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层次分析的模型
将问题包含的因素分层:最高层(解决问题的目的);中间层(实现总目标而采取的各种措施、必须考虑的准则等。也可称策略层、约束层、准则层等);最低层(用于解决问题的各种措施、方案等)。把各种所要考虑的因素放在适当的层次内。用层次结构图清晰地表达这些因素的关系。 假设有三个干部候选人y1、y2 、y3,按选拔干部的五个标准:品德,才能,资历,年龄和群众关系,构成层次分析模型。
『贰』 什么是层次分析法
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简称AHP)是对一些较为复杂、较为模糊的问题作出决策的简易方法,它特别适用于那些难于完全定量分析的问题.它是美国运筹学家T.L.Saaty 教授于70年代初期提出的一种简便、灵活而又实用的多准则决策方法.
§1 层次分析法的基本原理与步骤
人们在进行社会的、经济的以及科学管理领域问题的系统分析中,面临的常常是一个由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的众多因素构成的复杂而往往缺少定量数据的系统.层次分析法为这类问题的决策和排序提供了一种新的、简洁而实用的建模方法.
运用层次分析法建模,大体上可按下面四个步骤进行:
(i)建立递阶层次结构模型;
(ii)构造出各层次中的所有判断矩阵;
(iii)层次单排序及一致性检验;
(iv)层次总排序及一致性检验.
下面分别说明这四个步骤的实现过程.
1.1 递阶层次结构的建立与特点
应用AHP分析决策问题时,首先要把问题条理化、层次化,构造出一个有层次的结构模型.在这个模型下,复杂问题被分解为元素的组成部分.这些元素又按其属性及关系形成若干层次.上一层次的元素作为准则对下一层次有关元素起支配作用.这些层次可以分为三类:
(i)最高层:这一层次中只有一个元素,一般它是分析问题的预定目标或理想结果,因此也称为目标层.
(ii)中间层:这一层次中包含了为实现目标所涉及的中间环节,它可以由若干个层次组成,包括所需考虑的准则、子准则,因此也称为准则层.
(iii)最底层:这一层次包括了为实现目标可供选择的各种措施、决策方案等,因此也称为措施层或方案层.
递阶层次结构中的层次数与问题的复杂程度及需要分析的详尽程度有关,一般地层次数不受限制.每一层次中各元素所支配的元素一般不要超过9个.这是因为支配的元素过多会给两两比较判断带来困难
『叁』 股票中,什么是比例分析法
股票的公允价值与投资者期望从持有股票获得的回报相关。 因此,要获得股票的正确价值,你需要通过投资股票来查看你将获得的未来回报,然后使用适当的折扣率对其进行折扣以达到其现值。美丽的桃花阁里看到美丽的你,你端庄美丽
『肆』 有了指标怎么用层次分析法建立模型
层次分析法是为了对某些事情由于一些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的因素而缺乏定量数据的决策问题做出合理解决的办法,我根据一个实例来进行说明。
【说明结论】需要对所得出的结果进行分析,带入实际问题进行检验,如果所得出的结论和实际相差很大,便可以舍去。重新建立模型进行解决(如:模糊评价法)
本题就是优先选择去杭州
【程序(附录)】
由matlab程序,可求矩阵A的最大特征根,及相对应的特征向量。
clear;
clc;
A=[1,3,7,5;1/3,1,3,3;1/7,1/3,1,1/3;1/5,1/3,3,1];%输入比较矩阵
n=length(A);%说明矩阵大小
[b,lam]=eig(A);%求特征方程,特征根
max_lam=max(abs(eig(A)));%找出最大特征根
CI=(max_lam-n)/(n-1)%
RI=[0,0,0.58,0.9,1.12,1.24,1.32,1.41,1.45,1.49,1.51];%一致性随机指标
RI(n)
CR=CI/RI(n)
注意事项
层次分析法特别适用于社会、生活、经济系统决策中。
是系统科学中常用的一种系统分析方法,要多练习,掌握。
能合理地将定性与定量的决策结合起来,按照思维、心理的规律把决策过程层次化、数量化。
『伍』 谁能给我点层次分析法在营销中的运用的详细案例
层次分析法应用案例
应用层次分析法,通过建立递阶层次结构和判断矩阵,并结合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对投资股票项目中的股票进行评价和排序,进而做出合理的选择决策。本文首先论述了股票的基本特征:
1、不可偿还性,
2、参与性,
3、收益性,
4、流通性,
5、价格波动性和风险性。并依据基本特征与现实市场相联系,确立了文章所需要分析的影响股票的主要因素,即宏观因素、主观因素、客观因素和技术因素。通过对各个主要因素的认识和分析,确立了影响各主要因素的现实因素,即影响宏观因素的国家经济、大盘走势、经济政策和突发事件;影响主观因素的期限偏好、内部信息和风险偏好;影响客观因素的股价、公司状况和股性;影响技术因素的MACD(指数平滑异同移动平均线)、RSI(相对强弱指标)和KDJ(随机指标)。按照层次分析法的基本思想设置目标层、准则层与子准则层,建立判断矩阵,设置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从而对股票作出定量的综合评价。通过实证表明:层次分析法在股票选择中是一种实用、有效的方法,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陆』 指标体系的层次分析法结果
根据层次分析法建立的指标体系,用D elphi法两两比较打分,得出判断矩阵,然后计算层次单排序结果。如果判断矩阵通过一致性检验,判断矩阵具有满意的一致性,则计算的指标权重数据可用。结果如表69~表73所示。
表69 制约层B—目标层A的判断矩阵
表70 指标层C—自然子系统B1的判断矩阵
表71 指标层C—社会子系统B2的判断矩阵
表72 指标层C—经济子系统B3的判断矩阵
表73 评价指标的层次总排序及重要性排序
采用层次分析法对影响示范区复合生态系统的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后可知,影响示范区复合生态系统的主要因子的重要性排序依次为:植被覆盖率(0.3962)、人类活动强度(0.1506)、物种多样性(0.1502)、物质生活指数(0.0576)、石漠化程度(0.0533)、水土流失(0.0533)等。从中可以看出,植被覆盖率、人类活动强度对示范区复合生态系统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柒』 层次分析法(AHP)
AHP层次分析法是一种定性和定量的计算权重的研究方法,采用两两比较的方法,建立矩阵,利用了数字大小的相对性,数字越大越重要权重会越高的原理,最终计算得到每个因素的重要性。
(1)操作步骤:
使用SPSSAU【综合评价-AHP层次分析】。
首先用户需要构建判断矩阵,将专家打分结果填入判断矩阵中。如下图所示:
通过一致性检验,说明计算所得权重具有一致性,即可得到最终权重值。
如果未通过一致性检验,则需要检查是否存在逻辑问题等,重新录入判断矩阵进行分析。
(2)注意事项
如果计算二级权重或准则层权重?
当有多层级指标时,不论是准测层,还是方案层,计算权重的方法均一致,准测层单独录入判断矩阵进行计算权重即可。如果准测层和方案层均均测量了权重,可以手工进行相乘计算得到各方案层最终的权重值。
问卷数据如何使用AHP层次分析计算权重?
如果是问卷数据可以使用SPSSAU【问卷研究--权重】里的AHP权重进行分析。默认自动构建判断矩阵,并计算权重。
『捌』 关于层次分析法
1、建立层次结构模型。在深入分析实际问题的基础上,将有关的各个因素按照不同属性自上而下地分解成若干层次,同一层的诸因素从属于上一层的因素或对上层因素有影响,同时又支配下一层的因素或受到下层因素的作用。最上层为目标层,通常只有1个因素,最下层通常为方案或对象层,中间可以有一个或几个层次,通常为准则或指标层。当准则过多时(譬如多于9个)应进一步分解出子准则层。
2、构造成对比较阵。从层次结构模型的第2层开始,对于从属于(或影响)上一层每个因素的同一层诸因素,用成对比较法和1—9比较尺度构造成对比较阵,直到最下层。
3、计算权向量并做一致性检验。对于每一个成对比较阵计算最大特征根及对应特征向量,利用一致性指标、随机一致性指标和一致性比率做一致性检验。若检验通过,特征向量(归一化后)即为权向量:若不通过,需重新构造成对比较阵。
4、计算组合权向量并做组合一致性检验。计算最下层对目标的组合权向量,并根据公式做组合一致性检验,若检验通过,则可按照组合权向量表示的结果进行决策,否则需要重新考虑模型或重新构造那些一致性比率较大的成对比较阵
将问题包含的因素分层:最高层(解决问题的目的);中间层(实现总目标而采取的各种措施、必须考虑的准则等。也可称策略层、约束层、准则层等);最低层(用于解决问题的各种措施、方案等)。把各种所要考虑的因素放在适当的层次内。用层次结构图清晰地表达这些因素的关系。
〔例1〕 购物模型
某一个顾客选购电视机时,对市场正在出售的四种电视机考虑了八项准则作为评估依据,建立层次分析模型如下:
〔例2〕 选拔干部模型
对三个干部候选人y1、y2 、y3,按选拔干部的五个标准:品德、才能、资历、年龄和群众关系,构成如下层次分析模型: 假设有三个干部候选人y1、y2 、y3,按选拔干部的五个标准:品德,才能,资历,年龄和群众关系,构成如下层次分析模型
[编辑]
构造成对比较矩阵
比较第i 个元素与第 j 个元素相对上一层某个因素的重要性时,使用数量化的相对权重aij来描述。设共有 n 个元素参与比较,则称为成对比较矩阵。
成对比较矩阵中aij的取值可参考 Satty 的提议,按下述标度进行赋值。aij在 1-9 及其倒数中间取值。
·aij = 1,元素i 与元素 j 对上一层次因素的重要性相同;
·aij = 3,元素i 比元素 j 略重要;
·aij = 5,元素i 比元素 j 重要;
·aij = 7, 元素 i 比元素 j 重要得多;
·aij = 9,元素i 比元素 j 的极其重要;
·aij = 2n,n=1,2,3,4,元素 i 与 j 的重要性介于aij = 2n − 1与aij = 2n + 1之间;
·,n=1,2,...,9, 当且仅当aji = n。
成对比较矩阵的特点:。(备注:当i=j时候,aij = 1)
对例2, 选拔干部考虑5个条件:品德x1,才能x2,资历x3,年龄x4,群众关系x5。某决策人用成对比较法,得到成对比较阵如下:
a14 = 5 表示品德与年龄重要性之比为5,即决策人认为品德比年龄重要。
[编辑]
作一致性检验
从理论上分析得到:如果A是完全一致的成对比较矩阵,应该有
但实际上在构造成对比较矩阵时要求满足上述众多等式是不可能的。因此退而要求成对比较矩阵有一定的一致性,即可以允许成对比较矩阵存在一定程度的不一致性。
由分析可知,对完全一致的成对比较矩阵,其绝对值最大的特征值等于该矩阵的维数。对成对比较矩阵 的一致性要求,转化为要求: 的绝对值最大的特征值和该矩阵的维数相差不大。
检验成对比较矩阵A一致性的步骤如下:
·计算衡量一个成对比较矩阵A (n>1 阶方阵)不一致程度的指标CI:
RI是这样得到的:对于固定的n,随机构造成对比较阵A,其中aij是从1,2,…,9,1/2,1/3,…,1/9中随机抽取的. 这样的A是不一致的, 取充分大的子样得到A的最大特征值的平均值
n
1
2
3
4
5
6
7
8
9
RI
0
0
0.58
0.90
1.12
1.24
1.32
1.41
1.45
注解:
·从有关资料查出检验成对比较矩阵A 一致性的标准RI:RI称为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它只与矩阵阶数n 有关。
·按下面公式计算成对比较阵A 的随机一致性比率 CR:
。
·判断方法如下: 当CR<0.1时,判定成对比较阵A 具有满意的一致性,或其不一致程度是可以接受的;否则就调整成对比较矩阵 A,直到达到满意的一致性为止。
例如对例2 的矩阵
计算得到,查得RI=1.12,
这说明A 不是一致阵,但 A 具有满意的一致性,A的不一致程度是可接受的。
此时A的最大特征值对应的特征向量为U=(-0.8409,-0.4658,-0.0951,-0.1733,-0.1920)。 这个向量也是问题所需要的。通常要将该向量标准化:使得它的各分量都大于零,各分量之和等于1。该特征向量标准化后变成U = (0.475,0.263,0.051,0.103,0.126)Z。经过标准化后这个向量称为权向量。这里它反映了决策者选拔干部时,视品德条件最重要,其次是才能,再次是群众关系,年龄因素,最后才是资历。各因素的相对重要性由权向量U的各分量所确定。
求A的特征值的方法,可以用 MATLAB 语句求A的特征值:〔Y,D〕=eig(A),D为成对比较阵 的特征值,Y的列为相应特征向量。
在实践中,可采用下述方法计算对成对比较阵A = (aij)的最大特征值λmax(A)和相应特征向量的近似值。
定义
,
可以近似地看作A的对应于最大特征值的特征向量。
计算
可以近似看作A的最大特征值。实践中可以由λ来判断矩阵A的一致性。
[编辑]
层次总排序及决策
现在来完整地解决例2 的问题,要从三个候选人y1,y2,y3中选一个总体上最适合上述五个条件的候选人。对此,对三个候选人y = y1,y2,y3分别比较他们的品德(x1),才能(x2),资历(x3),年龄(x4),群众关系(x5)。
先成对比较三个候选人的品德,得成对比较阵
经计算,B1的权向量
ωx1(Y) =
(0.082,0.244,0.674)z
故B1的不一致程度可接受。ωx1(Y)可以直观地视为各候选人在品德方面的得分。
类似地,分别比较三个候选人的才能,资历,年龄,群众关系得成对比较阵
通过计算知,相应的权向量为
它们可分别视为各候选人的才能分,资历分,年龄分和群众关系分。经检验知B2,B3,B4,B5的不一致程度均可接受。
最后计算各候选人的总得分。y1的总得分
从计算公式可知,y1的总得分ω(y1)实际上是y1各条件得分ωx1(y1),ωx2(y1),...,ωx5(y1),的加权平均, 权就是各条件的重要性。同理可得y2,Y3 的得分为
ωz(y2) =
0.243,ωz(y3) = 0.452
0.457
0.263
0.051
0.103
0.126
总得分
Y1
0.082
0.606
0.429
0.636
0.167
0.305
Y2
0.244
0.265
0.429
0.185
0.167
0.243
Y3
0.674
0.129
0.143
0.179
0.667
0.452
即排名:Y3 > Y1> Y2
比较后可得:候选人y3是第一干部人选。
[编辑]
层次分析法的用途举例
例如,某人准备选购一台电冰箱,他对市场上的6种不同类型的电冰箱进行了解后,在决定买那一款式时,往往不是直接拿电冰箱整体进行比较,因为存在许多不可比的因素,而是选取一些中间指标进行考察。例如电冰箱的容量、制冷级别、价格、型号、耗电量、外界信誉、售后服务等。然后再考虑各种型号冰箱在上述各中间标准下的优劣排序。借助这种排序,最终作出选购决策。在决策时,由于6种电冰箱对于每个中间标准的优劣排序一般是不一致的,因此,决策者首先要对这7个标准的重要度作一个估计,给出一种排序,然后把6种冰箱分别对每一个标准的排序权重找出来,最后把这些信息数据综合,得到针对总目标即购买电冰箱的排序权重。有了这个权重向量,决策就很容易了。
[编辑]
层次分析法应用的程序
运用AHP法进行决策时,需要经历以下4个步骤:
1、建立系统的递阶层次结构;
2、构造两两比较判断矩阵;(正互反矩阵)
3、针对某一个标准,计算各备选元素的权重;
4、计算当前一层元素关于总目标的排序权重。
5、进行一致性检验。
[编辑]
应用层次分析法的注意事项
如果所选的要素不合理,其含义混淆不清,或要素间的关系不正确,都会降低AHP法的结果质量,甚至导致AHP法决策失败。
为保证递阶层次结构的合理性,需把握以下原则:
1、分解简化问题时把握主要因素,不漏不多;
2、注意相比较元素之间的强度关系,相差太悬殊的要素不能在同一层次比较。
[编辑]
层次分析法应用实例
1、建立递阶层次结构;
2、构造两两比较判断矩阵;(正互反矩阵)
对各指标之间进行两两对比之后,然后按9分位比率排定各评价指标的相对优劣顺序,依次构造出评价指标的判断矩阵。
3、针对某一个标准,计算各备选元素的权重;
关于判断矩阵权重计算的方法有两种,即几何平均法(根法)和规范列平均法(和法)。
(1)几何平均法(根法)
计算判断矩阵A各行各个元素mi的乘积;
计算mi的n次方根;
对向量进行归一化处理;
该向量即为所求权重向量。
(2)规范列平均法(和法)
计算判断矩阵A各行各个元素mi的和;
将A的各行元素的和进行归一化;
该向量即为所求权重向量。
计算矩阵A的最大特征值?max
对于任意的i=1,2,…,n,式中为向量AW的第i个元素
(4)一致性检验
构造好判断矩阵后,需要根据判断矩阵计算针对某一准则层各元素的相对权重,并进行一致性检验。虽然在构造判断矩阵A时并不要求判断具有一致性,但判断偏离一致性过大也是不允许的。因此需要对判断矩阵A进行一致性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