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行情解析 » 1985年广岛协议股票分析
扩展阅读
眼擎科技股票代号 2025-09-12 04:42:37
电话股票交易号码 2025-09-12 01:42:25
露笑科技新增发行股票 2025-09-12 00:29:59

1985年广岛协议股票分析

发布时间: 2022-06-19 17:58:31

1. 战争对战争国的金融有何影响

2008年爆发的新一轮金融危机席卷全球,美国智囊兰德公司向国防部提交了一份“战争救市”的报告,认为与其用7000亿美元救市,还不如用这7000亿来发动一次战争更有成效。一时,全球哗然,如果被采纳,金融危机的最坏后果――战争就爆发了。

一、世界大战与金融危机(经济危机)的关系

(一)金融危机不一定会引发世界大战

经济危机是私有制生产体系贸易竞争的必然产物。当周期性的经济危机发生的时候,各国政府各出奇招,比如,政府主导大规模的建设项目增加就业机会,刺激消费;新技术新发明在生产中的应用,带动了新一轮的经济腾飞等等。二战后的四次重大经济危机的安全着陆,都说明了经济具有自我调节功能。

(二)世界大战的爆发总是由金融危机引起

回顾历史,世界上所有现代战争都有金融的影子。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欧美各国发生了经济危机,国内矛盾的尖锐,各列强以发动对外侵略战争转嫁国内危机。由于利益的不均衡,发展成波及全球的战争。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整个资本主义国家工业产值下降了40%,美、德、法、英有29万家企业破产,3000多万人失业。各列强在危机中若无法找到新的经济突破点,就想方设法挑起战争,借此把国内的危机转嫁到其它的国家,结果爆发了世界大战。

二、战火纷飞中的金融推手

(一)军火生意风生水起
军火集团和金融集团在两次世界大战中都体味到发战争财的巨大好处。交战双方想在战争中处于优势,装备的先进性是一个很关键的要素。许多发展中国家由于自身的地缘政治、防务需要、甚至是军备竞赛均需要大量军火。军火大国通过军售获得了高额的利润,美国的军火商甚至已经“绑架”了GDP。此外,军火生产也能拉动经济,促进就业,缓解经济危机的压力。有统计表明,美国的军工厂每生产1300亿美元的产品,就能拉动1个百分点的GDP增长,每增加10亿美元的军工生产,就能新增上万个就业机会。

(二)金融战---无硝烟的战场

战争中,巧用金融战术也可以为战争的胜利奠定基石。1937年中日战争正式爆发,罗斯福总统立即联合英国,意图用封锁切断日本贸易线的手段迫使日本屈服,1941年美国太平洋舰队移驻夏威夷的同时,抵制日货,禁止美国石油输入日本,冻结日本在美国的存款,这两项金融措施足以瓦解日本的承受力。
与资源匮乏的日本相比,在前苏联的“和平”解体中,金融战更占据半壁江山,1960年苏联重工业占到GDP的72.5%,在严重畸形化的重工轻农下,前苏联经济严重依赖进口。而当黄金储备最紧缺的时候,美国又悄悄地利用石油的定价权使苏联的石油收入大幅下降,如此内忧外患的经济危局,使得克里姆林宫上空的苏联国旗黯然落幕。

三、惊心动魂的后现代金融战争

(一)运用军事手段,控制全世界的资本流

因为互联网,整个世界变成了“地球村”,网上交易已是家常便饭,数万亿的资金通过互联网可以快速完成转移或抽逃,怎样才能牢牢地控制住全球的资本流速和流向?美国为此动用了军事手段,建立了一个“全球快速打击系统”,号称28分钟可以打遍全球。这就意味着当一个地区受远程导弹的威胁时,该地区的资产拥有者会以最快的速度,把资本撤离到安全区,这个安全区当然是军事最强国,由此,军事手段成为资本流的控制核心。整个资本流运作的过程,也大约需要28分钟,可想而知,凭借这个打击系统,一旦发生战争,华尔街振臂一呼,便可以争得全世界的资本流。

(二)利用局部战争和金融手段掠夺各国财富

美国利用局部战争力挺金融业的发展,高举正义之旗,不惜代价去攻打伊拉克,攻打利比亚。致使全球油价飙升。因为石油交易用美元来结算,油价上涨也就是意味着需要更多的美元。美国人通过战争打出了全球的美元需求,从而再一次名正言顺地加印美元。就是说,美国向世界提供纸质美元,世界为美国提供实体产品,财富就这样以不动声色的方式流入美国口袋。同时,为了稳定其他国家对美元的信心,美国人又向全世界发行国债,这无疑让美元又上了一道保险,美元变成“世元”。

9・11事件后,出于对美国这个最安全的投资环境的疑虑,大量的资金撤离美国,为了找回全世界投资人对美国的信心,在9・11事件两个月后,美国打响了阿富汗的战争。当巡航导弹一落在阿富汗的土地上,道・琼斯股指暴涨,华尔街一片叫好声,随着战况的持续进行,大量撤离的资金又陆续回到了美国。目前,美国70%的就业人口从事金融和金融服务业――金融已经成为美国的命脉行业。

(三)金融殖民帝国显现轮廊

1944年,美国凭借着全世界80%的黄金储量,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即美元作为全世界的通用货币,美元锁定黄金,每35美元可以兑换一盎司黄金。一举确定了美元的霸主地位,此后的27年,美国是世界上发展势头最好、最富裕、最稳定的国家。

但用战争解决金融问题会有许多不可控的风险。美国在持续17年的越南战争中就打掉了8000亿美元,美国的黄金储备也日渐减少。1971年,尼克松总统失信于世界,公然宣布美元与黄金脱钩,这就意味着美元不受黄金储量的限制,可以甩开手滥印。为了防止美元贬值,确保其的霸主地位,美国除了依靠其强大的科技创新力和强大的军事实力外,还充分利用中东战争让美元与世界上大宗商品――石油挂上了钩。这样,美元在脱离黄金后,依然可以作为硬通货在全世界畅通无阻。此后的40多年,人类帝国史上的新物种――金融殖民帝国显现出轮廊。1985年的广岛协议,1998年的亚洲金融风暴,都是金融殖民帝国的“杰作”―― 把各国多年经济发展成果洗劫一空。

金融战、军事手段都是为达到某种政治目的服务的。单纯的金融战争未必能够达到预期目的。而军事本身就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巨大的系统工程,涉及到国家的方方面面。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不仅是金融战争,网络信息战、舆论战等等,无时不在进行中。我们务必清醒的是:时刻都在备战中。

2. 日本GDP世界第一

好像不曾超过美国
但广场协议前是有赶超之势

美国的高利率吸引了大量的海外资金流入美国,导致美元飙升,从1979年底到1984年底,美元汇率上涨了近60%,美元对主要工业国家的汇率超过了布雷顿森体系瓦解前所达到的水平。

美元大幅度升值导致美国的贸易逆差快速扩大,到1984年,美国的经常项目赤字达到创历史纪录的1000亿美元。

1985年9月,美国财政部长詹姆斯·贝克、日本财长竹下登、前联邦德国财长杰哈特·斯托登伯(Gerhard Stoltenberg)、法国财长皮埃尔·贝格伯(Pierre Beregovoy)、英国财长尼格尔·劳森(Nigel Lawson?雪等五个发达工业国家财政部长及五国中央银行行长在纽约广场饭店(Plaza Hotel)举行会议,达成五国政府联合干预外汇市场,使美元对主要货币有秩序地下调,以解决美国巨额的贸易赤字。这就是有名的“广场协议”(Plaza Accord)。

“广场协议”签订后,五国联合干预外汇市场,各国开始抛售美元,继而形成市场投资者的抛售狂潮,导致美元持续大幅度贬值。

1985年9月,美元兑日元在1美元兑250日元上下波动,协议签订后,在不到3个月的时间里,快速下跌到200日元附近,跌幅20%。据说在广场会议上,当时的日本财长竹下登表示日本愿意协助美国采取入市干预的手段压低美元汇价,甚至说“贬值20%OK”。

在这之后,以美国财政部长贝克为首的美国政府当局和以弗日德·伯格斯藤(Fred Bergsten,当时美国国际经济研究所所长)为代表的专家们不断地对美元进行口头干预,表示当时的美元汇率水平仍然偏高,还有下跌空间。在美国政府强硬态度的暗示下,美元对日元继续大幅度下跌。1986年底,1美元兑152日元,1987年,最低到达1美元兑120日元,在不到三年的时间里,美元兑日元贬值达50%,也就是说,日元兑美元升值一倍。

有专家认为,日本经济进入十多年低迷期的罪魁祸首就是“广场协议”。但也有专家认为,日元大幅升值为日本企业走向世界、在海外进行大规模扩张提供了良机,也促进了日本产业结构调整,最终有利于日本经济的健康发展。因此,日本泡沫经济的形成不应该全部归罪于日元升值。

3. 人民币升值,是促进还是阻止通货膨胀为什么股市相应是涨还是跌

人名币升值是相对于外币的,主要是相对于美元来讲的。人名币升值对外国投资者来说,中国房地产,股市等资产的投资价值都是上升的。因此可能会促使国际资本进入国内投资,从而引起房地产,股市等资产价格上涨。《广岛协议》之后日元大幅度升值,随后资产价格暴涨就是这个原因。另外国际资本的流入会造成国内流动性的增大(外币投资国内之前必须先交给央行,由央行印钞兑换给外国投资人,外币成为我国外汇),导致通货膨胀的可能性较大 。

4. 广岛协议和广场协议是什么关系

广岛协议和广场协议都是美国希望通过美元贬值来增加产品的出口竞争力,以改善美国国际收支不平衡状况,所签订的协议。这两个协议直接或间接引起了日本经济的停滞。

广岛协议:

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的日本政府由于国防安全上依赖美国保护不敢公然违背美国,1985年9月日本政府公布了“广岛协议”,主要内容是增加了汇率的灵活性。 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日元兑美元汇率从240:1升至120:1。

随后,日本房地产和股票市场也在银行的推波助澜下产生了巨大的泡沫,日本经济呈现出了虚假的繁荣,股市直冲四万点。这时华尔街觉得时机已到,便倾巢而出,大肆卖空日本股市,经济自此一蹶不振。

广场协议:

20世纪80年代初期,美国财政赤字剧增,对外贸易逆差大幅增长。美国希望通过美元贬值来增加产品的出口竞争力,以改善美国国际收支不平衡状况。

1985年9月22日,美国、日本、联邦德国、法国以及英国的财政部长和中央银行行长(简称G5)在纽约广场饭店举行会议,达成五国政府联合干预外汇市场,诱导美元对主要货币的汇率有秩序地贬值,以解决美国巨额贸易赤字问题的协议。因协议在广场饭店签署,故该协议又被称为“广场协议”。

(4)1985年广岛协议股票分析扩展阅读:

纵观日本经济近三十年来的发展,1985年的广场协议是一个转折点。有分析指出,广场协议后,受日元升值影响,日本出口竞争力备受打击,经济一蹶不振了十几年。甚至在经济学界,有相当一部分人认为,广场协议是美国为整垮日本而布下的一个惊天大阴谋。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开始,随着泡沫经济的破灭,日本陷入了长达十年的经济停滞,即“失落十年”(The Lost Decade)。从高速增长到长期停滞,日本的发展经历为那些雄心勃勃致力于经济起飞的新兴国家提供了一个不可多得的活教材。

作为最重要的产品输出国,中国的外汇储备已跃居世界第一,人民币面临巨大的升值压力。这一局面与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的日本极为相似。

5. 日本85年房价暴跌后,普通人的生活受到了怎样的影响

1985年宣布的《广岛协议》可以说是无数日本人民心中的痛,刚开始的时候大家以为这是天上掉馅饼的好事,后来在房价暴跌引起的一系列事件发生后,他们才领悟到这不是馅饼,而是一颗定时炸弹。今天我带大家从四个角度来观察房价暴跌后日本普通人的生活的改变。

以上四条就是日本当年房价暴跌之后普通人受到的影响,很多日本人在前几年的时候才开始慢慢从那场风波中缓和过来。综合来说,泡沫经济带来的危害是巨大的,当年房价暴跌给普通人带来的影响是不可磨灭的。

6. 日本曾经经历过泡沫经济,这个泡沫经济我们会重蹈覆辙吗

我们不会重蹈覆辙,可以从日本泡沫化形成始末,日本泡沫化的主要原因,中国经济特点三个方面去分析。

日本泡沫经济始末

日本泡沫经济指的是日本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初期的一种经济现象,在此阶段,日元升值,投机资本活跃,资产价格暴涨,实体经济空心化,90年代初随着投机资本的撤出,资产价格暴跌,日本陷入长期的经济衰退周期。

上世纪80年代日本经济快速崛起,日美之间存在巨大贸易顺差,美国为保护本国产业优势,强迫日本签订了日元升值为主要内容的广岛协议,投机资本疯狂涌入日本市场,股票、房产等资产价格暴涨,服务业也空前繁荣,高科技、制造业成本高涨,纷纷外流,日本产业空心化。

中国具有自主、可控、完整的经济体系

可见,中国不会有日本泡沫经济产生的土壤,也不会重蹈覆辙,这一点完全放心。


7. 广岛协议的相关事件—人民币升值

谈到人民币升值,就认为这是广岛协议的重演,当年阻止了日本的成长,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又来阻止中国的成长。中国的成长必将减弱美国在亚洲的影响力,亚洲是全世界最有活力的一个区域,这绝对与美国的利益相背。2013年的中美关系是短期合作,创造了双赢局面,但我们还没有寻求出让对方长期信任的方法。我同两国的领导都打过交道,中国会不停同美国解释,美国不相信中方的解释,中方也会怀疑美国的意图并不是如表述的一样。所以这是一个真正的问题。 2013美国又瞄上了中国,人民币升值,房价飚升,股市疯涨。
现在有日本作为前车之鉴摆在面前,不知道中国的经济学家们会使用什么手段抵挡美国发动的经济战。
1985年《广岛协议》签订之后,日元大幅升值,日本国内企业开始向东南亚地区转移。此后日本央行采取了低利率的政策,希望减轻日元再次升值的压力,可大量日本企业转而投资国内股市和楼市,最终产生大量泡沫,导致经济持续低迷至今
中国股市不会重蹈日本覆辙
当前,很多人担心我国股市涨得过快,而基本面方面如同当年的日本,如经济长期稳定增长、本币升值、消费物价不高、央行实行低利率、股民预期良好,等等;认为有可能导致经济泡沫。如何衡量泡沫度?泡沫与国情、体制与经济增长阶段究竟是一个什么关系?不说清楚这些,就不能对一些表面现象轻言泡沫。
对此,我们要认真研究中日两国的不同点,才能真正弄清问题之所在。尽管对中国股市的担忧不无道理,但中国目前经济发展状况和当时的日本有巨大的实质性区别:
人民币升值与日元被动升值有本质区别。从2005年7月中国实行新的汇率体制以来,近两年的时间,人民币升值不到10%,而日本在“广岛协议”后,两年内升值超过100%。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罗纳德?麦金农认为,中国目前人民币的升值速度是合理的,人民币正在成为世界货币,盯住美元的汇率政策已经不再具有吸引力。把人民币升值幅度控制为美国通货膨胀率与中国设定的通货膨胀率目标值之差,是一个非常合理的选择。目前,人民币的升值速度基本上满足这一预期,中国依然有很大的主动性,这与当时日元的被动升值有着本质区别。
中国股市是补涨,并未失去理性。尽管上证指数已达4000多点,但这并不表明股市过度上涨。自2000年以来,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但由于受国有股减持等因素影响,股市却持续低迷,与我国经济发展状况极不相符。股权分置改革的顺利推行,让市场摆脱了束缚,经济增长、人民币升值、两税合一、新会计准则的实施为股市增加了新的活力。股市大幅上扬也在情理之中。尽管目前市场的平均市盈率同发达国家的成熟市场相比有些偏高,但依然相对合理,而且市盈率会随着企业盈利上升而逐步下降。
本币升值对中国进出口影响不大。人民币缓慢升值并未对我国出口造成太大影响,我国外汇储备依然较快增长。而“广场协议”后,日元持续大幅升值却严重打击了日本的出口。日本是出口导向型国家,出口的大幅下滑严重动摇了日本经济的根基。
目前中国金融体系比当时日本完善得多。1989年,日本大藏省采纳“巴塞尔协议”,要求各商业银行将自有资本比例提高到8%。由于此前银行自有资本比例很低,执行“巴塞尔协议”后,银行为满足资本充足率的要求,不得不大规模缩减国内外贷款,这成为房地产泡沫破裂的导火索。而中国在汇率体制改革之前早已完成商业银行改造,银行自有资本率充足。同时,银监会的成立使金融监管和中央银行职能完全分离,金融监管远比当时的日本要完善。
中日两国海内外市场的投融资自由度不同。我国的海外投资才刚刚起步,数量有限,海外人民币数量也有限,和日本当时海外投资数额巨大、拥有大量海外资产是不可比的。同时,外资进入我国市场还不是完全自由化的,我国资本项目至今没有开放,而日本当时已是自由进出的体制。
经济发展的基础有所不同。表面上看,两国都经历了一定时期的经济高速增长,但所处的发展阶段不同。日本当时经济泡沫破裂是因为该国经济增长走到了尽头,开始下滑,已不能从根本上支撑股市上涨。而中国经济增长依然强劲,从2001年开始进入黄金增长周期,还有十几年甚至更高的增长空间。
无论是农产品价格,还是工业品、房地产和股票价格,只要出现大的波动,大家都习惯地认为市场失灵了,大谈价格不合理。但从根本上讲,我们还没有真正地尊重市场,认为市场永远是正确的。我们建设市场经济体制,一定要走出这些理论怪圈,否则,市场永远是被指责的对象。

8. 广岛协议的历史背景

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日本经济对美有巨大的贸易顺差,出口实力强大,经济增长迅速。美国政府以解决美日贸易逆差为名与日本政府协商日元升值,这就是后来被认为是日本代价最昂贵的协议-“广岛协议”的由来。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的日本政府由于国防安全上依赖美国保护不敢公然违背美国,1985年9月日本政府公布了“广岛协议”,主要内容是增加了汇率的灵活性。日元对美元和欧洲货币开始走强。 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日元兑美元汇率从240:1升至120:1。随后,日本房地产和股票市场也在银行的推波助澜下产生了巨大的泡沫,日本经济呈现出了虚假的繁荣,股市直冲四万点。这时华尔街觉得时机已到,便倾巢而出,动用巨额资金,大肆卖空日本股市,NIKKEI一路狂跌致一万点,日本金融界吐血,股民跳楼,经济自此一蹶不振。

9. 广岛协议怎样使日本经济垮了的

广岛协议是美国政府以解决美日贸易逆差为名与日本政府协商日元升值,这就是后来被认为是日本代价最昂贵的协议。签订协议后不到两年的时间里,日元兑美元汇率从240:1升至120:1。

广岛协议摧垮日本经济的原因如下:

(1)打击了日本的出口贸易,日元升值即在国际市场上日本的商品价格更高,对于日本商品而言这是很致命的。因为世界市场上有更多同类型价格却低廉的商品,所以日本商品缺乏竞争性,外国不会选择进口日本的商品,严重摧残了日本的出口贸易。

(2)引发房地产泡沫,日本房地产和股票市场在银行的推波助澜下产生了巨大的泡沫,日本经济呈现出了虚假的繁荣,股市直冲四万点。这时华尔街觉得时机已到,便倾巢而出,动用巨额资金,大肆卖空日本股市,NIKKEI一路狂跌致一万点,日本金融界吐血,股民跳楼,经济自此一蹶不振。

(9)1985年广岛协议股票分析扩展阅读

广岛协议签订的详细过程:

1985年,美国拉拢其它五国(7国集团)逼迫日本签署了以“行政手段”迫使日元升值。其实的一个中心思想就是日本央行不得“过度”干预外汇市场。日本当时有充足的美元外汇储备,如果日本央行干预,日元不会升值。

但由于美国驻军,政治渗透,宪法由美国人制定等原因不得不签订了广场协议。于是从1985年9月的广场协议至1988年初,美国要求日元升值,根据推高日元的,日元兑美元的汇率从协议前的1美元兑240日元上升到1986年5月时的1美元兑160日元。

由于美国里根政府坚持认为日元升值仍不到位,通过口头干预等形式继续推高日元,这样,到1988年年初,日元兑美元的汇率进一步上升到1美元兑120日元。

10. 广岛协议签署约地址

摘要 地址是在美国华盛顿签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