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金融学(或者股市)说中PS、PE、PB是什么意思如何衡量其好坏
市盈率PE(本益比=股价/每股税后纯益 )
市盈率简单说就是本利比,比如说,股价为10元,每股净利润1元,用10年时间可收回本金(不考虑复利的情况)。市盈率越高,收回本金的时间越长。
市盈率越高,越受投资追捧;当高的离奇的时候,投资者的预期价格不能兑现时,投资者就会蒙受损失。
周期性行业特点:市盈率低时卖出点,市盈率高时买入点
银行加息时,对证券市场会产生很大影响:银行的利息越高,股票的市盈率下降,由于每股净利润不变,股价下降。
在不同的企业,不同阶段,不同的大市背景下,是市盈率都有着不同的含义,不能单单看市盈率的高低,而确定某只股票可买或者可卖。
市盈率是一个动态的概念,特别是看待一个周期性行业时,不能单独看他在效率好或坏时与非周期性行业的比较。对于周期性行业,在市盈率高时买进,风险较小。而在非周期性行业正好相反,市盈率最高时反而最危险。
市净率PB(市净率=股价/每股净资产)
市净率=股价/每股净资产(银行的pb在1.5-2.5之间)
市净率越高,企业盈利能力越强,倍受人们的追捧,从一个侧面也反映其业绩很好。而市净率很低时,企业的资产质量可能存在问题,企业的持续经营能力值得怀疑。
不过市净率高低是好是坏,不能片面而谈,比如我国的股票价值远远高于净资产,这是一个普遍情况,所以在我国的市场这个指标就可能不很使用,但在美国,银行股就很喜欢用这个指标。
另一种情况,市净率低也可能是企业自身行业问题,例如长源电力(000966)市净率大概在0.7左右,第三季度亏损,这是由于本身行业受季度的影响所致。
价现比(价现比=股价/每股现金流量)
众所周知,公司的偿债能力是与公司的现金流情况密切相关的。现金流=(现金流进-现金流出)/股本总数。现金流持有越多,公司能保证短期不会存在债务危机,从一个侧面也反应公司在实现真正盈利。
价销比PS(价销比=股价/每股消货额)
市销率=股价/每股销售额=股票总市值/总销售额
在贸易公司,此指标不太有价值;最好是一个自产自销的工厂。
市销率让大家看到的是一个企业为老百姓服务的能力,市销率高的企业也是真正为百姓做实事的企业,值得投资。
对食品、饮料行业评估比较合理一般来讲不突破2.0
提醒:指标都有滞后性。
❷ 股票分析:我是金融专业学生,一个课后老师布置作业,求解
记住我的三句真理: 选出股票长期投资很容易,说明理由更容易,但想赚钱就难了。
❸ 求关于金融股票某个理论的例子
在美国期货市场里,理查·丹尼斯(Richard Dennis)是一位具有传奇色彩的人物,60年代末,未满20岁的理查·丹尼斯在交易所担任场内跑手(runner),每星期赚40美元,两、三年后,他觉得时机成熟,准备亲自投入期货市场一试身手。他从亲朋好友处借来l600美元,但因资金不足,只能在合约量较小的芝加哥买了一个"美中交易所"的席位,花去l200美元,剩下的交易本金只有400美元。对绝大多数人来说,400美元从事期货交易,赚钱的可能性根本是微乎其微的,但是在理查·丹尼斯追随趋势的交易原则下,就是这400美元,最终被丹尼斯像变魔术奇迹般地变成了两亿多美元。用他父亲的话说:"理查这四百块钱滚得不错。"在成功之余并亲自培训带出来的十几个徒弟,成为美国期货市场的一支生力军,管理的资金达数十亿美元。
1978年,丹尼斯的交易成绩不佳,经历了一个调整阶段。他总结出两个原因:
1.因为当年大部分市场处于横行状态,假突破的市势多不胜数,未能提供可靠的趋势令其展露身手;
2.他脱离交易池,转而在写字楼遥控交易,丧失了可获得各种信息和第一手资料的优势。在场外遥控交易,可以同时买卖多种商品及外汇和利率期货,长远看来是明智的抉择。针对环境和条件的变化,他相应地把交易策略逐渐调整为以中长线交易为主。
80年代,丹尼斯成为期货市场叱咤风云的人物,下单入场经常可以带动市势。他的成绩继续提高,平均每年都从市场赚取5000万以上的利润。但是1987年股灾中,丹尼斯遭受重挫。旗下基金由损失近半,个人帐户也遭同样败绩。他的投入主要放在卖空债券上。股灾后利率下调,债券冲高,虽有风险控制,但一时难以止住,所以损失惨重。对此他淡然处之。他的过人之处就在于可以不动声色,泰然面对逆境,全无情绪上的波动。他了解"重大损失无可避免"的现实。情感波动对交易并无益处,过于关注反将影响大局。胜败过于介怀,倒表示对自己信心不足。实际上,交易顺手时他不会过分喜悦,运气欠佳时,感情上所受的挫伤自然减弱。
1988年,理查德·丹尼斯淡出交易场,留下一座传奇丰碑。但是在1995年他从延续成功者的格言:"从哪里跌到就从哪里爬起来。" 理查德·丹尼斯又重新返回市场。
笔者收集合研究了理查德·丹尼斯的操作系统和培训"海龟"的资料,发现这些方法和理念是完全可以复制的,只要投资者能坚守原则,就一定能投资成功。
❹ 巴菲特投资银行类股票时他是如何分析其公司经营业绩的
沃伦·巴菲特谈富国银行
作为富国银行最大的股东,伯克希尔·哈撒韦的沃伦·巴菲特对这家旧金山的银行了解得很透彻,他在富国银行被Norwest收购前就已经投资富国银行了,现任富国银行董事长迪克·科瓦舍维奇(Dick Kovacevich)是当时Norwest的CEO。作为富国银行专题报道的一部分,《财富》总编辑亚当·拉什斯基在3月26日和巴菲特进行了详细的电话交流。
富国银行的独特之处在哪里?
巴菲特:很难想象像富国银行这样一家大型企业还可以保持其独特之处,人们会认为当富国银行增长到一定的规模时,就会变得和其他银行一样。然而,富国银行按照自己的方式行事,尽管这并不意味着他们所做的一切都是正确的。他们从没有因为其他银行都在做某件事就觉得自己也应该跟风,往往就是大家在说“别人都在做,我们为什么不做呢”时,银行开始陷入困境。
所有聪明的分析师都认为,没有哪一家大型银行可以靠现行的模式存活下来,富国银行也难以幸免。针对这样的分析,你有何意见?
巴菲特:大约在20年前,他们就说过同样的话。其实,只要不做蠢事,银行业是一个很好的行业。银行业能以极低的成本得到资金,无须去做蠢事(就能赚钱)。然而,银行业周期性地做蠢事,且一窝蜂地做蠢事,如20世纪80年代的国际贷款。如果你的资金成本不到1%-1.5%,你就不必像火箭工程师那样聪明,照样可以赚钱。我知道富国银行的商业模式运作良好,比其他银行好了一大截。富国银行的资金来源比其他银行更低廉,这就好像在所有的大型汽车保险供应商中,政府雇员保险公司(Geico)是一家低成本供应商一样。假如你是低成本供应商,不管是供应铜还是提供金融服务,你都占有很大的优势。
此外,他们在资产规模方面很明智,没有介入会带来麻烦的领域。现在,即使你收取20%的房贷首付,但如果其他人做了足够多的蠢事,房价下跌还是会连累你。富国银行没有介入有选择权的浮动利率抵押贷款等疯狂的项目,这些项目将会面对很多信贷损失。但在收购美联银行(Wachovia)两个季度后,他们将会有400亿美元的资产减记前收益。
富国银行也没有什么定时炸弹,富国银行会有一些亏损,这是毫无疑问的,且亏损会高于正常值。现在如果富国银行的资金成本提高一个百分点,就将会有100亿美元的差额。不过他们有秘诀达成低成本的存款和来自顾客的副业收入的双增长。
以保险收益为例,2008年保险收益呈两位数增长。
巴菲特:我认为,大多数批评富国银行的人甚至都不知道富国银行有保险业务,仅保险业务就价值数十亿美元。富国银行抵押贷款业务的数量也十分可观。批评意见可以适用于其他银行,可以适用于花旗,可以适用于美国银行(BofA),但不适用于富国银行。
我们拥有四家银行的股份——瑞士联合银行集团(USB)、富国银行(Wells)、M&T银行(M&T)、太阳信托银行(SunTrust)。我不知道太阳信托银行怎样,因为南佛罗里达州将最迟复苏,但他们已经把贷款集中度降了下来。其他三家银行今年会很糟糕,但它们复苏后将大大提升盈利的能力。存款正在不断流入,利差很大,商业前景很好。
迪克·科瓦舍维奇特别交代,要我问问您对有形普通股权益(tantible common equity)的看法。
巴菲特:我关注的是盈利能力。可口可乐没有有形普通股权益,但可口可乐有巨大的盈利能力。至于富国银行,它的顾客是无法被抢走的,顾客每个季度都在增长,顾客就是富国银行的摇钱树。富国银行不是依靠做蠢事来挣钱的,它挣钱的法门是极好的资产利差。
顺便说一下,富国银行不会借钱给伯克希尔,富国银行对国家信贷也不感兴趣,对所有的利差小的东西都不感兴趣。我们在六、七年前对菲诺瓦公司(Finova)进行了巨额投资,这笔投资是和卢卡帝亚(Leucadia)合伙进行的,原来的波士顿第一国家银行(First National of Boston)牵头了融资活动,投资者们愿意出资5亿美元或2亿美元不等。富国银行却毫无兴趣,他们认为盈利的空间太小。富国银行是正确的,这个交易只有大约20个基点的利润,而其他机构有6或8个基点的利润就愿意发放任何信贷。
回到有形普通股权益……
巴菲特:你不能从有形普通股权益上挣钱,得依靠客户的存款和这些存款的利差挣钱。在诸如TARP(troubled asset relieve program,美国政府的问题资产救助计划)这些事情上,大家都把这点混淆了。他们问:“那么,这50亿美元或100亿美元投在什么地方?”银行不是靠这种方式盈利的,银行依靠他们现有的8,000亿美元的存款基础来挣钱。我可以保证,富国银行的存款基础成本大大低于美联银行,它们所提供的贷款也不同。
富国银行需要解决很多美联银行带来的问题,他们已经将那些有选择权的浮动利率抵押贷款(optioan ARMs)分门别类,也许最后他们还将亏损30亿美元或40亿美元,没有人知道准确的数字。但我认为加利福尼亚的住宅房地产市场已不再继续恶化,房价还未开始上涨,但已经不再下跌,且成交量不错。所以,我认为富国银行能够像他们预估的那样解决有选择权的浮动利率抵押贷款问题。
为什么银行会在一夜间倒闭?
什么行业才算是高风险?航运?地产?工业?其实,除非这些行业的公司造假或有人亏空公款,一般来说,公司很少会突然倒闭。相反,大众认为最稳健的银行,却会因业务的突发事件而一夜间清盘,远的如巴林银行因一位职员的投机失败而“关门大吉”;近的如曾经拥有超过1,000亿英镑资产(相当于两家恒生银行)的英国北石银行(North Rock),因为周转不灵而被迫国有化,相信最终,北石银行股东的投资亦将所剩无几。
银行业高杠杆的运作特性
为什么公认为最稳健的行业会突然变得如此脆弱?一般商业常识告诉我们,一家公司的资金主要来自股东出资或向外界融资。财务学上,我们可以把总资产与股东资金之比称为杠杆比率,这个比率反映出公司以多少股东资金去营运全部资产,比率越高,表明资产中靠借贷的比例越高,亦即表明所承担的风险越高。正常情况下,大部分企业的杠杆比率少于3倍。目前市场认为高风险的内地房产股介于2-3倍,银行则普遍介于15-18倍。
单凭这些比率,读者可能仍不明了个中底蕴。笔者以汇丰为例,它的股东资金大约有1,200亿(美元,下同),而放账及投资等总资产则达23,500亿,杠杆比率大约是18.4倍。读者可能以为拥有庞大资产就一定稳如泰山。但从理论上讲,如果汇丰亏损了23,500亿资产中的6%,即约1,400亿,那么汇丰的股东资金(即之前提及的1,200亿)便会消耗殆尽(由于负债并没有减少),银行亦会倒闭。当然,笔者无意在此危言耸听,指汇丰会倒闭,众所周知,汇丰在风险管理上一向胜于同侪。
笔者只想指出,银行业在高杠杆比率模式下运作,一点出错的空间都没有。情况就如同期指买卖,稍有不慎,大部分本金(在银行即是股东资金)便会输掉。北石银行之所以出事,与其高达30倍的杠杆比率实在不无关系(即30元资产中有29元是借来的),以它当时的高杠杆比率,任何突如其来的冲击都足以把它拖垮。
美国次按所引发的信贷收缩还未显现
明白了银行的高杠杆运作特性后,读者便知道,闹得满城风雨的美国次按风暴有多严重。表面上,银行只需为手上的次按或其相关投资作拨备便能了事,但实际上,银行面对庞大拨备时,只有三条路可行,一是以更少的股东资金(由于拨备减少了股东资金)去营运相同金额的资产。换句话说,银行就需承担更大的风险;如果银行不欲或无力承担更多的风险,它便只有选择减少借贷(即减少资产)或向股东筹集资金。理论上讲,若每家受次按波及的银行都能向股东集资,情况也能得以控制,但实际上大部分中小型银行都未能成功集资,它们可做的往往是缩减借贷。在这种负杠杆效应下,银行每损失1元的股东资金,便需要将资产大幅缩减,以汇丰18倍杠杆为例(即每1元股东资金营运18元资产),银行每损失1元的股东资金,它便需要减少18元的资产。
据《经济学人》的估计,次按至少有2,000亿-3,000亿美元的坏账。就以2,500亿及17倍杠杆比率计算,整个银行体系便需减少42,000亿美元(占美国GDP约两成半)的贷款及投资,那么,整个美国经济的信贷便会急速收缩。情况有如在期货买卖中,买入的投资者在期货价格下跌时被迫收保证金一样,如果投资者不能付出额外的保证金,他们的部分仓位便会被迫平掉以减少投资额。有见及此,那些外资银行现在正引入各主权基金成为股东,以增加股本(即保证金)来维持资产数目。不过,由于有越来越多与次按相关的衍生工具曝光,这些主权基金的资金实在如泥牛入海。
读者或许会质疑,次按出事至今,世界各银行已作出高额的拨备;然而,实际的经济状况不如笔者所说般严峻?其实,那些收缩了的贷款和投资还未反映在现实世界中。如果你从事债券买卖行业,在过去几个月,相信已对信贷紧缩(Credit Crunch)的情况有深刻的体会。整体而言,信贷紧缩正在蔓延,原本只是次按及其相关产品的信贷受到限制,现在连正常的房贷及其他货币市场的投资工具亦受到牵连,可见次按的影响正逐渐浮现在现实生活中。
损失的是股东而非存户
不过,读者不需神经过敏,担心自己的存款会受到波及。其实,香港大部分银行作风保守,相对于国际和中国内地的银行,香港的银行坐拥大量储备,就算计入次按所带来的影响,财政仍然稳健有余。至于那些饱受次按蹂躏的外资大行,读者亦不必过虑,只要还有投资者愿意入股,银行便可通过新股来“填数”。只是如此一来,那些银行的股东权益便会被大幅冲淡,股价亦可能受到影响。
❺ 金融股票问题,求解答,谢谢! 请使用中国内地金融市场数据(如A股)和香港金融市场数据进行对比分析
、没有涨跌幅限制。大陆股市涨跌幅限制为10%,而港股没有限制。
2、港股实行T+0交易制度,即当天买进股票当天可以卖出;而大陆股市实行的是T+1交易,即当天买进股票必须隔一天才能卖出。
3、港股市场的股市衍生品较多,例如股指期货、衍生权证、股本权证、牛熊证及股票挂勾票据等,但大陆股市除了股指期货,其他交易品种几乎为零。差不多也就这样
❻ 我在看一些实证论文时发现,在对上市公司进行实证分析时经常要剔除金融行业,这是为什么
那要看看你说的论文才能知道了,
但是一般而言,金融行业尤其是银行业跟一般行业比较起来却是特殊,比如银行的收入很多来自表外业务,因此仅仅根据三大表来分析银行类上市公司,恐怕很难令人完全信服.
金融行业的财务报表要求和一般非金融企业的要求不一样。原因在于金融行业商业模式有别于其他行业,因此报表结构和主要会计项目也异于一般行业。因此一般不在一起比较分析。
❼ 在股市或金融学说中,PS、PE、PB各是什么含义如何衡量它们的优劣
市盈率PE(本益比=股价/每股税后纯益 )
市盈率简单说就是本利比,比如说,股价为10元,每股净利润1元,用10年时间可收回本金(不考虑复利的情况)。市盈率越高,收回本金的时间越长。
市盈率越高,越受投资追捧;当高的离奇的时候,投资者的预期价格不能兑现时,投资者就会蒙受损失。
周期性行业特点:市盈率低时卖出点,市盈率高时买入点
银行加息时,对证券市场会产生很大影响:银行的利息越高,股票的市盈率下降,由于每股净利润不变,股价下降。
在不同的企业,不同阶段,不同的大市背景下,是市盈率都有着不同的含义,不能单单看市盈率的高低,而确定某只股票可买耿者可卖。
市盈率是一个动态的概念,特别是看待一个周期性行业时,不能单独看他在效率好或坏时与非周期性行业的比较。对于周期性行业,在市盈率高时买进,风险较小。而在非周期性行业正好相反,市盈率最高时反而最危险。
市净率PB(市净率=股价/每股净资产)
市净率=股价/每股净资产(银行的pb在1.5-2.5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