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指出十九世紀四十到七十年代,中國經濟結構發生了那些變化並分析變化的原因。
歌玩不了.....
B. 糧票反映了中國經濟的什麼特點
糧票是20世紀50年代至90年代中國在特定經濟時期發放的一種購糧憑證。那時候,必須憑糧票才能購買糧食。 中國最早實行的票證種類是糧票、食用油票、布票等。其實憑票供應不是我國最早採用的,蘇聯在十月革命後,當時國內不穩定,內戰不斷,商品缺乏,就採取商品有計劃的分配,發放各種商品票證,蘇聯最早的票證是1916年的鞋票。 美國也在二戰時期商品緊張時,發放了各種商品票證,其種類也不少,這其中就含有糧票性質的票證。現在還有一些國家仍然採用憑票供應方式,如朝鮮、越南等一些國家。
映了中國經濟的計劃經濟體制。
C. 根據材料一指出,1979~1984年我國經濟發展發生了怎樣的變化出現這些變化是由於什麼原因
計劃經濟體制逐漸瓦解,經濟發展由封閉走向開放。
原因: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解放了人們的思想,揭開了改革開放的帷幕,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道路,並逐步在農村和城市展開了經濟體制改革。
D. 全國通用糧票(1966年發行) 當代中國第一張股票(1989年發行) 請回答: (1)根據材料
(1)原因:東北地區幅員遼闊,資源物產豐富;重工業比較發達,基礎較好;「一五」計劃中有蘇聯援建的項目,東北地區與蘇聯等國為鄰,地理位置優越;交通便利。 (2)變化趨勢:1957年至1958年我國農業主要農產品產量處於上升趨勢; 1958年至1961年我國農業主要農產品產量處於較快下降趨勢。主要原因:「一五」計劃和農業社會主義改造的完成(產量上升原因); 「大躍進」和農村人民公社化運動等「左」傾錯誤泛濫(產量下降原因)。 (3)根本性轉變:逐步從社會主義計劃經濟體制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轉變。重要意義:有利於發展我國的生產力,有利於增強綜合國力,有利於改善民生。 |
E. 全國通用糧票(1966年發行) 當代中國第一張股票(1989年發行) (1)根據材料一說明「一
(1)原因:東北地區幅員遼闊,資源物產豐富;重工業比較發達,基礎較好;「一五」計劃中有蘇聯援建的項目,東北地區與蘇聯等國為鄰,地理位置優越;交通便利。 (2)變化趨勢:1957年至1958年我國農業主要農產品產量處於上升趨勢;1958年至1961年我國農業主要農產品產量處於較快下降趨勢。主要原因:「一五」計劃和農業社會主義改造的完成(產量上升原因);「大躍進」和農村人民公社化運動等「左」傾錯誤泛濫(產量下降原因)。 (3)根本性轉變:逐步從社會主義計劃經濟體制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轉變。重要意義:有利於發展我國的生產力,有利於增強綜合國力,有利於改善民生。 |
F. 中國經濟到底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外國的金融業、媒體、學者、評級、《經濟.學.人》、IMF等等都已發出警告, 指中國正處於近年歷史上最大的借貸狂潮之中。2015年,它的債務總額達到26.6萬億美元,大約是10年前的五倍,是該國經濟總量的2.5倍多。這種增速一般會以金融危機或突然經濟放緩告終,中國也不會例外。
G. 會考題!!急急急!!!現在就要
1市場能夠及時准確靈活的反應共求變化傳遞市場共求信息,實現資源合理配置
2市場利用利益杠桿市場競爭能夠很好的調動經營者的積極性推動科學技術進程和經營管理的進步促進勞動生產率的提高和資源的有效利用
H. 票證反映了當時我國怎樣的一種經濟狀況
物質比較匱乏,不能滿足人們的需求.但是為了保證人人有飯吃,打擊特權主義,滿足人們最低的生活標准.比如今年的糧食有1000斤,那麼進入市場的糧票就是1000斤.有1000個人,就分成1000份.
現在的物資是敞開了供應,只要你有錢就能買到你想要的東西,甚至可以去浪費.但是當時的票證是按人來分配的,你就是市長或者是富翁也沒有多餘的票證,同樣你也是沒有辦法去弄到這些票證(給了你,別人就沒有辦法生活了,當然黑市的除外).因為這些票證是讓買賣的.
施行票證是經濟落後的產物,是黨和政府保護弱勢群體的一種表現.試想一下,如果沒有票證,那麼在物質供應不是充足的情況下,如何保證普通百姓的正常生活呢?有了票證,是按人口分的.以糧票為例,男人每月是多少斤,女人是多少斤,小孩是多少斤,這是有標準的.多一兩也沒有.所以我不認為這是一個錯誤的政策.只能是無奈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