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中國股市為什麼會受美股影響
股市是實體經濟的反映,經濟形勢的好壞直接會影響到股票價格或指數。
全球經濟一體化和中美經濟的互補、互利性,彼此有一定的聯系,但彼此都是獨立的經濟體,影響程度不是絕對的。
美股對中國股市的影響首先表現在心理上,其次才反映在實體上,最終會影響到股市。
② 美國股市和中國股市有什麼關系
中國A股大多是國營企業,股市也絕大部分是由國營企業影響的。上市公司大多是些快破產了,干不下去了的企業,國家為了「救」他們,就讓他們上市,然後圈錢。比如四川地震了,就讓四川的企業上市一樣。而美國的股市是要讓美國最好的企業上市,讓股民獲益。因此,美國股市平均每年收益率大約在8%左右。
美國股市有銀監會,推行非常嚴格的法律,如果有人內幕交易,熊市拋售大小非股的話,會被關起來的,打官司打到你破產。所以美國比較喜歡長線投資,研究價值,這樣比較安全點。而中國呢,大多數是玩短線的,誰知道的內幕多,誰就賺錢。
因此,兩個股市的成熟程度,制度的完善程度是有很大的差別的。
所以兩個股市的影響其實很小。中國炒的,大多是投機股。美國大多是炒價值股。
美國股那邊跌一點,升一點,對中國沒什麼影響。
除非美國那邊崩盤了,超通貨膨脹,那中國持有的美國債券就沒了,影響就大了。不過那種情況幾乎是不可能的。
③ 中國股市和美國股市有什麼本質區別
投 機 市 場 與 投 資 市 場 的 目 地 區 別 : 中 國 股 市 常 有 庄 家 操 控 , 其 目 的 為 短 期 獲 利 ; 再 加 上 , 中 國 上 市 企 業 , 分 紅 很 少 , 這 樣 股 市 投 機 的 意 味 較 濃 ; 美 國 股 市 的 許 多 機 構 , 包 括 養 老 金 , 退 休 金 在 內 的 投 資 機 構 , 一 般 是 以 長 線 或 紅 利 回 報 為 目 的 , 機 構 操 作 不 明 顯 , 平 日 的 交 易 量 , 都 只 占 總 股 數 目 的 0 . 5 % - 3 % 左 右 , 這 樣 微 量 的 交 易 , 不 太 容 易 引 起 的 的 波 動 , 穩 定 性 極 好 。 沒 有 所 謂 「 庄 家 」 。 一 般 百 姓 , 也 主 要 買 共 同 基 金 。 T + 1 與 T + 0 - - - 股 票 買 賣 時 效 性 區 別 中 國 股 市 不 能 在 同 一 日 實 現 買 與 賣 ; 美 國 股 市 可 以 買 後 即 賣 , 其 操 作 自 由 度 完 全 依 靠 股 票 所 有 人 。 這 種 靈 活 性 可 能 造 成 「 喜 者 更 喜 , 悲 者 更 悲 」 的 一 邊 倒 的 現 象 , 增 加 了 股 票 的 幅 度 變 化 。 另 一 方 面 , 使 得 投 資 者 , 能 夠 有 可 能 快 速 逃 離 危 險 及 快 速 套 利 。 總 之 , 中 美 兩 國 股 市 的 區 別 是 成 長 與 成 熟 的 區 別 。 美 股 市 場 的 成 熟 發 展 給 它 帶 來 了 巨 大 的 機 會 , 而 中 國 市 場 的 崛 起 , 正 向 世 人 展 現 它 未 來 的 潛 力 。
④ 美國股市對中國股市有什麼影響
肯定有影響從現在來看長期來說是負面的影響. 客戶向證券公司借資金買證券叫融資交易.客戶向證券公司借入證券賣出叫融券.該消息初期對入市資有限,在很長一段時間後走上正軌後(可能在3年以上),規模才可能對市場產生較大影響,而且通過國外市場顯示,融資融券發展到相對平衡後有助漲助跌的左右,但不會改變大趨勢,如果在牛市中該消息是利好,因為會放大上漲的勢頭,而在熊市中該消息一定程度上是很大的利空,因為下跌趨勢也可能被放大,該政策是把雙仞劍,在不同的趨勢中作用正好相反,由於該制度涉及業務擔保品、保證金強制規定、強行平倉制度、結算風險基金、信用等級制度等,必須要注意因杠桿投資帶來的遠超過以前的投資風險。 當然作為想出貨的機構,就算是利空,機構、股票和媒體也會忽悠個人投資者一直看多該利好政策,並認為該政策是實質性的利好,當然他們只想讓個人投資者這么認為,他們心理很清楚,該政策可能幾年內對股市都不會產生什麼利好,甚至可能因為熊市中的助跌作用是股市跌得更厲害,而借所謂的利好出貨,個人投資資金接盤的意願更大,說到底和印花稅政策一樣的是掩護機構出貨的遮羞布。 中國股市的不理性再次上演,投資者也不在意所謂的利好是否真的具有支撐大盤的左右,近期從機構到媒體再到股評一邊倒的噴多,感覺以前的大小非、中國經濟經歷的全球性危機似乎根本沒存在過一樣,對投資者來說也再也不是威脅了,只要未來繼續出「所謂」的利好那投資者就會瘋狂的介入搏殺,而利好的真實性和水分投資者根本不需要去驗證真假,只要出就是利好,匯金公司增持200萬股就成了重大利好(散戶比它買得多多了),中國石油公司22日增持6000萬股的消息就沒人去關心該消息的全部真實性(當天大單買入一共才4100萬股,加散戶買入的所有買入也才5100萬股,這6000萬股怎麼買的?)增持現在還只是個象徵性的動作而且裡面充滿的虛假數據,只不過已經被大盤漲得沒股可買這種心態左右的散戶會去關心這些數據中存在的貓膩嗎?美國降稅在中國也成了重大利好(美國股市因為該消息而連續下挫),成了炒作理由難到投資者沒想到美國之前承諾的7000億救市資金降稅後從哪裡來本來還可以通過提高稅來抽取(現在是降稅)。而美國最新的國會表決結果是該7000億救市提案雖然最終通過但是失常卻給了該救市措施最直接的答案,美國股市沖高回落高達100多點.這其實反應了該7000億救市資金在風暴面前杯水車薪(最多隻算短線利好).如果無法在現在將風暴剎住車,像雷曼這類超大型巨頭破產可能也只是開始而已(美國已經暗示一家國際性保險巨頭正准備申請破產,已經把這7000億基本上抵消了). 首先救市就需要錢來救而這最基本的東西做為世界第一富裕的國家美國卻出現了很尷尬的事,欠的外債數十萬億沒法還完的情況下經濟又出了問題美國是除中國以外的唯一一個可以靠強大的內需度過經濟危機的國家但是這次正好出問題的是內部問題而不是外部問題,所以這和上次的東南亞經濟危機不可同一而語如果這次危機在美國捉襟見肘的救市資金下擴大成全球金融危機,那可以毫不避諱的說美國可能經歷超過5年的經濟衰退而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現在中國肯定不可能獨善其身現在的沖擊只是開始而已,並不像中國政府安慰中國民眾的豪無影響,後續負面影響必將陸續顯現出來,中國擴大內需的策略也是刻不容緩. 而既然這次危機才開始破產公司的步伐就不會到這里停止後面可以預期還會有很多美國的經濟巨頭紛紛倒下美國哪裡來這么多錢救市??所以中國政府的考驗才剛剛開始當然對中國股市的考驗也才開始希望中國股市能夠頂住大小非和金融危機的雙重壓力吧. 在機構給散戶描繪美好未來時讓散戶去抄底時,機構在干嗎? TopView數據顯示,與游資的堅決做多形成鮮明對比,上周五大盤漲停當天基金買入36.832億元,賣出70.692億元,凈拋出資金33.861億元,而凈買入最多的一類投資者為散戶;周一,機構一天凈流出資金隨著大盤放巨量的同時放出天量,佔主動拋盤的絕大部分。而QFII所在席位營業部竟全部為凈賣出! 機構機構這么看好後市干嗎在鼓勵散戶大膽抄底的同時自己卻瘋狂減倉,現在只能夠用瘋狂這兩個字來形容了。一波波的拉高出貨再配合一個個新的利好謠傳(市場謠傳節後將推出融資融券及T+0)(我反復給中小投資者提過,國家真的要出政策的時候是偷襲不是提前讓社會知道,有哪次不是這樣?回憶下吧!也就是說該謠言可能和前期謠傳了利好一樣說不準全都是機構造出來配合出貨的而謠言的結果都這只有一個,如果節後無法兌現那等待中小投資者只有風險)7、8月份利好滿天飛了2個月都沒出來可能還記憶憂新吧謠言利好的時候可能就沒利好,當利好謠言破滅消失市場跌出恐慌來了沒人相信利好了,可能利好才會出來,永遠站在大多數瘋狂投資者的對面可能也是理智之舉!在大多數人瘋狂失去理智和判斷力的時候保持一份警惕心沒有壞處。稍微理智清醒的基金經理很清楚現在世面上的所謂利好都是可有可無的,不影響大局的所以出利好就是堅決減倉,不過他們做得絕的是把不影響大局的利好做得像實質性利好給了個人投資者太多希望。 匯金公司持有工、中、建行股票所以該公司這次在二級市場象徵性買入股票有托股價的嫌疑,因為該公司的限售股以工商銀行為例如果現在不託股價等到2009年10.27日限售股《中國銀行09年7月15日解禁》上市的時候可能還會被腰斬的可能,那該公司的利潤可能繼續大幅度縮水到成本價附近那該公司的戰略投資就可以算是失敗了以3塊為例該公司如果不託股價,任由股價跌到2元那現在的3540億市值可能縮水為2360億,而這和該公司在股價最高時的10000億比已經損失到無法接受的程度所以托股價是為了在解禁期到期後能夠以更高的價格拋售,可能而不是大多數人考慮的看好後市長期投資,這也是被市場逼的,而且股價也不會回到大多數人被套的位置,因為該公司就是為了套利而存在的「超級大非」老百姓的錢繼續被吸進去填補央行對國有企業運行過程中產生的天文數字注資損失,而動用國家外匯儲備用於國有企業因制度和機制的原因產生的虧損也遭到部分學者專家的質疑。)<該消息短線是利好但是如果解禁期到後,該公司不承諾不拋售股票並長期持有,那該消息在未來可能成為重大利空,因為該公司可能給股市帶來近8000億左右的拋壓盤,股市能夠承受得起嗎?大小非問題不解決破1800隻是時間問題同樣也不會是最低點. 而2270是這次反彈的第一壓力位(已經突破),2500是第二壓力位,如果在該點位大盤就突破不了開始扭頭向下了。見好就收吧。 股市很復雜也很簡單,復雜的是什麼因素都可能導致股市變化,但是簡單的是資金面的長期多空趨勢就決定了,大盤的長期漲跌趨勢,但是股市不可能只跌不漲,肯定會在下跌途中出現反彈,但是反彈的規模應該視政策面的利好消息的情況來判斷,如果還是這些非實質性的利好消息來託大盤,那每次反彈都是減倉的機會,只有針對大小非實質性的限制措施出來後,大盤才有可能緩解資金面的壓力,帶來一波中級反彈甚至反轉,只要這個導致大跌的核心問題不解決,投資者就要以反彈看待,逢高減倉,而連續超跌投資者信心的積弱使得抄底資金非常謹慎,雖然抄底資金試圖該變這種運行頹勢,但是情況卻並不是太樂觀,現在的股市並不是政府說的缺乏信心不缺乏資金,個人覺得在大小非的陰影下現在這兩樣都缺.今年是大小非最輕的一年,只有3萬億的解禁資金(足夠消滅主力了),雖然政府來了個基金也要講政治的說法不過看來實質作用不大,機構繼續反彈出貨的動作沒有停止不得不選擇邊打邊撤退的策略來降低損失,政府再出所謂的利好來阻止股市的繼續下跌,但是只要不是針對大小非的實質性的解決措施,只是一些不痛不癢的政策的話,那在資金的多空平衡已經打破的現在的這種行情下,投資者仍然不要太過於樂觀,因為實質問題沒解決,資金面就會繼續緊張.如果出現政策帶來的反彈時逢高降低才是明智之舉.不要去相信股評不考慮實際的大行情.由於2009年的大小非解禁資金是近7萬億,2010年的解禁資金是近10萬億,而這已經遠遠超過了今年的3萬億,所以,在這個導致這次大跌的核心問題解決前,資金面的壓力是不可能解決的,任何邊緣性的利好政策帶來的都只是反彈而不會是反轉,股市雖然很復雜但是其實也很簡單,股市的規律就是賣的多餘買的就跌,買的多於賣的就漲,大多數人都知道這個道理,但是當資金面已經體現出來的時候為什麼有些人卻不願意去面對.別去相信大小非也有要長線投資的,在大小非低成本甚至零成本的情況下一解禁上市就利潤高達400%以上,甚至高達1000%以上時,這種成本帶來的暴利,在一個弱勢行情下,你認為大小非持有者是會落袋為安還是會繼續看著自己的利潤縮水(大小非也是投資者,利潤第一同樣是他們的理念,當長期股東這種想法只有被機構教育出來的散戶會去干)而一個長期趨勢中因為某種原因賣的力量都處於壓倒性的優勢時去談牛市什麼時候回來就是在自欺欺人.非實質性政策帶來的就是反彈不是反轉.由於大盤最強的支撐區域3300~3400和股評、機構口中最強的所謂永遠不會被擊穿的政策鐵底2990都已經在資金面失衡的現實面前,迅速瓦解。所以短線在沒有新的利好政策的支撐情況下,反彈就是降低倉位的機會,有資金在手裡才有主動權,才能夠迎來真正的底。底是主力抄出來的不是散戶,在主力都迫於大小非壓力大規模減倉時,做為中小投資者能夠做的就是順勢而為,不要逆勢而動,機構減倉我們也要控制倉位。 以上純屬個人觀點請謹慎採納朋友
⑤ "美國股市場為什麼影響中國股市"
畢竟一直以來美國是世界經濟的風向標,美國股市場作為全球經濟的主體地位是存在影響中國股市的情況;A股的資金結構和估值問題導致情緒化交易嚴重。但這次貿易戰只是一個開始,也許邁過這個坎,兔子真的走向大海星辰,我綜合的分析的結果是這種可能性不小,所以我是多頭。
首先美國股市和中國股市有關聯,但是說美國股市下跌引起中國股市下跌這個表述在美股研究社分析中國股市的影響因素上面看來是不正確的。一般來說,美股下跌股市資金減少,而中國股市境外投資較多,會產生一定影響,影響股市的原因很多。
大白話就是:美元是世界經濟構成得大部分成分,他的波動肯定影響全世界。還有一個原因是中國人的自己恐慌跟風心理。
獨角獸比較大,入市會吃走很大部分資金,市場資金就那麼多,他吃的多,別的就吃的少或者吐出來一部分
1、中國股市處於發展初級階段,存在暴漲暴跌以及受外盤(主要是美股)影響的特徵。
2、中美貿易戰全面升級,對中國高端製造發展及經濟增長將產生不利影響,但同時也將勢必增加美國民眾生活成本,推升美國通脹,制約消費,給全球經濟復甦帶來陰影。從中美的貿易結構看,中國主要對美出口電機電氣音像設備(包括家電、電子)、紡織服裝、傢具燈具、玩具鞋帽等,中國從美國進口的主要為中間產品和零部件,以大豆、飛機、汽車、集成電路和塑料製品為主。中國貿易順差較大的行業主要是機電音像設備(包括家電、手機等)、雜項製品(傢具玩具運動用品等)、紡織鞋帽,中國貿易逆差較大的行業主要是大豆等農產品、汽車飛機等運輸設備、礦產品等。
美國貿易保護雖然會對其國內部分行業形成利好,但將損害多數行業及消費者的利益。若美國對中國製造進一步提高關稅實際上將等同於向消費者征稅,勢必增加美國民眾的生活成本,推升美國通脹,制約美國消費。
對中國而言,2017年中國經濟的復甦很大程度上與出口的改善有較大關系,中美貿易戰可能影響中國出口增速下滑,影響經濟總量。但是,歐洲、日韓、東盟也處於復甦狀態,我們可尤其增加對歐盟、東盟的進出口來緩釋來自美國的壓力。
3、吸引獨角獸企業境內上市,不僅可以極大地提高國內資本市場的全球競爭能力,大大推動獨角獸企業的快速發展壯大,同時也可以讓國內資本享受其成長帶來的豐厚回報。
⑥ 美國股市和中國股市有什麼相連
主要是在香港上市的H股,紅籌股,以及在國內,香港和美國三地上市的股票會出現關連,比如美股的漲跌就會影響到香港股市第二天的開盤,而香港股市的漲跌也會對國內股市造成波動,比如權重股中石油的大幅波動會使國內股市出現波動。
⑦ 美股會影響中國股市嗎
美股始終是全球股市的老大,雖然中國股市處於相對的安全套中,資本項目的半開放半封閉狀態,使得中國股市中的資金流動受到一定限制和管制,不致像港股那樣對美股亦步亦隨,但一旦發生類似1929年規模全球大股災,全球經濟受沖擊,中國能否完全置身世外,獨善其身也是不可想像的。所以國內的機構和媒體不時表露出對美國房地產次級債危機的憂郁也是很正常的。 從媒體信息得知美國金融管理當局最近又在採取應對危機的老套路——開閘放水,向市場注入資金。如果沒有記錯的話,這是美聯儲自1987年、2001年「911」以來第三次採取如此規模的救市動作。看來現任美聯儲主席伯南克仍一如既往的秉承漢密爾頓、斯特朗的圭臬,在金融體系可能出現危機時,採取積極保護市場的開閘放水政策。正如1928年的美聯儲主席斯特朗所說:「對付任何此類危機,你只需要開閘放水,讓金錢充斥市場。」 與1987年格林斯潘有所不同的是這一次是全球金融當局聯合救市,美聯儲本月9/10兩天注資620億美元,歐洲央行9/10兩天注資約2136億美元,日本、澳洲央行也加入開閘放水的注資行動。一方面可見此次美國房地產次級債危機的嚴重,一方面可見全球金融當局都接受了漢密爾頓和斯特朗主張,積極的應對可能發生的危及經濟的金融危機,全球的央行都相當成熟了。 雖然還不能立刻斷言美國的金融危機已經終結,但我們從歷史經驗判斷,全球央行的開閘放水的應對政策很可能已經化解了危機。看起來1929年式的大蕭條大股災的時代真的已經成為歷史,美國金融市場和全球金融市場又回到了安全健康狀態。至此中國股民們也可以大大的鬆口氣。
⑧ 中國股市為什麼會受美股影響
首先,金融市場是全球聯動的市場,而法人機構的操作是全球性的,不是單一對哪個市場操作,比如我手裡在美國的基金發現有風險,那麼進行美股減倉的同期,歐股和新興市場會減倉同樣比例的部位。
由第一點造成的市場風向會引起全球的法人機構做出統一的調節動作,不可能你賣了,我還死守。
然後,中國春節休市,外盤可不休息,如果外盤跌,春節後a股補跌,如果你是主力,你需要減倉避險嗎?
最後,中國股指期貨限制太大,大資金沒有避險渠道
⑨ 美國股市與中國股市有很大的聯系嗎
中國股市的建立始自上一世紀九十年代初,可以說,中國股市的規則是「胎生」於美國股市的規則。同時,結合了中國的具體情況,修改建立的。相較美國股市有一百多年的歷史,中國股市只有二十多年,法規的完善性需要時間的彌合。總體講,兩個市場有主要區別如下:
單一國家與世界區域的范疇區別:
中國股市僅僅涵蓋是中國的企業,這不同於美國集合了近一百個國家的企業。到2011中國股市的市場規模約合3兆億美元,而美國NYSE和NASDAQ總和為128兆億,它的規模大大超出了世界前五名的總量。
中國股市近年發展迅速,已成為世界第五大市場,但是,從國際投資的自由度來講,至今還要通過QFII和RQFII等形式,才能進入A股市場,限制多多。故此,它還屬於單一性的地域市場,完全不同於美國股市的自由和世界性特點。
政策市與自由市的大環境區別:
一是中國設立的漲停板,對日交易波動設置上下限的控制,這使得大幅沖擊,需要若干天才能釋放完,交易的自由度受到一定的限制。而美國市場,除了某些特殊情況,一般不停盤,對於股票日差上下不予干涉。二是在中國,由於有許多國有企業掌控在政府手裡,政府就是最大的股東,這樣有許多非流通股存在,容易造成流通股相對較少和股票的大幅波動;而美國政府,一般只以養老金,社保基金等方式購買企業股,並由特別指定的專業公司為其管理,投資在個股的比例一般都不大,這樣基本不會影響流通。當然,解決流通量問題,可以增加發行股,但是,量過大,會造成長期股值的增長緩慢,影響股民的積極性。
投機市場與投資市場的目地區別:
中國股市常有莊家操控,其目的為短期獲利;再加上,中國上市企業,分紅很少,這樣股市投機的意味較濃;美國股市的許多機構,包括養老金,退休金在內的投資機構,一般是以長線或紅利回報為目的,機構操作不明顯,平日的交易量,都只佔總股數目的0.5%-3%左右,這樣微量的交易,不太容易引起的的波動,穩定性極好。沒有所謂「莊家」。一般百姓,也主要買共同基金。
T+1與T+0---股票買賣時效性區別
中國股市不能在同一日實現買與賣;美國股市可以買後即賣,其操作自由度完全依靠股票所有人。這種靈活性可能造成「喜者更喜,悲者更悲」的一邊倒的現象,增加了股票的幅度變化。另一方面,使得投資者,能夠有可能快速逃離危險及快速套利。
鮮少做空與普遍做空的監督機制的區別:
紐約股票交易市場(NYSE),納斯達克(NASDAQ)和美國交易市場(AMEX)是三個主要的交易市場。其中絕大部分股票都設有做空機制。做空機制的健全與否,直接影響到股票市場的健康與否。做空機構會從反面,促進企業行為的規范。企業一旦做出違反規則的事情而讓做空機構抓住了「小辮子」,並通過媒體公布於天下。股票就會下跌,搞不好,董事會就要換人。去年,美國許多做空機構,抓住許多中國在美上市企業的財務造假和隱瞞違規操作的問題,迫使近30家企業被停牌或摘牌。確實起到了民眾對企業的監督作用。
在中國,做空機制開始不久,允許做空的企業也不多。加上對問題企業取證較難,對取證人員的安全缺乏保障,對做空的監督執行缺乏力度。再者,由於上市主體為國企,再要另外一個國企去「監視」,很難透明地說出它的公允程度。
此外,在與交易有關方面也有許多不同之處,如交易代號與代碼,手續費,借貸,紅利發放(年/季),稅收,金融衍生品等方面,中美股市都存在差別。更多美股知識在:http://www.ql18.com.cn/USAStock/clas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