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行情解析 » 盎格鲁力学股票行情
扩展阅读
富迪科技股票查询 2025-07-05 13:12:27
大智慧如何搜股票代码 2025-07-05 12:47:30
哪些属于科技类股票 2025-07-05 12:08:17

盎格鲁力学股票行情

发布时间: 2021-08-17 20:31:38

A. 盎格鲁—撒克逊模式是怎样的

“盎格鲁—撒克逊”时代

总是以刻板的编年史的面貌出现,久而久之难免令人生厌,所以这次一我想从这一时代的史书谈起。现在一般公认盎格鲁.撒克逊时代的第一部史书是威尔士修道士吉尔达的“Liber querulus de excidio britanniae”《哀诉不列颠的毁灭》其完成的年代约在公元540年,然而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它都称不上是一部良史。它的价值在于,在有关盎格鲁.撒克逊人征服不列颠的历史材料中,它是最接近那个时代的。不过它的历史价值很小,因为它是“对不列颠诸候和教士邪恶的一部冗长的控诉”(《英国历史评论》),而不是一部严肃的历史。在盎格鲁.撒克逊时代最值得一提的历史著作无疑是比德的《英国教会史》。人称“英国历史之父”的比德可以说是第一个将盎格鲁.撒克逊时代入侵的传说作为信史来记述的人。吉尔达在其著作中将盎格鲁.撒克逊的入侵作为上帝对不列颠人罪恶的报应,这一主题在比德的著作中也再三的被重复。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在吉尔达的记述中,盎格鲁.撒克逊人和土著的不列吞人在他的那个时代并未处在敌对的状态。我们现在可以肯定的是,罗马时代的不列吞人在盎格鲁.撒克逊人的入侵中大都安然无恙,绝大多数的现代英格兰人都是他们的后裔。换句话说,作为入侵者的盎格鲁.撒克逊人在人数上是远少于土著不列吞人的。那为什么盎格鲁.撒克逊人以如此之少的人数却能最终成为人多势众的不列吞人的主宰呢?约翰.戴维斯部分解决了这个问题,他指出被盎格鲁.撒克逊人所征服的恰恰是那些罗马化程度最高的地区。罗马帝国四个世纪的统治即给不列吞人带来了文明又使得他们处处依赖帝国政府,因此在失去了罗马军团的保护后,不列吞人在政治和军事上都无法自立。因而肯特和苏塞克斯等东南部的土著面对着极少数的盎格鲁.撒克逊入侵者所做出的唯一反应也就是屈服。戴维斯的另一种解释引人注目:不列吞人被迅速征服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瘟疫。六世纪时不列颠遭到了发源于埃及而后席卷整个地中海周边国家的瘟疫袭击。瘟疫是由来不列颠贸易的东方商人传入的。如果说这场瘟疫真的在不列颠流行的话,对于不列吞人而言绝对是一次毁灭性的打击。从现在的研究来看,盎格鲁.撒克逊之入据不列颠更有可能是一个在数百年间逐步完成缓慢进程。当然这一进程有时是平和的有时也会有流血冲突发生,在诸多的武装冲突中不仅有盎格鲁.撒克逊人和不列吞人的还有凯尔特人、皮克特人和盎格鲁.撒克逊人的。所谓的大破坏和大屠杀更多是古代作家的夸大其词,没有证据表明曾经发生过一场盎格鲁.撒克逊人对不列吞人的决定性战役。故而有关瘟疫导致征服的论断也就不那么深入人心了。
五世纪和六世纪不列颠的历史今天我们了解的很少,传说中的英雄阿瑟王就生活在这个时代中。在比德的著作中记载了不少的国王和首领,或许阿瑟的原型正是其中的一位,总之这一时期的许多史实还有待于进一步的澄清。
七世纪和八世纪时,盎格鲁.撒克逊人的王国逐渐兴起了:肯特(裘特人的王国)、诺森伯里亚、麦西亚、韦塞克斯。在我们关注这些王国的兴衰起伏的同时,盎格鲁.撒克逊人宗教信仰的转变更加引人注目。公元597年凯利安修道院院长圣奥古斯丁受教皇格里高利一世之命前往肯特传教。圣奥古斯丁除了大力传播福音外还大声疾呼归还罗马帝国的故地以此来抬高教皇的声望。在肯特国王艾塞尔伯特那里圣奥古斯丁受到了礼遇。艾塞尔伯特刚娶了一位墨洛温王朝的公主贝沙--一名虔诚的基督徒。尽管不很理解,艾塞尔伯特还是在他法兰克妻子的影响下昄依了基督教。比德记载了罗马教庭在英格兰发展势力的史实,格里高利一世在他给圣奥古斯丁的信中称:“……蒙主的仁慈和你的不懈努力,英格兰新教会已经被引领到全能的天主的恩惠之中……”(之所以只提英格兰是因为在威尔士和苏格兰罗马帝国时代的教会组织保存了下来)。圣奥古斯丁在英格兰的头一年里成功得使大批的异教徒转变了信仰,这成为了他一生中最大的成就。格里高利一世对英格兰教会的经营一个宏伟的蓝图:伦敦和约克将各有一位大主教(每位大主教下各有十二位主教)。由于伦敦不在艾塞尔伯特国王的治下,肯特的坎特伯雷进入了教皇的视野。在坎特伯雷圣奥古斯丁晋升为大主教,坎特伯雷作为大主教的驻节地直至今日。以坎特伯雷为中心圣奥古斯丁开始了英格兰教会的建设工作,格里高利通过信件对圣奥古斯丁不断的施加影响,使得英格兰的教会事务得以按照他的想法进行。不过从史料中我们看不到格里高利或圣奥古斯丁有任何企图与凯尔特教会建立联系的行动和意图。建立教会的繁重工作几乎将圣奥古斯丁压垮,因他虽然精于宗教事务但对日常的纷繁俗务却力不从心。公元605年,格里高利一世和圣奥古斯丁先后逝世。不久以后,对圣奥古斯丁给予热情支持的艾塞尔伯特国王去世。艾塞尔伯特的继承人伊德鲍尔德重新恢复了偶像崇拜,根据比德的说法后来他在亲眼目睹圣彼得的圣迹而迷途知返。此时英格兰北方的强大王国的统治者是爱德文,他娶了艾塞尔伯特的女儿艾塞尔伯格(小名塔塔)。王后是一名虔诚的基督徒,她在教皇卜斯法尼的感召下使自己的丈夫昄依了耶酥基督。公元625年,格里高利一世梦想的约克教会成立了,艾塞尔伯格选择了波莱纳斯作为约克的主教。尽管看上去“主的事业”进行的很顺利,可是麦西亚王彭达的进攻表明及至八世纪中叶基督徒在北英格兰的影响依然有限。
公元668年,坎特伯雷大主教的职位空缺,塔尔苏斯的西奥多被任命为新任大主教。由于他原本是一位希腊学者,因此他必需接受完全陌生的西方教会的仪规(把原来的圣保罗发式改为冠状式)。在另一位希腊教士哈德良的辅佐下西奥多大主教巡视了全英格兰奠定了各地主教辖区的基础还任命了多伊奇、温彻斯特、罗切斯特的主教。当西奥多到达坎特伯雷时,有一位主教在亨伯河以北另有两位在亨伯河以南这两位主教分别是凯尔特人切德和里彭的威尔弗雷德。里彭的威尔弗雷德因在诺森伯里亚大力宣扬教会的权威而声名大振,然而后来他由于与埃格弗里德国王的一次争吵而被流放。西奥多心满意足的看着这个曾经顶撞过自己的主教的垮台,他还不失时机的改组了英格兰北方的教会组织,新教会规模虽小但效率很高且便于大主教的控制。此后的二十年间,英格兰的主教辖区被确定为约克、赫克瑟姆、里彭和林塞四地。西奥多还重新确立了不分政治边界的全英格兰的宗教会议。西奥多在不列颠的最大成就之一就是他建立了一套将凯尔特教会的教产转移至英格兰教会的机制。这一在罗马教廷和凯尔特教会共同努力下所达成的创举使诺森伯里亚王国在得七世纪末期出现了一个文化高潮。在后来的漫长岁月中从不列颠这个基督教世界的北方边陲逐渐形成了一种浓厚的学术传统,这一传统成为中世纪的西欧文化的发展源泉之一。恐怕当时西奥多并没有想到这一步,这真可谓:前人种树,后人乘凉。
英格兰修道院的出现和一位虔诚的诺森伯里亚贵族别号本尼狄克的比斯科普有关,他分别于公元674年和681年建立了韦茅斯和贾罗的修道院。这两座修道院对于修道士制度在英格兰的推广起了重要的作用。比斯科普长途跋涉六个月前往罗马面见教皇阿加塞并带回了许多珍贵的手抄本,正是这些抄本将诺森伯里亚的文化引入了一个黄金时代。在这一时代中所涌现出来的最杰出的学者无疑就是比德。这位被子孙后代尊称为“庄严比德”的神父生于公元673年逝于公元735年。比德在七岁时“由他的亲属托付给本尼狄克院长抚养。”(托马斯.富勒《教会历史》)他此后的一生便都在修道院中度过,先是在韦茅斯一年,后前往贾罗。尽管比德最远也只不过到过约克,然而他却毫无疑问是当时全英格兰最最博学多才的人。在比德所在的修道院中,图书室的藏书非常丰富,这使他获益匪浅。他曾激动地谈到了本尼狄克.比斯克普访问罗马时带回的那些珍贵的手抄本。比德的崇高声望正源自于他对比斯克普的手抄本的注释以及他所编写的诸多历史著作,其中最富胜名的就是那《英吉利教会史》。比德的著作反映了新兴的英格兰本土文化的发展,盎格鲁.撒克逊民族已经在不列颠扎下了根,他们需要有人可以将本民族的历史记载下来流传后世。在结束对英格兰宗教历史的回顾以前,我想简单介绍一下英格兰教会对欧洲大陆的影响。加洛林朝的查理.马特和“矮子”丕平在与好战的北方日尔曼诸部族(主要指萨克森人和维金人)的斗争中都以基督教作为精神武器。来自英格兰教会的教士们尤其受到法兰克君主的器重,他们经常随军出征足迹遍及西欧和北欧。上文曾经提到的那位里彭的威尔弗雷德在被驱逐出诺森伯里亚后来到了欧洲大陆,他和另一位名叫威力布洛德的修士改弦更张奉罗马教廷为正宗。在所有的英格兰教士中数邦尼费斯最有作为,他以自己在美茵兹的主教辖区为中心极大的拓展了日尔曼腹地的教会组织。出身约克的阿尔昆是被视为当时欧洲最卓越的学者之一。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英格兰的教会对于中世纪早期西欧文化文明开化的作用是多么的巨大。可以说盎格鲁.撒克逊教会这个罗马教会与凯尔特教会结合的产物其对今天的欧洲文化或西方文化的影响是极为深远的。
就在英格兰的教会声名远播之际,英格兰的政治版图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革。公元418年最后一批罗马帝国的驻军撤离英格兰,早已习惯帝国政府管制的不列吞人的感受就有如被亲生父母抛弃一样。北方的凯尔特人和爱尔兰的皮克特人趁着罗马驻军撤退的机会重现开始了对英格兰的侵袭。五世纪三十年代起这种侵袭愈演愈烈,公元443年最后一位不列颠使节来到了罗马恳请西罗马帝国施以援手,并保证不列吞人愿意永远作罗马皇帝的顺民。然而此时的西罗马帝国早已失去了当年西欧诸民族宗主的威风。罗马大将艾息阿斯为了抵御巴兰德和阿提拉数十万匈奴铁骑的威胁将莱茵河和高卢的守军全部撤走。对于不列吞人的呼吁,他只能委婉的表示自己实在无能为力。遭到拒绝的不列吞人终于意识到罗马军团是不回再回到不列颠来了,为了自卫他们作出了一个历史性的抉择:向盎格鲁—撒克逊人求援。
参考资料:http://www0.hotqq.com/cgi-bin/mybbs/b/bad/view.asp?j=0&id=1725248

B. 盎格鲁撒克逊计划是真的吗

盎格鲁撒克逊计划是真的。

这是企图谋杀十四亿中国人的魔鬼计画,未来的假期有可能会一直执行,共济会的魔鬼小组正在动员人马。

英美共济会已经对中国地区的互联网开启Twitter与Feedback,时机成熟的时候,卫星将联结到手机,提供免费信息给用户。初阶段由吸毒分子带头游行,吸引盲目无知的工农学生慢慢跟随,然后喊口号,再来由美国中情局的特工指派自杀小组闹事,从中引爆内乱开始任意杀人放火,参与游行的人糊里糊涂地成为孤魂野鬼。

邪教干部将会使用药物控制信徒去自杀,再来使用药物控制参与游行的工农学生去自杀,千万不要参与这些非法的游行,逮捕后就没有人生可言了,因为罪名是企图谋杀十四亿人。

牢记:千万不要参与这些游行,有任何风声要赶快向公安机关报告,不用来信向修行人报告,大慈大悲功德无量,因为这些都是企图谋杀十四亿人的魔鬼犯行,参与游行就是属于现行犯,每一位中国人都有权利阻止。



中国的精英们依然在醉生梦死。反省近十年来中国外交有三点偏失:

1、唯美是从。

2、在国际上寡恩无友。

3、丢弃了第三世界而自我孤立。 最根本的问题是,一个大国的外交不应无远见、无目标、无方向,外交不该只是一种国际关系的维持会。 为中华民族的久远生存,中国必须有勇气正视和面对日益紧迫的内外危机。应当摆脱亲美外交的思路,走独立自主的路线。必须加快建立核防御和对抗体系,这是遏制核战争爆发的决定条件。在国际上,中国应当交些穷朋友。

中国应当审时度势,制订一套有远见的新亚非拉战略。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大国。从历史看,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多次临海刻石,瞩目于海外。汉武帝以下,隋唐宋元明,中国一直是一个雄踞海陆,有勇气挑战世界和走向世界的伟大民族。所谓中国是一个内陆封闭的黄土文明,这是对中国历史的无知妄论。

C. 盎格鲁-撒克逊的详细信息

大部分英国人就是盎格-撒克逊人。盎格鲁、撒克逊是古代日耳曼人的部落分支,原居北欧日德兰半岛、丹麦诸岛和以及德国(从丹麦夺取的)西北沿海一带。
公元五世纪——六世纪,盎格鲁、撒克逊两部都有人群南渡北海移民大不列颠岛,在此后的三四百年间,两部落才融合为盎格鲁·撒克逊人。
通过征服、同化,盎格鲁·撒克逊人与大不列颠岛的“土著人”(凯尔特人),再加上后来移民的“丹人”、“诺曼人”经长时期融合,才形成近代意义上的英吉利人(包括苏格兰人)。
盎格鲁·撒克逊人属于日耳曼民族,按英国早期历史学家比德(673—735年)的划分,他们来自三个不同部落:由丹麦半岛盎格恩(Angeln)来的盎格鲁人(Angles),由易北河下游来的萨克逊人和由丹麦日德兰半岛来的朱特人(Jutes)。盎格鲁·撒克逊人对不列颠的征服开始于449年,遇到凯尔特人的顽强抵抗。公元500年,凯尔特人赢得巴顿山战役的胜利,半传奇式的亚瑟王就是率领凯尔特不列颠人抵御入侵的民族英雄。①在整个中世纪,围绕着亚瑟王形成了亚瑟王的宫殿、魔剑、圆桌骑士等等传奇。盎格鲁·撒克逊人征服不列颠以后,相继建立10来个小王国,经过合并剩下7个:3个撒克逊人王国——威撒克斯、苏撒克斯、埃撒克斯;3个盎格鲁人王国——东盎格利亚、诺森布里、麦西亚;1个朱特人王国叫肯特。英国史上称这七个王国并存的局面为“七国时代”(600—870年)。“英格兰”(England)来源于Englaland,意即盎格鲁人的土地。7个王国中以威撒克斯为最强,国王爱格伯特(802—839年)于829年初步统一英格兰。

D. 什么是盎格鲁

盎格鲁-撒克逊模式又称新美国模式,该模式信奉尽量少的政府干预、鼓励自由竞争、推动贸易自由化和资本流动的便利化。在过去的20年中,这一模式推动了整个美国经济保持了相对较快的增长速度,受到了政治家和学者们的大力推崇。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推动的“华盛顿共识”,实质就是在推广这一发展模式。上世纪九十年代亚洲金融危机之后,盎格鲁-撒克逊模式更是成为广大发展中国家学习的教材,没想到的是,学生尚未毕业,老师出了问题。 盎格鲁—撒克逊模式又称“新美国模式”,是指80年代里根和撒切尔夫人发动新保守主义革命后发展起来的经济模式;“莱茵模式”是指莱茵河流经的国家,即瑞士、德国、荷兰等西欧国家,也包括斯堪的纳维亚国家所奉行的经济模式。欧元区的国家属于这个模式的范畴。 “新美国模式”和“莱茵模式”的差别,可以从宏观经济、中观经济和微观经济三个方面分析。从宏观经济看,美国赋税水平低,欧洲赋税水平高(两者的税收收入大约各占GNP的30%和40%);从中观经济看,两种模式对企业的投资方式不同,美国企业主要是金融市场融资(约占80%),欧洲企业主要是通过银行贷款(约占60%—65%);从微观经济看,企业的领导方式不同,美国是股东领导企业,欧洲则是合作管理制。“新美国模式”体现了新保守主义所倡导放弃管制、削弱国家作用的所谓“国家最小化,市场最大化”原则,“莱茵模式”则是社会民主主义思潮的产物,德国奉行的社会市场经济是“莱茵模式”的典型。

E. 盎格鲁-亚美利加体系”

“亚美利加洲”在西半球。位于大西洋与太平洋之间,北濒北冰洋,南与南极洲隔德雷克海峡相望。由北美和南美两个大陆及其附近许多岛屿组成。巴拿马运河一般作为南北美洲的分界线;在政治地理上则把墨西哥、中美洲、西印度群岛和南美洲统称为拉丁美洲,北美洲仅指加拿大、美国、格陵兰岛、圣皮埃尔和密克隆岛、百慕大群岛。面积4,200余万平方公里。人口6.47亿(1983)。欧洲移民后代、印欧混血种人、黑白混血种人占多数,还有黑人、日本人、华人和原居民印第安人、因纽特(爱斯基摩)人等。大陆从东向西分为三个南北纵列带:东部是久经侵蚀的山地和高原,巴西高原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高原;西部为年轻的高峻山地,属美洲科迪勒拉山系,汉科乌马山海拔7,010米,是全洲最高点。山脉逼近海岸,沿海平原狭窄;东西部之间是广阔的大平原,北美中部大平原和亚马孙平原都是世界上著名的平原。主要河流有亚马孙河、密西西比河等;北美洲还有世界最大淡水湖群——五大湖。跨有不同的气候带:北美大部分属亚寒带和温带大陆性气候,有面积辽阔的针叶林和大草原;中美和南美北部主要属热带气候,有广大的热带雨林和热带稀树干草原。南美南部则属温带气候。地下资源十分丰富,煤、铁、石油,铜、镍等有色金属均占世界重要地位。十五世纪末以来,西、葡、英、法等国进行探测和殖民。1776年美国宣布独立。十九世纪初拉丁美洲各国也相继独立。
[编辑本段]美洲包括国家
阿根廷 巴哈马 伯利兹 美国 玻利维亚 巴西 巴巴多斯 加拿大 哥伦比亚 智利 哥斯达黎加 古巴 委内瑞拉 萨尔瓦多 厄瓜多尔 格林纳达 危地马拉 圭亚那 洪都拉斯 海地 牙买加 圣卢西亚 墨西哥 尼加拉瓜 巴拿马 秘鲁 乌拉圭 巴拉圭 苏里南 多米尼加 多米尼克 圣文森特和格林纳丁斯 特立尼达和多巴哥 安提瓜和巴布达 圣基茨和尼维斯
[编辑本段]自然资源
北美洲大部分地区已经过勘查。北美洲的森林面积约占全洲面积的30%,约占世界森林总面积的18%。主要分布在西部山地,盛产达格拉斯黄杉、巨型金针柏、奴特卡花柏、糖槭、松、红杉、铁杉等林木。草原面积占全洲面积14.5%,约占世界草原面积的11%。北美洲可开发的水力资源蕴藏量约为24 800万千瓦,占世界水利资源蕴藏量的8.9%,已开发的水利资源为5 360万千瓦,占世界的34.7%。
北美洲沿海渔场的面积约占世界沿海渔场总面积的20%,西部和加拿大东部的边缘海区为主要渔场,盛产鲑、鲽、鳕、鲭、鳗、鲱、沙丁、比目、萨门等鱼类及*类,在加拿大东部边缘海区还产鲸。北部沿海有海象、海豹以及北极熊等。
南美洲矿物 资源尚未很好勘探,目前已知现代化工业中所需要的20多种最重要的矿物原料大部分都有,且储量丰富。委内瑞拉石油储量、巴西的铁矿储量居世界前列;天然气主要分布在委内瑞拉和阿根廷;煤主要分布在哥伦比亚和巴西;铝土矿主要分布在苏里南;铜矿的金属储量在1亿吨以上,居各洲首位,智利铜的储量居世界第二位,秘鲁居第四位;铋、锑、银、硝石、铍和硫磺储量均居各洲前列;锡、锰、汞、铂、锂、铀、钒、锆、钍、金刚石等矿物也很丰富。
森林:森林面积约92 000万公顷,占全洲总面积的50%以上,约占世界森林总面积的23%,盛产红木、檀香木、铁树、木棉树、巴西木、香膏木、花梨木等贵重林木。草原面积约44 000万公顷,约占全洲总面积的25%,占世界草原总面积的14%多。 水力资源:水力蕴藏量估计为46 700万千瓦,约占世界水力蕴藏量的16.9%;已开发的水力资源为560万千瓦,约占世界水力资源总开发量的3.6%。
渔业:智利北部沿海和巴西东南部沿海盛产金枪鱼,秘鲁沿海盛产鱼,智利沿海盛产沙丁鱼,鳕和鲸。此外,巴西、阿根廷沿海还盛产鲈、鲻、鳀、鲭、鳕等鱼类。秘鲁沿海、巴西沿海为南美洲两大渔场。
[编辑本段]经济简况
北美洲
美洲的经济发展很不平衡.除美国和加拿大是经济发达的国家以外,其他都是发展中国家.
工业:美国和加拿大是经济发达的国家,工业基础雄厚、生产能力巨大、科学技术先进。农、林、牧、渔业也极为发达。北美洲其他国家除墨西哥有一些工业基础外,多为单一经济国家。北美洲采矿业规模较大,主要开采煤、原油、天然气、铁、铜、铅、锌、镍、硫磺等,而锡、锰、铬、钴、铝土矿、金刚石、硝石、锑、钽、铌以及天然橡胶等重要的战略原料几乎全部或大部靠进口。主要工业品产量在世界总产量中的比重为:生铁、钢、铜、锌等均占20%左右,铝占40%以上,汽车约占37%。
农业:北美洲农业生产专门化、商品化和机械化程度都很高。中部平原是世界著名的农业区之一,农作物以玉米、小麦、水稻、棉花、大豆、烟草为主,其大豆、玉米和小麦产量在世界农业中占重要地位。中美洲、西印度群岛诸国和地区主要生产甘蔗、香蕉、咖啡、可可等热带作物。
交通:北美洲铁路总长420 000多千米。内河通航里程约55 000多千米。公路四通八达。美国东北部是交通最发达的地区,其次是美国中部、东南部、西部沿海地区;加拿大东南部;墨西哥东部,以公路和铁路运输为主。古巴的糖厂铁路专用线较发达。加拿大中部地区的夏季河运、冬季雪橇运输也很重要。北部沿海地区以雪橇运输为主。
南美洲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南美洲经济发展很快,经济结构发生显著变化。但各国经济水平和经济实力相距甚远。巴西、阿根廷已建立了比较完备的国民经济体系,两国国内生产总值约占全洲2/3。委内瑞拉、哥伦比亚、智利、秘鲁经济也较发达。
工矿业:工业以采矿业和制造业最为重要。采矿业是南美各国的基础部门,大部分矿产供出口,委内瑞拉、阿根廷、厄瓜多尔、秘鲁等国的石油;巴西、委内瑞拉、智利的铁;玻利维亚的锡、锑;智利、秘鲁的铜;圭亚那、苏里南的铝土;秘鲁的铅、锌、银、铋;智利的硝石、钼;巴西的铌的产量或出口量在世界占据重要地位。轻工业为南美多数国家制造业的主体,肉类加工、制糖、饮料、皮革、纺织、服装等部门较发达。钢铁、汽车、化工、橡胶、电器、机械等重工业集中在巴西、阿根廷、委内瑞拉、智利、秘鲁、哥伦比亚等国家。
农业:农业在南美各国经济中具有重要意义。种植业中经济作物占据绝对优势。南美洲是可可、向日葵、菠萝、马铃薯、木薯、巴西橡胶树、烟草、金鸡纳树、玉米、番茄、巴拉圭茶、辣椒等栽培植物的原产地。甘蔗、香蕉、咖啡分别占世界总产量的2005%,其中巴西的咖啡和香蕉产量均居世界第一位;可可、柑橘均占世界总产量的25%左右,其中巴西的可可产量居世界第三位;剑麻产量居各洲第二位,主要产在巴西;巴西木薯产量居世界第一位。南美洲向世界提供所需咖啡、香蕉、蔗糖的绝大部分及大量的棉花、可可、剑麻等。东南部阿根廷等国则大量出口肉类和粮食。牛、羊的总头数在世界上占重要地位。沿海盛产鳀鱼、沙丁鱼、鳗鱼、鲈鱼、金枪鱼等,秘鲁和智利为世界著名渔业国。南美洲大部分国家中多数人从事农业生产,但粮食生产仍不足自给,大多数国家需进口粮食。
[编辑本段]美洲文明
美洲文明的代表有玛雅文明,印加文明和阿兹特克文明。此外,奥尔梅克文明,瓦哈卡文明,特奥蒂瓦坎文明和托尔特克文明等在美洲发展史上也占有重要地位。

F. 盎格鲁-萨克森模式

法国学者米歇尔·阿尔贝尔(Michel Albert)提出两大资本主义模式,英美代表的盎格鲁-萨克森模式和德国代表的莱茵模式,奉行该模式的国家多在莱茵河岸,因此得名。前者重效率,股东价值至上,后者重公平,倾向雇员利益。英国学者罗纳德·多尔(Ronald Dore)则分别将它们称为股票资本主义和福利资本主义。有段时间还叫做东京—莱茵模式,日本的奇迹变泡沫以后,就只剩下莱茵模式了。

G. 什么是盎格鲁-萨克逊式的金融体系

盎格鲁-撒克逊模式又称新美国模式,该模式信奉尽量少的政府干预、鼓励自由竞争、推动贸易自由化和资本流动的便利化。在过去的20年中,这一模式推动了整个美国经济保持了相对较快的增长速度,受到了政治家和学者们的大力推崇。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推动的“华盛顿共识”,实质就是在推广这一发展模式。上世纪九十年代亚洲金融危机之后,盎格鲁-撒克逊模式更是成为广大发展中国家学习的教材,没想到的是,学生尚未毕业,老师出了问题。
盎格鲁—撒克逊模式又称“新美国模式”,是指80年代里根和撒切尔夫人发动新保守主义革命后发展起来的经济模式;“莱茵模式”是指莱茵河流经的国家,即瑞士、德国、荷兰等西欧国家,也包括斯堪的纳维亚国家所奉行的经济模式。欧元区的国家属于这个模式的范畴。
“新美国模式”和“莱茵模式”的差别,可以从宏观经济、中观经济和微观经济三个方面分析。从宏观经济看,美国赋税水平低,欧洲赋税水平高(两者的税收收入大约各占GNP的30%和40%);从中观经济看,两种模式对企业的投资方式不同,美国企业主要是金融市场融资(约占80%),欧洲企业主要是通过银行贷款(约占60%—65%);从微观经济看,企业的领导方式不同,美国是股东领导企业,欧洲则是合作管理制。“新美国模式”体现了新保守主义所倡导放弃管制、削弱国家作用的所谓“国家最小化,市场最大化”原则,“莱茵模式”则是社会民主主义思潮的产物,德国奉行的社会市场经济是“莱茵模式”的典型。

H. 盎格鲁-萨克逊国家是指那些国家

现在的英国。盎格鲁-萨克逊人的祖先来自欧洲大陆,是日耳曼人中的盎格鲁人、萨克森人。大不列颠岛的土著居民是来自比利牛斯半岛的伊比利亚人,他们以创造了巨石文化而著称。后来,克尔特人中的不列颠人、别尔格人等从大陆进入大不列颠岛,同化了土著居民,形成盎格鲁-萨克森人的最早基础。从公元5世纪起,盎格鲁人、萨克森人进入不列颠。他们同化、消灭了一部分克尔特人,将另一部分克尔特人驱赶到西南和西北部的山区。9世纪,丹麦人对不列颠的侵略,促进了盎格鲁-萨克森人的形成。1066年,来自法国的诺曼人征服了不列颠,他们在英法百年战争后融合在盎格鲁-萨克森人中。

考古学家发现早在3500年前,在不列颠岛上就有人类居住,此后地中海伊比利亚人,比克人,凯尔特人,先后来到不列颠。1-5世纪英格兰东南部为罗马帝国统治。

罗马人撤走后,欧洲北部的盎格鲁人、萨克逊人、朱特人相继入侵,他们由农夫、渔民、商人、战士和航海者组成,装备精良作战勇猛最终将凯尔特人击败并在此定居,一部分凯尔特人则逃往苏格兰和威尔士的山区,一部分逃往爱尔兰,他们是今天苏格兰人、威尔士人和爱尔兰人的祖先。7世纪开始形成封建制度,许多小国并成七个王国,争雄达200年之久,称"盎格鲁-撒克逊时代"。在此之前居住在不列颠岛上的人并不说英语,今天的英国人称他们是盎格鲁-撒克逊人的后代,这些来自欧洲北部的人说的就是最早的古英语。

829年威塞克斯国王爱格伯特统一了英格兰。8世纪末遭到来自挪威和丹麦的维京海盗的入侵(今天的英格兰人和苏格兰人有一部分维京人的血统),1016-1042年为丹麦海盗帝国的一部分。其后经英王短期统治,1066年诺曼底公爵渡海征服英格兰。诺曼王朝由此建立,终结于1154年。1215年约翰王被迫签署了限制王权的大宪章,新兴贵族和地主的利益得到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