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目前股市中哪些股票最有上涨的趋势
.06年我国的宏观政策以及股票上涨的动因分析:2006年,我国的货币政策一再收紧,但是股票市场却一路上扬。股市一改政策市的面貌,出现了前所未有的逆政策周期运行的特征。在2006年,央行连续推出四大收紧性货币政策: 1.在4月27日,央行宣布,从28日起上调金融机构贷款基准利率。金融机构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上调0.27个百分点,由当时的5.58%提高到5.85%,其他各档次贷款利率也相应调整; 2.在 5月17日,央行发行了1000亿元定向票据; 3.在6月16日.8月15日和11月15日,央行连续三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每次提升0.5%,由原来的7.5%提高到9%。与以往股市对紧缩性政策的反映不同,股市并没有因央行连续推出收紧性货币政策而走低,而是每次在收紧性货币政策推出后,股市都是低开高走,呈现出明显的逆政策周期运行的特征。 4.在8月18日,央行宣布,从19日起,我国金融机构一年期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各上调0.27%。存款利率由2.25%提高到2.52%,贷款利率由5.85%提高到6.12%。其他各档次存贷款基准利率也相应调整。长期利率上调幅度大于短期利率上调幅度. 我国的股票市场已经建立16年,在绝大部分的时间里,股市均是顺政策周期运行。从1990年底至1993年初,在大搞市场经济的推动下,我国宏观政策全面放松,股市走出了上升三大浪的形态。此后,由于经济过热,管理层提出了“治理整顿三年”的方针,宏观政策全面收紧,股市也连续下跌了整整三年。在1996年以后,为了刺激经济增长,宏观政策不断的放松,股市在放松政策的推动下,走出了一波高于一波的大牛市行情。就是因为如此,我国股市呈现出明显的政策市特征。但是2006年我国股市出现以往少有的逆政策周期运行的特征,06年大盘突破1500点后就一直放量上攻,不给空方任何还手的机会.从当时的技术图形看大盘已经突破了下行通道,进入了上行通道.其主要原因在于以下几个面: 1、2006年央行连续推出收紧性货币政策的目的是调控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以及信贷规模,而不是调控股市。在2006年上半年,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出现不断攀升的局面。1-2月份,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为26.6%;3月份为29.8%;4月份为29.6%;5月份为30.3%;6月份为31.3%。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的不断攀升有可能导致新一轮的经济过热。与此同时我国的商业银行的贷款规模也不断扩大,仅前三个月,银行就投放了1.26万亿元的贷款,超过了央行全年信贷额度2.5万亿元的一半以上。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以及信贷规模的不断膨胀,引起了中央的高度重视,因此连续推出了收紧性的宏观调控政策。而股票市场并没有被列入宏观调控的目标。 2.2006年我国经济呈现出高增长,经济周期处于连续上升阶段。2006年一季度我国经济增长率实现了10.2%,二季度猛增至11.3%,三季度实现了10.7%,预计2006年全年经济增长率可达到10.5%以上。我国2006年股市的大牛市行情就是在经济高增长的背景下出现的行情。 3.由于美圆的贬值趋势和人民币升值趋势,导致了中国股市成为国外游资的避险品种,吸引了大量外资进入.注意外资的进入是为了保值,不一定直接对股市构成利好,有些是间接对股市构成利好. 4.现在中国的银行利率横比世界其它国家,纵比中国利率历史都不算过高,将来的物价上涨还有很大的空间.从而会使很多公司企业的帐面业绩有所提升. 5.未来几年中国还有很多拉动中国内需的大事发生,如08年的奥运会,2010年的世博会和亚运会,都会给上市公司带来很多机遇. 6.随着新股恢复发行,给股市带来很多活力,导致大盘指数不断创出新高,从而有利于做多. 7.随着股票指数期货的推出,和现在某些股票的认购和认沽权证的发行,对大盘都有化解风险的能力,所以做多主力不用害怕出不了货,所以直接导致他们积极做多.8.管理层为了支持股权分置改革,在股市连续推出了利好政策,比如降低印花税以及在股改的过程中高比列送股。在宏观调控政策收紧的背景下,股市的融资政策不断放松,吸引了大量资金源源不断入场,推动了股市行情持续不断的上涨。 9.随着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的结束,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不断的完善,会出现越来越多质地优良的成长性公司.参考资料: http://blog.ys138.com/blog_articleshow.asp?Blog_Article_Id=34
⑵ 股票接下来半年的走势将会如何那类股的势头将比较好
多关注机构建仓动作明显的次新板块. 大盘只有突破了2080的压力上轨才有希望迎来更大的反弹,否则行情就到此结束了. 大盘靠拉动内需的计划走出了一波连续的反弹,从11月7日以来大盘的反弹势头远远强于前几次靠政策带来的反弹,而反弹再次带来了大小非的减持动作,而基金在前期减仓板块的减仓动作,并没有停止,所以说这次反弹暂时定义为反弹也不为过,现在连不少媒体和股评都在宣传机构借这次反弹继续出货了(这有点一反常态),前几次机构减仓时股评和媒体说是大建仓,而现在媒体又扭转了方向一致"看到了"机构的继续出货,虽然近期一直没更新评价文章,但是仍然在关注股市的发展,关注机构在股市里的动作,从我个人的统计数据来看,这次反弹和前几次反弹有很大的不一样,首先前几次反弹机构明明是纯粹的出货(所以持续性很差),但是股评和媒体一致认为是大建仓(当然是说给散户听的),而这次反弹机构有很明显的提前3个多月的布局建仓次新板块的动作,而且在部分次新股里建仓的规模不小,这是个信号,机构已经在选择性的建仓了,虽然现在还在熊市中但是选择安全系数较大的业绩优良的股分批建仓暂时还在继续,和前几次反弹持续性差比这次之所以持续性远远好于前几次就和机构确实的调仓建仓有关,前期部分机构抛弃的股继续抛弃(当然短线还是借大盘反弹在犯弹,而且有些股在游资的狙击下短时间内涨幅可观,但是垃圾就是垃圾,潮水褪了才知道哪些人在裸泳)! 11月19日大盘再经历了暴跌后出现了涨幅为6%的大涨,虽然这和市场上传出燃油税很快开征、大幅度降息54个基点、年底完成3G牌照发放三个消息有关,但是不管真假,中线主力资金在里面的身影无法遁行,调仓和分批建仓的动作无法掩盖(当然现在媒体和股评又开始帮机构掩盖了),既然机构的确有分批阶段性建仓,那这次反弹为什么和前几次反弹持续性上好这么多就很正常了,前几次反弹机构靠政策快速推高股市暴涨后迅速高位抛售筹码,套牢的个人投资者资金不少,根本不给个人投资者逃跑的机会,一个暴跌后就连续的大跌迅速使套牢者套牢程度加深(这次暴跌后又拉回了),由于很多散户有套了就不管的坏习惯,自然成了机构抛出筹码的坚定的持有者了。而这次大盘确变得有点反常的抗跌了,和不喜欢跟随国外股市走了,这就和机构有关(和前几次反弹比),因为机构确实这次在部分板块上大量投了钱进去了,既然投了钱不是只为了当股东吧,既然不是当股东,那就是有做多赚钱的欲望(在大盘跌了70%的时候),所以这次反弹和前几次纯粹游资参与的反弹性质不一样,因为有主力机构参与,行情的稳定性明显不一样。 机构阶段性建仓并不代表股市反转了,因为导致股市大跌的核心问题大小非还是没解决,而在跌了这么多的情况下 机构做超跌后较大级别反弹的欲望也更强烈(当然是为了挽回前期的损失),而从8月20日后大盘形成的这个上档压力下行轨道,前面已经让两次政策性反弹显出了反弹的真面目(很多人当时认为是反转),而2080和1800之间的这个区域上轨和横轨支撑马上要形成夹角了,一旦大盘的K线(点数)继续被下行的上轨压制下行必然要和横轨支撑位重合,重合后机构就没有选择余地了,是坚决做多还是继续探底就自然见分晓了,而对安全要求高的稳健的投资者可以等待大盘突破这个上轨把上升通道打开后并站稳了再建仓也不晚,因为能够突破这个上轨并站稳,机构就选择了做多,而很多看多的投资者从4000点一直喊到现在的中级反弹,就有可能真的在现在出现,买得早不如买得巧,吃鱼头的人大多数都吃在半山腰,还是吃鱼身就OK了,鱼头让机构去吃!如果大盘后市被上轨压制下行把1800的横轨也破了收不回来,那中线投资者可以暂时把钱捂紧点了,如果机构选择突破上轨2080并稳健的震荡上行,那中线投资者可以逢低轻仓关注这次机构大量建仓的次新板块中的那一部分股票,这类股票介入的一般是中线甚至有长线资金。虽然有很多强庄装得像弱庄不过中线投资者眼睛放亮点,多观察。熊市虽然没结束,但是能够在熊市中抓住一个中级行情也是很多人追求的,顺势而为吧,如果机构选择突破上轨做大的反弹,我们也跟着做多就行了,机构选择破横轨,我们继续观望拿钱保本。 而如果真的发动了中级行情我谈的1500就会暂时延后了,可以阶段性做多,延后不代表不会出现了,大小非这个资金面的核心问题不解决还会在未来再次使资金面出现紧张,紧盯机构的动作吧!机构做多我们就做多,机构做空他们自己做去吧,我们空仓轻仓回避风险。 而拉动内需十项政策除了最后两项能够较快的带来利好效应外,其他的现在都还只是规划,要到起实质性作用也是大半年后的事了,宏观政策的滞后性无法避免,而且这些政策也表明了政府的态度是救实体经济,而没有虚拟经济(投资市场)的份,而股市多头该发泄的发泄完了该怎么走还会怎么走.大趋势无法改变!而导致股市大跌的大小非问题政府一个字没题,这基本上验证了政府的最终态度,之前新华社曾表态,大小非的问题要市场来解决,而不是政府来解决,看来政府是说到做到了. 一、是在全国所有地区、所有行业全面实施增值税转型改革,鼓励企业技术改造,减轻企业负担1200亿元。(就只有该政策带来具体的资金利好) 二、是加大金融对经济增长的支持力度。取消对商业银行的信贷规模限制,合理扩大信贷规模,加大对重点工程、“三农”、中小企业和技术改造、兼并重组的信贷支持,有针对性地培育和巩固消费信贷增长点(在不良贷款率偏高的情况下,虽然放宽了限制,但是银行体系还是很谨慎,不会盲目的扩大信贷规模,增加经营风险) 而平准基金传出上报国务院,希望组建救市的消息更是把前期机构配合出货的谣言打了个遍地找牙,传了3个月平准基金要马上入市救市,现在终于漏出了原型,根本还没组建的计划. 首先救市就需要钱来救而这最基本的东西做为世界第一富裕的国家美国却出现了很尴尬的事欠的外债数十万亿没法还完的情况下经济又出了问题(次贷危机涉及的负债额超过3万亿美圆,后续陆续有企业破产累加负债值无法避免)美国是除中国以外的唯一一个可以靠强大的内需度过经济危机的国家但是这次正好出问题的是内部问题而不是外部问题,所以这和上次的东南亚经济危机不可同一而语如果这次危机在美国捉襟见肘的救市资金下扩大成全球金融危机,那可以毫不避讳的说美国可能经历超过5年的经济衰退而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现在中国肯定不可能独善其身现在的冲击只是开始而已,中国扩大内需的策略也是刻不容缓. 客户向证券公司借资金买证券叫融资交易.客户向证券公司借入证券卖出叫融券.该消息初期对入市资有限,在很长一段时间后走上正轨后(可能在3年以上),规模才可能对市场产生较大影响,而且通过国外市场显示,融资融券发展到相对平衡后有助涨助跌的左右,但不会改变大趋势,如果在牛市中该消息是利好,因为会放大上涨的势头,而在熊市中该消息一定程度上是很大的利空,因为下跌趋势也可能被放大,该政策是把双仞剑,在不同的趋势中作用正好相反,由于该制度涉及业务担保品、保证金强制规定、强行平仓制度、结算风险基金、信用等级制度等,必须要注意因杠杆投资带来的远超过以前的投资风险。 当然作为想出货的机构,就算是利空,机构、股票和媒体也会忽悠个人投资者一直看多该利好政策,并认为该政策是实质性的利好,当然他们只想让个人投资者这么认为,他们心理很清楚,该政策可能几年内对股市都不会产生什么利好,甚至可能因为熊市中的助跌作用是股市跌得更厉害,而借所谓的利好出货,个人投资资金接盘的意愿更大,说到底和印花税政策一样的是掩护机构出货的遮羞布。 如果导致这次熊市的大小非问题真的如国家通过新华社评论所暗示的让时间来解决,那解禁高峰期后的2011年才有希望,走出底部调整到位.主力出货的行情没底.底是机构大规模建仓抄出来的不是散户建议稳健对安全要求较高的投资者不介入,持币为主轻仓观望. 导致大跌的大小非问题直接导致了资金面的失衡,空方长期压制多方,而在这个长期趋势中资金面被空方占据,行情自然是长期震荡走低.这就是股票为什么老跌的真正原因. 以上纯属个人观点请谨慎采纳朋友
麻烦采纳,谢谢!
⑶ 中国股市20年有几次大涨
第一次暴跌:见中期顶
1990年12月至1992年5月26日,上证指数就狂飙至1429点,在一年半的时间中,上证指数暴涨1300多点。1992年5月26日下跌120点后,股市便是迅猛而恐慌地回跌,暴跌5个月后,1992年11月16日,上证指数回落至400点下方,几乎打回原形。
第二次暴跌:见中长期顶
上证指数从1992年底的400点低谷起航,开始了它的第二轮“大起大落”。仅用了3个月的时间,上证指数上涨了1100点。1993年3月1日,沪综指大跌140点,便调头持续下跌。这一次下跌基本上没遇上任何阻力,但下跌时间较上一轮要长,持续阴跌达17个月之久。1994年7月29日,上证指数跌至这一轮行情的最低点333.92点收盘。
第三次暴跌:见中期顶
由于三大政策救市,1994年8月1日,新一轮行情再次启动,这一轮大牛行情来得更加猛烈而短暂,仅用一个多月时间,上证指数就猛蹿至1994年9月13日的最高点1053点,涨幅为215%。1995年5月23日,沪综指大跌147点,随后便展开了一轮更加漫长的熊市。直至1996年1月19日,上证指数跌至512.80点的最低点。
第四次暴跌:见中长期顶
1996年初,这一波大牛市悄无声息地在常规年报披露中发起。上证指数从1996年1月19日的500点上方启动。1997年5月12日达1510点。不到半年时间,大盘暴涨1000点。1997年5月22日,沪综指大跌120点,从此开始了长达两年的“持续调整”,1999年5月17日跌至1047点。
第五次暴跌:见中期顶
1999年“5·19”行情井喷,在短短的一个半月时间,股指上涨将近70%,1999年6月30日上证指数上攻至1756点。1999年7月1日,沪综指大跌128点,随后股市大幅回调。2000年1月4日,上证指数直抵1361点。
第六次暴跌:2007年2月27日暴跌8.84%,次日大涨3.94%
第七次暴跌:2007年4月19日暴跌4.52%,次日大涨3.92%
第八次暴跌:2007年6月4日暴跌8.26%,次日涨2.63%
第九次暴跌:2009年7月29日暴跌5%,次日涨1.69%。
⑷ 记得前几年有支叫*st宏什么的股票,曾经连续60多个涨停,后来退市了,谁还记得它的名称
如果说*st宏什么退市的话,有一只:000689ST宏业,现在在三板:400025 宏业3 。
|公告日期|2002-09-05 |
├────┼─────────────────────────────┤
|实施日期|2002-09-05 |
├────┼─────────────────────────────┤
|处理类型|退市 |
├────┼─────────────────────────────┤
|处理原因|因本公司连续三年亏损,2002年4月24日股票被暂停上市。2002年8|
| |月17日,公司公布的2002年半年度报告显示公司上半年亏损1363万|
| |元,不符合中国证监会和深交所规定的股票恢复上市的条件。公司|
| |也未在规定的期限内向交易所提交公司股票恢复上市的申请。 |
├────┼─────────────────────────────┤
| 其他 |公司退市后,按有关要求,与代办券商签订协议,进入股份转让系|
| |统挂牌。 |
⑸ 股市今天这么好的行情能持续几天,同志们说说
2、3天吧! 做股票,做了十五年,今天这种全面涨停的情况还是第一次见到,即便是2002年的“6.24”也没有今日疯狂。我们也真算有幸了,股市的暴跌暴涨,近期我们都经历了,如果没有一点好的心理承受能力,可能还真受不了。 消息总在我们意想不到的时候出现,所以,去臆测政策是没有用的,我们只能被动接受。对于昨日出局的朋友来讲,今日的暴涨无疑是个恶梦,倒在胜利前的那一步的确滋味不好受;对于踏空者来讲,虽然错过了今日的行情,但好歹回避了前期的风险,至少随着反弹的开始,后面的机会有了;对于满仓被套的投资人,这个涨停只是给了我们希望与安慰,要想解套时间还长。 当然最幸福的还是昨日买进的投资者,不过在那种情况下仍敢坚持买入,的确需要足够的勇气。但我相信有这样勇气的人不会太多,更多的可能是有人事先了解了内幕。试想一下,在8月还稳如泰山的银行股为什么到了9月就会如潮水般溃败,而此后的几天又刚好出台了降低贷款的消息?所以,市场永远有“先知先觉者”的寻租权力,但这种内幕者却严重阻碍了市场的“三公”原则。管理层大谈要治市,但如果连“三公”原则都不能严守,那么这个市场要想治好,还真不容易。 我们为今日股指的涨停感到欣慰,但也有一丝不安,踏空的投资人将情绪全部渲泻在了权证与新股上,致使今日权证全面涨停,而两只新股与开盘价相比出现了154%、184%的涨幅。这种情绪过度地渲泻无疑又是将投机极致化,这而种过度投机之后又将是一地鸡毛,我们经历的这样事件还少吗?但有的投资人总是让情感冲昏了头脑,于是跳入主力挖好的一个又一个陷阱中。 今日的上涨是一次对过度悲观市场的一种修正,是一个拨乱反正的过程,但我们不能因此而转入到另一种过度乐观之中。因为我们要看到目前中国乃至整个世界还面临许多问题需要解决,目前各国央行面临的均是如何挽救经济,而不是经济增长,而中国更有大小非问题亟待解决。因此,现在的上行仅是一种恢复性的反弹,而不是新一轮牛市的开始。面对股市的回升,也许最高兴的是还未减持的大小非,所以,这些都将制约股市的反弹力度。 不过,绿色奥运已经结束,残奥会也走了,管理层也不是那么忙了,他们也该有点时间来关于股市与经济了。所以,一切也许就会由此好起来了。
⑹ 大家分析一下2007的股市怎样
从宏观因素到微观因素的梳理,显然有助于我们看清楚宏观背景下的各种微观细节,从而把握股市今后一段时间的走势。
股权分置改革之后,上市公司大股东和中小股东的利益日趋一致,股市作为国民经济晴雨表的作用得以显现。反过来,宏观经济的整体发展状况也会在股市得到相对迅速和直观的反映。目前我国的国民生产总值每年保持了9%左右的增长,消费、投资和出口三驾马车增长强劲,国外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声音一浪高过一浪,国内外的经济学家们都对中国经济接下来几年的发展有着非常乐观的预期,这客观上为股市的繁荣昌盛提供了一个吉祥的背景。
股市的制度建设非常重要,如果缺乏合理的规章制度和有效的执行,股市永远都只能是老鼠仓横行的时代,只能是鼠市,甚至连熊市的机会都没有,牛市就更无从谈起。2006年,伴随着股权分置改革和券商治理,中国证监会出台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规章制度,来规范股市的发展,如《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等等。可以说,2006年股市的高潮是以制度建设为基础的。
著名经济学家曹远征在近期的一个论坛上表示:我们把2006年视为转折年,这一年市场发展的基础性制度框架都陆续搭建起来了,现在迫切需要夯实。有理由相信,2007年监管机构将继续出台措施,规范行业发展,健全监管措施,逐步建立起监管机构、行业协会以及市场主体在内的立体化的监管体系。这也是中国证监会未来的施政目标,而这为雄牛狂奔提供了坚实的路基。
应该看到,2006年,伴随着大盘蓝筹股上市和海归潮,上市公司的质量也正在发生根本性的转变,中国工商银行和中国银行的上市,大家都担心快速扩容会导致市场下跌,这两个公司上市当日分别为A股增添了7751亿元和9027亿元的市,股市非但没有下跌,这两家上市公司反而成为股市的定海神针。据预计,2007年将有10家左右的大盘蓝筹股实现海归。很明显,虽然并非绝大部分上市公司的质量都得到了提升,但起决定性力量的大盘股和一些民营上市公司的质量以及盈利能力却得到了实质性的提升,股市的质量已经得到了明显改观。
2006年12月7日,嘉实策略增长基金募集资金,首发当时募集规模就达到了400亿。这标志着基金真正成为投资者心中的宠儿,标志着中国股市进入了机构投资者时代。机构投资者意味着其投资更具有技巧性,也更为理性,少盲动,这也可以看成是股市的利好消息之一。
再来看看政策面的情况,中国的股市以前一直被称为政策市,尽管股权分置改革之后,监管层多次放出话来,表示未来将更多地用市场化的手段来调节股市,然而我们知道,从政策市到市场调节、市场监管,显然还需要一个过程,政策面仍然是决定股市涨跌的一个重要因素。
监管层希望股市能够健康的成长,他们当然也不希望股市涨得过高而带来金融风险。但大家也应该认识到,监管层好大喜功的本质并没变。上市公司股票进入二级市场的当天,股价上涨一般不记入股票指数,但中国工商银行上市当天股价的上涨却记入了股指,通过这一举动我们就可以对监管层的思路有一个非常清楚的认识。
瞧瞧以上这些因素,每一条理由都在指向好的方向,综合一下就可以发现,我们很可能正处在一个让人欣喜又让人恐惧的、以牛市为基本特征的股市新时代。
⑺ 带宏字的股票有哪些
宏图高科(600122)
酒钢宏兴(600307)
宏达股份(600331)
驰宏锌锗(600497)
宏达矿业(600532)
ST宏盛(600817)
宏昌电子(603002)
新宏泰(603016)
宏盛股份(603090)
宏辉果蔬(603336)
德宏股份(603701)
东宏股份(603856)
申万宏源(000166)
粤宏远A(000573)
ST宏业(000689)
宏润建设(002062)
宏达高科(002144)
宏达新材(002211)
潮宏基(002345)
宏创控股(002379)
宏大爆破(002683)
华宏科技(002645)
宏良股份(002720)
吉宏股份(002803)
新宏泽(002836)
宏川智慧(002930)
温州宏丰(300283)
胜宏科技(300476)
维宏股份(300508)
⑻ 根据我国目前的宏观经济形式分析我国股票市场未来的走势
股票市场是市场经济的高级组织形态,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产物。社会化大生产越发达,对社会资金的融通需求就越大,股票市场筹集资金和优化资源配置的功能就越是能够充分发挥,股票市场也就越发达。
(8)潮宏股票行情扩展阅读:
2013年影响股市表现因素分析:
我国经济将在2013年实现温和复苏,各项经济指标将逐步好转。与2012年每个季度经济增速均低于年初预期相比,2013年每个季度实际增速有望不断超出年初预期,预计全年GDP增速将回升到8%以上。
在全球经济低迷的背景下,中国出口仍不会有起色,但内需的增长可以抵消外需的下降。而高铁、水利等基础设施投资增速有增无减,投资仍是推动中国经济的重要动力。
⑼ 未来一年股票市场的走势
未来一年股市的运行受到各个因素的影响:
1.利好:奥运会和世博会拉动经济增长;国民宏观经济继续良好运行。
2.利空:高通胀压力依旧,国际经济运营困难,高油价,高粮价。大小非解禁,尤其是09年是解禁高峰期。
总体来说,利空面大于利好面。奥运这段时间会出现一波行情,但是奥运之后,随着奥运解禁压力的加大,这种压力一直要至于到明年结束,这种长期的巨大利空打击下,股市可能会出现反复的振荡格局。当然政府也绝对有能力解决好大小非解禁的问题,力保股市的稳定。可以说股市的好坏走势,政府在里面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除了大小非解禁,缓解通胀压力和热钱的涌入也是保证股市稳定的重要措施。股市是一个国家经济运行的反应,在经济良好运行的情况,政府是不会容忍股市出现大起大落。所以综合因素来看,未来一年股市以振荡为主,不会出现大起大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