,日军占领枣庄。1940年,中兴煤矿股份有限公司改为中兴矿业所,由日本三井株式会社经营。矿业所设总务部、矿务部及陶庄采炭所。1943年至1945年,复称“中兴炭矿股份有限公司”,但矿权仍为日本人独占。1945年至1948年,中兴公司遭到战争破坏,矿井停产
1878年(清光绪四年),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奏准清廷,派米协麟、戴华藻筹资5万元,开办峄县中兴矿局。1896年(光绪二十二年)春,因山东巡抚李秉衡禁采,中兴矿停办。1899年(光绪二十五年)春,兖沂曹济兵备道张莲芬与内阁侍读学士直隶全省矿务督办张翼议定,自津至峄并招集德股,成立“商办山东峄县华德中兴煤矿股份有限公司”。因德股未集成,1908年(光绪三十四年)注销“华德”字样,完全为华资经营,更名为“商办山东峄县中兴煤矿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兴公司)
1957年,张学良在夏威夷领股息311.58元 ,张学良(汉卿),是公司主任董事。1957年,张学良当时在夏威夷,但仍由其弟张学铭代领股息。张学铭时任全国政协副主席。记者从公司保存的公司财务材料上看到,张汉卿当年分得721.68元的股息金额,扣除互助金、公债,剩余311.58元。

当时的中兴轮船公司,拥有37艘远洋货轮,在当时堪称中国第一船队。1937年,日军想从连云港登陆,直取徐州。为阻止日军的这一企图,中兴公司37艘远洋货轮自沉连云港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