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行情解析 » 博格华纳股票行情分析
扩展阅读
港股票怎么交易 2025-08-03 06:56:39
中国海尔智能股票代码 2025-08-03 06:26:35
股票交易软件多少钱 2025-08-03 04:39:37

博格华纳股票行情分析

发布时间: 2021-09-26 05:10:45

1. 博格华纳用33亿美元收购德尔福的意义在哪

作者简介:朱玉龙,资深电动汽车三电系统和汽车电子工程师,目前从事新能源汽车电子化工作,10年以上的新能源汽车专业从业经验,在电池系统、充电系统和电子电气架构方面有较深的认识和实践,著有《汽车电子硬件设计》,开设《汽车电子设计》公众号。

从2019年开始,随着汽车行业的格局变化,汽车零部件车企的分拆和并购一直很活跃。普遍的操作手法,是把面向未来的、科技含量比较高的电子和自动驾驶的业务与动力总成业务剥离,然后后进的动力总成业务给其他家并购。1月28日,美国电驱动与发动机零部件制造商博格华纳宣布以33亿美金全资收购德尔福科技。从通用汽车拆分的德尔福——经过多年的拆分,也完全把自己搞没了,留下Aptiv以图后计。

1)?博格华纳的收购

我的理解,博格华纳这样的公司也要先收购再进行剥离。近几年来,原来以机械产品为主的博格华纳是通过外延的并购来解决问题的——

图4?德尔福科技的股价

小结:

我是这么理解的,现在汽车行业面临着全球性的出清,从就业层面来看,不管是供应商也好、汽车整车企业也好,都要寻求有附加值的业务。从降低现有产品成本的角度,中国的零部件企业会有一定的机会成长为比较大的玩家。而原有的车企和零部件商,一方面想着并购整合和拆分,然后把优质资产保留下来,剩下的那部分就被淘汰了。

文|朱玉龙

图|朱玉龙网络及相关截图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2. 幕后巨头再整合!博格华纳229亿元全资收购德尔福为哪般

近年来,从佛吉亚收购日本歌乐,到采埃孚收购威伯科,再到日立与本田合并零部件业务等事件,都说明零部件企业的大规模并购、合作还远没有结束。

在电动化领域,据市场调查机构HIS预测,今年全球新能源(混合动力、插电式、电动汽车、燃料电池)汽车的新车数量为597万辆,预计到2025年将激增近3.5倍,达到2000万辆,市场前景巨大。

这其中,电动系统的核心技术——电池、电机、电控技术成为众多传统零部件巨头转型的重要发力点。博格华纳并购案成为最鲜明的例子。

分析人士认为,在新兴市场以及新市场的营收潜力驱动下,未来电动车零部件市场的争夺会进一步加剧,并将不亚于车企之间的竞争。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3. 博格华纳并购德尔福!零部件巨头抱团过冬

▲博格华纳总裁兼首席执行官FrédéricLissalde

博格华纳预计,到2023年,合并后的新公司将产生约1.25亿美元的运管成本协同效应。同时该交易预计将在完成后的第二整年实现每股收益显著增长。

另外,博格华纳还于当天宣布了一项股份回购计划,该公司董事会已批准在未来三年内执行一项高达1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69亿元)的股份回购计划。回购股票的时间及数量将根据市场情况、股价和其他因素而定。

二、博格华纳收购德尔福科技意图扩展电动汽车业务

2017年,德尔福汽车公司拆分为德尔福科技和安波福两家公司,分家后德尔福科技继续专注于汽车动力总成的业务,提供关于内燃机、混合动力和电动汽车的动力解决方案。

另一方面,博格华纳虽然以内燃机、变速箱闻名,但据国外媒体FutureCar报道,一直以来该公司都在通过向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动汽车生产配件来扩展自身的产品组合。

通过此次收购德尔福科技,博格华纳将进一步增强其在电动汽车市场的地位。博格华纳表示,这一交易将带来诸多优势,一方面将有助于扩大该公司在电气电子产品方面的产品组合、能力及规模,另一方面有助于巩固其在电气推动系统领域的领先地位,并增强其在内燃机、商用车及售后市场业务方面的地位。

未来,双方合并后的公司将推出覆盖内燃机、混合动力和汽车电动系统的更全面的产品组合。

德尔福科技的声明显示,合并后的新公司未来将为客户提供一整套的集成或独立的电气电子产品(包括高压变频器、转换器、车载充电器和电池管理系统),及其他的产品。

在博格华纳总裁兼首席执行官FrédéricLissalde看来,这项令人激动的交易与博格华纳的平衡推进战略一致,德尔福科技将带来成熟的电气电子技术,以及相关的人才资源,以补充博格华纳的混合动力和电动汽车动力系统产品。

同时,FrédéricLissalde还表示,“我们非常尊重德尔福技术在世界各地的团队,并欢迎他们来到博格华纳。我们相信,我们将能够一起加快步伐,应对电动化的市场趋势。”

结语:供应商巨头抱团电动化趋势不可逆转

全球的汽车制造商、零部件供应商正在结成联盟,以开发电动汽车以及自动驾驶汽车。

这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于车市寒冬下,汽车产业链玩家正面临技术和财务负担,与此同时各国政府也在施压,制定更为严格的排放法规。

如今,博格华纳与德尔福科技这两家汽车零部件巨头的交易,不只意味着车市寒冬下供应商同样会抱团取暖,也直接印证了汽车行业电动化变革的必然趋势。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4. 特斯拉股票怎么买,哪个平台好买一点

特斯拉是美股,只能开了美股账户之后才能买,如果你没有美股账户,就买美国纳斯达克指数基金,其中成分股里包含特斯拉的股票,在基金公司就可以买。

5. 特斯拉公司与奔驰公司市场价值区别在哪里

从去年四季度亏损8990万美元,到今年一季度盈利1125万美元;从四年前向官方申请贷款资助4.6亿美元,到日前提前9年一次性清偿所有负债,美国特斯拉公司(Tesla)接连不断的完美转身令人瞠目。更让投资者惊讶的是,特斯拉股价今年以来一路大涨,最终飞越每股100美元大关,市值膨胀至130余亿美元,以至人们甚至预判特斯拉将为“下一个苹果”。

特斯拉的惊天逆转,得益于其主打产品Model S电动汽车的超预期热销。据特斯拉最新财报,Model S今年首季销量达4900辆,不仅超过4500辆的预期目标,且销量力压奔驰S系、宝马7系、凌志LS和奥迪A8等市场劲旅,跃升为美国豪车市场之冠。
与传统汽车和一般电动车公司相比,坐落在硅谷的特斯拉是一家生产电动汽车的科技公司。特斯拉推出首部纯电动跑车Roadster,乃世上第一款由锂离子电池提供动力的汽车,其电动机最大功率可达215千瓦,最大转速达每分钟6000转,百公里加速仅需4秒。非常关键的是,奉行新技术路线的特斯拉采用的是小电池包、多电池阵列的电池管理系统,Roadster和Model S能分别实现394.3公里和483公里的续航里程。而且特斯拉超级充电技术可支撑驾驶者在途中的超级充电站花1个小时就可将电充满。
除了破解电动汽车电池动力不足和持续性不强等重大技术瓶颈之外,特斯拉的商业模式也另辟蹊径:一开始就将电动车定位在了超级跑车上,力求给用户带来区别于传统汽车的颠覆性体验。对此,人们除了从售价高达10.9万美元的Roadster敞篷跑车以及标配7万美元的Model S的热卖中看到特斯拉市场火暴行情外,还能由谷歌的拉里﹒佩奇、谢尔盖﹒布林,eBay的杰夫﹒斯科尔,以及好莱坞的布拉德﹒皮特、乔治﹒布鲁尼和施瓦辛格等组成的浩大明星买方阵营中强烈感受到特斯拉首期营销战略的魔力。
按照既定的市场战略,特斯拉接下来将从高端领域延伸到次高端领域,开发价格接近奔驰、宝马等豪华品牌的电动轿车,然后再推出低成本经济型电动汽车。据悉,特斯拉计划在2016年前推出一款价格低于4万美元的电动汽车,销售目标为20万至30万辆。依巴克莱的预测,特斯拉进入大众市场的成功概率高达70%。摩根士丹利的研报称,若小众市场开发成功,以去年为基数,特斯拉的营收到2016年将增长10倍,到2020年将增长30倍,到2030年将增长60倍。
与商业模式自成体系一样,特斯拉还直接拥有销售网络,而且专卖店不开在传统汽车销售商云集的地方,而选择在大商场。一方面,商场吸引的客流使特斯拉向更多客户介绍新概念的车,同时也使得特斯拉的准车主们在等待充电的同时还可以逛商场。另一方面,直销模式取消了分销商的环节,使利润最大限度地流向特斯拉,也使得价格更加透明。据悉,特斯拉将在2013年新开25家专卖店,比2012年的13家提升一倍。
特斯拉是自1956年福特汽车IPO以来第一家上市的美国汽车制造商,也是目前唯一在美国上市的纯电动汽车独立制造商。由于为股东提供了丰厚的回报,特斯拉不久前的市场再融资规模扩大了17%,从原来的8.30亿美元扩大至10.2亿美元。分析师的结论是,市场融资的乐观结果还将持续,这不仅降低了特斯拉的财务风险,而且为该公司未来两年中扩充100个超级充电站和实现从小众豪车到大众高档车的转向提供了厚实的铺垫。
如同苹果颠覆了手机行业一样,带着硅谷基因的特斯拉将颠覆汽车行业。除了电机由特拉斯自主研发外,据彭博汇总的资料,特斯拉共有14家供应商,分别来自于日本、美国、法国、瑞士、瑞典、韩国等地,其中包括横滨轮胎、 松下电器、瞻博网络、达索系统、博格华纳等厂家,这些供应商涵盖了轮胎、锂电池、软件开发和汽车变速器供应等多项领域。在特斯拉的供应商中,不乏多个行业中的优秀企业,松下是在全球具有领先地位的锂电池生产商,达索系统公司拥有世界一流的3D设计软件,瞻博网络则向纽约泛欧交易所集团等公司提供服务。
“特斯拉蝴蝶”让世人清晰看到了新能源汽车的美好愿景。麦肯锡近日发布一项研究称,美国最有可能成为带动电动汽车作为大众运输手段崛起的国家。另据权威报告预测,2020年全球电动汽车产量将达到1314万辆,其中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产量将会增长35倍达到140万辆。德国总理默克尔日前重申,德国的目标是在2020年使电动汽车保有量达到100万辆。中国科技部最新表态称,未来5至10年将是中国汽车产业向新能源领域加速转型升级的攻坚时期。对中国股市投资人来说,A股市场中的比亚迪、杉杉股份等“类特斯拉”和“亲特斯拉”股票今年以来屡创新高,已让他们切身感受到了“特斯拉旋风”的威力

6. 博格华纳将收购德尔福科技

1月28日,全球汽车零部件领先供应商博格华纳宣布,已与德尔福科技达成最终交易协议,打造全球领先的动力公司,为轻型车和商用车制造商及售后市场提供服务。博格华纳将以全股票交易的形式收购德尔福科技,后者的企业价值约为33亿美元(包括债务),此次交易预计将于今年下半年完成。

根据协议,德尔福科技股东持有的股份每股可以兑换0.4534股博格华纳股份。交易完成后,博格华纳现有股东预计将持有合并后公司约84%的股份,德尔福科技现有股东预计将持有约16%的股份。新公司的总部将位于美国密歇根州的奥本山,博格华纳总裁兼首席执行官FrédéricLissalde以及博格华纳首席财务官KevinNowlan将担任新公司的负责人。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7. 博格华纳全资收购德尔福,是财大气粗还是抱团取暖

?

点击“在看”,与世界分享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8. 股票行家来评价我选的股票哪个更优秀.20分悬赏

中石油35元以下逐步加仓,25元左右大胆买进

9. 亿欧周点评丨车企驰援武汉疫情超5亿元;特斯拉再盈利

[亿欧导读]?一周汽车出行行业事件汇总:①交通管制会否扩大至全国?国家卫健委:会根据疫情需要不断调整;②特斯拉2019Q4营收73.8亿美元,上海超级工厂暂时关闭;③意欲扩展新能源业务,博格华纳33亿美元收购德尔福……

(制表人/亿欧分析员曾乐)

Lyft宣布业务重组,IPO以来将首次裁员

1月30日,据外媒报道,美国共享出行平台公司Lyft表示,该公司正在进行业务重组,涉及Lyft市场营销和企业销售部门,这将导致约90人受到裁员影响。值得注意的是,此次裁员是Lyft自2019年3月份上市以来的首次裁员。自Lyft上市后,其股票在交易的第二天便跌破发行价,截至目前,该公司的股价与其发行价相比,跌超30%。

周点评:一个残酷的现实正摆在Lyft面前,尽管Lyft改变了人类的出行方式,但却处于持续亏损的窘境之中。共享出行的商业模式抛弃了传统出租车公司的重资产,只作为撮合方收取佣金。但在美国,Lyft依旧要为司机支付大量费用,这在一定程度上与传统出租车公司无异。

传Uber和DoorDash曾考虑合并,但谈判最终破裂

2月1日,据新浪科技援引知情人士消息称,美国打车服务公司Uber和食品派送初创企业DoorDash曾在去年探讨合并的可能性,但最终没有达成协议。上述知情人士称,当时软银集团敦促Uber与DoorDash讨论潜在的合并交易。不过,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尽管双方的谈判最终以破裂告终,但这两家公司并未排除重启谈判的可能性。

周点评:自2009年成立起,Uber已连续十年亏损。打车是Uber的主营业务,与此同时,“乘客增速放缓”却也成为Uber长期面临的问题,而这也被外界视为Uber财务状况不佳的主要原因。伴随着市场竞争愈发激烈,Uber实现合并重组也并非没有可能。

投融资

大众卡车部门Traton出价29亿美元收购美国商用车Navistar

1月31日,据路透社报道,大众汽车集团旗下卡车部门Traton表示,已提出以35美元/股,共约29亿美元的价格收购美国商用车龙头Navistar股份。受此影响,Navistar股价在盘后交易中一度大涨50%。Traton方面表示,其报价取决于能否与Navistar达成收购协议。

早在2016年,大众汽车以2.56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Navistar最初16.6%的股份。彼时,大众方面便表示,有兴趣收购Navistar的剩余股份。

周点评:大众汽车投资Navistar,显示是大众试图在美国商用车辆市场中巩固自身地位、提升影响力。于Navistar而言,大众的到来扩充了其现金流运营。双方可以说是各取所需。不过,大众的投资也有一定风险,数据显示,Navistar如今在美国商务重型汽车的市场份额近年来已开始萎缩。

德国汽车零部件供应商采埃孚欲转型,470亿元收购威伯科

1月25日消息,德国汽车零部件供应商采埃孚以7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485.5亿元)收购威伯科的交易已获得美国和欧盟的反垄断批准。此前,2019年3月,采埃孚已宣布完成达成该收购案。对威伯科的收购,是采埃孚前任CEO斯特凡·索默一系列激进扩张计划的一部分。

公开资料显示,采埃孚以变速箱和传动系统为主要业务,在全球有超过120个生产基地、6个研发中心。据悉,采埃孚与威伯科合并后,将成为一家全球性商用车技术集成系统供应商,合并后的销售总额将达到约400亿欧元,有望跻身全球零部件排行榜前三位。

周点评:采埃孚曾表示,计划投资超136亿美元(约合人民币943.4亿元)用于电动汽车和自动驾驶业务。完成收购后,采埃孚得以完善整个商用车技术组合,提供解决方案使汽车具备“行动”能力。这样一来,也使得感知、决策和控制形成闭环,从而进一步实现自动驾驶落地。

编辑:杨雅茹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