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股票業績殺是什麼意思
從分眾傳媒的連續下跌說起
11月8日A股收盤後,一則融資新聞引發了著名投資論壇雪球上的熱議。
據該消息稱,分眾傳媒的競爭對手——新潮傳媒集團獲得一筆來自網路方面的投資,「投資額可能在40億人民幣左右」。《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對此向新潮傳媒集團董事長張繼學求證,張繼學表示:「不予置評」。
但記者從一位接近新潮傳媒集團的人士處了解到,獲得網路方面的投資屬實,但金額沒有傳言那麼大。「網路投了12億,另外一家公司投了3億,相當於本輪網路領投15億元。」該人士說。
今日開盤,分眾傳媒大幅低開,盤中幾近跌停,最終以-6.84%收盤。
市場上,大家都在熱議分眾傳媒遭遇了什麼,各種版本的看空說法應有盡有,分為以下幾類:
①無護城河說。這樣的企業根本沒有護城河,只要拿錢就可以砸出來一個新分眾。
②巨量解禁說。解禁成本只有3元,現在賣也能翻一倍。
③廚房蟑螂說。分眾傳媒曾經在美股被渾水做空,廚房裡不可能只有一隻蟑螂。
④無科技含量說。一個電梯廣告傳媒公司有什麼前途,4塊錢我都嫌它貴。
市場上不可謂不熱鬧,但冷靜下來,分眾傳媒的下跌能給我們帶來哪些啟示呢?
估值殺,業績殺和邏輯殺
我們知道當股價下跌時,究其原因,企業可能遭遇三殺——估值殺,業績殺和邏輯殺。
估值、業績和邏輯三者時間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
1、邏輯
邏輯是投資企業的根基,它也是企業能保持現有經營態勢的根據所在。邏輯不變,企業的基本面就不會變化。
企業經營邏輯會不斷的把估值中的預期轉化為業績。一旦邏輯發生變化,經營態勢就不能持續,隨後而來的就是業績和估值的下降——戴維斯雙殺。
2、業績。邏輯是業績的因,業績是邏輯的果,企業經營邏輯的具象化體現就是經營業績。
3、估值。本質上,分為幾部分:
①情緒。這是估值中屬於人性的部分。
②業績預期。是對未來的預測。始終圍繞的著業績的增長,高價值(投入資本回報)和風險,其中:
-增長。經常性的超預期可以獲得市場的經常性溢價。比如連續幾年穩定增長20%,這部分也會進估值變為增長預期。
-高價值。高價值企業,會獲得經常性溢價。比如roe比較高,容易形成復利,RNG三要素明顯,經營態勢良好。
-風險。比如高負債,周期性。
邏輯、業績與估值之間不斷重復著這樣的循環過程:
①邏輯把估值中的預期轉化為業績。
②業績達成又進一步變為預期。
看起來像這樣:
可以看到,邏輯就是整個過程的中樞和核心。
所以,從這個角度也能看出,邏輯殺是最致命的傷害。
當股價下跌時,我們要如何判斷呢?
①是否為估值殺
在業績和企業經營態勢沒有發生變化的情況下,可以簡單的歸結為估值殺,比如在熊市底部的殺跌階段,白馬股也無法逃過估值的下降,這是由市場極度悲觀情緒導致的。
②是否為業績殺
企業的動態經營信息會告訴我們,如果業績不及市場預期,在悲觀的情況下,會迎來短期業績殺,這也是市場定價周期與企業經營周期之間的時差導致的。
市場定價是每天都在進行的,而企業經營周期是一個緩慢的過程,基本面的改變需要時間。當市場對企業產生了積極的情緒,而短期業績又不能符合預期的話,市場先生大概率會以下跌作為響應。
③是否為邏輯殺
邏輯殺代表企業的經營基本面和態勢都發生了變化,這種變化不是經營過程的小波動,而是內在邏輯的變化。
比如,某企業連續幾年增長,而在遭遇市場天花板之後,增速放緩,作為成長股,就要遭遇邏輯殺,估值中樞會下降。
再比如,某企業主營業務增長乏力,市場估值中樞處於低位,但另一新業務收入逐漸增長,並且被市場認可,市場先生重新給予成長股的估值,但隨後新業務的發展失敗,邏輯證偽,遭遇邏輯殺
❷ 用安琪酵母粉應該怎麼和面 想要蒸饅頭,可是不會發面!
准備一些溫水以不燙手為宜
把溫水倒進放酵母的碗里,讓酵母化開,靜置 10 分鍾左右,讓酵母有機會活躍起來。
准備一個大盆,把需要的麵粉倒進去,然後把酵母液倒進去,攪拌均勻。
再准備一些溫水,然後根據麵粉的多少再適量添加水分,直到盆里看不到乾麵粉,都是小面塊。不再需要加水之後,就要用手和面了。
.面團和好之後,上面蓋一塊擰幹了水分的濕布或者在盆口蓋一層保鮮膜,靜置到面團發起即可。(發面的時間與溫度有關)
❸ k12教育是什麼意思
K12教育是kindergarten through twelfth grade的英文簡寫,是一種教育類專用名詞,是學前教育至高中教育的縮寫,現在普遍被用來代指基礎教育。K12發展空間大,家長付費意願強烈,盡管人口紅利減少,但付費意願增強,K12教育市場有著巨大的發展空間。
K12是指從幼兒園到十二年級,通常是指5-6歲到17-18歲的孩子的教育,這兩個年紀是美國、澳大利亞及英國、加拿大的免費教育頭尾的兩個年級。K12是國際上對基礎教育的統稱,K12主要被美國、加拿大等北美國家採用。
K12發展空間大,家長付費意願強烈,盡管人口紅利減少,但付費意願增強,K12教育市場有著巨大的發展空間。目前我國K12教育市場依然主要以應試升學為結果導向,其激烈競爭培養家長教育投資觀念。家長作為消費決策者,對教育服務價格敏感度相對較低,更多追求優質教育服務,因此未來K12教育市場一部分取決於學生規模,另一部分則更取決於人們對其消費投入水平。
k12教育和其他教育區別主要包含了以下幾個方面:
1、含義不同:k12教育通常是一些國家採用的幼兒園到12年級的免費教育。其他教育通常指校園教育。
2、教育平台不同:k12教育有教學的教育機構,還有為教育機構提供教學軟體和技術的平台。其他教育通常有學校、家庭、社會、自我4個方面的教育。
3、教育時間跨度不同:k12教育時間跨度上比其他教育小一些。
股票業績殺是什麼意思?
我個人的理解是政策出台後在經歷了早期失效階段進入偶然失效的狀態。政策的早期失效其原因時傳統習慣的阻力、人們對政策的不了解以及政策本身的缺陷,使得政策在執行初期存在著相當高的失效率。而偶然失效是說通過執行中的一段陣痛後,隨著人們對政策的理解與認同,以及政策本身的自我完善,執行過程逐步進入了正常狀態,這時政策功能可以比較充分地發揮,盡管失效也還存在,但失效率最低。而過了這個階段隨著主客觀條件的變化,政策開始老化,失效率又逐步上升,需要調整、修改已有政策,或者重新制定新政策。
其實以上是用「浴盆模型」來解釋我所理解的「政策紅利」。我對「政策紅利」一詞的理解基於我們所熟知的「人口紅利」的概念形成的。
附:引用——「一國人口生育率的迅速下降在造成人口老齡化加速的同時,少兒撫養比亦迅速下降,勞動年齡人口比例上升,在老年人口比例達到較高水平之前,將形成一個勞動力資源相對豐富、撫養負擔輕、於經濟發展十分有利的「黃金時期」,人口經濟學家稱之為「人口紅利」。中國目前的人口年齡結構就處在人口紅利的階段,每年供給的勞動力總量約為1000萬,勞動人口比例較高,保證了經濟增長中的勞動力需求。由於人口老齡化高峰尚未到來,社會保障支出負擔輕,財富積累速度比較快。」
下沉客戶定位, 實現客戶渠道下沉等,請問這里的下沉是什麼意思
股市三殺:估值殺、業績殺和邏輯殺
從分眾傳媒的連續下跌說起
11月8日A股收盤後,一則融資新聞引發了著名投資論壇雪球上的熱議。
據該消息稱,分眾傳媒的競爭對手——新潮傳媒集團獲得一筆來自網路方面的投資,「投資額可能在40億人民幣左右」。《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對此向新潮傳媒集團董事長張繼學求證,張繼學表示:「不予置評」。
但記者從一位接近新潮傳媒集團的人士處了解到,獲得網路方面的投資屬實,但金額沒有傳言那麼大。「網路投了12億,另外一家公司投了3億,相當於本輪網路領投15億元。」該人士說。
今日開盤,分眾傳媒大幅低開,盤中幾近跌停,最終以-684%收盤。
市場上,大家都在熱議分眾傳媒遭遇了什麼,各種版本的看空說法應有盡有,分為以下幾類:
①無護城河說。這樣的企業根本沒有護城河,只要拿錢就可以砸出來一個新分眾。
②巨量解禁說。解禁成本只有3元,現在賣也能翻一倍。
③廚房蟑螂說。分眾傳媒曾經在美股被渾水做空,廚房裡不可能只有一隻蟑螂。
④無科技含量說。一個電梯廣告傳媒公司有什麼前途,4塊錢我都嫌它貴。
市場上不可謂不熱鬧,但冷靜下來,分眾傳媒的下跌能給我們帶來哪些啟示呢?
估值殺,業績殺和邏輯殺
我們知道當股價下跌時,究其原因,企業可能遭遇三殺——估值殺,業績殺和邏輯殺。
估值、業績和邏輯三者時間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
1、邏輯
邏輯是投資企業的根基,它也是企業能保持現有經營態勢的根據所在。邏輯不變,企業的基本面就不會變化。
企業經營邏輯會不斷的把估值中的預期轉化為業績。一旦邏輯發生變化,經營態勢就不能持續,隨後而來的就是業績和估值的下降——戴維斯雙殺。
2、業績。邏輯是業績的因,業績是邏輯的果,企業經營邏輯的具象化體現就是經營業績。
3、估值。本質上,分為幾部分:
①情緒。這是估值中屬於人性的部分。
②業績預期。是對未來的預測。始終圍繞的著業績的增長,高價值(投入資本回報)和風險,其中:
-增長。經常性的超預期可以獲得市場的經常性溢價。比如連續幾年穩定增長20%,這部分也會進估值變為增長預期。
-高價值。高價值企業,會獲得經常性溢價。比如roe比較高,容易形成復利,RNG三要素明顯,經營態勢良好。
-風險。比如高負債,周期性。
邏輯、業績與估值之間不斷重復著這樣的循環過程:
①邏輯把估值中的預期轉化為業績。
②業績達成又進一步變為預期。
看起來像這樣:
可以看到,邏輯就是整個過程的中樞和核心。
所以,從這個角度也能看出,邏輯殺是最致命的傷害。
當股價下跌時,我們要如何判斷呢?
①是否為估值殺
在業績和企業經營態勢沒有發生變化的情況下,可以簡單的歸結為估值殺,比如在熊市底部的殺跌階段,白馬股也無法逃過估值的下降,這是由市場極度悲觀情緒導致的。
②是否為業績殺
企業的動態經營信息會告訴我們,如果業績不及市場預期,在悲觀的情況下,會迎來短期業績殺,這也是市場定價周期與企業經營周期之間的時差導致的。
市場定價是每天都在進行的,而企業經營周期是一個緩慢的過程,基本面的改變需要時間。當市場對企業產生了積極的情緒,而短期業績又不能符合預期的話,市場先生大概率會以下跌作為響應。
③是否為邏輯殺
邏輯殺代表企業的經營基本面和態勢都發生了變化,這種變化不是經營過程的小波動,而是內在邏輯的變化。
比如,某企業連續幾年增長,而在遭遇市場天花板之後,增速放緩,作為成長股,就要遭遇邏輯殺,估值中樞會下降。
再比如,某企業主營業務增長乏力,市場估值中樞處於低位,但另一新業務收入逐漸增長,並且被市場認可,市場先生重新給予成長股的估值,但隨後新業務的發展失敗,邏輯證偽,遭遇邏輯殺。
時滯效應
在估值殺,業績殺和邏輯殺之間存在時滯效應。由於企業的經營數據只按照季度對外公布,在股價下跌開始,看起來像是估值殺,因為短期業績或業績增速並未發生大變化。
隨後可能出現業績殺,短期業績開始波動,增速放緩或負增長。最後,股價大幅下跌,可能是由於新的競爭對手出現,導致企業失去市場地位,出現了致命的邏輯殺。
網宿科技就是一個經典案例,16年的時候還是高增長狀態,外部競爭只是模糊的,但市場在16年7月就開始殺估值,當期半年報還是75%的增長,到年底公司繼續延續高增長,但17年一季度直接變為負增長,由於互聯網競爭對手的出現,最終遭遇邏輯殺。
我們再來看看分眾傳媒,年初到現在累計下跌50%左右,簡單分析一下原因。
①短期業績殺。對短期業績增速下降的短期業績殺,在熊市悲觀情緒的作用下,市場先生短視的關注季度的業績變化。
②熊市估值殺熊市底部區域,由於情緒作用而導致的白馬股估值殺。
③邏輯質疑估值殺+業績殺,引起市場先生更加悲觀,連網路投資新潮這樣的新聞,也給予大幅下跌。這是悲觀情緒導致對分眾未來邏輯的質疑。是對是否能維持高增長,高roe,高毛利的質疑。所以,關鍵在於對分眾未來邏輯是否還成立,經營是否會繼續惡化的判斷。
在悲觀情緒下,市場先生表示看不清,更保守的回應。至於分眾傳媒基本面和邏輯是否存在問題,我更傾向於是由於市場競爭,資本支出增加導致的短期業績波動,長期邏輯並不存在問題。
三加二加一選科模式什麼意思 怎麼選科
下沉客戶意思就是在人口紅利逐漸消失的市場環境下,存量市場的一種競爭策略。可以理解為誘惑別人家的人來自己鍋里吃飯。
舉個例子:支付寶新用戶推薦人可以得到5-15塊錢不等的紅包獎勵,同時新客戶有12塊錢的代金券。就是下沉客戶的表象應用。
由全國統一考試語文、數學、外語3門學科考試和「選擇考」(1+2)組成。展開說明:「3」是語文、數學、外語,由全國統考;「1+2」為學業水平選擇性考試,其中「1」為物理、歷史科目2選1,「2」是在思想政治、地理、化學、生物學4門科目中選擇2科。
三加二加一如何選科1選科,有哪些重要參考指標
(1) 能力:按自己最擅長的科目選擇;
(2) 興趣:根據個人興趣,選擇最喜歡、最適合自己的學科。
(3) 專業傾向:按目標專業對學科的要求來選;或根據專業覆蓋面積,選擇路徑較寬的學科
2選科與未來選專業
選科前必然要考慮未來就讀的專業。在新高考改革背景下,選科其實就是把高三的高考志願選擇提前到高一來考慮了。因為高校錄取專業將與選考科目密切相關,現在選科就需要考慮未來就讀的專業。
選科並不是任意選擇的,因為高校在錄取不同的專業時,是有專業必選的科目要求的。選擇科目要注意目標大學的目標專業類對高中所選科目的具體要求,這種要求大概分為下面幾種:有3 門科目要求、有2 門科目要求、有1 門科目要求、不限制選考科目。
三加二加一選科注意事項首先高考他如果採取3+3的形式也就是說三是語文數學英語。剩下六科選三科那這樣必將導致就說物理或者說像歷史這種出來之後沒什麼前途的,這種學科必將導致沒有人選。但是其實我們國家需要的是一個理工類人才也就是說任澤平同志所說的工程紅利。
因為在過去的30年改革開放中40年改革開放中。我們更多的是取決於人口的紅利來去改善,我們的生活。我們可以想像一個發達國家的一個現狀。比方說,現在建築工人比方說下水道不要說環衛工人。這種不是說工資很低,而是說勞動力不再傾向這種。
也就是說,即使工資很高,很多人也不太願意去做,這種事情也就是說未來的紅利。人口的紅利。可能會從這個方面開始傾向。我們要走向中高發展的一個國家。我過中高收入的發展陷阱。我們必將面臨著一種問題。從人口紅利轉化為工程師。所以由此我覺得3+1+2這個政策非常符合國家未來的發展。
關於3+1+2這個政策,我個人覺得對於學生的選擇也是一個非常不錯的。過去很多學生採取強硬式的,這種大文大理也就說物理化學生物,其實化學生物本書與一家,但是物理可能不太屬於同一家。如果強制性要求,每一個學生一定要把所有的數理化都搞懂,這樣的話就給他們的壓力會造成比較大。壓力比較大,必然倒向我們。
學生學習的一種負擔。我們更加傾向於去減負,但是又不是說減少所有的學科。時代的發展必須需要新的人才新的政策來去鼓勵人才走向更加專業化,更加的全面化。但是更加的專業化如何才能體現出來,就在於高考這個政策制度的一個很大的方向。畢竟大部分人還是通過高考走出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