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科技走勢 » 中國電科11所股票
擴展閱讀
全國股票代碼查詢網app 2025-07-09 22:37:24
中國和印度相關的股票 2025-07-09 20:43:12
銀行銀行股票代碼 2025-07-09 19:48:28

中國電科11所股票

發布時間: 2021-06-19 22:33:44

1. 電力板塊龍頭股有哪些

1、長源電力(000966)

國電長源電力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長源公司)成立於1995年, 2003年該公司按照電力體制改革方案劃歸到中國國電集團公司。公司全資、控股和租賃經營共七個電廠,可控裝機容量為137.25萬千瓦,經營規模177.25萬千瓦。

2、穗恆運A(000531)

廣州恆運企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簡稱穗恆運A),是廣州市屬國有控股的重點電力生產和集中供熱的上市企業,,濱臨古代海上絲綢之路出海水通道之珠江。

3、吉電股份(000875)

吉林電力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本公司」)是1993年4月經吉林省經濟體制改革委員會【吉改股批(1993)第47號】文批准。

4、國投電力(600886)

國投華靖電力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國投電力」)是由中國石化湖北興化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湖北興化」)與國家開發投資公司(以下簡稱「國開投公司」)進行資產置換後變更登記設立的股份有限公司。

5、上海電力(600021)

上海電力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於1998年6月4日,並於2003年10月14日在境內成功發行人民幣普通股股票,同年10月29日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正式掛牌交易。

2. 今天上午追的中國電建,快到十一點半的的時候銀行股票全都大幅度漲幅,跟我的中國電建有關系嗎

今日應該是二八轉換的開始,指數下降的可能性很低,而創業板需要調整。銀行類和電建屬於一線藍籌,今日面臨上漲,買的不錯。電建的漲幅其實不低,選股很正確。

希望您能採納。

3. 中國電子科技集團第十一所如何

始建於1956年,隸屬於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是研究激光與紅外技術的綜合性研究所,國家一類科研事業單位。

4. 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控股哪些上市公司

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cetc)是經國務院批准,於2002年3月1日成立,是中央直接管理的國有大型骨幹企業,也是國家批准授權的投資機構之一。
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成員單位及分支機構分布在全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特別行政區和近20個國家及地區。在職職工5.38萬人,其中中國工程院院士10名、國家級專家215人,專業技術人員占職工總數約55.1%。
5年來,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研究領域覆蓋了電子信息技術的各專業門類,具備從電子元器件、整機到系統工程的綜合技術創新開發、系統集成實力。現擁有14個國家重點實驗室、3個國家工程中心和21個國家級部級檢測機構,建立了完善的質量保證體系。集團公司成立五年來,共獲得國家級科技進步獎19項,省部級科技進步獎512項,授權專利504項。同時,經營規模不斷擴大,經濟效益顯著提高,資產總額增加1.35倍,凈資產增加2.55倍,銷售收入、利潤年均增長分別為27.8%和28%。
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憑借技術優勢、人才優勢,勇於承擔國計民生的大型綜合信息系統工程,積極服務於金融、稅務、能源、交通、安全等重要行業,為奧運安防工程、軍民空中交通管制系統和國家綜合氣象網提供了大量先進的信息系統裝備,研製成功國家「863」重大攻關專項——100納米離子注入機,實現了微電子核心裝備技術五代的跨越。同時,對外貿易發展勢頭迅猛,業務范圍已達南亞、東南亞、中東、非洲、歐洲、南美洲等地區,並相繼與幾十個國家的政府部門和知名企業建立了廣泛合作關系,代表國家參加多個國際組織,開展了與歐共體在伽利略導航衛星項目上的合作,在國際市場上樹立起cetc良好的品牌和形象。
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本著「以創新追求卓越,用信息服務人類」的宗旨和「科技強軍、產業報國」的理念,堅持科學發展觀,與時俱進,求實創新,誠實守信,以市場為導向、以用戶為中心,不斷向全球用戶提供高品質的信息產品、服務和全面解決方案,為國民經濟信息化建設做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成員單位:
電科院
北京
電子科學研究院
2所
太原
西北電子裝備技術研究所
3所
北京
電視電聲研究所
7所
廣州
廣州通信研究所
8所
淮南
安徽光纖光纜傳輸技術研究所
9所
綿陽
西南應用磁學研究所
10所
成都
西南電子技術研究所
11所
北京
華北光電技術研究所
12所
北京
北京真空電子技術研究所
13所
石家莊
河北半導體研究所
14所
南京
南京電子技術研究所
15所
北京
華北計算技術研究所
16所
合肥
合肥低溫電子研究所
18所
天津
天津電源研究所
20所
西安
西安導航技術研究所
21所
上海
上海微電機研究所
22所
新鄉
中國電波傳播研究所
23所
上海
上海傳輸線研究所
24所
重慶
四川固體電路研究所
26所
重慶
四川壓電與聲光技術研究所
27所
鄭州
中原電子技術研究所
28所
南京
南京電子工程研究所
29所
成都
西南電子設備研究所
30所
成都
西南通信研究所
32所
上海
華東計算技術研究所
33所
太原
太原磁記錄技術研究所
34所
桂林
桂林激光通信研究所
36所
嘉興
江南電子通信研究所
38所
合肥
華東電子工程研究所
39所
西安
西北電子設備研究所
40所
蚌埠
蚌埠接插件繼電器研究所
41所
蚌埠
華東電子測量儀器研究所
43所
合肥
華東微電子技術研究所
44所
重慶
重慶光電技術研究所
45所
平涼
平涼半導體專用設備研究所
46所
天津
天津電子材料研究所
47所
沈陽
東北微電子研究所
48所
長沙
長沙半導體工藝設備研究所
49所
哈爾濱
東北感測技術研究所
50所
上海
上海微波技術研究所
51所
上海
上海微波設備研究所
52所
杭州
杭州計算機外部設備研究所
53所
錦州
東北電子技術研究所
54所
石家莊
石家莊通信測控技術研究所
55所
南京
南京電子器件研究所
58所
無錫
無錫微電子研究所(無錫微電子科研中心)
信息化工程總體研究中心
中電科技國際貿易有限公司
中電華通通信有限公司
中電科投資開發有限公司
中電科技電子信息系統有限公司
北京中電科衛星導航系統有限公司
中電科技旅遊產業發展有限公司
中電科技德清華瑩電子有限公司
長江數據通訊股份有限公司
中華通信系統有限責任公司
北京科控微電子工程公司

5. 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有多少研究所分別在哪

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現有二級成員單位48家,上市公司8家,分布在全國26個省、市、區。集團公司總部設在北京,擁有擁有國家級重點實驗室18個,國家級研究中心和創新中心10個。

研究所具體地點如下:

1、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三研究所——北京市

2、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八研究所——安徽省淮南市

3、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九研究所——四川省綿陽市

4、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十研究所——四川省成都市

5、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十一研究所——北京市

6、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十二研究所——北京市

7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十三研究所——河北省石家莊市

8、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十四研究所——江蘇省南京市

9、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十五研究所——北京市

10、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十六研究所——安徽省合肥市

11、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十八研究所——天津市

12、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二十研究所——陝西省西安市

13、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二十一研究所——上海市

14、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二十二研究所——河南省新鄉市

15、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二十三研究所——上海市寶山區

16、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二十七研究所——河南省鄭州市

17、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二十八研究所——江蘇省南京市

18、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二十九研究所——四川成都市

19、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三十二研究所——上海市

20、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三十六研究所——浙江省嘉興市

21、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三十八研究所——安徽省合肥市

22、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四十三研究所——安徽省合肥市

23、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四十六研究所——天津市

24、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四十七研究所——遼寧省沈陽市

25、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四十九研究所——黑龍江省哈爾濱市

26、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五十一研究所——上海市

27、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五十三研究所——遼寧省錦州市

28、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五十五研究所——江蘇省南京市

(5)中國電科11所股票擴展閱讀:

中國電子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簡稱中國電科,英文簡稱CETC)是經國務院批准,在原電子工業部直屬電子研究院所和高科技企業基礎上組建而成的由中央直接管理的國有重要骨幹企業,是國務院授權的投資機構,2002年3月1日正式掛牌運營。現有二級成員單位48家,上市公司8家,分布在全國26個省、市、區。在職職工16萬餘人,擁有國家級重點實驗室18個,國家級研究中心和創新中心10個。

2017年實現主營業務收入2041.8億元,實現利潤203億元,凈資產總額1619.8億元,連續13年獲得中央企業經營業績考核A級和4個任期經營業績優秀企業,連續兩次榮獲任期「業績優秀企業」和「科技創新優秀企業」。2013-2015年任期榮獲中組部和國資委中管企業「優秀」領導班子。2016年位列世界500強第400位。

經歷十六年的奮斗,中國電科已發展成為國內唯一覆蓋電子信息全領域的大型科技集團;國內唯一在國家海洋、空間、網路三大戰略領域發揮重要作用的軍工集團;國內唯一能夠同時為各軍兵種全方位提供信息化裝備的軍工集團;國內唯一能夠為我軍各種型號的衛星、導彈、飛機、艦船、車輛提供各類關鍵元器件的企業集團;國內在公共安全和電子信息裝備、儀器儀表的研製、生產和服務方面最具實力的國有中央企業。

6. 112家央企名單 股票代碼

打不贏。 就算劉備不歸附曹操,作壁上觀,僅憑東吳一隅之力也根本無法與百萬之師(演義)抗衡,第一,北方多戰騎,而且士卒眾多,作戰勇猛,而東吳聽到曹操來襲,早已經人心大亂。 第二,曹操有北方大部領土作後援,而東吳只有江東一地,後勤補給和長期消耗戰是問題。 第三:當時東吳已經有很多大臣准備收拾包袱另尋新主。

7. 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一共有多少個研究所

截止2015年10月,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一共有58個二級單位(研究所)

研究所名單:

(7)中國電科11所股票擴展閱讀:

1,公司簡介:

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簡稱中國電科)是經國務院批准、在原信息產業部直屬電子研究院所和高科技企業基礎上組建的國有重要骨幹企業,是中央直接管理的副部級軍工集團。 主要從事國家重要軍民用大型電子信息系統的工程建設,重大裝備、通信與電子設備、軟體和關鍵元器件的研製生產。

2018年7月19日,全球同步《財富》世界500強排行榜發布,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排名388位。

2,主要榮譽:

2016年7月20日,《財富》世界500強出爐,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名列財富世界500強之一,位列408位。

2016年8月,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在"2016中國企業500強"中排名第98位。

2017年11月,在「2017年中國大陸創新企業百強榜單」中位列梯級II。

參考資料:集團概況——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官網

8. 中電11所碩士研發待遇

中電投遠達環保工程有限公司簡介
公司地址:重慶經濟技術開發區青龍路1號
公司網址:
郵 箱:[email protected]
郵 編:400060

一、基本情況
中電投遠達環保工程有限公司成立於1999年,是中國電力投資集團公司、重慶九龍電力股份有限公司等單位出資組建的高科技環保企業,注冊資本金7500萬元。主要從事火電站煙氣脫硫脫硝、水務產業、核電環保和節能產品的研發、生產、銷售等。
遠達公司現有控股子公司4家,總資產10.06億元,凈資產1.98億元,銀行信用等級AAA。2007年公司實現銷售收入14.1億元、利稅1.3億元,人均產值640萬元。
遠達公司是國家科技部批準的國家創新型企業試點單位、國家環保產業骨幹企業、國家環保產業發展(重慶)基地煙氣脫硫技術開發及成套設備生產牽頭單位和國家發改委與環保部批準的國家首批火電廠煙氣脫硫特許經營試點項目簽約單位。
截至目前,遠達公司已累計簽約脫硫脫硝項目57個,機組106台,裝機容量4000萬千瓦,簽約水處理項目46個,累計合同總金額65億元。承擔的重點項目有:國內首台單機百萬機組煙氣脫硫項目——華能浙江玉環電廠一期工程2×1000MW超超臨界燃煤機組脫硫工程、國內首台單機百萬機組煙氣脫硝項目——上海外高橋第三發電有限責任公司1×1000MW超超臨界燃煤機組脫硝工程、北京2008奧運重點環保項目——華能北京熱電廠4×250MW機組煙氣脫硫工程(國內首台採用「煙塔合一」技術的脫硫項目),已成為中國脫硫行業的領軍企業。公司正與美國紹爾集團、GE公司、日本三菱重工和奧地利AEE等公司合作,致力開拓國際環保市場。
二、高新技術特徵及優勢
行業前景好。科學發展、節能減排是我國治理環境污染的首要任務,國家高度重視。隨著我國工業化、城市化進程加快,國家加快電源建設為電力環保行業提供了廣闊的發展機遇和空間,我國對燃煤電站脫硫、脫硝已經全面展開,因此行業前景非常好。
區域優勢明顯。重慶是我國實施火電廠煙氣脫硫最早的城市,且具有應用技術工藝多的特點,更重要的是重慶地區是「高硫煤」的典型代表。綜合上述優勢,為帶動和提升我國煙氣脫硫技術水平,原國家計委在2000年批復遠達作為依託單位,建立「煙氣脫硫高技術示範(重慶)基地。」
員工綜合素質高。公司擁有一支以工程設計和工程管理為核心的高素質員工隊伍,現有員工220人,其中具有本科以上學歷161人(其中博士5人、碩士12人),占員工總數的73%;具有中級以上職稱103人(其中高級職稱26人),占員工總數的46.8%;各類專業技術人員168人,占員工總數的76%;員工平均年齡為34歲。
引進技術、產學研推動自主創新。公司的技術路線為:引進技術奠定基礎、自主創新推動發展。在引進技術的基礎上,通過產學研合作,進行了引進技術的消化、吸收、優化和自主創新,現已掌握了7種不同的煙氣脫硫脫硝技術(3種自主知識產權技術),成為國內同行業中擁有技術最多的企業,提高了公司核心競爭力,確保公司市場佔有率穩居國內同行業三甲。
搭建了良好的科研平台。遠達公司是中國電力投資集團公司環境工程技術中心的依託單位,經國家人事局批准,設立了企業「博士後科研工作站」;組建了「重慶市能源環境工程研究中心」,同時也是遠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指定的「全國煙氣脫硫技術管理與運行維護人員培訓基地」。為技術創新工作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三、整體研究開發和技術創新能力
2003年公司成立了研發中心,主要進行引進技術的改進優化和集成創新。目前公司設立了博士後科研工作站、重慶市企業技術中心、重慶市能源環境工程研究中心。
公司技術中心是公司核心職能部門之一,同時也是三個研發機構的主要載體,牽頭與設計部、工程部、市場開發部一起進行工藝技術的研究與開發。公司成立了技術委員會,是公司技術決策的最高機構;組建了以中國工程院院士為首專家委員會,為研發決策提供可靠的技術保證和支撐。
在科技項目管理上,主要由在站博士、各專業技術帶頭人擔綱項目負責人,負責項目的總體組織協調,下達課題任務分工到各專業技術小組,開展科技創新工作。
遠達公司先後引進日本三菱重工株式會社(簡稱MHI)液柱塔濕法脫硫技術、奧地利能源及環境集團公司(簡稱AEE)噴淋塔濕法脫硫技術、干法脫硫技術和義大利TKC公司(簡稱TKC)選擇性催化還原脫硝技術。在引進技術的基礎上,公司與重慶大學、西安交大、浙江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華東理工大學、上海化工研究院、蘭州化工研究院、奧地利AEE公司、日本三菱公司等進行了深入的產學研合作,成功開發了自主知識產權技術——「YD-BSP煙氣脫硫成套技術與裝備」,該技術整體達到國內領先水平,部分技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並填補了國內空白。
幾年來,遠達共申報專利60項,其中發明專利27項。承擔國家、地方及集團公司科研項目22項,其中,承擔的原國家計委國債項目——「煙氣脫硫技術及裝置高技術產業化示範工程建設項目」已通過國家驗收;「燃煤電廠煙氣脫硫脫硝脫汞關鍵技術與集成示範工程」被科技部列入國家「十一五」科技支撐計劃,「火力發電廠水系統零排放改造技術的研究與示範」被列入重慶市重大科技專項。獲獎科研項目14項,其中,「YD-BSP煙氣脫硫成套技術與裝備」獲重慶市2007年科技進步一等獎;「大型火電廠煙氣脫硫關鍵技術研究及成套裝置產業化」獲首屆中央企業青年創新獎銅獎和中國電力科學技術三等獎。在國內外核心期刊和國際會議上發表論文17篇,其中SCI、EI收錄7篇。
技術的不斷進步提升了公司核心競爭力,確保公司在激烈的競爭中屢屢獲勝,成為行業排頭兵。截至目前,遠達公司已累計簽約脫硫脫硝項目57個,機組106台,裝機容量4000萬千瓦,簽約水處理項目46個,累計合同總金額65億元。公司所建設的脫硫裝置在國家「十一五」期間建成完工後,每年將減排二氧化硫近220萬噸,也將為我國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作出積極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