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行情解析 » 阿里巴巴股票的技术分析
扩展阅读
北京京运通科技股票 2025-07-12 08:30:16
南阳路捷股票代码 2025-07-12 07:58:31
中国国航空股票股 2025-07-12 07:23:03

阿里巴巴股票的技术分析

发布时间: 2021-06-18 18:55:35

❶ 如何看待阿里巴巴股权之争这个问题

这次风波,可能是马云的危机,但也可能是马云的机会。“雅虎获得控制权,只能说是增加了谈判筹码,但最终把股权卖给马云是必然的,”前阿里巴巴高管称,“商业终归是商业。”自雅虎、阿里巴巴就控股权公开争执后,阿里巴巴股价开始上涨,一度摸高至14.31美元。

沸沸扬扬的阿里巴巴控股权之争,从最初雅虎CEO巴茨咄咄逼人、“马云会否出局”的悬念到现在的“卫哲放狠话”,“交恶”两年多的台下之争正演变为一场台面上的口水仗。

雅虎与阿里巴巴,有哪些不得不说的故事?这场“控股权”风波,背后是谁在控制?

马云和杨致远:亲密的接触

这场阿里巴巴控股权之争的公开化,是由一份即将生效的协议引起的。

2007年11月,阿里巴巴集团B2B业务在香港上市时的招股说明书中,披露了5年前雅虎入股阿里巴巴双方签订的协议内容。这份被外界称为“雅巴合作”的协议称,雅虎以10亿美元及雅虎中国全部资产,换取阿里巴巴集团39%股权,约定在2010年10月后,雅虎将获得阿里巴巴董事会的第二个席位,同时雅虎的投票权将由35%增至39%,马云等管理层则从35.7%降至31.7%,软银则保持29.3%不变。由此,马云可能失去对阿里巴巴的控制权。

马云当年为何签这么一份可能对自己不利的协议呢?这离不开杨致远。

马云与杨致远结识于1997年底,彼时马云就职于外经贸部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

“那时我在雅虎,来北京出差,当时开通了雅虎中文版,我陪杨致远回来,在北京有个新闻发布会,马云当时在外经贸部,他代表政府来接待我们。”曾任阿里巴巴美国公司总经理和阿里巴巴集团CTO、现任北极光创投合伙人的吴炯对时代周报说。

此后,马云与杨致远及吴炯都保持着联系,直到1999年马云创办阿里巴巴并融来2000万美元时,吴炯决定加盟阿里巴巴,“我当时就想马云这个人以后一定能成大事,”吴炯说,“一见面马云就展示了他准备做的阿里巴巴网站的雏形,我一看就明白,这又是一次机遇。”

虽然马云从雅虎挖人了,但马云与杨致远仍交好。与马云的强势相比,杨致远被业界公认为“作风平易近人、处世谦虚谨慎”。

于是就有了2005年8月时的“雅巴交易”。彼时的阿里巴巴远不是今天“等同于中国电子商务”的地位,对于雅虎的10亿美元及对阿里巴巴的认同带来的好处,马云显然无法拒绝。

阿里巴巴前高管认为,马云当时需要雅虎,但能有那样一个协议,还是因为对杨致远在雅虎地位的绝对信任。在阿里收购雅虎中国、雅虎获得阿里集团40%股份后,杨致远对双方关系的互动和管理也可谓良好。虽为第一大股东,但杨致远基本不插手阿里巴巴的运营,他认为“这是马云的事”。以杨致远的商业逻辑来看,雅虎对阿里巴巴是一项财务投资,这完全是马云的生意,由马云说了算。

这就是杨致远,或许这正是马云能够签那份“雅巴合作”协议的根本原因。这样的关系让马云认为,即使到2010年10月,雅虎也不会行使上述条款所赋予的权益。

但不得不说,在这件事情上,马云有点乐观了。

马云和巴茨:犯冲的“对决”

马云与杨致远的蜜月因巴茨的到来而结束。2009年1月,卡罗尔 巴茨担任雅虎CEO并成为雅虎董事会成员,杨致远则因与微软洽购案的失败辞去CEO一职,但仍留任雅虎董事会成员,并重新扮演“雅虎酋长”的角色。

作为“前互联网时代”的英雄,杨致远对雅虎的发展有“错误”的一面,比如“搜索只是吸引网民来雅虎的招牌菜,留住人还要靠雅虎的媒体内容”,之所以有这类的发展思路,因为杨致远不理解搜索的根本,那时也没有竞价排名之类的业务模式。雅虎空有搜索技术先发优势,却没法化为商业价值。

如今被谷歌超越、被各种互联网新应用所淹没的雅虎,已是“没落的英雄”。香港一位财经分析师表示,雅虎全球收入的85%来自对阿里巴巴的控股和雅虎日本的收入。的确,据时代周报记者在日本的调查了解,雅虎的搜索引擎至今雄踞日本市场第一名。

由此可以理解,5年前阿里巴巴与雅虎的交易,曾有人觉得杨致远是“冤大头”,但现在业界的评论是:“这单交易可能是杨近年来职业生涯唯一正确的决定”。

对于巴茨,马云也有点大意。2009年3月,即巴茨上台两个月后,马云在一次采访中表示:雅虎去留无所谓,只是一个股东。但一向风格强硬的巴茨未必这么认为。

巴茨刚上任想做出业绩,而雅虎最大的收益来源—阿里巴巴的收入—则是她“耍威风”的重点。据外国媒体报道,巴茨在雅虎主营业务的决策上并没有体现出她对互联网的理解,导致公司屡屡流失人才,业绩让投资者失望。

但越是这样,巴茨越要体现自己的价值。据外媒报道,马云在2009年巴茨上任之初时去美国拜访,巴茨当着阿里巴巴管理层的面,指责马云没有把雅虎中国做好。

据称,随后巴茨还有很多强势举动和意图控制阿里巴巴的想法表露出来。在这种情况下,马云和他的管理团队开始重新审视雅虎39%股份给公司带来的不确定性。

在这期间,在微软欲收购雅虎时,阿里巴巴方面放出风声,希望筹集资金回购雅虎手中的股份,增强其自身独立性。但是,雅虎不肯放弃阿里巴巴的股份。

因而,从技术层面上看,正如互联网资深评论人士方兴东所言:“马云甚至可能下课。”

马云危机如何化解?

9月初,巴茨表示无意出售持有的阿里巴巴39%的股份,她本人也可能加入阿里巴巴董事会。这一言论非常符合巴茨的风格,但没料到半个月后会在中国媒体上掀起一场关于阿里巴巴控制权的争夺风波。

“一言以蔽之:马云闹庄,不是雅虎挑事。”阿里巴巴前资深高管对时代周报记者说道,“这次在媒体掀起的风波,应该是马云的公关战。马云的公关战是世界级的,成功地撬动这个话题,旨在吸引公众关注,从而给雅虎压力。”

可佐证的是,在中国媒体掀起风波之后,巴茨在美国开始服软:“我们作为股东对阿里巴巴的投资是战略性的,对公司和股东来说是一项很好的投资。”巴茨还对马云赞誉有加:“作为股东,雅虎不会干涉阿里巴巴的经营业务,我们支持马云及其团队的经营决策。”巴茨称马云是“我们这个时代给人留下最深刻印象的企业家之一”。

但阿里巴巴并不想放过巴茨。巴茨曾表示,在支付宝和淘宝上市之前,雅虎不会减持阿里巴巴的股份。但对巴茨的这个期待,阿里巴巴副总裁、雅虎中国总经理、淘宝首席市场官王帅回应称:“淘宝网没有上市计划。暂不会考虑以赢利为目的的商业模式的尝试,更不会为上市而去改变和调整自己的核心目标。”

随后在给时代周报的回应中,王帅称,所谓控制权之争,其核心是对中国市场、对客户、对合作伙伴的理解尊重之争。抛开上述基础,凭空讨论所谓“控制权”之争毫无意义。对于雅虎CEO巴茨提出的“可能将加入阿里巴巴董事会”的表态,王帅表示,自巴茨出任雅虎CEO以来,其对互联网业务、中国市场以及合作伙伴的种种决定和表态,让人难以理解。先集中精力努力提升美国雅虎现状,或许也不失为一个好的选择。

不仅王帅频频发话,9月21日,阿里巴巴网络有限公司CEO再放狠话:“对于阿里巴巴而言,雅虎是爷爷辈的企业,但作为爷爷辈的雅虎为老不尊”,并指责雅虎并不曾提供搜索技术。

公关战至此,阿里巴巴方面有点“过了”。事实上,阿里巴巴前高管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2006年并购了雅虎中国后,曾想用雅虎搜索替换掉最原始的淘宝搜索程序,但觉得替换非常麻烦,就一直用到现在。”

换言之,不是雅虎没有提供搜索技术,而是阿里巴巴方面不愿意用人家的。对此,时代周报记者曾向阿里巴巴方面求证,但阿里巴巴不予回应。

另一个对雅虎的指责是,去年9月中旬,阿里巴巴股价达到20港元上下,在阿里巴巴十周年生日前两天,雅虎抛售阿里巴巴近1.1%的股份,让“阿里巴巴措手不及”。但阿里巴巴却没有指出,就在雅虎抛售阿里巴巴股票的六天前,是马云先以20.78-21港元的价格,高位抛售公司1300万股股份,套现约2.70亿港元。正如洪波在其博客中指出,“马云可以出售,雅虎就不可以?都是商业行为,都在追求投资回报,还是客观一点吧。”

事实上,对于马云是否有可能出局的担心,业界大多数分析人士认为,这是个“伪命题”。因为,马云对阿里巴巴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马云在中国政府层面的影响、在国际上的影响,更是不可小看。不仅职业经理人巴茨明白这一点,软银的孙正义更是明白这一点,让马云出局,除非大家不想玩了。但从巴茨女强人的个性、不肯输于马云、甚至还要以此立威的心态来看,巴茨拿控股权来说事,一点也不奇怪。

马云应如何应对?阿里巴巴前高管认为,马云有两个可行方案,一是争取孙正义,抗衡雅虎。“雅巴争执中,真正的关键角色是孙正义。孙会比较倾向于支持马云。因为淘宝和支付宝的上市,对他利益最大,雅虎呢,会坐等分肥。而这一点,正是马云迟迟不愿上市的核心原因。”

二是吸引投资,返购雅虎。“买下雅虎25%股权即可控股,需要50亿美元,但马云目前没有。”

中国的明星企业家们开始为第一波融资还债了,马云也是如此。有传言称,马云“很有可能以支付宝的控股权换取资金,并取得阿里巴巴的控制权”。

这次风波,可能是马云的危机,但也可能是马云的机会。“雅虎获得控制权,只是增加了谈判筹码,但最终把股权卖给马云是必然的,”阿里巴巴前高管称,“商业终归是商业。”

❷ 利用技术分析方法对阿里巴巴股票进行分析

西安市澳我 chengtang1764

❸ 阿里巴巴的优势和劣势分析

1.零售业的霸主。GMV比排名第二的电商亚马逊高出一倍多(亚马逊的数据按2018年报批露的第三方销售1600亿美元,占比58%推算,总额约2700多亿美元,人民币大概2万亿)。电商的双向规模壁垒~供应商越多,消费者越想去逛,消费者逛得越多,供应商越想去开店。

我眼中阿里巴巴的优缺点
2.在电商的大规模运用中磨练出先进的技术,向云计算延申。按Gartner的数据公有云国内排名第一,全球第三。增迅超过亚马逊。

我眼中阿里巴巴的优缺点
再说缺点:

1.电商的双向规模壁垒,可靠性不如IM和社交那样高。参见阿里过去在中国,东南亚,包括目前正在欧洲发起的对亚马逊的挑战。以及拼多多对阿里的挑战。。。

我眼中阿里巴巴的优缺点
2.云计算到后面有可能成为企业间的社交关系,潜力巨大,但现在持续亏钱,最新毛利还是负数。也面对国内其它增速更快对手的竞争。

3.以盒马鲜生为代表的地面生鲜新零售,商业模式上还有不少存疑之处,需要时间来观察。但现实烧钱厉害。

4.在外卖,文娱,健康等等方面多点出击,而且都是控股,自己投入其中直接参与竞争。目前也都亏损。重要的还不是一时的亏损问题,而是这种模式让人有一种:一个公司的聪明人,想要与全天下的聪明人竞争的感觉。

最后,阿里好像从不派息。我个人理解这是他们相信自己把公司的自由现金流用于再投资,会比股东自己做更好。结合前面提到的,他们独有的多点出击,全面参与各个领域竞争的模式,估计这种做法会长期持续下去。

放在以前,我会断然认定这种做法是错误的。而今天,我已经学会了用更开放的心态来看待这个问题:
世界本身是失控的,不应该给任何事物限定边界。自己不懂的东西,不一定是错的,也有可能成功~希望借此抛砖引玉,让真正懂阿里的朋友出来讲讲不同意见,给我学习的机会。

但自己不懂,至少自己不能投,这个基本原则不能变。

❹ 阿里巴巴股票K线方法分析

K线理论发源于日本,是最古老的技术分析方法,1750年日本人就开始利用阴阳烛来分析大米期货。K线具有东方人所擅长的形象思维特点,没有西方用演绎法得出的技术指标那样定量,因此运用上还是主观意识占上风。面对形形色色的K线组合,初学者不禁有些为难,其实浓缩就是精华,就如李小龙把招式从复杂化为简单反能一招制敌,笔者也把浩瀚的K线大法归纳为简单的三招,即一看阴阳,二看实体大小,三看影线长短。

一、看阴阳

阴阳代表趋势方向,阳线表示将继续上涨,阴线表示将继续下跌。以阳线为例,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多空拼搏,收盘高于开盘表明多头占据上风,根据牛顿力学定理,在没有外力作用下价格仍将按原有方向与速度运行,因此阳线预示下一阶段仍将继续上涨,最起码能保证下一阶段初期能惯性上冲。故阳线往往预示着继续上涨,这一点也极为符合技术分析中三大假设之一股价沿趋势波动,而这种顺势而为也是技术分析最核心的思想。同理可得阴线继续下跌。

二、看实体大小

实体大小代表内在动力,实体越大,上涨或下跌的趋势越是明显,反之趋势则不明显。以阳线为例,其实体就是收盘高于开盘的那部分,阳线实体越大说明了上涨的动力越足,就如质量越大与速度越快的物体,其惯性冲力也越大的物理学原理,阳线实体越大代表其内在上涨动力也越大,其上涨的动力将大于实体小的阳线。同理可得阴线实体越大,下跌动力也越足。

三、看影线长短

影线代表转折信号,向一个方向的影线越长,越不利于股价向这个方向变动,即上影线越长,越不利于股价上涨,下影线越长,越不利于股价下跌。以上影线为例,在经过一段时间多空斗争之后,多头终于晚节不保败下阵来,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不论K线是阴还是阳,上影线部分已构成下一阶段的上档阻力,股价向下调整的概率居大。同理可得下影线预示着股价向上攻击的概率居大。完整图文教程:https://www.youxiagushi.com/main/viewthread.php?tid=27099&fromuid=69176

❺ 阿里巴巴赢利点分析

淘宝的盈利主要依靠各种形式的广告,而天猫主要是向卖家直接收租,卖家需要为通过支付宝交易成功的订单,支付一定比例的佣金,不过天猫的卖家也会购买营销产品吸引流量,包括直通车产品和展示广告。只可惜这三个平台的独立运营数据在IPO招股书中并没披露,只是笼统的将B2C和C2C业务打包算成“批发”业务,进行了整体的财务数据披露。

❻ 阿里巴巴的为何不在大陆交易所上市从股权结构和上市条件分析

阿里巴巴为何不在国内上市?1、从法律角度分析阿里巴巴的上市地选择:阿里巴巴在境内上市的可能性几乎为零。
首先,拆除VIE结构技术复杂。将境外权益转到境内,过程中涉及到系列协议的终止、废除等诸多法律问题,需要付出相应的对价。

软银、雅虎持有阿里巴巴开曼公司股份,阿里巴巴开曼公司通过VIE结构控制境内阿里巴巴集团的权益。“如果把阿里巴巴开曼公司变成空壳,权益转回到境内,不再向其输送利益,软银、雅虎持有的是空壳,需要获得什么样的收益?是不是该在境内上市的阿里巴巴集团中,也持有30%股份?但问题就在于,当初设置VIE结构就是不让外资投资境内的公司。”
且不说软银、雅虎愿不愿意退出,假设二者愿意退出,阿里巴巴集团按照上市的价格赎买股份,如果阿里巴巴集团估值达到千亿美元,雅虎软银所持股份加起来估值几百亿美元。通常拆除VIE架构,可以通过内地人民币基金接盘。“但阿里巴巴体量这么大,没人能接这个盘子。”
其次,牵扯到的税务、审计和时间成本高昂。阿里巴巴集团之前为上市所做的准备,包括文件、期权等方面,都是按照境外规则设计。如果转回境内,一是面临大量税收,二是需要按照境内的会计准则重新设计。“税务、审计的成本都是非常惊人的,超出很多人的想象。”
登陆A股也不利于阿里巴巴的国际化进程。“如果在美国上市,可以用美国上市的股份直接做股权并购,成本很低。如果转移到国内,对未来在国际上并购无正面影响,转移到国内不是理性的做法。”
再来看看阿里巴巴董事局执行副主席蔡崇信的公开说法:
中国资本上市环境有几个技术问题。首先,货币不是完全流通的,阿里要成为国际公司,就必须让国际资本进入,但是A股市场对外资交易有很大限制;而从法律的角度来说,中国上市的公司主体必须在中国,但是和很多其他互联网公司一样,阿里也是VIE结构,母公司注册地点并不在国内。
2、阿里巴巴的大股东——雅虎和软银都是外国公司。阿里巴巴上市后仍然想维持创始人对公司的控制。阿里集团目前采用的是比较特殊的合伙人制度,这种制度可能在大陆上市以后无法延续。但这种公司治理结构被马云认为是阿里集团生命的基础。
目前马云及他的合伙人只拥有阿里巴巴集团约10%的股份(马云持有7%左右股份),但他们有权提名董事会的大部分董事,当然阿里巴巴的股东们可以否决合伙人提出的这些董事候选人,但之后仍然由这些合伙人重新挑选新的候选人以供股东批准。
马云希望,公司上市之后创始人也依然对公司紧握掌控权,现在阿里巴巴拟赴美上市,应该就是奔着合伙人对上市公司控制权的优惠而去。
A股承载力虚弱。尽管A股市场规模较大,总市值20多万亿元,即使和全球成熟市场相比,这个市值规模也名列前茅,但由于机制等问题,其体质较为虚弱。
3、从另一个角度来说,阿里巴巴之所以拟在美股上市,是由于其成熟市场严格的监管和法律法规,以及集体诉讼制度,使得上市公司不敢肆意妄为,滥竽充数的坏公司将会原形毕露并被及时清除出场,好公司则会只争上游从而赢得投资者青睐,这样的环境更有利于阿里巴巴的茁壮成长。

❼ 如何为阿里巴巴估值

可以通过收益法来做。
据预计,阿里巴巴很快将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提交IPO申请文件。届时,这家占据中国电子商务80%份额电子商务巨头将首次对外公开其内部情况。基于不同的标准,市场当前对阿里巴巴的估值在800亿美元至1500多亿美元之间。
基于合成证券(Synthetic securities)
由于等不及阿里巴巴IPO,香港一些对冲基金已经开始从投资银行购买旨在模仿阿里巴巴股票表现的股票凭证,甚至有对冲基金创建了自己的股票凭证。
这些凭证通过长期持仓阿里巴巴主要股东软银和雅虎的股份,然后通过短仓来隔离其阿里巴巴股份。从而自制出阿里巴巴合成股。
美银美林预计,依据这些凭证,阿里巴巴的估值最低为800多亿美元。但投行分析师认为,银行凭证通常有约20%的折扣,因此阿里巴巴的真正估值应该接近1000亿美元。
需要指出的是,这些组合证券的估值并不稳定。在过去的一年中,以日元计价的股指已翻了近一番。尽管科技股近期出现了低迷,但软银和雅虎的股价自2012年9月阿里巴巴发行可转换债券以来还是上涨了130%。
基于可转换债券
来自债券持有人和其他投资者的信息显示,阿里巴巴未上市股票及可转换债券的潜在买家为阿里巴巴做出了1200亿美元至1500亿美元的估值。
这与2012年阿里巴巴发行16亿美元可转换债券形成鲜明对比。当时,阿里巴巴的估值还不到400亿美元。根据协议,这部分债券在IPO之后可以转换为股票。
今年2月份的一笔股票交易凸显了阿里巴巴估值的变化幅度。当时,美国投资基金老虎环球(Tiger Global)从中国游戏开发商巨人网络购买了阿里巴巴股份,为阿里巴巴估值约1280亿美元。知情人士还称,考虑到费用和交易结构等他因素,阿里巴巴的实际估值还要略高。
但鉴于市场的高度流动性,由这样一笔股票交易所体现的估值也存在一定的动荡性。有投资者表示,许多试图购买股票的对冲基金根本找不到卖家,甚至在估值接近1500亿美元的情况下也是如此。
这意味着,与2012年向淡马锡基金等发行可转换债券时估值仅400亿元相比,阿里巴巴的IPO估值仍要高出2倍多。阿里巴巴竞争对手腾讯和网络的股价在开盘当天都大幅上涨,分析师称,这是因为投资者越来越相信这些科技公司有能力从智能手机用户身上赢得利润。
基于竞争对手市盈率
理论上讲,将阿里巴巴与竞争对手相比来计算其估值是最简单、可靠的方法。但问题是,当前缺乏有关阿里巴巴的足够信息,且真正能与阿里巴巴相对比的企业也少之又少。
其中,最常见的是将阿里巴巴与Facebook、腾讯和亚马逊向对比。Facebook在业务方面与阿里巴巴相差最远,但两家公司有一些类似的发展经历。至于腾讯,如果投资者认为中国所有大型互联网公司都差不多,则两家公司确实具有可比性。至于亚马逊,两家公司都在销售商品,但模式不同。
相比之下,日本的乐天(Rakuten)可能最适合与阿里巴巴直接对比。与阿里巴巴一样,乐天也运营着一个在线市场,并不销售商品,而是收取佣金。
当前,投资者所掌握的阿里巴巴的唯一的信息来自雅虎的季度财报。据雅虎提交给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的财报显示,阿里巴巴2013年的利润为35亿美元。
基于去年的利润,Facebook当前的市盈率为100倍,亚马逊为500倍,腾讯为50倍,乐天为40倍。基于上述市盈率,对比阿里巴巴2013年的利润,其估值在1410亿美元至1760亿美元之间。

阿里巴巴价值评估案例分析报告

一、公司概况

二、基于财务视角的企业价值分析
(一)盈利能力状况的分析
1、净资产收益率
2、总资产报酬率
3、销售利润率
4、盈余现金保障倍数
(二)资产状况分析
1、总资产周转率
2、应收账款周转率
3、不良资产比率
4、流动资产周转率
(三)债务风险状况分析
1、资产负债率
2、速动比率
3、现金流动负债比率
4、已获利息倍数
(四)经营状况分析
1、销售增长率
2、资本保值增长率
3、销售利润增长率、
4、总资产增长率
5、技术投入比率(本年科技支出合计/主营业务收入净额)
(五)综合财务分析
提示:净资产收益率可以细分为三个指标:营业净利率、总资产周转率和权益乘数,通过分解,可以把这个综合指标产生升降变化的原因具体化。即运用杜帮财务分析法。
三、基于评估视角的企业价值分析
提示:可以运用市场比较法,收益法和成本法等估值方法对企业价值进行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