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什么是成本形态分析
成本性态也称为成本习性,指在一定条件下成本总额的变动与特定业务量之间的依存关系。这里的业务量可以是生产或销售的产品数量,也可以是反映生产工作量的直接人工小时数或机器工作小时数。
成本按习性可划分为固定成本、变动成本和混合成本三类。
1、固定成本
固定成本,是指其总额在一定时期和一定业务量范围内不随业务量发生任何变动的那部分成本。属于固定成本的主要有按直线法计提的折旧费、保险费、管理人员工资、办公费等。单位固定成本将随产量的增加而逐浙变小。
固定成本还可进一步区分为约束性固定成本和酌量性固定成本两类:
(1)约束性固定成本,属于企业"经营能力"成本,是企业为维持一定的业务量所必须负担的最低成本,如厂房,机器设备折旧费、长期租赁费等。企业的经营能力一经形成,在短期内很难有重大改变,因而这部分成本具有很大的约束性。
(2)酌量性固定成本,属于企业"经营方针"成本,是企业根据经营方针确定的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的成本,如广告费、与开发费、职工培训费等。
应当指出的是,固定成本总额只是在一定时期和业务量的一定范围(通常称为相关范围)内保持不变。
2、变动成本
变动成本是指其总额随着业务量成正比例变动的那部分成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等都属于变动成本,但产品单位成本中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将保持不变。
与固定成本相同,变动成本也存在相关范围。
3、混合成本
有些成本虽然也随业务量的变动而变动,但不成同比例变动,这类成本称为混合成本。混合成本按其与业务量的关系又可分为半变动成本和半固定成本。
(1)半变动成本。它通常有一个初始量,类似于固定成本,在这个初始量的基础上随产量的增长而增长,又类似于变动成本。
(2)半固定成本。这类成本随产量的变化而呈阶梯型增长,产量在一定限度内,这种成本不变,当产量增长到一定限度后,这种成本就跳跃到一个新水平。
总成本习性模型
y=a+bx
其中,y指总成本,a指固定成本,b指单位变动成本,x指业务量。
成本习性的作用
从成本习性来认识和分析成本并将成本重新进行分类,有助于进一步加强成本管理,挖掘内部潜力,并能促使企业搞好经营预测和决策,争取实现最大的经济效益。
B. 股市中如何分析庄家的成本价
庄家的成本价可从几个方面分析:
1、进仓成本。庄家资金量大,进场时必然会耗去一定升幅,有人看见股价从底刚涨了10%,便担心升幅已大,不敢再买。其实,升20%、甚至50%有可能为庄家在吸筹,关键要看在各价位区间成交量的多寡。低位成交稀少,庄家吸筹不充分,即使已有一定的涨幅亦不足惧。全柴动力从走势看,3-4月为庄家的吸筹期,股价最低从3月1日的8.28元涨至4月23日的11.40元,最大涨幅38%,庄家在9元以下能吸到的筹码微无其微:9元以下总成交仅几百万股。将吸货期每天的平均成交价与成交量相乘,然后再平均,发现庄家的平均买价在10元左右。知己知彼,持有该股的就不会在5月中旬的短线回调中抛在最低价了。北海新力(0582)7月中旬急跌后有资金进场吸纳迹象,7月16日-8月13日市价低于10元,共成交约500万股,相对该股5700万流通盘来说,吸筹不充分,目前市价在11元附近,尚处于主力吸筹成本区。总的说来,进仓时耗去的升幅越大,后市升幅越可观。亿安科技去年8月随大盘见底后成交温和放大,可断定9-10月份为吸货期,两个月内成交约4600万股,实现了充分换手,同期股价从6元左右升至9元附近,仅吸货期便耗去50%的空间,庄家为何如此不惜血本?精明的庄家早已知道手中的"货"经过"重组",重新"包装"、"粉刷"之后会卖出更高的价钱,因而进货时极为慷慨。
2、利息成本。庄家资金多数为拆借资金,通常是要付出利息成本的。若某个庄股运作的时间越长,利息成本越可观,越需向上拓展空间。我们来看看最"贵"的啤酒--重庆啤酒(600132)是如何买到如此高价的,从走势看庄家从98年初即开始介入,8-9月份一度将股价从10元附近拉升至15左右,之后便长期陷入沉寂,今年5月重出江湖,神勇异常。投资者可仔细寻找前期有一定表现后便长期默默无闻的个股,这些在利息方面付出了"血本"的个股一旦重新启动都有可观涨幅。
3、拉升成本。正如庄家无法买到最低价,同样亦无法卖到最高价,通常有一大截涨幅是为人作嫁:船小好调头的跟风盘跑得比庄家还快。有的庄家拉升时高举高打,成本往往很高,短期会有大涨幅;有的喜欢细水长流,稳扎稳打,成本较低,为日后的派发腾出空间。
C. 股票的主力成本到底是什么意思啊
股票的主力成本的意思是指主力建仓时的成本。
主力,是指主要的力量,一般也指股票中的庄家。建仓也叫开仓,是指交易者新买入或新卖出一定数量的期货合约。在股票市场上,建仓、平仓和持仓的含义与上面一样。简单地说,这三者意思是:买、卖与继续持有股票。期货交易的全过程可以概括为建仓、持仓、平仓或实物交割。在期货市场上买入或卖出一份期货合约相当于签署了一份远期交割合同。如果交易者将这份期货合约保留到最后交易日结束他就必须通过实物交割或现金清算来了结这笔期货交易。然而,进行实物交割的是少数,大部分投机者和套期保值者一般都在最后交易日。
D. 怎么看股票的主力成本区
在K线图中,最长最密集的区间是成交堆积最多的价位区,就是主力成本区。
低位筹码主峰是长期形成的,是主力投资者的重要持仓成本区,主力持仓成本那么股价不仅可以获得支撑,还可以频繁获得支撑。
如果行情不佳,主力持仓成本使得股价从高位回调至筹码峰上限.我们可以看到股价出现反弹的情况很多。主力持仓成本价格多次反弹以后.低点不断抬高。
股价回升后首次见顶回落:股价脱离筹码主峰以后大幅上涨,主力持仓成本价格涨幅较大,主力持仓成本使得投资者的盈利空间快速增加。
(4)什么是股票成本分析扩展阅读:
投资者析应用上注意:
1、动态化的成交密集区只在短时期内对股指或股价起到一定作用。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换手率的增大,它的作用会越来越小。真正的作用可能只是心理上的。
2、在大盘或个股冲关或下跌遇阻之时,会有“成交密集区”的提法出来解释现象。但最终在市场中起决定作用的当然不是什么“密集区”。
中小投资者应得到的重要启示是,在操作上,如你所持有的股票向上运行遇到前一个密集区时,不要被轻易“吓住”,尤其是股价正好在前一个密集区驻足不前时。
如果此时你的个股经过调整,有了充分的换手(一般要达100%以上),上攻时成交量又持续放大,那么这个阻力位过定了,而且突破时不会显得很沉重。
E. 股票成本价怎么计算
买入成本=买入价格*股数*(手续费率)+过户费+通信费
卖出成本=卖出价格*股数*(手续费率+印花税率)+过户费+通信费
1、股票补仓后成本价计算方法:(以补仓1次为例)
(第一次买入数量*买入价+第二次买入数量*买入价+交易费用)/(第一次买入数量+第二次买入数量)
2、股票补仓是指投资者在持有一定数量的股票的基础上,又买入同一股票。补仓是被套牢后的一种被动应变策略。
同时补仓,就是因为股价下跌被套,为了摊低该股票的成本,而进行的买入行为。
(5)什么是股票成本分析扩展阅读:
补仓是被套牢后的一种被动应变策略,它本身不是一个解套的好办法,但在某些特定情况下它是最合适的方法。股市中没有最好的方法,只有最合适的方法。
只要运用得法,它将是反败为胜的利器;如果运用不得法,它也会成为作茧自缚的温床。因此,在具体应用补仓技巧的时候要注意以下要点:
一、熊市初期不能补仓。这道理炒股的人都懂,但有些投资者无法区分牛熊转折点怎么办?有一个很简单的办法:股价跌得不深坚决不补仓。
如果股票现价比买入价低5%就不用补仓,因为随便一次盘中震荡都可能解套。要是现价比买入价低20%~30%以上,甚至有的股价被夭斩时,就可以考虑补仓,后市进一步下跌的空间已经相对有限。
二、大盘未企稳不补仓。大盘处于下跌通道中或中继反弹时都不能补仓,因为,股指进一步下跌时会拖累绝大多数个股一起走下坡路,只有极少数逆市走强的个股可以例外。
补仓的最佳时机是在指数位于相对低位或刚刚向上反转时。这时上涨的潜力巨大,下跌的可能最小,补仓较为安全。
三、弱势股不补。特别是那些大盘涨它不涨,大盘跌它跟着跌的无庄股。因为,补仓的目的是希望用后来补仓的股的盈利弥补前面被套股的损失。
既然这样大可不必限制自己一定要补原来被套的品种。补仓补什么品种不关键,关键是补仓的品种要取得最大的盈利,这才是要重点考虑的。所以,补仓要补就补强势股,不能补弱势股。
四、前期暴涨过的超级黑马不补。历史曾经有许多独领风骚的龙头,在发出短暂耀眼的光芒后,从此步入漫漫长夜的黑暗中。
如:四川长虹、深发展、中国嘉陵、青岛海尔、济南轻骑等,它们下跌周期长,往往深跌后还能深跌,探底后还有更深的底部。投资者摊平这类股,只会越补越套,而且越套越深,最终将身陷泥潭。
五、把握好补仓的时机,力求一次成功。千万不能分段补仓、逐级补仓。首先,普通投资者的资金有限,无法经受得起多次摊平操作。
其次,补仓是对前一次错误买入行为的弥补,它本身就不应该再成为第二次错误的交易。所谓逐级补仓是在为不谨慎的买入行为做辩护,多次补仓,越买越套的结果必将使自己陷入无法自拔的境地。
F. 股市里的市场成本
市场成本MCST就是该支股票所有买家购买的平均成本,上面的白线就是当日以前的成本,上下的点是当日购买该支股票的成本和筹码分析是一样的道理。
G. 股市当中的平均成本是什么意思它能说明什么
成本均线CYC成本均线在计算中考虑了成交量的作用,并用神经方法解决了在计算时间内短线客反复买卖的问题,可以真实的反应最后的持股人的成本。5日、13日、34日成本均线分别代表5日、13日、34日的市场平均建仓成本。如某日13日成本均线为10.2元,表示13日以来买入该只股票的人平均成本为10.2元。无限长的成本均线则表示市场上所有的股票的平均建仓成本。成本均线比用移动平均线作为一段时间的平均成本要准确,所以比移动均线的表现要好。比如,成本均线的多头或空头排列相当稳定,在行情没有反转之前,出现的假交叉要比移动均线少得多;成本均线表现出明显的支撑和压力作用,尤其是34日成本均线和∞成本均线,其支撑压力作用更显。成本均线的压力作用成本均线中最重要的一条是∞成本均线,它是市场牛熊的重要分水岭,股价在此之上,市场在玩追涨游戏,是牛市;股价在此之下,市场在玩割肉游戏,是熊市。∞成本均线的速率相当稳定,相比之下,有限时间的移动均线都有随行情波动不够稳定的特点。∞成本均线的支撑和压力作用很显著,在熊市中可以明显看到∞成本均线构成了一次一次反弹的高点,直到它最终被一轮有力的带量上涨突破,才宣告熊市结束。在牛市中,∞成本均线很难被短期回调打穿,成为明显的支撑;而当股价最终跌破这条线的时候则常常是最后的出逃机会,必须立刻倾仓,因为此线之下支撑力量顿减,一旦突破会有一段较快的下跌,而且以后∞成本均线将开始发挥压力作用,熊市会延续相当一段时间,所以可以把∞成本均线作为最后的止损线。如果以向上突破成本均线为买入信号,以向下突破成本均线为卖出信号,则获利为持股期间成本抬高的部分,这是一个较温和的获利。34日成本均线也有较好的支撑和压力作用,中等力度的回调一般都无法突破34日成本均线。短期成本均线随价格波动比较明显,支撑和压力作用减弱,但比较起来仍比同时间的移动均线的表现好。
H. 股票的平均成本
比如我10块钱买了500股, 然后又8.5买了1000股 ,这时我的均价是多少?用什么公式来计算?
如果只买入,还没卖出成本价如下:
第一次:10元(每股)×500×1.003(佣金)+5元(佣金)+1元(过户费)+5元(通讯费:上海、深圳地区开户的只收1元)=5026元
第二次:8.5元(每股)×1000×1.003(佣金)+5元(佣金)+1元(过户费)+5元(通讯费:上海、深圳地区开户的只收1元)=8536.5元
合计:13562.5元
每股成本:13562.5/1500=9.04元
如果卖出,还要根据卖出的价格还要再乘以0.3%的佣金再加上以上的各项费用,应在 0.31%。
那么最后每股的成本价应为:9.04×0.31%=9.068元
也就是说只要现在你高于9.07元的价格卖出,不会亏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