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期货和股票相比,有哪些比较明显的优势
你好,各有各的优势。期货和股票的区别具体有:
1)期货是一种投资,期货交易标的物是具体某一商品的合约,可以是麦子,可以是玉米。合约的价格会随着市场波动,上涨和下跌。而股票交易的规则是上市公司所发行的股票,股票的交易价格随着业绩等因素波动。
2)期货比较活跃的品种只有几个,便于分析跟踪。股票品种有1300多,看一遍都很困难,分析起来就更不容易。
3)期货交易采用T+0的交易机制,一天之内可以多次成交。股票交易采用T+1交易机制,当天买入,次日卖出。
4)期货可以做空,可以做多,双向交易,投资者做空做多均可以获利或亏损。股票目前只可以先买入后卖出。
5)期货没有过户费、印花税等交易费用,期货公司按每一笔成交的单子,收取既定的交易费用。而股票的交易费用由佣金、印花税、过户费等。
6)期货采用保证金交易的模式进行交易,而股票没有杠杆。投资者则必须全额购买股票。股票是全额交易,即有多少钱只能买多少股票,而期货是保证金制,即只需缴纳成交额的5%至10%,就可进行100%的交易。比如投资者有一万元,买10元一股的股票能买1000股,而投资期货就可以成交10万元的商品期货合约,这就是以小搏大。
7)参与者:期货是由想回避价格风险的生产者和经销商还有愿意承担价格风险并且获取风险利润的投机者共同参与的。股票的参与者基本上以投机者居多(投机者高位套牢被迫成为投资者)。
8)期货最显著的特点就是提供了给现货商和经销商一个回避价格风险的市场。股票最主要的作用是融资,也就是大家经常说的圈钱。
9)期货信息主要是关于产量,消费量,主产地的天气等报告,专业报纸都有报告,透明度很高。股票最主要的是财务报表,而作假的上市公司达60%以上。
10)期货和约所对应的是固定的商品如铜,大豆等。股票是有价证券。
11)期货价格是大家对未来走势的一种预期,受期货商品成本制约,离近交割月,价格将和现货价格趋于一致。股票价格是受庄家拉抬的力度而定,和大盘的走势密切相关。
12)风险,期货商品是有成本的,期价的过度偏离都会被市场所纠正,它的风险主要来自参与者对仓位的合理把握和操作水平高低。股票是可以摘牌的,股价也可以跌的很低。即使你有很高的操作水平,也不容易看清楚哪个公司在做假帐,这有中科系股票和银广夏为证。
13)期货有交割月,到期必须交割。也可以用对冲的方式解除履约责任。股票可以长期持有。
14)期货是零和市场但大于负市场:期货是零和市场,期货市场本身并不创造利润。在某一时段里,不考虑资金的进出和提取交易费用,期货市场总资金量是不变的,市场参与者的盈利来自另一个交易者的亏损。
本信息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不应以该等信息取代其独立判断或仅根据该等信息作出决策,如自行操作,请注意仓位控制和风险控制。
B. 股票中市场盈亏是什么意思
盈利和亏损:
买卖股票除了有价差外还有手续费佣金这类的费用。综合计算后在可以知你买入股票的盈亏。当然如果你不卖,在软件中显示的盈亏是浮赢,等出售后才变成真正的盈亏。
这是考核你最近这支股票操作是否盈利的一个指标。
C. 农产品价格剧烈波动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农民/相关方面能否通过农产品期货等金融工具来缓解该问题为什么
黄金等大宗商品近日上涨
D. 哈高科的财务分析
哈高科过去EPS稳定性在所有上市公司排名(1260/1710),在其所在的农产品行业排名为13/24。公司经营稳定合理。
E. 急求关于金融危机下湖北农产品的产销状况分析!
08年前三季度湖北省经济运行情况分析及全年走势预测
[内容提要]今年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各地各部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推进和谐湖北建设和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的发展要求,努力克服特大自然灾害和世界经济衰退带来的损失和不利影响,团结一心,奋力拼搏,积极有效地推进各项工作,有力地促进了全省经济的发展。对前三季度全省经济形势的总体评价和基本判断是:从总体上看,全省宏观经济运行的基本面没有发生改变,经济增长的稳定性增强,没有出现大起大落的情况,全省经济继续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但受宏观调控、国际国内基础产品价格上涨和世界金融危机等因素的影响,部分主要经济指标增幅在三季度有所回落。
一、前三季度经济运行的主要特点
前三季度,全省经济发展态势良好,经济运行呈现出“快、稳、优”的特点,体现了又好又快的发展要求。
(一)“快”: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
1.整体经济实现了较快增长
初步预计,前三季度全省地区生产总值(GDP)将增长14.2%,增幅与上年同期持平,比今年上半年加快0.3个百分点。自2004年一季度以来,湖北经济已连续19个季度实现了两位数以上的增长速度,经济较快增长的区间逐步拉长。
2.农业发展速度加快
随着国家和省政府对畜牧水产业各项鼓励措施的落实,政策效应日渐显现,农业发展速度明显快于上半年。据测算,前三季度全省农林牧渔业增加值预计达到1200亿元左右,增长6.0%左右,增速比上年同期加快2.5个百分点左右,比今年上半年加快2.1个百分点左右。
夏收生产好于预计。今年夏收作物遭受了冰冻雪灾和局部风暴等自然灾害,年初普遍对形势不看好,但各地一方面加大抗灾力度,一方面加强田间管理,同时后期气候正常,夏收作物形势明显好于预计。
从夏粮看,呈现“两减一增”态势,单产水平有所提高,总产因面积下降而减产。全省夏粮播种面积1811.62万亩,比上年减少148.06万亩,减幅为7.6%;单产213公斤/亩,比上年增长2.8%;总产386.24万吨,比上年减少20.20万吨,减幅5.0%。
从油菜籽看,呈现“两增一减”态势,单产有所下降,总产因面积扩大而增长。全省油菜籽播种面积1634.41万亩,比上年增加243.76万亩,增长17.5%;单产131.48公斤/亩,比上年下降5.4%;总产214.89万吨,比上年增长11.2%。
早稻喜获丰收,中稻生产形势喜人。全省早稻播种面积为511.67万亩,基本与上年持平,但早稻气候条件很好,同时由于年初冰雪影响病虫害发生也少于去年,平均单产高于上年。据统计全省早稻总产198.42万吨,比上年增长2.0%。
全省中稻播种面积1842.32万亩,与上年基本持平,目前正在收割,从调查情况看,单产普遍高于上年。预计中稻单产增长3.5%。
棉花面积扩大,畜牧生产明显回暖。受去年棉花价格上涨和效益提高的影响,今年全省棉花播种面积达到814万亩,比上年增长5.6%,目前长势正常。
初步调查,前三季度全省生猪出栏1882.4万头,家禽出栏23654.6万只,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9.5%和8.7%。
渔业生产增长提速。据统计,全省今年渔种渔苗投放比上年增长10%,新增精养池面积达到45万亩,精养池面积比上年增长8%,预计前三季度全省水产品总量达到250万吨,比上年同期增长8%。
3.工业生产较快增长,经济效益明显提升
——政策效应作用明显,政府驾驶经济发展能力不断提升
省委、省政府长期以来着眼于打基础,管长远,坚定不移地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尤其是今年以来,强化“产业第一、工业经济第一、企业家老大”理念,积极推进“做大做强企业、中小企业成长工程、武汉城市圈带动”等战略,使培植市场主体工作取得了积极、明显成效。前三季度,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2926.88亿元,同比增长22.9%,增幅同比加快1.8个百分点,比今年上半年回落0.2个百分点。
工业企业进一步做大做强,过千亿元产业发展迅速。前三季度,过千亿的钢铁、汽车、石化3大行业实现工业增加值1055.31亿元,占全省工业36.1%,所占比重同比上升3.1个百分点,对全省工业的贡献率高达43.2%。其中钢铁工业的贡献率为10.6%;汽车工业为20.1%;石化工业为12.5%。
中小企业成长工程成效显著,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单位数突破1万家。截止8月底,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单位数突破1万家,达10221家,分别比1—2月、1—5月增加1279家和884家。小型企业是全省新增企业的主体。1—8月小型企业数达9360家,比1—2月增加1187家,新增家数占全省工业新增家数92.8%。
武汉城市圈拉动作用增强,生产效益较快增长。前三季度,武汉城市圈工业实现增加值1823.62亿元,同比增长25.4%,增幅快于全省工业增幅2.5个百分点。产销率为97.8%,高于全省工业0.1个百分点。从企业实现利润看,1—8月武汉城市圈工业实现利润297亿元,同比增长27.8%,增幅快于全省工业4.8个百分点,占全省工业比重为59.8%,同比上升2.3个百分点。
——工业发展方式有效转变,经济效益不断提高
工业经济效益明显改善,主要效益指标增幅加快。进入三季度,全省工业经济效益快速增长,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税金等主要效益指标增幅加快。1—8月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7997.01亿元,同比增长40.4%,增幅比1—5月加快2.8个百分点。实现利税955.04亿元,增长26.7%。其中完成利润496.97亿元,增长23.0%,增幅同比加快6.4个百分点;上交税金458.07亿元,增长31.0%,增幅同比加快5.4个百分点。预计9月底,规模以上工业利税总额将超过去年全年水平。
工业经济效益总体水平高于全国,升幅快于全国。从二季度开始,我省工业经济效益总体水平结束了连续10年低于全国的运行格局。1—8月全省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232.47,同比上升29.9个百分点,其中总资产贡献率为12.5%,上升0.6个百分点;资本保值增值率为120.8%,上升0.9个百分点。与全国相比,我省工业经济效益总体水平高于全国,升幅快于全国。1—8月我省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高于全国8个百分点,居全国第13位,比上年同期上升了4位。综合指数升幅快于全国9.8个百分点,其中总资产贡献率升幅快0.2个百分点,资本保值增值率升幅快2.5个百分点。
主要经济效益指标增幅也快于全国,1—8月全省利润增幅由1—5月慢于全国4.3个百分点变为快于全国3.6个百分点,税金增幅由1—5月慢于全国0.8个百分点变为快于全国4.3个百分点。
工业产品毛利率提高。1—8月全省工业产品毛利率为18.1%,比1—5月上升2.1个百分点,高于全国同期3.5个百分点,但同比下降0.7个百分点。
市场占有率居全国位次持续前移。1—8月我省工业市场占有率为2.53%,同比上升0.21个百分点,居全国的位次由上年同期的第13位上升到第10位,前移了3位。与1—5月相比,市场占有率上升0.04个百分点,居全国的位次由1—5月第11位上升到第10位,前移了1位。
4.消费需求增长加快
今年以来,在城乡居民收入提高、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健全、物价上涨较快和会展商务活动增加等因素的影响下,湖北城乡市场持续繁荣稳定,消费需求不断加快,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更为明显。前三季度,全省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3490.50亿元,同比增长23.3%,增幅同比加快6.2个百分点,创1996年以来同期新高。
全省消费品零售额累计增速逐月加快。“消费马车”在2007年较快运行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速,消费升级进一步扩大,消费市场更加活跃,社会消费品零售额总量和增幅再创新高,迎来了消费品市场全新的发展时期。目前月增幅连续7个月保持在20.0%以上。前三季度增幅比一季度高出2.5个百分点,比上半年高出0.9个百分点,比1-8月份高出0.4个百分点。
城乡市场增速同步加快。全省城乡消费均实现快速增长,增速趋于同步,呈现出城乡市场协调发展态势。城市实现消费品零售额2460.07亿元,农村(县及县以下)实现消费品零售额1030.43亿元,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23.8%和22.1%,增幅分别比上年同期加快6.1和6.4个百分点。城乡增幅差由上年同期的2.0个百分点缩小为1.7个百分点,缩小了0.3个百分点。
住宿和餐饮业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前三季度,全省住宿和餐饮业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461.71亿元,这是我省消费历史上同期首次突破450亿元,成为增长最快的行业。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了24.1%,增幅同比提高7.2个百分点;增幅与批发业相比,高出1.7个百分点;与零售业相比,高出0.4个百分点;与社会商品零售总额相比,高出0.8个百分点。
消费热点更加突出。据对全省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企业商品销售统计,前三季度,汽车销售延续去年的热销,呈现较强的需求能力,汽车类实现零售额117.3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0.7%,增幅高于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4个百分点。因汽车类增长而带动的石油及制品类在高需求及高价格双重因素带动下,零售额持续走高,油品消费处于高位,为131.4亿元,增长44.8%。其它增长较快的商品类别还有:家用电器和音响器材类增长34.4%,五金、电料类增长29.2%,金银珠宝类增长34.0%,化妆品类增长27.4%,文化办公用品类增长14.2%。
5.外需增长较快
前三季度,全省进出口总额完成158.3亿美元,同比增长49.2%,增幅同比加快25.5个百分点,比今年上半年回落2.6个百分点。其中出口完成87.8亿美元,增长51.6%,增幅同比加快19.6个百分点,比今年上半年加快0.4个百分点。
(二)“稳”: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1.固定资产投资运行平稳
前三季度,全省全社会投资累计完成4058.63亿元,同比增长30.7%,增幅比1-8月回升0.3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回落0.4个百分点。其中,全省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3754.80亿元,同比增长30.9%,增幅比1-8月回升0.3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回落1.3个百分点。
地方项目投资仍占主导地位,中央投资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前三季度,我省地方项目累计完成投资3194.76亿元,同比增长29.9%,比全省投资平均增长水平低1.0个百分点,占全省投资的比重达到85.1%,在全省投资中仍占主体地位。前三季度,中央在鄂企事业单位共累计完成投资560.05亿元,同比增长36.9%,比全省投资平均增长水平高6.0个百分点,占全省投资的比重为14.9%,比上年同期提高0.6个百分点。中央项目投资增长快于地方项目7.0个百分点。
民间投资仍保持高速增长,外商投资继续回升。前三季度,全省城镇投资中的民间投资累计完成1699.04亿元,同比增长56.5%,高于全省投资平均增长水平25.6个百分点,增幅比1—8月回升0.2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提高16.9个百分点,占全省投资的比重达到45.2%,比上年同期上升7.3个百分点。
前三季度,全省城镇投资中外商投资项目累计完成投资144.19亿元,同比增长17.7%,比1—8月回升1.6个百分点,比1—7月回升5.9个百分点,比上半年回升12.8个百分点。
重点建设项目投资进展顺利。前三季度,全省安排的84个重点建设项目累计到位资金588.18亿元,占全年计划的71.2%,完成投资565.87亿元,已完成全省重点建设项目年度计划的68.5%,占全省城镇投资的15.1%。
一、二产业投资继续保持强劲增长势头。前三季度,全省城镇投资中第一产业完成81.26亿元,同比增长110.0%,比上年同期提高71.3个百分点,高于全省城镇投资平均增长水平79.1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完成1616.87亿元,同比增长44.3%,高于全省城镇投资平均增长水平13.4个百分点。其中全省工业投资完成1595.79亿元,同比增长43.4%,比全省城镇投资平均增长水平高12.5个百分点。工业中制造业完成投资1277.12亿元,同比增长53.6%,高出全省城镇投资平均水平22.7个百分点,制造业投资占第二产业比重达79.0%,占工业比重达80.0%,制造业投资成为带动全省投资增长的主要力量。
2.金融运行基本稳定
据统计,9月末全省金融机构存款余额13087.02亿元,比年初增加1875.43亿元,同比多增563.29亿元。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6438.70亿元,比年初增加948.16亿元,同比多增724.92亿元。9月末,全省金融机构贷款余额8734.20亿元,比年初增加946.14亿元,同比少增53.67亿元。
3.民生稳定改善,物价逐步回落
前三季度,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累计9947元,同比增加1282元,增长14.8%,增幅比今年上半年加快0.7个百分点,但比上年同期回落2.1个百分点。前三季度,全省农民人均现金收入累计3561元,同比增加686元,增长23.9%,增幅比今年上半年加快2.5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加快4.8个百分点。剔除物价上涨因素后城乡居民收入实际分别增长7.7%和14.2%。
前三季度,全省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同期上涨7.4%,涨幅比1-8月回落0.3个百分点,但仍比上年同期上升3.2个百分点。城乡CPI涨幅分别为6.6%和8.5%。其中9月份,全省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同期上涨4.8%,涨幅比8月回落0.5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回落1.8个百分点。
(三)“优”: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1.工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发展活力不断增强
市场导向作用增强,产销衔接维持高位水平。前三季度,全省工业完成销售产值9050.49亿元,同比增长34.9%,产销率为97.7%,与上年同期持平。进入三季度,产品出口增长加快,改变了自3月份开始产品出口增幅逐月回落的不利状况。前三季度,全省工业完成出口交货值511.24亿元,同比增长30%,增幅比上年同期加快1.4个百分点。
重工业生产加速,但轻工业增幅仍然快于重工业。前三季度,轻工业实现增加值824.21亿元,同比增长23.5%;重工业实现增加值2102.67亿元,同比增长22.7%。轻工业增幅快于重工业增幅0.8个百分点,重工业对全省工业的贡献率为75.1%,比轻工业高50.2个百分点。
非公有工业产销快速增长,实现利润大幅增长。前三季度,非公有工业完成现价产值4538.87亿元,同比增长42.7%,增幅高于全省工业7.7个百分点,非公有工业贡献率为56.5%,其中“三资”工业的贡献率为17.5%;其它经济类型工业的贡献率为5.6%。
国有控股工业企业成本控制成效明显,利润由降转升。进入三季度,全省国有控股工业经济效益稳步提高,产品销售加快增长,利润由降转升。1—8月国有控股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161.58亿元,同比增长39.2%,增幅比1—5月加快4.8个百分点,实现利润312.88亿元,同比增长10.3%,而1—5月利润下降0.3%。
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已成为工业新亮点。前三季度,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实现增加值822.26亿元,同比增长26.5%,增幅比上年同期提高2.4个百分点。其中高新电子产业实现增加值144.17亿元,增长22.9%;新材料产业实现增加值236.27亿元,增长38.6%;生物技术与新医药产业实现增加值69.8亿元,增长21.8%。
2.能源利用效率提高,单位能耗有所下降
在能源消费增长的同时,全省工业经济保持了较快增长,使单位能耗水平显著下降。1-8月份重点工业企业万元产值能耗由上年同期的1.22吨标煤下降到1.05吨标煤,下降14.0%。
3.消费与投资增幅的差距继续缩小,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进一步增强
前三季度,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23.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0.7%。二者的增速差距为7.4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缩小了6.6个百分点,也低于2007年全年8.8个百分点的差距。这一变化表明,随着“消费马车”的提速,消费对全省经济增长的驱动作用进一步增强,投资与消费的运行更趋协调,经济发展方式由主要依靠投资拉动向消费、投资协调拉动转变迈出重要步伐。
4.房地产开发结构优化,中小户型住房投资建设加快
前三季度,全省住宅建设中90平米以下住房施工面积883.89万平米,同比增长85.8%;其中新开工90平米以下面积274.17万平米,增长54.0%,完成投资63.61亿元,增长65.6%。全省住宅建设中经济适用房施工面积588.08万平米,增长33.5%,其中新开经济适用房面积246.33万平米,增长23.5%,完成投资41.37亿元,增长42.5%,经济适用房在去年同期高速增长的基础上继续保持较快增长的态势,而办公楼、商业用房投资分别比上年同期下降11.1%和22.2%。
二、当前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三季度部分经济指标增幅回落
工业生产增幅回落。受工作日减少、上年基数较高等多种因素影响,9月份全省工业生产增幅、产销率无论是环比,还是同比,均呈回落态势。9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增幅比8月份回落0.5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月回落2.8个百分点。前三季度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幅比1—8月回落0.1个百分点。
房地产开发投资逐步回落,商品房销售面积继续下降。前三季度,全省房地产开发累计完成投资603.89亿元,增长26.3%,增幅比1—8月回落2.6个百分点,比二季度回落3.4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回落5.9个百分点;其中住宅完成投资451.42亿元,增长34.0%,增幅比上年同期提高4.7个百分点。前三季度,全省商品房销售面积1178.96万平方米,下降16.4%,增幅同比回落38.7个百分点,比1—8月回落4.9个百分点,其中商品住宅销售1110.48万平方米,下降17.2%,增幅同比回落40.6个百分点,比1—8月回落4.8个百分点。实现商品房销售额390.56亿元,下降9.2%,增幅同比回落47.3个百分点;商品住宅销售额357.25亿元,下降9.3%,增幅同比回落53.2个百分点。由于商品房销售趋缓,商品房空置面积增加。前三季度,全省房屋空置面积263.41万平米,增长38.5%,其中住宅空置170.70万平米,增长39.9%,增幅比上年同期提高19.3个百分点。
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增幅逐步回落。前三季度,全省地方财政总收入累计完成1033.12亿元,增长24.2%,比1-8月回落0.2个百分点,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累计完成532.13亿元,增长23.2%,比1-8月回落1.1个百分点。
(二)农业基础地位仍显薄弱
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不强。今年初的特大雪灾,在我省的发生虽然没有南方其他省严重,但对夏收作物特别是油菜、蔬菜生产带来了较大影响,直接造成油菜单产和蔬菜产量的减产,同时局部地区上半年暴雨、龙卷风、冰雹灾害也时有发生,虽然我省大江大河水利治理有了明显改善,但小型农田水利依然脆弱,对农业的影响不可忽视。
农资价格的涨幅过快使农业生产成本不断攀升。由于农资价格的全面上涨,农业生产成本急剧攀升,前三季度全省农产品生产价格同比上升27.1%,虽然农产品价格高位运行,但农业比较效益已经出现下降趋势。农资价格的急剧上升,提高了生产成本,增加了农民支出,抵消了政策实惠,也挫伤了农民积极性,有的农民只好减少对农业的投入,甚至出现弃耕。
生猪价格逐渐回落,生猪农户散养热情不高。从今年5月开始生猪价格已经开始逐渐回落,但生产成本居高不下,养猪利润不断缩小,生产者信心已经受到影响,四季度将是生猪出栏的高峰期,如果生猪价格继续下跌到12元/公斤以下,猪粮比价跌破盈亏点,势必造成生猪生产的急剧滑坡,再次陷入暴起暴落的恶性循环,其产生的影响一是政府的公信力受到质疑。二是明年生猪生产可能出现倒退。三是规模养殖受到冲击,散养农户依然热情不高。四是农民增收压力加大。五是市场肉价再次攀升,直接影响城乡居民生活。
(三)两项资金占用逐月上升,亏损企业亏损额升幅加快
受国内外经济增长放缓、银行紧缩银根等多种因素影响,全省工业“两项资金”占用增长较快,且增幅逐月扩大。1—8月规模以上工业“两项资金”为1658.42亿元,同比增长26.3%,增幅分别比1—2月、1—5月加快8.9个和6.1个百分点。其中应收帐款净额为1022.94亿元,增长26.2%,增幅分别比1—2月、1—5月加快9.9个和8.6个百分点;产成品为635.48亿元,增长26.4%,增幅分别比1—2月、1—5月加快6.9个和1.6个百分点。
截止8月底,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有1842家发生亏损,亏损面为18.1%。1—8月亏损企业亏损额为89.74亿元,同比增长2.0倍,而上年同期亏损额下降47.1%。与1—2月、1—5月升幅相比,1—8月亏损额升幅分别上升129.9个和67.6个百分点。
与全国相比,1—8月亏损企业亏损额占全国2.6%,同比上升0.3个百分点,居全国位次由上年同期第18位上升到第17位。亏损额增幅高于全国37.7个百分点,增幅居全国第13位。
(四)新开工投资大项目不足
前三季度,全省新开工项目8890个,同比增长23.5%,其中亿元以上新开工项目338个,同比减少65个。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2432.40亿元,同比增长14.5%,增幅比上年同期回落29.3个百分点。全省新开工项目平均规模2736万元,比上年同期减少214万元,同比下降7.3%。
(五)企业景气下降
今年以来,世界经济形势的急剧变化,宏观经济形势错综复杂,经济不确定因素的连续累积爆发使企业的发展受到直接影响。据调查,前三季度全省企业家信心指数和企业景气指数双双下降,其中企业家信心指数为124.6,为2006年以来的新低,同比和环比分别下降18.0和9.2点;企业景气指数为129.0,为2007年以来的新低,同比和环比分别下降7.2和4.4点。
三、全年经济走势预测
展望全年,全省经济发展仍然面临较多的不确定性因素。一是世界经济形势急剧变化,美国次贷危机不断恶化,影响日益加深,对世界金融市场形成强烈的冲击,全球金融危机愈演愈烈,世界各股票市场一路狂跌,各国纷纷采取了救市措施,但目前效果甚微,国际经济增长逐步放缓已成定局。国际经济组织多次调低了世界和主要国家的经济增长预期值。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已经把世界经济增长率由1月份预计的4.1%调整到了9月份的3.9%;世界银行把世界经济增长率由1月份预计的3.3%调整到了6月份的2.7%;英国共识公司把世界经济增长率由2月份预计的3.2%调整到了9月份的2.9%。二是国内包括中部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基调未变,但世界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影响不容忽视,深、沪两地股票市场也是跌跌不休,国家应对世界金融危机的措施也在不断的推出,如降低存贷款利率和银行存款准备金率,单边收取证券交易印花税,鼓励国有企业回购股票等。三是省内各地竞相发展的势头未变。综合判断,四季度湖北经济还将会延续前三季度以来的良好发展态势,平稳较快增长仍是整体经济发展的主基调。
据预测,全年全省主要经济指标增长速度分别为:
GDP:三次产业生产形势比较稳定,三大需求增势比较稳健,虽然三季度部分主要经济指标增速有所回落,但整体经济的基本格局没有大的变化。预计全年GDP增长14%以上。
农业增加值及粮食产量:预计全年农业增加值增长6%左右;粮食总产量增长1.6%左右。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随着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调整,刺激经济发展的积极因素发挥效用,以及国际原油价格高位回落,全省工业生产仍在高位保持平稳增长,经济效益进一步改善,资金供应会有所好转,要素制约会有所缓解。预计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3.3%左右。
固定资产投资:根据各种支撑条件和投资增长的规律,初步判断今年全省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仍会保持25%左右的增长。
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当前,我省消费市场面临着较好的发展机遇,整个国民经济保持平稳较快的增长态势,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仍然比较强劲。全省消费品市场保持较快发展势头,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不断增强。城乡居民收入的快速增长,消费升级的加速,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不断增强居民即期消费,带薪休假、假日经济效应开始显现以及物价保持高位运行,财政收入和支出的稳步增长都将推动消费进一步发展。预计下一阶段名义消费增长将呈现持续升温之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速度有望高于上年增长速度,约在23%左右,对经济增长贡献率有所提高。
城乡居民收入:预计名义增长均在15%左右。
CPI:预计控制在6.5%左右。
F. 天邦股份的财务状况
收入趋势(最新发布于2009-09-30) 天邦股份2009年第三季度实现主营收入7.58亿元,比上年同期下降11.98%。
盈利趋势(最新发布于2009-09-30) 天邦股份2009年实现净利润0.44亿元(基本每股收益0.2970元),比上年同期下降55.90%。
财务分析规模增长指标 天邦股份过去三年平均销售增长率为39.48%,在所有上市公司排名(306/1710),在其所在的农产品行业排名为3/24,外延式增长较好
EPS成长性
天邦股份过去EPS增长率为21.18%,在所有上市公司排名(655/1710),在其所在的农产品行业排名为7/24,公司成长性合理
盈利能力指标
天邦股份过去三年平均盈利能力增长率为97.67%,在所有上市公司排名(289/1710),在所在的农产品行业排名为 (2/24)。盈利能力较强
EPS稳定性
天邦股份过去EPS稳定性在所有上市公司排名(1025/1710),在其所在的农产品行业排名为10/24 。公司经营稳定合理
G. 如何分析财务报表
财务报表分析的基本方法如下:
1、结构分析方法
结构分析方法又称为垂直分析法、纵向分析法或者共同比分析法。
2、趋势分析法
趋势分析法称为水平分析法或者横向分析法。
3、比率分析法
比率分析法是会计报表内两个或两个以上项目之间关系的分析,它用相对数来表示,因而又称为财务比率。
4、比较分析方法
比较分析方法是通过比较不同的数据,发现规律性的东西并找出预备比较对象差别的一种分析法。
5、项目质量分析法
项目质量分析法通过对财务报表的各组成项目金额、性质的分析,还原企业对应的实际经营活动和理财活动,并根据各项目自身特征和管理要求,在结合企业具体经营环境和经营战略的基础上对各项目的具体质量进行评价,进而对企业的整体财务状况质量做出判断。
如果还有其他疑问,您可以随时点击下方东奥官方客服热线,或者进入官网联系在线客服,我们的工作人员会竭诚为您解答。
最后祝您学习愉快!
H. 求某一只股票的分析报告,包括财务方面的分析状况,最好是范例,谢谢
延长化建:成长中的“大延长”
事项:近期我们调研了延长化建公司。 评论: 主营业务脱胎换骨,盈利能力显著提升公司借壳ST秦丰后,主业由农产品生产销售转为石油化工工程施工,盈利能力得到显著提升。 1H09公司实现营收12.61亿元,同比增长7044.19%,营业利润0.44亿元,同比增长459.83%。1H09营业收入和毛利中建造安装业务占比分别为98.37%和98.55%。 1H09公司营收89.92%来自陕西地区,缘于集团正处“十一五”石化工程投资高峰期,集团业务对公司业绩贡献较大。根据公司公司发展远景目标,公司未来营收分布发展方向为:陕西地区、国内其他地区、海外地区占比均达1/3。 背靠延长石油集团,成长空间广阔公司大股东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主营石油和天然气勘探、开采、加工、管道运输、产品销售,石油和天然气化工、煤化工、装备制造、工程建设、技术研发等,是国内拥有石油和天然气勘探开发资质的四家企业之一(其余三家为中石化、中石油和中海油),旗下有两家A股上市平台(兴化股份、延长化建)。 2008年,延长集团原油产量达1089.73万吨、原油加工量达1112.79万吨、各类油品销量达1051万吨,实现销售收入622.18亿元、利润100亿元。集团发展远景规划规划为:“十一五”末实现销售收入1000亿元、跨入中国企业50强,“十二五”进入世界企业500强,成为国内一流、世界知名的大型石油、煤、化工企业集团。作为延长集团旗下唯一的石化工程施工企业,公司将直接受益于集团石化工程投资加速。根据《延长集团“十一五”发展规划》,2006-2010年延长集团将完成投资约1408亿元,主要投向石油化工类项目的建设,其中,2008年完成投资253亿元,2009年预计完成投资300亿元。由于集团项目相比其他项目,具备回款快、财务风险较低的优点,公司目前承接项目主要来自于延长集团(2008年,公司总营收中集团项目占比达88.57%),“十一五”期间集团石化工程投资的加速将有力推动公司业绩增长。 集团或对公司进一步整合重组,就目前来看,短期兑现难度较大 05年延长集团第二次重组完成时,曾有筹备上市的传闻,延长化建借壳成功后,类似传闻重温。我们认为,公司作为延长集团上市资本平台之一,的确存在较大的资产整合重组预期,但就目前情况来看,预期短期兑现的难度较大。首先,公司借壳时已装入集团唯一的石化工程施工资产(陕西化建工程),且由于上市时间较短,管理、运营等各方面都尚待理顺和规范,如短期内注入其他行业资产,将给公司治理带来较大困难;其次,由于借壳重组过程中尚未完全解决东盛集团担保纠纷问题,公司主营机构陕西化建的股权仍在冻结中。 未来产业链延伸方向为高利润设计环节目前公司主业集中于石化工程产业链的施工环节,利润率较设计等产业链高端环节低,公司有意愿以并购等方式进行产业链高利润环节渗透,以提升整体盈利水平。 “十一五”后业务区域拓展有望提速 “十一五”后南方地区有望成为国内业务拓展的重点区域。据以往项目地域分布来看,公司在陕西、山西、河南等大部分北方省份的项目承接优势明显,而在南方,仅江苏等少数省份有项目承接。我们认为,依集团发展规划思路,“十一五”集团建设高峰期过后,南方地区有望成为国内项目拓展的重点。海外市场稳步开拓。2009年7月,公司主营机构陕西化建工程有限责任公司与Sazeh-ODCC-SEI 联合体就伊朗Shazand Arak炼油厂改扩建项目签订施工合同,总额达1299万欧元。我们认为,公司在石化工程施工领域具备成本比较优势,且项目时间进度把握能力业内领先,未来海外市场的开拓或将弥补国内业务增速的下滑。 盈利预测不考虑集团对公司整合等尚不明确的因素,初步预计公司09-11年营业收入分别为25.8亿元、30.2亿元、36.1亿元,归属母公司利润分别为0.69百万元、0.80百万元、0.96百万元 ,摊薄EPS分别为0.23元、0.26元、0.32元,对应P/E分别为49X、43.5X、35X,给予公司“谨慎推荐”的投资评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