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證券交易所怎麼回事
目前,我國的證券交易所有兩個,分別在上海與深圳。
上海證券交易所是我國目前最大的證券交易中心,成立於1990年11月26日,注冊人民幣1000萬元。深圳證券交易所是我國第二家證券交易所,籌建於1989年,於1991年7月經中國人民銀行批准正式營業。這兩個交易所開業以來,不斷改進市場運作,逐步實現了交易的電腦化、網路化及股票的無紙化操作。目前,這兩個交易所上市的證券品種有(A股、B股)、國債、企業債券、權證、基金等。截止1997年底,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掛牌的股票有422隻(包括A股及B股),市價總值為9218.07億元。在深圳證券交易所掛牌的有399隻(包括A股及B股),市價總值為8311.17億元。
上海證券交易所和深圳證券交易所按照國際通行的會員制方式組成,是非盈利性的事業單位。其業務范圍包括:1.組織並管理上市證券;2.提供證券集中交易的場所;3.辦理上市證券的清算與交割;4.提供上市證券市場信息;5.辦理中國人民銀行許可或委託的其他業務。其業務宗旨是:完善證券交易制度,加強證券市場權利,促進中國證券市場的發展與繁榮,維護國家、企業和社會公眾的合法權益。
上海證券交易所和深圳證券交易所由會員、理事會、總經理和監事會四個部分組成。會員是經審核批准且具備一定條件的法人,他們都享有平等的權利,有權參加會員大會,對交易所的理事和監事有選舉權和被選舉權,對交易所的事務有提議權和表決權。會員大會是證券交易所的最高權力機關,每年召開一次。理事會為證券交易所會員大會的日常事務決策機構,向會員大會負責。總經理為交易所的法定代表人,由理事會提名通過報主管機關批准。總經理的職責是組織實施會員大會和理事會的決議並向其報告工作;主持本所日常業務和行政工作;聘任本所部門負責人;代表本所對外處理有關事務。證券交易所還設監事會,負責本所財務、業務工作的監督,並向會員大會負責。
8.我國股市特點
我國的滬深股市是從一個地方股市發展而成為全國性的股市的。在1990年12月正式營業時,上市的股票數量只有為數很少的幾只,其規模很小,且上市的股票基本上都是上海或深圳的本地股,如上海老八股中只有一支是異地股票。在其股市的發展中,由於缺乏戰略性的考慮,造成了資金的擴容與股票的擴容不同步,特別是資金擴容,其速度遠遠快於股票擴容。在1991年至 1996年的五年間 ,股票營業部從數十家擴展到現在的近3000家,入市資金從10多億元增加到現在的3000多億元,而上市公司卻只從當年的近20家增加到現在的400多家,上市流通的股票只有300億股。股市的供求關系極不平衡,這樣就造成了股價在最初兩年出現暴漲的局面。
上海股市從1990年12月開始計點,1992年年底就上升到了780點,平均年漲幅達到179%;深圳股市從1991年4月開始計點,1992 年底也漲到了241點,年均漲幅也有68.5%。
由於股價在開始兩年漲幅過度,伴隨著股票的擴容,在1993年上半年股價達到歷史性的高度後,股價就停步不前,滬深股市就進入艱難的調整階段。 1993年滬深股市收盤指數分別為833點和238點,1994年收盤指數分別為647點和140點,1995年的收盤指數分別為555點和113點。根據國外股票指數的上漲速度和我國的實際情況,我國股市這種調整估計還要相當時日。如國家不出現比較嚴重的通貨膨脹,上證綜合指數若要在1000點站穩,大概還需要5年以上的時間。
我國股市股民多、入市的資金額度大,而上市流通的股票少,股市呈現出明顯的股票供不應求局面。據初步統計,到1996年10月底,滬深股市登記在冊的股民約有1800萬,而同期滬深股市的流通股規模約為300億股,平均每個股民擁有的股票只有近1700股。據初步估算,我國上市公司1995年的每股稅後利潤不到0.30元,平攤下來,股民人均收益最多隻有500元,按人均入市資金20000元計算,股票投資的收益率(不計交易稅、費)只有 2.5%,只相當於活期儲蓄利率。而由於股民在股市中頻繁交易,其上繳手續費及交易稅之總和往往比流通股的稅後利潤之和還要多
可以上價值人生股票社區(網址:v6 com cn)裡面去問,人多老師多,而且他們自己整理了比較完整的股票網路,挺有用的。
⑵ 為什麼中國要有三個股票交易所
首先,糾正你的一個說法.中國一共有4個股票市場.上海,深圳,香港和台北.
其次,中國有多個股票交易市場的根由在於歷史.
在1949年之後,中國大陸執行了計劃經濟,故此在50年代初關閉了中國上海的股票市場.而台灣和香港則仍舊執行市場經濟.所以,首先就產生了香港和台灣兩個股票交易市場.
在1992年前後,以鄧小平南巡講話為契機,中國大陸開始發展市場經濟,因此催生了股票市場的產生.但是,在當時,我們當然不可能讓不成熟的仍舊處於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變的中國內陸企業在香港這個成熟市場直接登陸,故此,需要在國內設立股票市場.
而此時,深圳為了爭奪金融中心的地位,搶在上海開設股票市場之前率先設立了中國大陸第一個股票市場.但是,由於深圳的先天不足,深圳股票市場沒有真正成熟起來,故此,目前中國大陸的股票絕大部分還是在上海上市.上證綜合指數也成為中國股票的最重要指標.
⑶ 為什麼要有兩個證券交易所
這是一個歷史遺留問題,當年深圳是才成立的經濟特區,各方面政策肯定比較照顧,先行先試。後來開發浦東,加上上海原本就是遠東急哦融中心,為滿足國家發展需要,設立了2個交易所,後來政策導向,深交所主要是中小企業,少數大型企業,上海這邊著重是大企業,當然,就目前的話,選擇哪個交易所上市企業還是有自主權的,只是從目前的趨勢看是那樣,隨著金融市場的整合重組,合並是必然的發展趨勢,但是未必是滬深合並,以後的事誰也說不定哈。希望以上能幫助到你
⑷ 股票交易所有何作用
中國目前的股票交易所通常是會員制、非盈利性的法人組織。它是專門為辦理股票交易、管理上市股票和債券的現貨交易提供場所、為客戶提供證券的清算、交割、過戶和保管以及市場信息的市場。股票交易所還經辦其他業務活動,或者經中國人民銀行許可或委託的業務活動。
在交易所掛牌上市的有價證券包括在全國公開發行的政府債券、公司債券、金融債券和股票
如果有人想在市場上買賣證券,必須委託會員公司的經紀人才能進行交易,名冊登記,開立資金賬戶和證券交易賬戶。委託手續包括私人會見,通過電話、電報、電傳和信函訂立合約。委任價格分為市場價格和限制價格;委託期限分為當日有效和五日有效.
證券買賣只允許現貨交易,交易類別分為當日交易、普通日交易和定日交易;交易金額為一個交易單位或其倍數。經紀人按照時間優先原則和價格優先原則,有組織地進行股票和債券的買賣;證券的交割、結算、過戶則通過結算部門進行.
⑸ 世界上最早的股票交易所。
最早的股票交易所是1613年成立的荷蘭阿姆斯特丹證券交易所。中國最早的證券交易所是1905年設立的「上海眾業公所」。建國後,一度取消證券交易。1990年至1991年,上海和深圳相繼設立證券交易所。
⑹ 誰發明了股票
相關資料:
1602年,在共和國大議長奧登巴恩維爾特的主導下,荷蘭聯合東印度公司成立。就像他們創造了一個前所未有的國家一樣,如今,他們又創造了一個前所未有的經濟組織。
荷蘭萊頓大學歷史系 教授 維姆?范登德爾:
是的,可以這么說。它是第一個聯合的股份公司,為了融資,他們發行股票,不過不是現代意義的股票。人們來到公司的辦公室,在本子上記下自己借出了錢,公司承諾對這 些股票分紅,這就是荷蘭東印度公司籌集資金的方法。
荷蘭阿姆斯特丹歷史博物館 館長 洛德韋克·瓦赫納爾:
他們聚集了650萬的資金,差不多相當於300萬的歐元,而那時候,這些錢值幾十億,用這些錢他們建立了公司。
通過向全社會融資的方式,東印度公司成功地將分散的財富變成了自己對外擴張的資本。甚至,阿姆斯特丹市市長的女僕也成了東印度公司的股東之一。成千上萬的國民願意 把安身立命的積蓄投入到這項利潤豐厚,同時也存在著巨大風險的商業活動中,一方面是 出於對財富的渴望,更重要的是,因為荷蘭政府也是東印度公司的股東之一。政府將一些 只有國家才能擁有的權利,摺合為25000荷蘭盾,入股東印度公司,這就大大增加了東印度 公司的許可權和信譽。
荷蘭萊頓大學歷史系 教授 維姆·范登德爾:
(政府給東印度公司的特權是)可以協商簽訂條約,發動戰爭,這樣它就成了在亞洲的獨立主權個體,或者說從南非到日本的整個地區,它都可以像一個國家那樣運作。
在一切准備妥當之後,東印度公司的船隊出航了。西班牙國王幾乎是用鄙夷的態度對待這個不自量力的挑戰者。但是,在東印度公司成立後的短短五年時間里,它每年都向海 外派出50支商船隊,這個數量超過了西班牙、葡萄牙船隊數量的總和。
荷蘭阿姆斯特丹歷史博物館 館長 洛德韋克·瓦赫納爾:
前十年他們(東印度公司)沒有付任何的利息,因為投資者喜歡把錢投到造船、造房子,以及在亞洲建立一個貿易王國上面。做完這些,十年後,公司第一次給股東派發了紅 利。
連續十年不給股東們分紅利。這樣的經營方式為什麼能夠得到投資者的認可?
這是因為:荷蘭人同時還創造了一種新的資本流轉體制。1609年,世界歷史上第一個股票交易所誕生在阿姆斯特丹。只要願意,東印度公司的股東們可以隨時通過股票交易所 ,將自己手中的股票變成現金。
早在四百多年前,在阿姆斯特丹的股票交易所中,就已經活躍著超過1000名的股票經紀人。他們雖然還沒有穿上紅馬甲,但是固定的交易席位已經出現了。
這里成為當時整個歐洲最活躍的資本市場,前來從事股票交易的不僅有荷蘭人,還有許許多多的外國人。大量的股息收入從這個面積不超過1000平方米的院子,流入荷蘭國庫 和普通荷蘭人的腰包,僅英國國債一項,荷蘭每年就可獲得超過2500萬荷蘭盾的收入,價 值相當於200噸白銀。
⑺ 誰發明了股市
應該說,證券市場是社會大生產的產物之一,也是商品經濟、市場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結果,因為當人類進入商品經濟的更高階段——市場經濟之後,單純依靠自我積累和借貸資本已無法滿足社會化大生產所需的巨額資金了,於是一種新的企業融資制度就應運而生了,這就是股份公司制度。最早的股份公司應該起源於17世紀初,當時在英國和荷蘭首先出現了一批具有較為明顯的具有現代股份公司特徵的海外貿易公司,他們募集股份資本,設立最高權利機構---股東大會,並實行按股分紅,按股承擔有限責任的分配製度,而且允許轉讓股份,這應該算世界上最早的股份公司了;到了19世紀中期,美國也開始出現類似形式的築路公司、運輸公司、采礦公司和銀行;當時間進入19世紀後半葉時,這種先進的企業融資制度在以鋼鐵、煤炭、機器製造業為中心的重工業部門已開始被普遍採用。大約也就在這一時期,股份公司制度傳入了日本和中國,兩國分別在明治維新和洋務運動中出現了類似的公司,1873年成立的輪船商局成為我國最早發行股票的企業。可以說,正是這種全新的企業融資方式奠定了全球證券市場發展的基礎,但在早期的證券市場中,政府債券扮演著比股票和企業債券更為重要的角色。如最先發行公債的荷蘭和英國,獨立戰爭後發行8000萬美元巨額聯邦債券的美國,以及我們的清政府等等。在這一系列證券發行的推動下,證券交易市場也開始逐步形成。1611年,在荷蘭的阿姆斯特丹出現了股票交易所的雛形;1773年,在倫敦柴思胡同的約那森咖啡館,股票商們正式成立了英國的第一個證券交易所,即現在倫敦證券交易所的前身;1792年,24名紐約經紀人在紐約華爾街的一棵梧桐樹下訂立協定,成立經紀人卡特爾,也就是現在紐約證券交易所的
⑻ 為何一個公司可以在多個證券交易所發行股票
很多細心的小夥伴都發現了,一個公司是可以在多個證券交易所發行股票的,比如說某個公司它既能夠在香港證券交易所發行股票,也能夠在上海證券交易所發行股票。這是為什麼呢?下面小編隊來解釋一下。
總結
所以一個公司可以在中國內地的上海證券交易所或者深圳證券交易所發行股票,然後還可以在香港證券交易所或者國外的證券交易所發行股票。這都是允許的,也都是為了分散風險,獲得更多的收益。
⑼ 為什麼一個公司的股票會在三個證券交易所上市
這個很平常,有些公司因為靠自身發展往往會遇到資金問題,所以採取了不同地方上市,以便為公司的發展解決資金問題。
⑽ 為什麼說證券交易所的誕生標志著證券市場真正的建立
因為有形市場的形成給證券發行和交易提供了平台,滿足了顧客融資和投資的需要。也就是說證券集中在有形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