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中國股市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
1990年12月19日,上海證券交易所正式開業,標志著中國股市的開始。起初,市場只有8隻股票,被稱為「老八股」。交易制度最初實施1%的漲跌停板限制,後來改為0.5%。
第一次大牛市發生在1990年12月19日至1992年5月26日。股指從96.05點開始,經過2年半的持續上漲,最終在取消漲跌停板的刺激下,達到了1429點的高位。
緊接著,第一次大熊市到來,從1992年5月26日至1992年11月17日。市場在沖動過後開始價值回歸,股市波動極大,半年內股指從1429點下跌到386點,跌幅高達73%。
第二次大牛市發生在1992年11月17日至1993年2月16日。從386點開始,大盤在短短3個月內漲幅達到了303%。
然而,第二次大熊市緊隨其後,從1993年2月16日至1994年7月29日。隨著新股的不斷發行,上證指數逐步走低,最終跌至325點。
為了挽救市場,相關部門在1994年7月29日至1994年9月13日推出了三大利好政策,股市應聲而漲,1個半月內股指漲幅達到了200%。
但是,第三次大熊市又隨之而來,從1994年9月13日至1995年5月17日。股市不講究價值投資,最重要的是流通盤要小,好炒作。1995年5月17日,股指已回到577點,跌幅接近50%。
短暫的牛市過後,股市重新下跌,第四次大熊市發生在1995年5月22日至1996年1月19日。四川長虹等績優股開始走強,至1996年1月19日,股指達到階段低點512點。
第五次大牛市發生在1996年1月19日至1997年5月12日。崇尚績優成為市場主流投資理念,股指重新回到1510點。
第五次大熊市從1997年5月12日至1999年5月18日。這兩年間,股市的擴容繼續瘋狂進行,規模出現了難以想像的擴張。
第六次大牛市發生在1999年5月19日至2001年6月14日,俗稱「5·19」行情。網路概念股的強勁噴發將上證指數推高到2000點以上,創出2245點的歷史最高點。
最後,第六次大熊市從2001年6月14日至2005年6月6日。市場最關注的是股權分置問題,解決股權分置也成為股市下跌的理由,股指也從2245點一路下跌到998點。經過這輪歷史上最長時間的大調整,A股市場的市盈率降至合理水平,新一輪行情也在悄然醞釀當中。
⑵ 中國股市什麼時候開始有的
1986年,中國第一個證券交易櫃台——靜安證券業務部的開張,標志著新中國從此有了股票交易。1990年12月後,上海證券交易所、深圳證券交易所相繼宣布開業,拉開了中國股票交易的序幕。1992年,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正式成立,從而使中國的股票交易逐漸走上了正規化和法制化的軌道。
股票交易是股票的買賣。股票交易主要有兩種形式,一種是通過證券交易所買賣股票,稱為場內交易;另一種是不通過證券交易所買賣股票,稱為場外交易。大部分股票都是在證券交易所內買賣,場外交易只是以美國比較完善,其他國家要麼沒有、要麼是處於萌芽階段。股票交易(場內交易)的主要過程有:開設帳戶、傳遞指令、成交過程、交割、過戶。
股票市場也稱為二級市場或次級市場,是股票發行和流通的場所,也可以說是指對已發行的股票進行買賣和轉讓的場所。股票的交易都是通過股票市場來實現的。一般地,股票市場可以分為一、二級,一級市場也稱之為股票發行市場,二級市場也稱之為股票交易市場。
中國股市從哪年開始大致分為行業板塊、區域板塊、概念板塊三大板塊,細分大致有九十大類。行業板塊包括農、林、牧、漁業,采礦業,製造業,電力、熱力、燃氣、水生產、供應業,建築業,批發和零售業,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等。區域板塊包括黑龍江省、新疆板塊、吉林板塊、甘肅板塊、遼寧板塊、青海板塊等。概念板塊包括鋰電池、軍工航天、新能源、低碳經濟、稀缺資源、循環經濟、物聯網、智能電網、鐵路基建、黃金概念、3G概念、股權激勵、基金重倉、資產注入、分拆上市、稀土永磁、多晶硅等概念。
中國證券市場的發展歷程可以大致分為初創階段、擴張階段、規范發展階段、改革階段、開拓創新階段。初創階段為1991-1993年,我國在進行股份制改造以及改革經濟體制的前提下,開始逐步創建自己的證券市場。擴張階段為1994-1998年,中國證券市場在此階段開始在全國范圍內進行試點運營。規范發展階段為1999-2004年,證券市場在此階段變得越來越規范。改革階段為2003-2008年,中國股票市場在此階段進行了一系列改革。開拓創新階段為2008年至今,我國股票市場由於受到金融危機的影響,一度變得萎靡。
⑶ 中國股市從哪年開始
中國股市從哪年開始?
中國股市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84年,這一年北京天橋百貨公司的股票正式發行,標志著中國股市的萌芽。然而,更為人們所熟知的股市歷史開端,是1990年上海證券交易所和深圳證券交易所的相繼成立。這兩大交易所的設立,正式拉開了中國股市的序幕,為中國企業提供了直接融資的平台,同時也為投資者提供了參與經濟發展的機會。
在初期,中國股市主要由國有企業主導,市場規模相對較小,交易機制也較為簡單。但隨著時間的推移,中國股市經歷了多次改革和創新。例如,1992年中國證監會的成立,標志著股市監管體系的初步建立。此後,《證券法》和《公司法》的修訂等一系列法律法規的出台,進一步規范了市場秩序,保護了投資者權益。
進入21世紀後,中國股市迎來了快速發展期。2005年的股權分置改革解決了長期以來困擾股市的“國有股不流通”問題,極大地提升了市場的流動性和效率。隨著中國經濟的持續增長,股市規模迅速擴大,上市公司數量和市值均實現了跨越式增長。近年來,中國股市繼續深化改革,如科創板的設立和注冊制改革的推進等舉措,都旨在推動科技創新和資本市場深度融合,提高市場效率。
總的來說,中國股市從1990年上海證券交易所和深圳證券交易所成立開始正式起步,至今已走過了三十多年的歷程。這期間,中國股市不斷改革創新,逐漸發展壯大,成為全球金融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