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股票中的指数趋势是什么意思
股票中的指数趋势就是股票走势图。
股票走势图通常是叫做分时走势图或即时走势图,它是把股票市场的交易信息实时地用曲线在坐标图上加以显示的技术图形。坐标的横轴是开市的时间,纵轴的上半部分是股价或指数,下半部分显示的是成交量。分时走势图是股市现场交易的即时资料。
白色曲线表示上证交易所对外公布的通常意义下的大盘指数,也就是加权数。 黄色曲线是不考虑上市股票发行数量的多少,将所有股票对上证指数的影响等同对待的不含加权数的大盘指数。
参考白色曲线和黄色曲线的相对位置关系,可以得到以下资讯:
当指数上涨,黄色曲线在白色曲线走势之上时,表示发行数量少的股票涨幅较大;而当黄色曲线在白色曲线走势之下,则表示发行数量多的股票涨幅较大。
当指数下跌时,假如黄色曲线仍然在白色曲线之上,这表示小盘股的跌幅小于大盘股的跌幅;假如白色曲线反居黄色曲线之上,则说明小盘股的跌幅大于大盘股的跌幅。
红色、绿色的柱线反映当前大盘所有股票的买盘与卖盘的数量对比情况。红柱增长,表示买盘大于卖盘,指数将逐渐上涨;红柱缩短,表示卖盘大于买盘,指数将逐渐下跌。绿柱增长,指数下跌量增加;绿柱缩短,指数下跌量减小。
黄色柱线表示每分钟的成交量,单位为手。
2. 怎样看板块指数中的股票行情
如果你用的是大智慧新一代可以按下边操作看:以000950(300基建)为例
分析——板块分析——指数板块(打沟)——找到300基建(双击),就会自动弹出相关的股票行情。
3. 肥 胖 指 数 计 算 公 式
体质指数(BMI)=体重(kg)÷身高^2(m)。
EX:70kg÷(1.75×1.75)=22.86。例如:一个人的身高为1.75米,体重为68千克,他的BMI=68/(1.75^2)=22.2(千克/米^2)当BMI指数为18.5~23.9时属正常。
BMI指数(即身体质量指数,简称体质指数又称体重,英文为Body Mass Index,简称BMI),是用体重公斤数除以身高米数平方得出的数字,是目前国际上常用的衡量人体胖瘦程度以及是否健康的一个标准。主要用于统计用途,当我们需要比较及分析一个人的体重对于不同高度的人所带来的健康影响时,BMI值是一个中立而可靠的指标。
拓展资料:
并不是每个人都适用BMI的,如:
1. 未满18岁;
2. 是运动员;
3. 正在做重量训练;
4. 怀孕或哺乳中;
5. 身体虚弱或久坐不动的老人。
如果认为BMI算出来的结果不能正确反映体重问题,请带着结果与医师讨论,并要求做体脂肪测试。
4. 如何分析股票行情
股票行情分析:
一,在大盘开盘时刻迅速观察、纪录涨跌幅个股比例、具体家数、涨跌停股票情况,包括,具体数字是多少?如果几者之间,涨者居多,且两市开盘涨停个股超过10只,则说明市场处于多头完全控制的局面,上涨势头会很强劲。假如没有多少涨停,且下跌个股比较多,超过5成以上,跌幅超过5%的有六成左右,那么,大势调整可能性很大。
二,注意区别对待盘口变化。不管是上涨和下跌,如果仅仅是个股行为,我们可以孤立地判断,但是,如果是板块效应,那么就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比如资源股等2-3个板块集体上涨,那么当天的行情肯定看好,短线买家可以开盘不久后的调整低点杀进,如果开盘下跌是群体的,板块性的,那么,这一天的行情很可能不好,短线者可以逢高卖出,再在收盘时候的低点买回,可以赚进不少筹码。
三,运用3×10方式分析。看盘者可以将早盘三个重要时间段加以纪录、观察,并进行高低点连线,我们就能够发现市场力道强弱变化,这三个时间段分别是9点40、9点50和10点整。
四,第1个时间段,注意开盘分时图的运行情况,9点30到9点40的连线情况是,高点没有超过前收盘,低点略比开盘时降低,那么,这个10分钟属于弱市!我们需要观察随后两个10分钟时间段的变化。
五,第2个时间段。9点40到9点50,前收盘位置被突破,低点基本和第一个接近,虽略有降低,但是,高点却已经抬高,说明有主力资金向上做多,市面由弱转强,最后趋势需要第三个阶段去巩固。
六,第3个时间段。看了大盘前两个10分钟运行轨迹,看了现在的热点板块,我们还需要看什么呢?我们需要看的是成交量了,个股的成交量可以骗人,大盘的成交量很难骗人。如果当日大盘的成交量比前一交易量要大,说明大资金有增量迹象,行情有望向好;如果还是缩量下行,那么,大盘的短期调整还会继续。
七,第三个10分钟时间段出来后,投资者可以观察,大盘的3个低点是不是逐步上行?它们的三个高点是不是逐步抬高?是这样的吧。那么,结论出来了,今天的大盘运行趋势是先抑后扬,震荡攀升的情况。中阳K线是值得期待的。但是,如果前三个低点是逐步走低,假如在11点前不可收复前收盘,应考虑单边下跌趋势发生。如果在11点后,大盘还是低位震荡,且不跌破早盘30分钟低点连接线,则全天震荡盘整,收阴十字星的概率比较大。
八,看问题切忌一刀切,看了好的一面,也要看坏的一面,我们必须注意观察跌幅榜前几位个股情况。它们是否以板块下跌方式进行,如果是,而且有2-3个联袂杀跌板块,那么,行情必须谨慎,如果是前期强势股、题材股和概念股下跌,不足半数的话,这说明,市场格局还在多头掌握之中。
九,如果大盘持续调整到一定时间,强庄股开始补跌,则说明短期调整有望结束;如果大盘持续上涨一定周期,冷门股也开始补涨,则说明行情很可能短期见顶,市场将面临一次调整。
十,消息面突发利空,大盘前一交易日无任何征兆,前收盘是大阳或中阳线收盘,且整体趋势良好,那么,大盘遇重大利空选择大幅低开,短线资金不要恐慌割肉离场,因为大资金还在盘中,将随时策划反击,等大盘和个股红盘大涨的时候再抛也不迟。大盘或个股连续逼空上涨之后,消息面发布重大利好,短期涨幅相当大的个股或大盘持续跳空高开,但是,放量非常明显,应考虑主力借利好消息出货,这个时候不但不能追击,反而应逐步战略撤退。
5. 随便找一个股票分析,如分析上证指数,大致分析下它一直以来的走向,再找最近的动态分析一下,十多页就好
从历史涨跌看大盘:
回顾21年,才能看清来龙,才能摸准去脉;才能在牛市中获得更大的收益。根据对21年的股市涨跌分段回顾,总体来看,21年来股市经历了8段大涨,8段大跌。
统计显示,这21年里,大涨的平均周期为44.8周,最后一段大涨也就是2008年10月至2009年8月,上证指数从1664点涨至3478点,涨幅达109%,上涨周期为40周,随后就出现了下跌整理至今。
目前上证指数仍处于对之前的上涨的整理过程中,我们对历年上证指数的整理周期也进行过数据统计,整理期一般为60-70周,目前这段整理已经持续了44周,从时间调整上来看也远远没有达到,所以我们认为上证指数目前仍会延续很长一段时间的整理调整时期。
从上证指数周K线图中,我们可以发现,目前指数大的形态是一个三角形,根据目前的形态我们估算,这个三角形的完成还需15-20周左右的时间,形态的时间和整理周期的时间基本吻合。由此,我们认为,上证指数仍会整理15-20周左右的时间,随后会出现一波较大的上涨波段。
8 段上涨统计数据
时间 区间 上涨区间 上涨点数 上涨幅度 上涨持续时间 周平均上涨点数
第一轮暴涨 1990 年12 月-1992 年5 月 100-1429 1329 1329% 72.8 周 18.25
第二轮暴涨 1992 年11 月-1993 年2 月 393-1558 1165 296% 17 周 68.53
第三轮暴涨 1994 年7 月-1994 年 9 月 333-1052 719 215% 12.8 周 56.17
第四轮暴涨 1996 年1 月-1997 年 5 月 512-1258 746 143% 68.6 周 10.87
第五轮暴涨 1999 年5 月-1999 年 6 月 1059-1756 697 65.70% 6 周 116.17
第六轮暴涨 2000 年1 月-2001 年 6 月 1341-2245 904 67% 72.8 周 12.42
第七轮暴涨 2005 年6 月-2007 年 10 月 998-6124 5126 513.60% 68.6 周 74.72
第八轮暴涨 2008 年10 月-2009 年8 月 1664-3478 1814 109% 40 周 45.35
平均值 1562.5 44.8 周
8 段下跌统计数据
时间 区间 下跌区间 下跌点数 下跌幅度 下跌持续时间 周平均下跌点数
第一轮暴跌 1992 年 5 月-1992 年 11 月 1429-400 1029 72% 25.7 周 40.04
第二轮暴跌 1993 年 2 月-1994 年 7 月 1553-325 1228 79% 72.9 周 16.84
第三轮暴跌 1994 年 9 月-1996 年 1 月 1053-512 541 51% 68.6 周 7.89
第四轮暴跌 1997 年 5 月-1999 年 5 月 1510-1047 463 30% 104.3 周 4.44
第五轮暴跌 1999 年 6 月-2000 年 1 月 1756-1361 395 22% 30 周 13.17
第六轮暴跌 2001 年 6 月-2005 年 6 月 2245-998 1247 55% 208.6 周 5.98
第七轮暴跌 2007 年 10 月-2008 年10 月 6124-1664 4460 73% 52.1 周 85.6
第八轮暴跌 2009 年 8 月-2010 年 7 月 3478-2319 1159 33.30% 47 周 24.66
平均值 1315.25 76.15 周
----------------------------
华山论剑:反转时机或在6月 回避两大风险
3000点附近A股屡遭“定点停车”,近期大盘的连续调整更令投资者揪心。5月大盘会不会否极泰来?大小盘风格转换能否继续?哪些股票已进入投资区间。本期邀请汇丰环球投资管理股票投资董事陈淑敏、平安证券首席策略研究员王韧和世纪证券研究所副所长万文宇三位嘉宾,共同探讨这些热点问题。
银行股攻守兼备
今年是“十二五”规划第一年,中国经济正在从外需拉动朝内需拉动转型。在房地产调控和紧缩政策作用下,PMI已经出现一定回落,但我们预计今年中国的经济增长依然强劲,全年GDP增速可达9%至9.5%,下半年不会出现所谓的“硬着陆”。
通胀方面,CPI走势通常比货币供应增速走势滞后6-9个月,由于国内货币供应量增速已在去年年底见顶,相信国内CPI涨幅将在第二季度或第三季度见顶,全年通胀水平可能会维持在4%-4﹒5%,相对9%-9.5%的GDP增速来说,其实是一个比较合理的水平,并非不能接受。因此,我们预计调控政策将集中于上半年,政策出现超调的可能性不大。
目前中国股市的估值已经低于过去十年的中位数,处于比较有吸引力的水平,尤其是银行股板块,估值已经非常诱人。但近期市场仍然处于低迷,对于不少股票来说,其实已经出现了买点。
从行业看,十分看好银行股,因为目前国内银行股的业绩仍处于高增长期,但估值却十分便宜,市盈率仅六七倍。在政策紧缩期内,国内流动性偏紧,银行对于贷款的议价能力较强,银行业的息差维持在较高的水平,有利于业绩增长。而如果紧缩政策放松,流动性又会出现宽裕,市场整体的估值也会随之上升,推动银行股上涨。可以说,银行股是攻守兼备的品种。尽管一季度银行股已经出现一定幅度的上涨,但目前仍被低估,仍然值得买入。
除银行外,我们也看好水泥行业。今年全国计划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任务是1000万套,这将大大拉动水泥需求,而在政府始终限制水泥行业产能增长的背景下,国内水泥价格将保持高位,令水泥股受惠。
在消费类股票方面,我们十分看好高端品牌以及在二三线城市有良好分销渠道和渗透力的品牌,主要是因为未来几年二三线城市将成为中国城市化进程的主力,二三线城市消费的增长将会明显快过一线城市。我们比较不看好食品饮料和项目集中在一线城市的房地产公司,因为成本上涨和货币政策紧缩给它们带来的压力最大。
市场重拾升势需待六月
近期市场大幅下跌,调整态势明显。表面看,市场调整主要来自一系列政策传闻和事件冲击。但从实质看,资金面短期逆转和基本面阶段性担忧是调整主因。
从流动性角度看,4月底和5月底各有一次财政存款积累,规模为单次3000-4000亿元,效果相当于上调两次存款准备金。受全年信贷投放节奏和银行监管政策趋严影响,2季度前半段信贷控制依然偏紧,欧美货币紧缩预期又减缓外部资金流入速度。从基本面看,4月PMI指数下滑预示二季度经济可能出现“旺季不旺”局面。
5月市场何去何从?市场驱动力来自基本面、政策面、资金面三个层面。目前的情况是:虽有调控惯性,但政策“由紧及稳”趋势明显;二季度经济基本面略有下滑,但幅度应属可控;这两者对短期市场趋势性影响有限。关键因素在于市场资金面变化,二季度资金面将呈“U”型变化,受财政缴款、政府流动性投放偏紧、外部资金流入波动等因素影响,二季度中间段市场资金面压力最大,也是指数最难熬的阶段,市场可能继续偏弱,并在2800-2900点价值底附近寻求支撑,等待6月基本面企稳、政策预期改善、资金面重回宽裕后再重拾升势。
短期来看,市场或有技术性反弹,但再次趋势性上行的时机至少需等到6月,原因在于调控并未终结,调控频率需到二季度末才有望出现明显下降,进而明确政策“由紧及稳”的趋势;经济基本面的阶段性下滑目前仅是开始,现有库存的有效消化和新增需求的重新显现均需等到二季度末;市场资金面仍在二季度“U”型变化中最难熬的阶段,下一公开市场到期高峰、其他领域投资资金转移和外部资金推力再次上升所驱动的反转时机在6-7月。
近期中小市值个股跌幅巨大,但系统性买入的时机仍未到来。去年底以来,推动周期股和成长股估值差扩大的因素已趋弱化,这是周期股修复和成长股调整的中长期动因。短期看,创业板指33倍的估值依然偏高,且还存在未来盈利预测下调可能。中小板指估值则已回落到25倍以下,因此即使要抓反弹,重点也应是流动性较好、估值相对合理的中小板个股,创业板个股则应继续坚持“反弹减仓”策略。
因此,当前投资应回避两个潜在风险:一是中上游生产性板块的短期压力;二是高估值的成长性股票。二季度继续推荐“金融+消费”组合,前者受低估值和政策拐点显现的双重支撑;后者受成长性、市场环境、政策题材的三重催化。即使面临短期补跌风险,其在二季度市场的“U”变化中获取超额收益仍是确定性事件。推荐行业为保险、银行、零售、白酒、白色家电、地产。
二季度或现全年最佳买点
近期工业企业利润增速放缓、PMI环比回落、上市公司一季度盈利低于预期,使市场对经济增速放缓、企业盈利增速下滑产生担忧,在A股市场上则表现为价值中枢下移。
我们对全年国内经济保持平稳运行仍有信心,但在物价水平仍高于全年调控目标、经济增速呈现放缓迹象的背景下,国内宏观调控的难度将有所加大,后续政策的出台将更多地关注对实体经济的影响。继4月加息后,观察5月、6月货币政策实施效果更为重要,这将成为下半年政策确定的主要依据。
从货币供应量来看,根据对M1及M1-M2差值变化的分析,我们认为自去年4月以来市场开始对货币增速的放缓逐渐有所反应,到年初M1-M2出现逆差,2月有所收敛,3月略有扩大,后期如该逆差值进一步扩大,市场短期内难以形成转折性拐点,而该逆差值由底部回升时可密切关注市场的拐点性机会。由于市场的拐点往往较差值拐点提前出现,因此不排除二季度出现全年最佳买点的可能,我们认为市场将会在二季度寻找这一积极信号。
展望5月,在市场短期对以上因素有所消化、本月到期流动性低于4月的情况下,我们对5月行情并不过分悲观,但值得关注的是6月CPI翘尾因素较高、到期流动性较大,不排除届时央行继续通过价格手段收缩流动性的可能。
投资方面,建议关注以下三方面:一、年报公布后市场风格的变化。若市场担忧经济增速放缓,周期性行业的上行动力将有所减弱,而中小盘股在经过前期泥沙俱下的调整后,走势可能呈现分化,市场整体风格特征需要在5月进一步观察;二、人民币升值。近月人民币升值有所加速,造纸、航空等受益较为明显的行业近期表现坚挺,在升值趋势中以上品种仍可进一步关注;三、对于食品饮料、医药生物、新兴产业等可在市场回调中进行中长线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