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国历史上第一家证券交易所成立在哪里
1918年,我国第一家由中国人自办的证券交易所成立,它就是北洋政府时期的北平证券交易所。北平证券交易所仿照西方股份有限公司的形式,有资本金20万元,股份金额100万元,交易经纪人60人,并装有北
京各银号的直通电话,以通行情。该所地处北洋政府的首都,又因当时币制不统一,市场流通的货币十分庞杂,致使交易一度十分活跃。1928年,国民政府迁都南京后逐渐冷落,后于1939年停业。
2. 中国人自己创办的第一家证券交易所是在什么时候开业的当时证券交易所叫什么名字
1918年6月6日,北京证券交易所开业,这是中国人自己创办的第一家证券交易所。
早在1892年,西人设立了上海股份公所,1906年,又设立上海众业公所,从事证券、物品交易。但那只是外国人办的交易所。
光绪末年,梁启超首倡组织交易所性质的股份公司,未获批准。其后,袁子庄等人再度奔走呼号,主张开办证券交易所。
1916年,孙中山为筹措革命经费,联合虞洽卿等人呈请农商部,要求在上海开办交易所,北京政府却以证券、物品不能同时交易为借口,拒绝批准。后经多方努力,北京政府才最终应允国人自办证券交易所。
开张的北京证券交易所由原交通系头领梁士诒创办,资本10万元,主要经营债券、股票,同时兼做外币生意。两年后,上海等地交易所陆续创办起来。
3. 北京证券交易所的使命
新三板一系列新政策要出台,很多机构开始关注新三板的挂牌公司,新三板备案材料已经开始向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有限责任公司报送。申银万国一位新三板投行人士也证实了新三板备案材料转向了该公司。以前挂牌公司一直在中国证券业协会备案。新三板的备案从证券业协会交接转移到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有限责任公司手中,中国证券业协会场外市场工作的相关人员也并入该公司。从2012年9月份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有限责任公司正式注册成立后,一直在正常运行,公司一直在正常开展挂牌公司材料的备案工作。”
新三板挂牌和融资分离,可以先挂牌后融资,也可以在挂牌前先私募融资,挂牌手续比较简便灵活;而IPO采用上市和融资同时进行,2012年10月市场低迷,新股发不出去,800家公司排队上不了市,构成“堰塞湖”。
谢庚资本市场的创新要服务于实体经济,为130万中小企业和新兴产业服务,三板市场定位为主板的孵化器,更具有包容性,不设退出制度,交易制度也有别于主板,要对实体经济广覆盖,改变整个经济体过度依赖银行间接融资的局面。
资本市场改革试验区
谢庚是证监会系统具有改革意识的一位官员,曾经任股改办主任,承担过股权分置改革的工作。2012年11月18日,谢庚首次以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总经理的身份亮相北京金融街论坛时提出,新三板存在制度设计的问题,交易效率低,但他表示不会采用沪深交易所的竞价交易模式,将采用适合中小企业的协议转让或做市商交易模式。
2012年第四季度证监会放宽了券商自营和基金专户投资的范围,明确可以进入新三板股权转让市场,券商的风险资本杠杆也调高了,监管层为做市商推出扫清了政策障碍。三板市场的挂牌制度、交易制度、定向融资和并购重组制度等一系列制度创新和政策也将在年底出台。
终结老三板十年乱局
《非上市公众公司监督管理办法》2013年开始施行,解决老三板历史遗留问题也迈出关键性一步。与创业板产生的亿万富豪相比,由退市公司和两网公司组成的老三板投资者是不公平制度的最大受害者。张资源是一位老三板投资者,早在2002年股票被退市之后一直在研究三板市场的有关法律和政策,已经成为精通政策和法律的专家。
“非上市公司监管办法的正式施行标志着老三板十年乱局结束了,老三板投资者一直没爹没娘,长期流浪在外,现在父母终于把他领回来了。”张资源说,“过去无人管理的老三板重新回到证监会统一监管,投资者利益会得到更好的保护。”
2001年,证券公司代办股权转让系统正式成立,当时是为了解决退市公司和两网法人股公司的股权转让问题而设立,这就是老三板的来历;2006年,为支持建设创新型国家,中关村科技园区非上市公司纳入证券公司代办股权转让系统进行股份报价转让,为区别于老三板,被称为新三板。
这个时候,代办股权转让系统里面就有了两种法律性质不同的公司,新三板是原始股东组成的非上市非公众公司,而老三板属于股东已经超过200人的非上市公众公司。但是,新三板发展是热火朝天,一些企业定向增资,并完成转板,而老三板没有关于融资和并购重组的任何政策支持。
从2013年开始,退市制度和恢复上市制度的一系列标准和规定出台,退市公司达到再上市条件不用证监会审批,而是直接向交易所提出恢复上市申请,从制度上杜绝了再次产生新的不公平和历史遗留问题。
4. 第一家股票交易所成立时间
1918年6月6日,北京证券交易所开业,这是中国人自己创办的第一家证券交易所。
5. 中国第一家证劵交易所成立在哪里
1918年6月6日,北京证券交易所开业,这是中国人自己创办的第一家证券交易所。
早在1892年,西人设立了上海股份公所,1906年,又设立上海众业公所,从事证券、物品交易。但那只是外国人办的交易所。
光绪末年,梁启超首倡组织交易所性质的股份公司,未获批准。其后,袁子庄等人再度奔走呼号,主张开办证券交易所。
1916年,孙中山为筹措革命经费,联合虞洽卿等人呈请农商部,要求在上海开办交易所,北京政府却以证券、物品不能同时交易为借口,拒绝批准。后经多方努力,北京政府才最终应允国人自办证券交易所。
新中国第一家证券交易所是上海证劵交易所,1990年11月26日在上海成立,同年12月19日开业。
6. 为什幺北京没有证券交易所
北京是行政中心,代表的是社会主义,而证券交易所怎么说也是资本主义的产物,你把资本主义的产物开在天安门前,多丢我我社会主义的面子,哈哈 仅供娱乐。
其实有一点我觉得是 中国的经济大多集中在南方,上市公司中很大部分都是来自南方的公司,南方有这个基础,设在深圳更加方便,这是地利。
中国的改革开放以深圳特区为代表,深圳赶上了 这是天时。
上海 咱就不用说了 民国时期就是东亚经济地区,而新中国更是雄心壮志的要把上海建设成为像纽约那样的国际金融城市,所以 上海证券交易所,上海期货交易所,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我本以为会设在北京)纷纷设在上海。北京就是大文化,上海就是大金融,这是国家的决定。
7. 证券交易所成立的条件
设立证券交易所由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审核,由国务院决定。申请设立证券交易所应提交申请书、章程和主要业务规则草案、拟加入会员名单、理事会候选人名单、场地、设备及资金情况说明和拟任用管理人员的情况说明等文件。
根据《证券法》相关规定:
第九十五条 证券交易所是提供证券集中竞价交易场所的不以营利为目的的法人。
证券交易所的设立和解散,由国务院决定。 (见上面所述)
第九十六条 设立证券交易所必须制定章程。
证券交易所章程的制定和修改,必须经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批准。
第九十七条 证券交易所必须在其名称中标明证券交易所字样。其他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使用证券交易所或者近似的名称。
第九十八条 证券交易所可以自行支配的各项费用收入,应当首先用于保证其证券交易场所和设施的正常运行并逐步改善。
证券交易所的积累归会员所有,其权益由会员共同享有,在其存续期间,不得将其积累分配给会员。
8. 为什么不在北京设立证交所
当初不设立北京证券交易所是因为担心过多的资本市场进入会不利于首都经济的稳定,据说是北京要在未来15年内设立中国第三家证券交易所,但是具体的时间还是不明的。
9. 北京证券交易所的介绍
1918年北京证券交易所成立时,1927年新政府定都南京,公债发行中心也随之南移,北京的证券交易所便日趋冷落,1950年1月30日,北京证券交易所举行了开业典礼,重新挂牌营业。2013年1月16日“北京证券交易所“正式挂牌成立,至此中国证券交易所“三足鼎立”的格局已经形成——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北京(场外)证券交易所。
10. 为什么首都北京没有证券交易所
原因很多,但也很简单,最早是上交所开业,但最早是决定深交所开办并成立,因为那时改革开放才十年,谁也不知道能不能成功,所以就丢到深圳去,反正那里是用来试验的,失败了也有借口,后来看到可以搞了,马上就在上海搞起来,这就是为什么上交所成立比深交所晚,但开业更早(还有一点是国家要求深圳给上海让步,不然也不会推迟了两三年才正式营业),而且蓝筹股很多都在上交所上市
至于说为什么北京没有交易所,更简单,已经有两个了,还要第三个吗?,其实对中国来说,一个交易所足够了,上海是中国最大的城市,经济也是最好的,又是长三角的金融中心,理所当然能成立交易所,深交所完全是捡到的,谁让他当时是被邓老钦点的开发地区,本来是用来做实验的,谁知道居然会大获成功。
能明白么?北京没有交易所不是条件不行,而是以前的领导人根本就不看好交易所能成功,毕竟当时全国上下都只知道计划经济,上交所是条件好决定的,深交所是狗屎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