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期货如何操作做多 用k线图分析
期货做多的过程类似股票,先低买 再高卖 也就是先买后卖,卖出价格高于买入价格 做多就获利了。
用K线图分析方法有很多种,分析K线的多空力量,分析价格运行的方向(趋势) 期货中有持仓量主是股票中没用的,通过分析持仓量 仓差的变化也可以分析多方空方的力量。
如果分析多方力量强,应该择机做多,反之做空。
分析方法有很多种,也有很多种组合 ,要经过操作者反复的训练与总结。
祝你成功。
② 如何看懂股票市场的趋势
你好,股票详情图可以这么看:
1.最好是把以往牛股的K线图调出来,观察股价在各个阶段的形态,振幅情况,通道情况,换手及时间等等。选几个自己常用的技术指标,分别观察各个阶段数值,把它记录下来,尽量多选几只,以提高准确度,然后,总结一下,慢慢体会。
2.与大盘进行比较,发现个股与大盘走势的异同,各项技术指标的异同和背离。
3.与同板块个股进行比较,为什么有的股涨的好,有的涨的少,找出不同之处。
4.观察反弹个股的阶段情况,做出对比。
5.通过以上分析以及主力成交排行榜,对主力操作风格有个大致的了解。
6.由于主力手法时常变换,最好是做到经常看一看,努力做到不僵化。
7.把以上耐心总结一下,最好分别记录下来,加上别人的宝贵经验,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
8.总结主力在各个阶段的本质特征,比如:
(1)大资金入场时,非常重视自身的安全性,往往是在大势长期低迷,萎靡不振时进场。选择个股不为多数人所看好,KDJ,RSI长期处于低位徘徊,(表示下跌动能已基本释放,调整已基本到位),个股往往有当时的政策重点扶持,或产业龙头,建仓时,多是小阴线小阳线,阶段成交量温和放大,股价较抗跌。当底部无法收集更多的筹码时,主力会拉升股价上升一个台阶,继续收集,直至足够。
(2)个股直接拉升,一般情况下,会有以下几种原因,一是突发利好,主力拉高建仓,借助了解政策面,以及观察相同版块个股有无相同现象出现,加以分析。二是前期主力被套,借大势向好,疯狂反扑,借助各股前期头部换手,和前期主力英雄榜以及近期主力英雄榜帮助参考。三是短线资金入场或抢反弹或伏击老主力,四是原来的主力想拉高继续出货。
(3)由于主力已控制了很多筹码,所以,洗盘时一般换手率不会太高,大多不超过50%,超过了,表示主力由于资金方面或是由于大势的原因,而等待时机。洗盘的位置不能过低,过低会有新的资金入场,从而失去洗盘的意义,真正大主力洗盘力度有限,充分洗过的区域以后不会再洗,如分不清是洗盘还是出货时,最好是出来观望一下。
(4)拉升过程中,主力必须控盘,股价沿一个上升通道运行,小资金往往做不到这一点,(股价走势会出现很多买点)。
(5)主力出货时,但日成交量与启动时相比,有时不是放得很大,但阶段换手率很容易超过100%,(或超过底部所堆积的量)也就是放量滞涨。
③ 为什么股票买的少卖的多,是2倍而股票却在涨
卖多买少股票股票还会涨的情况,实际要看买卖力量,如果买家是高位进入的,而下跌途中放了大量那么就会出现卖多买少股票股票还会涨这种情况。
股票是股份公司发行的所有权凭证,是股份公司为筹集资金而发行给各个股东作为持股凭证并借以取得股息和红利的一种有价证券。每股股票都代表股东对企业拥有一个基本单位的所有权。每支股票背后都有一家上市公司。同时,每家上市公司都会发行股票。
④ 股票价格下降对于消费者的支出决策有何影响
股市对消费的影响,传统上往往被称之为财富效应。这里的财富效应,是指由于金融资产价格――股价上涨(或下跌),导致金融资产持有人财富的增长(或减少),进而促进(或抑制)消费增长,影响短期边际消费倾向(MPC),促进(或抑制)经济增长的效应。其中,促进消费增长的效应称之为正的财富效应,抑制消费增长的效应称为负的财富效应。股市对消费的负面影响表现为狭义和广义两个方面。狭义方面仅指股市下跌或者说持续下跌对消费的负面影响,也即我们通常所说的负财富效应。我们的分析,是从广义层面来分析股市对消费的负面影响的。具体而言,包括三个层面: (一)负财富效应 主要表现在:
1.通过减少居民实际收入影响消费。
投资者投资于股市,一方面获得股票分红收益,如果投资者属于长期性的投资行为,且投资对象为绩优股,这部分收益将是稳定的,可视为持久收入。另一方面,是溢价收益,即投资者因股价上扬所获得的资本利得。这部分收益可能是暂时性收入,在大牛市中,也可能转化为持久收入,当然,在熊市市场,情况相反。根据美Economic Indicator FEB 99公布,1995-98年,股票分红率分别为2.56,2.19,1.77,1.49,且呈下降趋势。在一个持续下跌的股市之中,这些分红难以抵消股价下跌导致的财富缩水量。2000年以来,美国股市缩水市值达6万多亿美元,以每个平均3口之家计算,相当于每个家庭损失约7万美元,以负财富的MPC 0.07计算,且由于消费者支出占美国GDP的70%,“财富效应”对经济增长的负影响显而易见。
如果这个市场中股票期权计划(ESO,也包括员工持股制)比较普及,股价大幅度下跌不但使员工报酬急剧减少,还可能使员工的未来期权成为一张废纸,从而减少员工未来的收入。
2、通过弱化居民收入预期,降低市场信心,缩减消费。
股市被认为是经济的晴雨表,股市的变动影响投资者对未来经济和未来收入的预期,从而影响到消费者信心。
消费者在某一时期的收入等于暂时性收入加持久性收入,在某一时期的消费等于暂时性消费加持久性消费。其中,暂时消费与持久消费之间不存在固定的比率,与暂时收入也不一定存在比率,只有持久收入与持久消费之间存在着固定比率。如果股市达到一定规模,在一段相当长的时期内持续下跌,则投资者得自于股市的损失将由暂时性损失转化为持久损失,从而与消费支出的减少产生某种固定联系。而股市投资者的消费下降所产生的示范效应,又带动股市中的非投资者,进而降低市场信心。
一个信用体系发达的市场,股市繁荣在加速储蓄向投资转化的同时,由于使投资者未来收入预期向好,股票财富的急剧膨胀也促使他们更大胆地进行消费信贷。但股市下降乃至萧条将产生相反的效果,投资者消费行为将更趋保守,从而减少了消费信贷,其所产生的多米诺骨牌效应,将使社会消费支出与企业投资进一步减少。
而且,若股市大幅度下跌,则那些在繁荣时期以股票财富为抵押品所产生的消费信贷由于股票财富的大幅度缩水,而使他们陷入财务危机,表现为投资者、家庭破产增加。如到2002年9月30日,美国破产申请达近155万,比一年前增加了7.7%,已超过上年破记录的数据。2003年6月30日的过去12个月里,美国的个人破产申请案再创历史新高,美国个人申请破产的总共为161.3万多例,比此前12个月中的146.6万多例增加了10%。
同时,银行抵押品价值的大幅缩水,又使银行陷入财务危机之中,并可能产生信贷危机,从而使经济陷入通货紧缩的恶性循环之中。
3、 通过恶化企业投、融资状况间接影响消费支出。
股市持续萧条带来负的“财富效应”,因为萧条的股市使持股者的财富减少,这种不好的示范效应使更多的公众投资避免进入股市,从而推动股市进一步萧条,企业也因此得以以更高的成本去筹资,或者难以从证券市场筹资,从而难以进行内涵式或外延式扩大再生产,反过来又降低了企业盈利水平,也减少了员工的收入水平。
(二)股市“挤占”效应。
股市上涨,对消费产生两种效应,一是通过增加财富,对消费正向影响的效应,即股市的“消费效应”。一是因股市持续攀升而产生的赚钱效应对社会资金的巨大吸引力而减少储蓄,以及使原本用于即期消费的资金转化为股票投资;或者因股市长期下跌,投资者被套牢,使当前消费资金减少,即所谓的“挤占效应”(也有学者称之为替代效应)。股市持续上涨时,投资者认为持有股票,或者投入资金买入股票的赚钱效应要比即期消费所得到的效用大,尤其是在目前的中国股市表现较为明显。
在股市发展初期,挤占效应往往超过消费效应,此时股市对消费需求影响较小,甚至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当前消费。其主要原因在于,股票上涨带来的赚钱效用超过了即期消费的效用。如有专家认为,我国股民即使买卖股票赚钱,其良好的示范效应会首先吸引消费者将现金投入到股市中去,而不是用来消费。当股市发展到一定阶段,投资者富裕程度增加,未来收入预期向好时,消费效应开始超过挤占效应,股市刺激消费的作用开始体现。随着股市的继续攀升与投资者股票财富的不断扩大,消费效应与挤占效应的差距愈来愈明显。
以我国股市为例,股市的挤占效应是不容忽视的。我国股市一些投资者长期亏损或套牢,对消费的负面影响很大。据统计,1993-1999年以来我国股市中的投资者中,不盈利或亏损的投资者两市年平均所占比重达68%。2001年以来,不盈利或亏损的投资者年平均所占比重高达80%,尤其是2001年7月以来,中国股市大幅度下跌,投资者股票财富亦大幅度缩水,到2003年7月底,90%的投资者被套牢,其对消费的“挤占”也越来越显著。
(三)泡沫经济效应。
以股市为代表的证券市场持续繁荣,使消费需求急剧膨胀,这种态势又增加了企业的投资欲望,整个社会经济表现为消费、投资过度膨胀。如果由此引起的急剧膨胀的总需求远大于总供给所能承受的范围,并且股市的持续攀升的示范效应,使许多本来属于生产性的投资转向股市,于是泡沫经济出现了。
如果泡沫的形成过程是缓慢的,不易察觉的,供求缺口的出现将在整个经济形态中产生持续的通胀,国家可能采取紧缩的货币政策,提高利率,减少货币供给量进而减少银行的货币信用,减少人们投资于证券市场的资金,抑制经济过热。
如果股市中积累的泡沫压力过大,而国家采取的一系列政策收效甚微时,此时某一因素如来自国外投机力量的冲击,就会促使经济运行内在机制用急性、突发性的形式来释放压力。这种方式便是金融风暴,或称之为股灾,接踵而至的是汇市、期市齐跌;不动产、动产缩水以及证券市场上原来虚报利润和有欺诈行为或存在经营问题的企业接连破产,数万亿财富付之东流,社会消费支出大幅度减少,导致经济衰退。即使人们的消费习惯可能使消费支出不变或只有轻微的下降(即“棘轮作用”),不会影响社会消费的绝对量,但会致使社会消费的增量减少,在“加速数”的作用下,使整个国家产出减少。
从历史经验来看,股市过度繁荣的之后往往出现萧条,如上世纪20年代美国股市持续繁荣,其后而来的是经济大萧条,50-60年代的股市繁荣,其后而来的是70年代的萧条。80年代日本股市狂热,其后是90年代的长期衰落。
⑤ 任选一支股票 介绍它的基本情况 经营 销售 资产情况 和股价趋势后分析
600106重庆路桥,今天顺市上涨9.94%是很强势的股票,从盘面看该股走势很好,该股从10月27日放大量以来,成交量一直是比较理想的,股价从新低的4.19元缓慢盘升到今天的5.86元,二个交易周的涨幅达到71.5%,属于典型的价量配合良好的形态走势,短线指标KDJ形态良好,K、D、J三线向上分散以45度角的趋势发开,是强势走势的明显特征之一,趋势指标MACD也在均匀缓和向上盘升攀升之中,DIF和EDA的值分别为-0.09和-124,即将突破弱势0.00的轴线,今天股价一举突破5/10/20日三重均线的压制,股价稳站在均线之上,这就说明了主力是坚决做多的,这样的股票现在是很少的啊;
如果明天没有太大的意外,该股股价仍会继续上攻60日均线的,今天盘面总成交量21.2万手,成交金额达到1.21亿元,五天的换手也很充分,达到率达到53.84%,数据显示主力的资金已经进入了,一旦进入就没有那么快就能出来的,该股票股价上方压力是6.1元左右,那时今天买入股票的已经获利17%左右,作为短线操作是到了可以考虑出票的时候了。
有利股价攀升的信息:
1、重庆路桥是川渝建设龙头,受益灾后重建政策扶持,经营的"三桥两路"资产优良,收入稳定且现金流充沛.公司拥有的"三桥"收费到期还有4~15年的时间,而其重大投资项目嘉华嘉陵江大桥将增加公司路桥收费收入, 保证了公司经营业绩持续稳定.公司参股重庆建工,重庆渝涪高速公司等,为公司带来了新的利润来源.
2、公司参股西南证券将受惠于融资融券, 巨资入股重庆银行将享受新股上市带来的巨额溢价. 公司拟将持有的益民基金管理有限公司1900万股股权(占益民基金19%的股权)转让给重庆国际信托有限公司,转让总价为5225万元,预计交易产生收益约3325万元左右,同时拟将余下的的600万股益民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股权转让,转让总价为1650万元,预计交易产生收益约1050万元左右,此两项将给公司带来收益4375万元的纯利润.
3、该股自2007年6月高点下跌至今, 整体跌幅达85%,在业绩稳定的情况下,股价严重超跌.该股自10月中旬探底以来,走势逐步强于大盘,且温和放量,显示有部分长线资金开始介入.在近期基建类板块及银行券商类股走强的情况下,该股主营突出且有实质金融题材,值得重点关注.
最新财务报表:
重庆路桥公布2008年三季报:基本每股收益0.23元,稀释每股收益0.23元,每股收益(扣除)0.23元,每股净资产3.53元,净资产收益率6.39%,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净利润84628749.25元,营业收入298314762.92元,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净利润84669473.82元,归属于母公司股东权益1323999250.15元。
结论:该股票是基础建设板块的,受益于国家7万亿的投资项目,这个题材很大也是有半年的炒作机会的,所以在这个题材下仓促卖出股票是错误的,建议坚决持有此股票,没有获利就不要出票票哦。
⑥ 根据我国目前的宏观经济形式分析我国股票市场未来的走势
股票市场是市场经济的高级组织形态,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产物。社会化大生产越发达,对社会资金的融通需求就越大,股票市场筹集资金和优化资源配置的功能就越是能够充分发挥,股票市场也就越发达。
(6)消费者服务两倍做多股票趋势分析扩展阅读:
2013年影响股市表现因素分析:
我国经济将在2013年实现温和复苏,各项经济指标将逐步好转。与2012年每个季度经济增速均低于年初预期相比,2013年每个季度实际增速有望不断超出年初预期,预计全年GDP增速将回升到8%以上。
在全球经济低迷的背景下,中国出口仍不会有起色,但内需的增长可以抵消外需的下降。而高铁、水利等基础设施投资增速有增无减,投资仍是推动中国经济的重要动力。
⑦ 有什么软件可以看出股票成交量比昨天的两倍以上
很多炒股软件有虚拟成交量指标。可以看出这个指标虚拟动态显示今天的大致成交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