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行情解析 » 经济股票行情
扩展阅读
交易所可暂停股票上市 2025-08-09 14:14:32
如何查询股票已交易记录 2025-08-09 14:13:44
国外股票交易可以电汇嘛 2025-08-09 14:10:52

经济股票行情

发布时间: 2021-09-21 10:04:36

1. 中国的经济发展很好,但是股票的行情却不好。

经济也不怎么好,有钱的很有钱,没钱的更没钱,没看到很多人连房子都买不起么?10来年前房子是工作就有的。

2. 股票行情与经济市场 是什么意思是指股票市场吗

经济是一个大概念,包括股票市场在内,也包括所有的经济活动,这所有的活动形成的一个市场,叫做经济市场!
股票市场能够反应经济市场的运行情况,同时股票市场也是为整个经济市场服务的,比如给上市公司融资,让他们有更多的钱去发展,让经济活动的运行更加的有活力!
两个是不同的概念

3. 经济行情与股市的关系

股市是虚拟经济,但虚拟经济需要实体经济的支持,是超前反映实体经济的晴雨表(一般超前半年到一年),国家宏观调控是为了实体经济更好的发展,但调控就说明实体经济已经或即将发生问题,回导致虚拟经济的预期发生变化,从而影响人们的预期,传导到股市就是抛出股票导致股价下跌。

政府除了调控宏观经济,也可以针对股市进行调控,例如提高印花税或者降低印花税,这个是针对股市最直接的调控。
价格的打压不是政府操作的,但行政行为可以导致预期改变,从而引发价格下跌,被解读为政府打压而已。
房地产,通胀,百姓生活都是跟实体经济直接挂钩的,与股票的关系,还是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辩证关系。

4. 经济好不好对股市有何影响

股市上的绝大多数人希望直接把别人的方法拿来用,希望找到个神奇的软件或指标来帮助自己赚钱。下买卖,当时上海还有一种被成为“野鸡车”

5. 经济股票

均线指标实际上是移动平均线指标的简称。由于该指标是反映价格运行趋势的重要指标,其运行趋势一旦形成,将在一段时间内继续保持,趋势运行所形成的高点或低点又分别具有阻挡或支撑作用,因此均线指标所在的点位往往是十分重要的支撑或阻力位,这就为我们提供了买进或卖出的有利时机,均线系统的价值也正在于此。 均线向上是均线多头 均线向上产生的交叉是金叉,反之是死叉。
以每天的前九天和当天共十天的收盘价取算术平均值,再以若干天的这种算术平均值而连结的曲线就是十日均线。同样,有十分钟均线、十小时均线、还有以周、月、年等不同的时间单位作成的各种均线。通常10个时间单位的均线统称为10均线。20均线就是 20个时间单位的均线,......,其它都是同样的意思。以上是常见的做法。还有人取每天的平均价,还有的取均权平均值等等,做法不一。K线图中常标以 MA5、MA10、MA20、MA30......。
以前,都是自己计算而绘制的,现在,所有的技术分析软件中都可以在某一时间周期的K线图中找到相对应的均线。由于均线对股价趋势有一定的比照作用,所以,它对于技术分析相当重要。一般以日线MA5、MA10分析短期走势,以MA30、MA60分析中期走势,以 M125和M250分析中长期走势。而以5--30分钟K线做短线操作,以周、月、年K线中的均线走向分析长期走向。
由于从均线可以动态分析股价的走势,所以,常有人以均线来设置止损点及止赚点(高抛点),其实就是起到一种通过技术分析而确定的活动标尺的作用。都只有相对的参考价值。

6. 股市走势与国家整体经济形式之间有什么关系

看到这个问题,首先让我想起一句话,一百多年前,查尔斯·H·道的道氏理论对股市有个十分经典的归纳:“股市是经济的晴雨表”,一直到今天,几乎从来没有人会从根本上去否认这句话;在其他国家或许这个归纳是适合的,但在中国,二者之间虽然也有一定关联性,却并不那么明显。

我们以美国为例,从长期看,美国股市几十年来的快速成长,离不开美国经济的支持。美国国内生产总值自1960年到2006年增长了近26倍,从5000多亿美元(名义GDP)增长到13万亿多美元(见下图1),同期美国道琼斯工业股票平均指数也上涨了26倍多,从1960年代初的400至500点,上涨到2006年的14000多点(见下图2)。其间尽管几经波折,但是,美国经济的强劲增长,支撑了美国股市顽强的成长之路,而美国股市的迅猛发展,也为宏观经济增长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资金来源。

1960年-2006年美国道琼斯工业股票平均指数走势


观察美国股市的发展之路可以发现,美国经济的持续发展正是美国股市不断增长的基础所在,宏观经济的持续增长又是股市强劲增长的坚实基础,二者之间血肉相连,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我们再回过头来看中国,股市和经济在5年前、10年前甚至更久的时候里,股市和经济基本上是完全背离的,几乎没有关联性,原因是中国股市总市值和中国经济总量不成正比,所以关联性小。

中国股市严格来讲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规模小、质量差是一个不争的事实,盘子小的个股更容易被资金大户所控制。在其他相对成熟的股市,一波上涨或下跌行情一般需要几个月到一年甚至更多的时间才能完成,但在我国一波行情能在数天之内走完全部历程,时间快得连人们使用技术分析的工夫都没有,股价波动也没有什么规律。也就是说只有当股市达到一定的规模后,也只有当股市的变化与当时经济发展状况相联系的时候,股市才能起到经济“晴雨表”的作用。

从股市与经济增长率之间关系来分析:

近10多年间,我国GDP的实际增长率最高是1992年的14.2%,从1993年开始,连续7年下降,直到1999年到达低谷。但在这7年中,我国股票市场以上证指数的年平均数来算,有5年上涨。尤其是1995年到1999年,GDP增长率连续4年下降,降幅达30%以上,股票市场却连续4年上涨,涨幅达到110%。相反,2001年到2005年的4年间,GDP的增长率连续提高,股票市场却连跌了4年。由此看来,股市对经济的反应并不那么机械地对等。

从股市与公司利润之间关系来分析:

从两方面来看:

1、是上证指数与公司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从1994年平均17.77%的净资产收益率开始,到1998年9.17%,我国上市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连续4年下降,降幅高达48.4%。而这4年的股票市场有两个为强势整理年份(1995年和1998年),两个为显著上涨年份(1996年和1997年),上证指数的年平均数4年间上升了78.76%。

2、是指数与利润增长率,为更准确地反应客观状况,扣除新股贡献后的上市公司可比利润增长率。从1994年以来,上市公司可比利润增长率有5年为负,分别是1995、1996、1998、2001、2005年。5年中有两个上升年份(1996和2001年),两个强势整理年份(1995和1998年),真正的下跌年份只有2005年。这一结果依然叫人气馁,号称经济晴雨表的股市竟然连公司利润增减都无法提前反应。

由此可见,经济好,只是股市上涨的一个积极因素,如果有更多更大的负面因素,经济很好,股市有可能持续熊市。以中国股市为例,2003年,全球股市的熊市结束的一年,全球经济也开始回升,中国在这一年开始,经济自大概1995年前后第一次GDP增速重新达到了10%,并且一直持续了5年。但中国股市2003年只反弹了10%,2004和2005年继续下跌创新低。什么原因?因为2001年中国股市积累的泡沫太大,虽然经济增长减少了泡沫,但阻止不了泡沫的破灭。

当然,也并不是说股市和中国经济之间一点关系也没有,起码也反映了三点:

1、股市从总量趋势上反映宏观经济。

宏观经济总量的长期趋升推动股价指数的长期趋升。这种反映同样也不是机械的,即宏观经济总量的上升并不一定会推动股市上涨,股市只是围绕宏观经济总量在上下波动而已。这种波动也不是无规则的:每当股价指数到达一个高点,股市就会由升转跌,到达一个低点,就会由跌转升。而促使这一转折的因素很多,有时是公司利润的增减,有时是经济增长率的变化,有时是利率变动等。

2、股市从平均数上反映公司盈利水平。

统计1995年以来我国上市公司利润的年平均增长率,得出一个数据:12.41%。然后我们以1995年的上证指数年平均数661点为起点,按12.41%的年均升幅算出各个年份的上证指数的理论值,最后再将实际的指数与之比较,显示两种趋势高度重合,只是当市场乐观时,指数就在它的理论值上方运行,当市场悲观时,指数就在它理论值的下方运行。

3、股市与利率的关系比股市与宏观经济的关系更为密切。

特别是1994到2001年的7年间,以1年、3年、5年3种基准利率平均数计算的银行存款基准利率从12.36%下降到2.61%,这可以完全解释这7年的牛市历程。2001年,由于股市估值已大幅度透支了利率下降效应,大盘开始调整。2002-2003年,伴随利率小幅下降,股市进入相对平稳阶段。2004-2005年,利率重续升势,股市又跌一波。2006年,虽然平均基准利率由3.03提高到3.21,但其间上市公司的可比利润出现53.61%的巨大升幅,推动股市大幅上涨。2007年,虽然平均基准利率提高到4.31,但上市公司可比利润达到63.88%,推动股市以更大的幅度攀升。

最后总结一下,未来股市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比如二三十年内,和经济可能是基本对应的,不过大多数投资人不可能像投资房产一样中长期持有股票,而对于一两年的股市行情,资金因素是股市涨跌的关系。因为最近10多年,社会主流的投资渠道是买房;最近一两年,信托业的兴起又导致较多的股市资金流向10%左右固定收益的信托产品。而股市的话,中国的股票消费者虽然普遍比较“小白”,但毕竟不是傻,决策层长期把股市消费者当成了“备用小金库”,一旦有了更好的投资渠道,股市就会越来越被抛弃。

7. 股市走势与经济形势的关系

  1. 股市是经济的晴雨表,这是经济学家对股市与经济关系的一个规律性总结.但在中国,股票市场不是经济的晴雨表.
    1.中国股市的规模相对较小,还没有达到能明显影响宏观经济的程度。
    2.中国股市至今仍是一个不完全或不健全的市场,无论从市场体系建设、管理还是从市场买卖双方的角度看都是如此。
    股票市场是整个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宏观的经济大环境中发展,同时又服务于国民经济的发展。从根本上讲,股市的运行与宏观的经济运行应当是一致的,经济周期决定股市周期,股市周期的变化反映了经济周期的变动,同时股市的运行状况也会对国民经济的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

  2. (1)经济过热,股市下跌(反向);

    (2)经济收缩,股市继续下跌(同向);

    (3)经济触底,股市上涨(反向);

    (4)经济回升,股市继续上涨(同向)。

  3. 股票市场是整个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宏观的经济大环境中发展,同时又服务于国民经济的发展。从根本上讲,股市的运行与宏观的经济运行应当是一致的,经济周期决定股市周期,股市周期的变化反映了经济周期的变动,同时股市的运行状况也会对国民经济的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


8. 股票市场与经济的关系是怎样的

股市是经济的晴雨表,这是经济学家对股市与经济关系的一个规律性总结。但在中国,股票市场不完全是经济的晴雨表。

1、中国股市的规模相对较小,还没有达到能明显影响宏观经济的程度。

2、中国股市至今仍是一个不完全或不健全的市场,无论从市场体系建设、管理还是从市场买卖双方的角度看都是如此。

股票市场是整个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宏观的经济大环境中发展,同时又服务于国民经济的发展。从根本上讲,股市的运行与宏观的经济运行应当是一致的,经济周期决定股市周期,股市周期的变化反映了经济周期的变动,同时股市的运行状况也会对国民经济的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

9. 金融股票行情:金融股票有哪些

金融是货币流通和信用活动以及与之相联系的经济活动的总称,广义的金融泛指一切与信用货币的发行、保管、兑换、结算,融通有关的经济活动,甚至包括金银的买卖,狭义的金融专指信用货币的融通。
金融的内容可概括为货币的发行与回笼,存款的吸收与付出,贷款的发放与回收,金银、外汇的买卖,有价证券的发行与转让,保险、信托、国内、国际的货币结算等。从事金融活动的机构主要有银行、信托投资公司、保险公司、证券公司,还有信用合作社、财务公司、投资信托公司、金融租赁公司以及证券、金银、外汇交易所等。
金融是信用货币出现以后形成的一个经济范畴,它和信用是两个不同的概念:(1)金融不包括实物借贷而专指货币资金的融通(狭义金融),人们除了通过借贷货币融通资金之外,还以发行股票的方式来融通资金。(2)信用指一切货币的借贷,金融(狭义)专指信用货币的融通。人们之所以要在“信用”之外创造一个新的概念来专指信用货币的融通,是为了概括一种新的经济现象;信用与货币流通这两个经济过程已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最能表明金融特征的是可以创造和消减货币的银行信用,银行信用被认为是金融的核心。
金融学是从经济学分化出来的、研究资金融通的学科。传统的金融学研究领域大致有两个方向:宏观层面的金融市场运行理论和微观层面的公司投资理论。
金融的特征:
1. 金融是信用交易。
(1)信用
经济学上的信用,是一种商品交易的形式,对应于现货交易(即时清结的交易)。
信用是金融的基础,金融最能体现信用的原则与特性。在发达的商品经济中,信用已与货币流通融为一体。
(2)信用交易的应有特点
a. 一方以对方偿还为条件,向对方先行移转商品(包括货币)的所有权,或者部分权能;
b. 一方对商品所有权或其权能的先行移转与另一方的相对偿还之间,存在一定的时间差;
c. 先行交付的一方需要承担一定的信用风险,信用交易的发生是基于给予对方信任。
2. 金融原则上必须以货币为对象。
3. 金融交易可以发生在各种经济成分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