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仙鹤有什么特点
1、形态特点
丹顶鹤长约160厘米,翼展240厘米,体重7000-10500克。整个身体几乎是纯白色的,头顶是裸露的,无羽毛的,朱红色的,前额和眼睛都是稍黑的羽毛,眼睛后面的羽毛羽毛是枕白色的,脸颊、喉咙和脖子是黑色的,而第二和第三羽毛是黑色的。
三级羽毛长而弯曲,呈弓形,覆盖尾部。因此,当站立时,尾巴是黑色的,实际上是三级羽毛,而尾巴、主要羽毛和整个羽毛都是白色的。飞行是很明显的。嘴长,苍绿色,灰色,脖子和腿长,翅膀中间的长而弯曲的羽毛是黑色的。而站着的时候,整个羽毛都被尾巴盖住了,这常常被误认为有黑色的尾羽。两性都很相似。
2、生存环境特点
它栖息于开阔的平原、沼泽、湖泊、草原、海滩、芦苇、沼泽和河岸沼泽,有时在农田和耕地中发生,特别是在迁移季节和冬季。
3、生活习惯特点
通常成对或以家庭和小团体的形式。在迁移季节和冬季,通常有几十个或几十个家庭群体组成较大的群体。有时有多达40-50个集群。甚至超过100个。但在一定区域内,这些活动仍分散在小群体或家庭群体中。晚上,它栖息在浅水区或被水包围的芦苇池中。
他们仍然按照家庭居住,并且在天气特别寒冷时非常接近。觅食和夜间活动的栖息地通常是固定的,通常在黎明之后。家庭一个接一个地飞到觅食地,仍然彼此保持一定的距离。中午,他们大多在海边休息,继续唱歌。
4、分布特点
它们分布在中国、日本、韩国、中国、日本和中国。旅客:中国台湾。丹顶鹤分布于俄罗斯远东和乌苏里河流域和日本,在日本和朝鲜过冬。
5、生殖特点
生殖期为4月至6月。一男一女系统。3月下旬和4月上旬,丹顶鹤到达繁殖地后不久,就开始结对并占据巢穴区域。雄性和雌性通过在巢区内不断唱歌来宣布它们拥有巢区。求爱是伴随着歌声,而且常常是男女之间的歌声、跳跃和舞蹈。
唱歌时,头朝上,脖子朝上,嘴直指天空,三层飞羽鼓起来,并随着叫声颤抖。声音清晰而响亮,像“KO-KO-KO”。
Ⅱ 丹顶鹤的详尽内容简介
科学分类
界: 动物界 Animalia
门: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 鸟纲 Aves
目: 鹤形目 Gruiformes
科: 鹤科 Gruidae
属: 鹤属Grus
种: 丹顶鹤 G. japonensis
丹顶鹤(学名Grus japonensis),也叫仙鹤、白鹤(其实白鹤是另一种鹤属鸟类)、鴜鷜,中国古籍文献中对丹顶鹤有许多称谓,如《尔雅翼》中称其为仙禽,《本草纲目》中称其为胎禽。丹顶鹤是鹤类中的一种,因头顶有红肉冠而得名。它是东亚地区所特有的鸟种,因体态优雅、颜色分明,在这一地区的文化中具有吉祥、忠贞、长寿的寓意。
外形特征
丹顶鹤具备鹤类的特征,即三长——嘴长、颈长、腿长。成鸟除颈部和飞羽后端为黑色外,全身洁白,头顶皮肤裸露,呈鲜红色。传说中的剧毒鹤顶红(也有成鹤顶血)正是此处,但纯属谣传,鹤血是没有毒的,古人所说的“鹤顶红”其实是砒霜,即不纯的三氧化二砷,鹤顶红是古时候对砒霜隐晦的说法。丹顶鹤的尾脂腺被粉(冉羽)。幼鸟体羽棕黄,喙黄色。亚成体羽色黯淡,2岁后头顶裸区红色越发鲜艳。
[编辑]分布
丹顶鹤繁殖地在中国的三江平原的松嫩平原、苏联的远东和日本等地。它在中国东南沿海各地及长江下游、朝鲜海湾、日本等地越冬。
历史上丹顶鹤的分布区比现在要大得多,越冬地更为往南,可至福建、台湾、海南等地。由于这种鸟在文化种的特殊地位,地方志书中一直有着详细的记载,为研究它的古代分布提供了翔实的资料。
[编辑]习性
丹顶鹤每年要在繁殖地和越冬地之间进行迁徙,只有在日本北海道是当地的留鸟,不进行迁徙,这可能与冬季当地人有组织的投喂食物,食物来源充足有关。
丹顶鹤的栖息地是沼泽和沼泽化的草甸,食物主要是浅水的鱼虾、软体动物和某些植物根茎,以季节不同而有所变化。
丹顶鹤成鸟每年换羽两次,春季换成夏羽,秋季换成冬羽,属于完全换羽,会暂时失去飞行能力。
丹顶鹤的鸣声非常嘹亮,作为明确领地的信号,也是发情期交流的重要方式。
丹顶鹤属于单配制鸟,若无特殊情况可维持一生。每年的繁殖期从3月开始,持续6个月,到9月结束。它们在浅水处或有水湿地上营巢,巢材多是芦苇等禾本科植物。丹顶鹤每年产一窝卵,产卵一般2~4枚。孵卵由雌雄鸟轮流进行,孵化期31~32天。雏鸟属早成雏。
[编辑]分类
曾用名:
Ardea(Grus) japonensis P.L.S. Müller, 1776
Grus japponensis Gmelin, 1778
Antigone montignesia Bonaparte, 1854
Megalornis japonensis Wilder&Hubbard, 1938
有人认为北海道的丹顶鹤种群在鸣叫和迁徙上与大陆种群有差异,可划分为两个亚种,但基因分析表明二者没有显著形差异,因此这种说法至今没有得到认同。
[编辑]研究历史
丹顶鹤由于体形大、颜色分明,很容易辨认。人们对丹顶鹤的知识很早就有了一定的积累。中国的地方志书对其有连续的记录,丹顶鹤很早就被人们所饲养,唐宋年间尤为盛行。现在许多地方都有饲养的丹顶鹤供观赏之用。
1980年代后,对丹顶鹤的专项研究展开,至今已对其分布、繁殖地和越冬地的生态和行为、迁徙等掌握的一定的信息。目前丹顶鹤的人工繁殖和人工授精技术已经成熟。1990年代以后,根据环志研究和人造卫星跟踪技术,丹顶鹤的迁徙路线已经明确。
[编辑]文化中的意义
东亚地区的居民,用丹顶鹤象征幸福、吉祥、长寿和忠贞。在各国的文学和美术作品中屡有出现,殷商时代的墓葬中,就有鹤的形象出现在雕塑中。春秋战国时期的青铜器钟,鹤体造型的礼器就已出现。道教中丹顶鹤飘逸的形象已成为长寿、成仙的象征。
目前,中国国家林业局已将丹顶鹤作为国鸟唯一候选者,上报国务院。
[编辑]保护状况
丹顶鹤是大型涉禽,在湿地环境中属于食物链的上层,是湿地生物多样性的关键种。日本北海道的阿依努人把生活在钏路湿地的丹顶鹤称为“湿地之神”。目前它们面临的威胁主要有:
栖息地的破坏。在中国东北和远东地区人类活动对湿地的破坏在1960年代以后急剧加重,对湿地的围垦不仅侵占了原有的栖息地,还使原本连通的水系阻断,再加上近些年远东地区气候干旱化趋势明显,水域面积缩小严重。人类活动引入的污染也威胁着丹顶鹤的生存,此外如烧荒等开垦方法,对丹顶鹤的巢材和掩蔽处毁坏严重,致使其分布更为狭窄。
偷猎:由于自古东亚地区对丹顶鹤就有着对其羽毛和器官的需求,猎杀就难以避免。虽然近些年随着保护法规的建立,直接的猎杀很少发生,但是投毒用来猎捕其他水禽的方法,已成为丹顶鹤的重要死因。
目前,丹顶鹤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的红皮书中是濒危物种,在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中列入附录一。
Ⅲ 丹顶鹤有什么特征
我国人常把仙鹤和古松作为长寿的象征,人们认为的仙鹤实际上就是丹顶鹤。
丹顶鹤性情高雅,形态美丽,身披白色羽毛,喉、颊和颈为暗褐色,长而弯曲的黑色飞羽覆盖在白色尾羽上,朱红色的头顶犹如戴着一顶小红帽,再加上喙长、颈长、腿长更显出它的秀丽端庄。
在繁殖季节,雄鹤常引颈高歌,声音颇为响亮,雌鹤则翩翩起舞。双方对歌对舞,你来我往,欢度蜜月,直到雌鹤产卵前几个小时,才选择环水的芦苇浅滩进行筑巢。雌鹤产卵后就卧窝孵化,雄鹤则担任警戒保护,不离左右。孵化一个月后,雏鸟就会破壳而出。
丹顶鹤是典型的候鸟,每年随季节气候的变化,有规律的南北迂飞达几千公里,我国已将其列为一级保护动物。
Ⅳ 丹顶鹤有怎样的形态特征
丹顶鹤是东亚地区特有的鸟种,因体态优雅、颜色分明。丹顶鹤身长约1.2米至1.5米,翅膀打开约两米,丹顶鹤具备鹤类的特征,即嘴长、颈长、腿长。嘴为橄榄绿色。
成鸟除颈部和飞羽后端为黑色外,全身洁白,头顶皮肤裸露,呈鲜红色,长而弯曲的黑色飞羽呈弓状,覆盖在白色尾羽上。
丹顶鹤
Ⅳ 丹顶鹤的外形特征是什么
丹顶鹤具备嘴长、颈长、腿长的鹤类特征。成鸟除颈部和飞羽后端为黑色外,全身洁白,头顶皮肤裸露,呈鲜红色。传说剧毒鹤顶红从此处得来,但纯属谣传,鹤血是没有毒的,古人所说的“鹤顶红”其实是砒霜,即不纯的三氧化二砷,鹤顶红是古时候对砒霜隐晦的说法。丹顶鹤的尾脂腺被粉(冉羽)。幼鸟的羽毛为棕黄色,喙是黄色。青春期都是丹顶鹤羽色为黯淡,丹顶鹤头顶裸区的红色到2岁之后会越发鲜艳。
Ⅵ 丹顶鹤是什么
丹顶鹤(学名:Grus japonensis)是鹤类中的一种,大型涉禽,体长120~160厘米。颈、脚较长,通体大多白色,头顶鲜红色,喉和颈黑色,耳至头枕白色,脚黑色,站立时颈、尾部飞羽和脚黑色,头顶红色,其余全为白色;飞翔时仅次级和三级飞羽以及颈、脚黑色,其余全白色,特征极明显,极易识别。幼鸟头、颈棕褐色,体羽白色而缀栗色。常成对或成家族群和小群活动。迁徙季节和冬季,常由数个或数十个家族群结成较大的群体。有时集群多达40~50只,甚至100多只。但活动时仍在一定区域内分散成小群或家族群活动。夜间多栖息于四周环水的浅滩上或苇塘边,主要以鱼、虾、水生昆虫、软体动物、蝌蚪、沙蚕、蛤蜊、钉螺以及水生植物的茎、叶、块根、球茎和果实为食。分布于中国东北,蒙古东部,俄罗斯乌苏里江东岸,朝鲜,韩国和日本北海道。
中文名
丹顶鹤
学名
Grus
别称
仙鹤
界
动物界
门
脊索动物门
孔雀简介羊驼猫头鹰长颈鹿飞禽紫色北极熊火烈鸟海豹大天鹅圣墟360网络
形态特征
丹顶鹤具备鹤类的特征,即三长——嘴长、颈长、腿长。大型涉禽,全长约120厘米。体羽几乎全为纯白色。头顶裸出部分鲜红色;额和眼先微具黑羽;喉、颊和颈大部为暗褐色。次级和三级飞羽黑色,延长弯曲呈弓状。尾羽短、白色。嘴灰绿色,脚灰黑色。
丹顶鹤
成鸟除颈部和飞羽后端为黑色外,全身洁白,头顶皮肤裸露,呈鲜红色。传说中的剧毒鹤顶红(也有成鹤顶血)正是此处,但纯属谣传,鹤血是没有毒的,古人所说的“鹤顶红”其实是砒霜,即不纯的三氧化二砷,鹤顶红是古时候对砒霜隐晦的说法。丹顶鹤的尾脂腺被粉(冉羽)。幼鸟体羽棕黄,喙黄色。亚成体羽色黯淡,2岁后头顶裸区红色越发鲜艳。
大小量度:体重7000~9000g,9000~10500g;体长1200~1520mm;嘴峰151~167mm,135~167mm;翅560~670mm,557~635mm;尾300mm;跗跖267~301mm,255~297mm。
(注:雄性;雌性)
栖息环境
栖息于开阔平原、沼泽、湖泊、草地、海边滩涂、芦苇以及河岸沼泽地带,有时也出现于农田和耕地中,尤其是迁徙季节和冬季。
丹顶鹤具备鹤类的特征,即三长——嘴长、颈长、腿长。大型涉禽,全长约120厘米。体羽几乎全为纯白色。头顶裸出部分鲜红色;额和眼先微具黑羽;喉、颊和颈大部为暗褐色。次级和三级飞羽黑色,延长弯曲呈弓状。尾羽短、白色。嘴灰绿色,脚灰黑色。
Ⅶ 丹顶鹤的外形特点
丹顶鹤具备鹤类的特征,即三长——嘴长、颈长、腿长。成鸟除颈部和飞羽后端为黑色外,全身洁白,头顶皮肤裸露,呈鲜红色。
传说中的剧毒鹤顶红(也有成鹤顶血)正是此处,但纯属谣传,鹤血是没有毒的,古人所说的“鹤顶红”其实是砒霜,即不纯的三氧化二砷,鹤顶红是古时候对砒霜隐晦的说法。丹顶鹤的尾脂腺被粉(冉羽)。幼鸟体羽棕黄,喙黄色。亚成体羽色黯淡,2岁后头顶裸区红色越发鲜艳。
(7)丹顶鹤股票形态分析扩展阅读:
丹顶鹤(学名:Grus japonensis):是鹤类中的一种,大型涉禽,体长120-160厘米。颈、脚较长,通体大多白色,头顶鲜红色,喉和颈黑色,耳至头枕白色,脚黑色,站立时颈、尾部飞羽和脚黑色,头顶红色,其余全为白色。
飞翔时仅次级和三级飞羽以及颈、脚黑色,其余全白色,特征极明显,极易识别。幼鸟头、颈棕褐色,体羽白色而缀栗色。
常成对或成家族群和小群活动。迁徙季节和冬季,常由数个或数十个家族群结成较大的群体。有时集群多达40-50只,甚至100多只。
但活动时仍在一定区域内分散成小群或家族群活动。夜间多栖息于四周环水的浅滩上或苇塘边,主要以鱼、虾、水生昆虫、软体动物、蝌蚪、沙蚕、蛤蜊、钉螺以及水生植物的茎、叶、块根、球茎和果实为食。分布于中国东北,蒙古东部,俄罗斯乌苏里江东岸,朝鲜,韩国和日本北海道。
栖息于开阔平原、沼泽、湖泊、草地、海边滩涂、芦苇、沼泽以及河岸沼泽地带,有时也出现于农田和耕地中,尤其是迁徙季节和冬季。
参考资料:网络——丹顶鹤的外形特点
Ⅷ 丹顶鹤是什么
丹顶鹤(学名:Grus japonensis)是鹤类中的一种,大型涉禽,体长120~160厘米。颈、脚较长,通体大多白色,头顶鲜红色,喉和颈黑色,耳至头枕白色,脚黑色,站立时颈、尾部飞羽和脚黑色,头顶红色,其余全为白色;飞翔时仅次级和三级飞羽以及颈、脚黑色,其余全白色,特征极明显,极易识别。
形态特征:
丹顶鹤体长约160厘米,翼展240厘米,体重约10公斤。全身几纯白色,头顶裸露无羽、呈朱红色,额和眼先微具黑羽,眼后方耳羽至枕白色,颊、喉和颈黑色;次级飞羽和三级飞羽黑色,三级飞羽长而弯曲,呈弓状,覆盖于尾上,因此,站立时尾部黑色,实际是三级飞羽,而尾、初级飞羽和整个体羽全为白色,飞翔时极明显。嘴较长,呈淡绿灰色,颈、腿也都很长,两翅中间长而弯曲的飞羽为黑色,并且在站立时整个飞羽都盖在尾部,常常使人误认为它有一个黑色的尾羽。雌雄相似。
虹膜褐色,嘴灰绿色,尖端黄色。胫裸露部分和跗跖及趾灰黑色,爪灰色。
雏鸟被有黄褐色的绒羽,背部的颜色浅,腹部较深,肩部为乳白色,嘴和腿均是肉红色,3~4月后体羽逐渐变成洁白的颜色,头顶部的裸露部分则要到10个月以后才出现红色。
丹顶鹤的骨骼外坚内空,强度是人类骨骼的7倍,而且它在迁徙的时候,常常排成巧妙的楔形,使后面的个体能够依次利用前面个体扇翅时所产生的气流,从而进行快速、省力、持久的飞行,时速可达40公里左右,飞行高度可以超过5400米以上,而且能够边飞边鸣。
Ⅸ 丹顶鹤的象征意义
仙鹤在古代是“一鸟之下,万鸟之上”,仅次于凤凰的“一品鸟”,明清一品官吏的官服编织的图案就是“仙鹤”。同时鹤因为仙风道骨,为羽族之长,自古被称为「一品鸟」,寓意第一。
一品是古代最高官阶的名称,皇帝以下文武百官共分九级,一品最高。仙鹤也是鸟类中最高贵的一种鸟,代表长寿、富贵。传说它享有几千年的寿命。仙鹤独立,翘首远望,姿态优美,色彩不艳不娇,高雅大方。
人们也把鹤作为高官的象征。一幅鹤立在潮头岩石上的吉祥纹图,取“潮”与“朝”的谐音,象征像宰相一样“一品当朝”;仙鹤在云中飞翔的纹图,象征“一品高升”;日出时仙鹤飞翔的纹图,象征“指日高升”。
(9)丹顶鹤股票形态分析扩展阅读:
一、丹顶鹤简介:
丹顶鹤(学名:Grus japonensis):是鹤类中的一种,大型涉禽,体长120-160厘米。颈、脚较长,通体大多白色,头顶鲜红色,喉和颈黑色,耳至头枕白色,脚黑色,站立时颈、尾部飞羽和脚黑色,头顶红色,其余全为白色。
飞翔时仅次级和三级飞羽以及颈、脚黑色,其余全白色,特征极明显,极易识别。幼鸟头、颈棕褐色,体羽白色而缀栗色。
二、文化意义:
其实,传说中的仙鹤,就是丹顶鹤,它是生活在沼泽或浅水地带的一种大型涉禽,常被人冠以“湿地之神”的美称。它与生长在高山丘陵中的松树毫无缘份。但是由于丹顶鹤寿命长达50~60年,人们常把它和松树绘在一起,作为长寿的象征。
东亚地区的居民,用丹顶鹤象征幸福、吉祥、长寿和忠贞。在各国的文学和美术作品中屡有出现,殷商时代的墓葬中,就有鹤的形象出现在雕塑中。春秋战国时期的青铜器钟,鹤体造型的礼器就已出现。
黄老道学在东汉兴盛起来。由道家发展成为道教,成立教团组织,创始人是1900年前的张道陵(公元34—156年)。他说太上道君(即老子)降临,授他“天师”称号,创立了五斗米道。他学道的地方就是鹤鸣山,这里还有待鹤轩、听鹤亭等建筑。
道教著作《云笈七签》中说张道陵可骑鹤往来。佛教是修来世,而道教是修今生。道教认为人这个生命,经过修炼,灵魂和肉体可以升天,长生不死,从而达到神仙的境界,“与天地同休,与日月同寿”。
2003年,中国国家林业局和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启动了国鸟评选活动,并成立了专家评选小组和确定了评选标准。2004年5至6月,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中国新闻社、新浪网联合全国20多家新闻网站举办了网上推举国鸟活动。
在候选的10种鸟类中,丹顶鹤获得500万网民中64.92%的选票,遥遥领先于其它竞争者。中国国家林业局把丹顶鹤作为唯一的国鸟候选鸟上报国务院。
Ⅹ 丹顶鹤的特征是什么
丹顶鹤又名仙鹤,属于鹤科,在嫩江、松花江和乌苏里江流域繁殖;长江下游及沿海越冬;在河北、山东为旅鸟,在台湾能够偶尔见到。
丹顶鹤属于大型涉禽。身体全长约120厘米。羽毛几乎全为纯白色。头顶裸出部分鲜红色;额和眼先微具黑羽;喉、颊和颈大部为暗褐色。次级和三级飞羽黑色,延长弯曲呈弓状。尾羽短、白色。嘴灰绿色,脚灰黑色。
栖息于芦苇及其它荒草的沼泽地带。常被人冠以“湿地之神”的美称。食物主要是水生植物的嫩芽、种子、水生昆虫、软体动物和鱼类等。
丹顶鹤是一雄一雌制,配偶可维持终身。丹顶鹤的巢很简陋,多为干枯的芦苇、苔草等水生植物的茎、叶和花序。在鸟裕尔河上游,一般每年四月中至五月中旬产卵,每窝通常产两枚,偶尔也有产三枚的,卵很大,卵壳厚实,呈灰褐色,钝端密布茶褐色不规则斑块,卵重250克左右。孵卵期为31天左右,雌雄二亲鸟轮流孵卵,但夜间多为雌鸟担任。雏鸟为早成鸟,出壳后即能蹒跚步行,但如无惊扰,雏鸟并不离开亲鸟远行,四、五天后,雏鸟即随亲鸟在浅水滩的草丛中觅食小鱼、蝌蚪、昆虫和各种植物嫩芽。幼鹤发育很快,八月下旬即能随亲鸟习飞,九月中下旬,早出巢的雏鸟即随亲鸟陆续南迁,至11月初全部迁完。我国的丹顶鹤是典型的候鸟,但留存哈尔滨动物园的丹顶鹤也能在室外过冬。
丹顶鹤羽色素朴纯洁,体态飘逸雅致,鸣声超凡不俗,在《诗经·鹤鸣》中就有“鹤鸣于九皋,声闻于野”的精彩描述。丹顶鹤性情高雅,形态美丽,素以喙、颈、腿“三长”著称,直立时可达一米多高。在中国古代神话和民间传说中被誉为“仙鹤”,成为高雅、长寿的象征,在诗词和中国画中,常被文学家、艺术家作为主题而称颂。其实它与生长在高山丘陵中的松树毫无缘份,而且寿命一般只有二三年,并不长寿。
丹顶鹤曾广泛分布在亚洲东部。由于栖息条件改变,数量大为减少,分布区也急剧缩小,据调查其现在的繁殖区,仅见于松嫩平原以东至黑龙江下游和乌苏里江流域的低地沼泽,以及日本北海道的钏路湿原,其种群总数量至1981年夏统计已不足一千只(包括在日本、苏联境内的繁殖数)。丹顶鹤的越冬地亦大为缩小,除日本北海道基本上为留鸟外,主要越冬地是朝鲜半岛中部和我国长江下游湖泊地区及沿海一带。
我国在丹顶鹤等鹤类的繁殖区和越冬区建立了扎龙、向海、盐城等一批自然保护区。在江苏省盐城自然保护区,越冬的丹顶鹤最多一年达600多只,成为世界上现知数量最多的越冬栖息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