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怎样查看个股管理层报酬
买上市公司的未来,资产重组可以使上市公司发生质变,投资者对上士公司未来的业绩会有期待重而买入股票导致股票价格上涨,一般来说,开盘日如果与停盘日大盘指数差不多,股票复盘日也就是上涨日,恭喜!
今年以来,只要我们打开报纸,有关重组的新闻总是让人眼花缭乱的,而同时,重组板块在二级市场上也是春风得意马蹄急。尽管我们都知道,重组意味着乌鸡变凤凰的可能,同时,我们也知道,今年股市中重组股将有较大的机会,但这些机会到底有多大?我们该如何把握其中的机会?今年的重组到底有什么特别的背景和特点?等等。相信大多数的投资者都无暇对这些问题进行很深入的研究。另外,从去年的操作经验来看,捂股策略已经被证明了是战胜大盘的良策,如果去年坚持捂股的话,年收益率至少有50%以上。而从今年的市场情况来看,由于热点变换太快令人无所适从,而且随着管理层监管力度的加强,机构运作一只股票的时间将被迫拉长,今年无疑很难再出现向99年5.19或2000年年初的井喷行情了,因此捂股在今年的操作中也是上策。而一旦选用了"捂股"策略,那么寻找什么样的品种捂着就是一个不得不回答的大问题了。这时,重组股天然的具有可中线投资特点的魅力就大大凸显出来了。因为我们只要捂准一只尚未开涨的重组股,中线收益无疑将是非常可观的。总之,以上的文字无一不是逼使我们要对整个重组板块做一次全面地、深入地探查。(千金难买牛回头 我不需再犹豫)(剖析主流资金真实目的,发现最佳获利机会!)
第一篇:理论篇
一、重组为何?重组何为?
重组者,资源的重新配置也。广义而言,重组包括资产的重组和资本的重组,资产的重组其实是一种资产的置换行为,而资本的重组则主要是指公司控制权的更替,亦即我们常说的收购兼并。当然,从更深的层面来分析的话,重组其实是一种利益的重新组合。由于本文所讨论的重点都是我国股市的上市公司,因此,任何的重组行为都是股市中的大事件,当然对于当事的公司更是如此。无疑的,由于这种行为的牵涉面太大,因此每一次的重组行为(或者说每一次的重组事件)都不是心血来潮的一时冲动,而是一种蓄谋已久的行为。
(一)重组的源动力。经过分析, 我们认为当前国内重组的原动力基本上都是因为亏损而起的,因此在二级市场中,很多投资者甚至把重组板块理解为亏损板块甚至带"T"(ST、PT)的板块。事实上, 重组的诱因有时也是出于强强联合的考量,如众所周知的美国在线与时代华纳的联姻,国内的华润入主深万科,北大方正借壳延中等。当然,在我们具中国特色的市场中,重组有时也是庄家为出货而不得不赶制的墙饼。这种情况通常都是,庄家把某只股票炒地很高之后(一般庄家的帐面盈利至少都超过了100%、或者200%甚至更高),这时市场基本上无人敢跟这只股票了,而庄家这时手上的流通筹码又非常集中,高的时候甚至达到了80%以上(如亿安科技等)。很显然,庄家此时要想出货显然已经不可能了,因此只好对该股进行重组,把该股贴上北大、清华或高科技的招牌,如紫光入主当时的古汉集团( 0590 )是在古汉集团半年内涨了 600 %之后发生的。 齐鲁软件入主泰山旅游( 600756)也是这样。
(二)重组的利益确认。上面我们分析过了重组源动力的三种类型, 那么重组之后,相关机构的利益如何体现呢?也就是说,如果我来重组一家上市公司的话,我将通过哪些途径来收割我的果实呢?我们认为,通常的途径有两条。一条是通过重组之后获得配股或增发的机会,然后利用新圈来的资金回头收购新东家的资产,使得新东家的资产获得高价套现的机会;另外一条则是通过二级市场的炒作获得额外的报酬。一般情况都是,在一个新机构入主一家上市公司之前,往往该机构的利益共同体早已先行在二级市场吸纳了该公司股票的大部分流通筹码了。这样随着重组的进程的深入,该股的股价就一路高歌猛进了。当然更多的情形则是在重组的消息正式公布之前,该股票的价格早就涨好了。很显然这也是一块相当可观的利润。重组的利益确认方式主要是以上两种,当然了,重组的同时,新当家的获得了一个上市公司的控股权,这可是最大的实惠了。
(三)重组的意义
关于重组的意义,一般认为主要包括两点,一是给被重组公司带来新的机遇,二是引导了资源在股市的优化配置。但我们认为,对我国当前的股市来说,重组的一个现实而深远的意义在于,它把市场外的优质资源体面地嫁接到市场内部来,给股市带来了巨大的新生活力。我们从琼民源闯祸之后由中关村接手;ST郑百文巨亏之后山东三联买单;ST猴王始终不肯被压在"五行山"下;ST渤化(600874)一举蜕变为创业环保,等等,无一不意味着股市之外的优质资源正源源不断地注入证券市场,这是股市的活水之源,有了这种活水,那么股市的永保青春显然就可以乐观预期了。这无疑是重组对股市的最大意义。
二、今年是个重组年
自从股市在1990年12月19日开张以来,年年都有重组的行情, 重组一直都是股市不灭的热点。那为什么我们还要郑重地说今年是个重组年呢?理由是:
(一)今年我国将梦圆WTO。加入世贸是我国追求10数年的夙愿,从上个世纪 80年代开始的入"关"谈判到去年我国顺利完成了与美国和欧盟的双边谈判,应该说我国加入世贸已成定局。而据我国外金贸部的有关官员透露今年将是我国入"世"的梦圆时分。关于加入世贸对我国经济的影响,专家学者已多有论述,这里不赘了。其实,从某种意义上讲,由于我国从1978年开始的渐进式改革已到了光靠内部的自身动力难以完成的阶段,这时只有通过加入世贸组织,利用外部的压力才能快速地完成我国积弊已久的产业结构调整和国有企业的改造。因此我们说,入"世"是深化该股的一种力量、一种手段,无疑的,这种力量将是非常强大的,它足以颠覆任何顽固的既得利益集团和旧有的经营管理桎梏。而在这种由外而内的竞争大潮面前,国内企业之间的合纵联横及优胜劣汰将比以往任何一年都更为激烈。而这一切显然都将淋漓尽致地折射在今年的股市上。
(二)10年股市待重组。我们知道到2000年12月19日止, 我国股市开业已经满10年了,经过如许多年的风风雨雨、修修补补,我国股市也到了需要了大规模重组的时候了,正所谓:10年一重组。其实,去年就有苗头了,据报道,去年股市上大大小小的重组案例已达到了185家。而今年更不得了, 仅年初几个月股市中零零总总的重组案例早已超过了百余家,而且这种势头还在扩展。很显然,在股市满10 周岁之后,只有通过大规模的存量重组,股市的内里才能重焕生机。另外,今年是新世纪开始的第一年,重组迎新也是一件很讨彩的喜事。
(三)国有股减持今年大规模推出是股市重组的重大契机。 自从去年我国进行了两只国有股减持的试点(黔轮胎和中国嘉陵)之后,今年的国有股减持进程将大大提速,而且减持的数量将大大增加。国有股减持意味着国有资本的退出,而在不允许外资进来接盘的情形下,国有资本的退出无疑就意味着活力十足的民营资本的进驻,即所谓的"国退民进"。我们可以大胆地想象一下,在这种减持的浪潮中将蕴育着多少重组的机遇啊。其实细细分析,我们还会发现,国有股大规模减持的背后"明显"隐含着国家管理当局对股市重组的政策面的支持。
(四)PT水仙的退市和配股、增发的新规则惠及重组板块。关于PT 水仙退市的意义专家学者早已阐发了许多宏论,其实,从股市的角度来看,它最大的现实意义就是激发了当地政府重组当地企业的巨大决心。我们知道,由于各种历史原因,我国当地政府天然地拥有对辖内企业的慈父情怀。而喊了多年的退市规则震撼出场的巨大压力无疑从另一方面加剧了当地政府的重组决心。另外,管理层前些时候出台了关于配股和增发新股的新规则,该规则最大的特点之一就是大大降低了上市公司配股或增发的门槛,如,把配股的资格限制从原来的净资产收益率3年平均10 %降低到了3年平均6%,而且只要主承销商首肯,重组的公司也被赋予了增发新股的可能,等等。我们上面已经分析过了,一家机构入主一家亏损公司的动力之一就是能够从重组公司今后的配股、增发中获得大量的"免费"资金。而配股、增发新股新规则的推出无疑极大地增加了亏损公司或绩差公司的被重组魅力。
(五)今年将难续象99年的"5.19"或2000年年初那样的井喷行情, 重组板块化整为零的各自精彩将成为主流。我们知道,由于NASDAQ正遭遇寒冬,再加上今年管理层高举规范、监管大旗,以及当前的指数处于相对高位等客观现实都大大限制了今年行情续演前两年式的飙升行情。震荡式的缓涨是今年的主基调,因此从热点的角度来看,联动性极弱的重组板块将勉为其难地成为今年的主流热点。
第二篇:实战篇
第一篇的文字主要是从大局的、 务虚的角度分析了今年重组行情的大背景以及历年来重组行为本身的一些固有特点。下面,我们将从实战的角度来剖析一下我们如何在今年的股市中把握住适合自己的重组个股的机会。
一、重组的类型
我们前面分析过了,重组是个笼统的概念,它实质上是一种资源整合的行为。但是从实际操作的角度来看,我们显然还必须对整个重组板块进行深度的分析及必要的归类,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从实战的层面上运用它。经过分析,我们认为,重组板块可细分为一下4种:(1)有重组可能但尚未开始重组的,这主要指那些亏损的但走势却明显坚挺的,如川长江(0586)、石油济柴(0617)等;(2 )有重组迹象的或曾经有重组意愿的,这主要包括那些曾经发生过股权转让或股权有异动迹象的,如大连热电(600719)在第一股东变换为当前的深港产学研创业投资公司之前就已经变换过一次了,当时的第一大股东是由大连热电集团变换成武汉宝信科技的。另外,天山纺织(0813)第一大股东从天山毛纺织公司变成了新疆国有资产投资管理公司,这种反潮流而动的股权变更显然为后继的股权继续变更埋下了伏笔;(3)正在进行重组的或等待财政部批准的,如福建三农(0732)、福建东百(600693)、沈阳化工(0698)、襄阳轴承(0678)等;(4)重组已经结束的, 如国投原宜( 0826)、昆明机床(600806)等。
当然,如果按照重组行为的主动与否来划分的话, 重组类型还可分为主动型的重组和被动型的重组。主动型的重组是当前市场的主流,它一般都是通过第一大股东主动地寻找新的实力机构的行为来完成的;而被动型的重组比较少见,它主要有4大资产管理公司(长城、东方、华融、 信达)被动从债权人直接变成上市公司第一大股东之后, 被迫进行重组的, 如中国信达资产管理公司入主的祥龙电业( 600769),长城资产管理公司入主的草原兴发(0780)、渝钛白(0515)等。
通过以上的分类,我们可以发现, 我们完全可以按照我们自己的操作风格来介入各个阶段的重组股。做长线的,可以选择有重组可能或有重组迹象的品种,低位介入;做中线的,可以选择正在进行重组的品种择机介入;做短线的,则可以选择那些已重组成功的,一旦该类品种放量突破即可积极跟进。很显然,这种分类是必要的,它对我们的实战操作有着很强的指导意义。
其实,如果从更具实战意义的角度对重组板块的行情进行划分的话, 我们还可以从把重组股的行情细分成"重组前行情已透支的个股"和" 重组后行情尚未启动的个股"。这里我们需要进行解释一下,我们所称的"重组前行情已透支的个股" 指的是重组消息正式公布之前涨幅已经很高的个股,如紫光生物(0590),该股原名古汉集团,在正式公布紫光入主的消息之前,该股的股价已经上涨了600%有余了;齐鲁软件(600756),该股原名泰山旅游,在正式发布重组公告时,该股的涨幅也已经超过了500%。很显然,象这种的重组股尽管题材强大, 但到了公布消息的时候已经食之无味了。那么,这就给我们提出了一个问题,我们如何在这类品种尚未公布重组消息之前预先捕捉到它呢?另外,既然"重组前行情已透支的品种"已是昨日黄花,那么"重组后行情尚未启动的个股"就将是我们关注的重点了。下面,我们分而述之。
二、如何才能牵手第二只古汉集团或泰山旅游?
古汉集团(现在的紫光生物)、泰山旅游(现在的齐鲁软件), 这两只股票给了我们巨大的诱惑,逼使我们努力去挖掘古汉第二或者泰山旅游第二。而这类品种的最大魅力就是在于重组消息公布之前,因此我们现在最急迫要做的就是寻找那些具重组相的黑马股。经过分析,我们总结了以下一些小经验。下面,我们通过基本面和技术面两部分来阐述具重组相品种的某些独到或共有的特征,并同时适当给出部分相关的个股。
(一)基本面
1、夕阳行业、制造业、国有资本主动退出的行业、受加入WTO 影响大的行业将是今年重组大潮最先关顾的行业。这些行业包括家电、商业、机械制造、汽车等,很显然归属这些行业的上市公司将面临着巨大的重组压力和重组机遇,因此我们可以首先从这些行业中寻找可能被重组的个股。如襄阳轴承(0678),该公司由于所处的行业效益不景,终被中青创业集团所收。汽车行业的个股,如江铃汽车(0550)等受入世的影响很大,因此联合或重组的可能性就将大为增强。
2、容易被收购的品种。我们分析过了,收购是重组的一种极端行为,也是市场最想见的行为。很显然,那些"三无"板块、流通股比例高的或国有股可能大规模减持的、第一第二大股东持股比例接近的或第一大股东持股不足20%等容易引发股权之争的品种,我们应该认真关注。如近日闹的沸沸扬扬的方正科技(600601),还有那些第一第二大股东持股比例接近的,如庆云发展(0639)、啤酒花(600090)、望春花(600645)、福建三农(0732)等。
3、二当家掌权的个股有嚼头。我们可以来看看ST海洋(0658)的案例,刚开始时北京清华科技园发展中心只是作为第二大股东,但在公司的管理上,二当家无疑是说话算数的角。后来,公司又发公告称,北京清华科技园受让了第一大股东的股份,正式成为第一大股东。这一案例告诉我们,二当家有实权的往往都会把重组进行到底的。还有的,如ST金马(0602),清华同方是其第八大股东,却主持着该公司的管理工作。另外,云南白药(0538)的二当家是云南红塔实业,宜宾纸业( 600793)的二当家是五粮液集团,这两个公司的二当家都是大名鼎鼎的公司,它们会一直甘居二把手的位置吗?它们会不会把重组进行到底呢?
4、关乎当地政府的"面子"工程的个股重组的机会大。首先,带H股的ST 品种重组的可能性大。目前已经有两家带H股的ST品种被重组成功了, 它们是昆明机床(600806)、创业环保(600874),昆明机床嫁给了西安交大,而创业环保的前身则是ST渤化。很显然,情况类似的ST东北电(0585)也蕴育着较大的重组机会。因为带H股的ST股如果一旦被PT,那么当地政府就会觉得自己的"面子" 被丢在国际资本市场上了,因此不论花再大的代价,当地政府都会积极去重组的。其次,舆论极为关注的潜在摘牌股重组的可能性大。这个最典型的例子就是ST猴王,尽管ST猴王烂成这样子了,但是宜昌和湖北省政府就是不愿把第一家的摘牌名额留在本省的土地上。第三,沪深本地股重组的机会大。我们知道沪深上市的沪深本地股都很多,被PT和ST的品种也很多,因此沪、深两地政府的重组压力大。因为这两地政府肯定是不愿意看到太多的本地股被摘牌的。
5、当地政府开明与否。如果当地政府开明的话,就会积极邀请全国的知名企业来重组本地的上市公司,如福州市政府。从福建东百( 600693 )和天宇电气( 0723)首开了向全国征集收购者的先河,这不能不说福州市政府招贤纳士的胸怀相当宽广。很显然,有了这种胸怀这种气度,福州甚至福建的微利或亏损股的重组机会无疑就大增了,如ST九州(0653)、ST中福(0592)、ST实达(600734)等。
6、着力关注有著名机构入主的个股。举个例子,大连热电(600719)在4 月 25日公布了深圳市深港产学研创业投资公司入主的消息,深港产学研是北大和香港科技大学联合组建的公司,它是以前深安达今北大高科(0004)的新东家,实力不可谓不强。如果我们在4月25消息公布当天及时买进的话, 短短一周的时间收益率即高达30%以上。这就给我们以启示,让我们关注有该类信息发布的个股,如青旅控股(600138)在2001年3月6日发布了新疆德隆坐实青旅控股二当家的消息。新疆德隆的名声市场无人不晓,因此该股显然应引起我们的中线关注。另外,曾入主ST 海洋(0658)的西安飞天以及曾染手和光商务(0863)的沈阳东宇都是市场上的知名机构,如今它们又分别把手伸向了福建三农(0732)和沈阳化工(0698)。
7、股权逆转换或同一母公司旗下主业相克的品种。所谓的股权逆转换,主要指的是那些股权不是转给强势企业或股权从企业变更为国有资产管理公司的行为,如我们前面提到的4家资产管理公司(东方、信达、长城、 华融)被动掌控的上市公司,如中国信达资产管理公司入主的祥龙电业(600769),长城资产管理公司入主的草原兴发(0780)、渝钛白(0515)等。 另外, 我们上面提到的天山纺织( 0813)也应引起我们的注意,该股的股权转换没有遵循当前的潮流(控股权从国资局转移到上市公司的集团公司),而是第一大股东由天山毛纺织公司变更为新疆国有资产管理公司。这种逆时而动的行为无疑蕴育着新一轮重组的契机。因为,控股权从天山毛纺织公司收回之后,如果再转移别的实力机构,那么天山毛纺织公司内部既得利益集团就将无法阻挠国资局对其进行转卖了。还有,同一母公司旗下主业相克的公司也面临着巨大的资产重组的生机。举例来说,如PT钢管(600845)被宝钢集团收入囊中之后,宝钢集团就将软件类优质资产置换到钢管中,并把其改造成了软件公司。道理其实很简单,既然宝钢旗下有一家主营钢铁的上市公司(600019)了,那么何必再搞一家主营钢铁的上市公司呢,更何况钢管的总盘子又不大,因此把钢管重组成软件公司显然就顺理成章了。那么,还有没有类似的公司呢,我们认为同样背靠宝钢集团的沪昌特钢的情况跟钢管类似。还有,同属深能源集团的深南电的情况也与此类似。
8、年报有异动的个股亦蕴育重组潜能。比如年报有强行扭亏迹象的福建三农(0732)就已经发布了重组的公告。而同样年报强行扭亏的石油济柴(0617)以及政府补贴6000万元的ST鞍一工无疑也蕴育着较强的重组潜力。
(二)技术面
1、亏损却连涨不停的品种,重组只是时间问题。如川长江(0586),该股在公布亏损年报之前就从底部上涨了30%,公布亏损年报之后,该股又是连涨不停,至今又上涨了20%有余。很显然,该股的重组行为应该在路上了。另外,新戴上ST 帽子并大涨的品种也应引起关注。如ST冰熊(600753)、ST甬华通(600768)、ST 银山(0675)、ST合成(0788)、ST中乔(0047)及ST实达等。
2、有刻意洗盘、震仓迹象的品种有重组倾向。如刚刚正式重组消息的ST深达声0007即是一例。细细查看ST深达声的走势,我们发现该股明显地利用亏损年报推出之机刻意打压3个跌停板的。其他的如信联股份(600899),该股在4月12日放量涨停之后,故意发布一个辟谣公告,但该股因发布公告停牌半天复牌之后,刻意下探之后马上又急拉而起,随后该股又一气连续上涨了接近50%。这种利用辟谣来洗盘的行为无疑泄漏了该股今后将重组的信息。
三、"已重组但行情尚未启动的个股"--大黑马的前身
诚如我们前面分析的,重组从来都不是一种意气用事的行为, 它的本质就是为了获利,这不仅包括一级市场上的股权控制,还包括了二级市场的操纵股价(即坐庄)所得。因此,每一只重组股在重组的时候必然要伴随着该股股价在二级市场上的飙升。上面我们分析了一类股价在重组前就已经涨到位或已经极度透支未来行情的品种,很显然这种重组股在重组消息正式公布之后对我们来讲已经没有什么获利空间了。因此说,对我们最有诱惑力的只有那些已经公布重组消息,而股价却尚未启动的个股。比如说,2000年总涨幅高达400%的川投控股(600674), 而该股的重组行为却是发生在1998年的7月份,当时该股的名字叫做四川峨铁。另外, 近来涨势凶猛的国投原宜(0826),该股的重组行为却是发生在1999年的12月份。很显然,这类品种才是整个市场永远的至爱。那么,接下来的问题无疑就是,我们该如何捕捉并操作该类品种。
(一)细细地收集那些已公告重组信息的个股。 这一点我们只要通过认真阅读每天证券报纸的信息公告栏并详细记录即可。下面我们把部分已公布重组信息但涨幅还不大的公司及其新东家的名字罗列如下,以供大家参考:新都酒店0033(深圳翰明投资);川投长钢0569(川投集团);国际大厦0600(河北建设);ST银山 0675(山西汇科数码科技);世纪光华0703(河南九龙水电集团 ); 内江峨柴 0757(沈阳北泰集团);ST达声0007(新疆宏大房地产集团);世茂股份600823(上海世茂投资发展公司);ST国货0416(上海华馨投资);青岛东方0739(上海光泰投资发展公司);国光瓷业600286(上海鸿仪投资);ST西化机0838(蓝星集团);寰岛实业0691(天津燕宇置业);ST康赛600745(珠海天华);ST联益0696(重庆宗申摩托);ST黄河科600831(广州鹏达集团 );福建三农0732 (西安飞天科工贸);ST恒泰600097(华立控股);望春花600645(华银控股集团);沈阳化工 0698(沈阳东宇);珠江控股0505(北京万发房地产);西南药业600666(太极集团及其旗下公司);襄阳轴承0678(中青创业);西北轴承0595(中国瑞联电子);庆云发展0639(沈阳宏元集团);另外,东百集团(600693)、宁夏恒利(600165)、天宇电气(0723)等把第一大股东的股权当作绣球抛向全国的个股引来新的东家亦当不远矣。
(二)新东家的实力、背景、可能置入的资产等是我们关注的重点。 重组信息公告之后,我们首先要注意的就是新入主的机构的实力如何。比如,川投控股( 600674)的控股股东川投集团是一家总资产高达225亿的大集团,很显然, 如此大规模的集团必然有足够的实力对被入主的上市公司进行大规模地重组的。该股2000 年连涨400%的事实显然已经证实了这一点。类似的川投长钢(0569 )也是川投麾下的上市公司,重组将近3年了,看来该股被正式注入优质资产的时间应也不远了。另外,我们注意到,重组ST黄河科的广州鹏达集团和重组国际大厦的河北省建设投资公司都是实力雄厚的集团,当然,入主的沪昌特钢(600665)的宝钢集团的实力就更不用说了。还有,新东家是否有应时的题材也很重要。比如,当市场在炒作宽带、生物、新材料、纳米等概念时,如果新东家有刚好有这些题材的话,该重组股无疑会受到市场的狂热追捧的。
(三)价低的、未涨的、庄家持筹高的重组股最为迷人。 这一点主要是帮助我们从技术面的角度来遴选和甑别重组股未来的上涨潜力和上涨时机。比如,青岛东方(0739)、世茂股份(600823 )等重组股的筹码就比较集中, 而寰岛实业( 0691)的绝对价位和总涨幅显然都是比较低的。
(四)认准著名机构的名字。如果重组一方是股市上著名的机构的话, 那敢情是最好不过了。下面我们列举了部分有名机构的名单供参考:北大系、清华系、德隆系、深港产学研、明天系、托普系、牛津剑桥、西安飞天、哈里道里等等。
(五)捂股是投资重组股的最佳策略。重组股后市肯定会有行情的, 唯一的问题就是时间的快慢而已,因此找准一只自己最熟悉或最适合自己操作风格的品种牢牢捂住,任凭大盘风吹雨打,始终痴心如一,按照多年来的经验,这种操作策略至少能保证年平均收益率达到50%以上。这就叫作:捂并快乐着!
结语:重组是个大命题,以上的文字只是对重组的一种粗浅的解读。 理论篇也好,实战篇也好,它更多的只是开启了一扇通往重组板块巨大商机的诱惑之门。尽管它给出了一些具体的操作建议及个股,同时也着意提醒大家最应关注那些已重组但行情尚未启动的个股,但通篇文字更多的只是给出了一种思路,一种近距离参详重组及重组股的思路。至于最终谁能真正从重组大潮中斩获金银满钵,那就看您的造化了。
㈡ 客户资产管理与委托理财的区别
自觉抵制违规业务 保护自身资产安全
证券公司客户资产管理业务,指证券公司作为资产管理人,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和客户的投资意愿,与客户签订资产管理合同,根据资产管理合同约定的方式、条件、要求及限制,对客户交付的资产进行经营运作,为客户在证券市场上从事股票、债券等金融工具的组合投资,以实现客户资产收益最优化的行为,这种普遍称为委托理财的业务,核心是“受人之托,代人理财”,是一种以服务为标的的合同关系。近年来,证券公司积极开拓业务渠道,大力开展客户资产管理业务,形成了相当的规模,成为完善证券市场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证券市场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由于初期缺乏业务规则和一些证券公司对客户资产管理业务的性质和运行规则缺乏深入了解,甚至被歪曲,致使开展客户资产管理业务出现了诸多偏差,不规范或者违法违规的行为时有发生,进而引发行政责任以及不必要的民事纠纷和经营风险,甚至给证券公司带来沉重的财务负担和运行困难,并进一步加剧投资者投资风险和市场风险。当市场行情低迷时,这类历史遗留问题导致的危害更为突出。下面我们摘编一个案例,期望引起投资者警惕。
2002年4月,某证券公司L营业部根据公司授意,违反国家规定,以7%至10%的高额合同回报及1.5%至3%的中介费为诱饵,在当地开展违规委托理财业务。2002年5月,营业部经理王某结识了社会人员袁某,袁某称给2%的中介费可以联系当地某公益性资金中心业务,王某将中介费按3%向公司汇报得到同意。经袁某从中撮合,该营业部与某公益性资金中心于2002年8月达成了口头委托理财协议,合同金额为4000万元,合同回报率为7%,期限一年。某公益性资金中心开户将4000万元转入后,营业部另外以肖某(假名)在营业部开户,证券公司总部打入肖某账户120万元,56万元由袁某提走作为中介费,24万元由王某取走支付给某公益性资金中心领导及经办人员,40万元由王某购入股票再转托管到其他证券公司变现取出自用。委托资金被证券公司购入国债用于回购,回购资金除用以支付合同约定的回报外,绝大部分被转移。2003年9月,该笔资金到期后又以同样方式继续进行操作,后因该证券公司违规被关闭,无力偿还相关资金,相关责任人员被追究刑事责任。
从国际上看,在资本市场比较发达的国家和地区,资产管理业务已成为证券公司的一项重要业务,其对证券公司收入、利润的贡献率达到30%左右。相比之下,我国证券公司资产管理业务的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发展潜力巨大。但目前理论界和实务界对资产管理业务法律属性的认识尚未统一,由于委托理财业务在实践中的表现形式各异,法律关系非常复杂,相关理论研究涉及不多,且业务是否规范运作直接关系到证券市场的稳定发展,因此,在证券公司委托理财的法律性质、保底条款的效力等问题上,存在不同的认识和看法。一些客户参与证券公司违规委托理财,引发纠纷,造成资产损失,影响社会稳定,损害了证券市场声誉。对因不规范导致的纠纷进行处理,应着力于慎重解决由于证券公司不规范运作而导致的历史遗留问题,对证券公司和投资者因制度执行偏差而导致的扭曲的利益格局进行调整和平衡,引导其规范运作,积极稳妥地、实事求是地解决纠纷,化解社会矛盾,达到维护金融安全,促进资本市场稳定发展的目的。通过案例可以看出,证券公司资产管理业务健康发展有赖于相关法规制度、业务规则的完善,有赖于证券公司加强风险控制管理、规范开展业务,有赖于投资者增强风险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参与合规业务,自觉抵制违规业务。近年来,中国证监会印发一系列规定,采取积极有效措施,鼓励创新试点类证券公司发展规范资产管理业务(包括集合资产管理业务),为全行业规范开展资产管理业务做好示范;向各证券公司重申,必须合规开展客户资产管理业务,立即停止未经批准同意的集合资产管理业务和三方监管委托理财业务,暂停开展新的个人客户资产管理业务。
目前,随着投资者自我保护意识不断增强,法规制度不断完善,监控措施力度不断加强,违规委托理财总额大幅下降,违规委托理财行为已经得到有效遏制,委托理财等基础性业务制度改革正稳步推进。
㈢ 从股票编号上可以看到什么
股票的命名有一定的原则。到目前为止,沪深两地的股票简称大多数是4个字,其中上交所规定前两个字反映上市公司所在地,后两个字反映公司名称,一般情况下,上海本地的上市公司不注明所在地。如“成都量具”是成都的一家上市公司,其全称是:成都量具刃具股份有限公司;“延中实业”则是上海一家实业公司,所以不注地名,其全称是:上海延中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如果不注明地名容易与其他公司混淆时,则须予以特别区分,如浙江凤凰上市时间较早,当上海凤凰自行车股份有限公司上市时,为示区别便将其称为“上海凤凰”。所以,投资者看股票名称时,一般可以从前两字中了解上市公司所在地,从后两字中了解公司的名称。C6E625E7F
深交所则习惯于将地名简化为一个字,公司名称简为两个字,第四个字则是区分A股和B股的。如深长城A、琼能源A、皖美菱A等。C6E625E7F
在特殊情况下,上交所的股票也简化为3个字,如哈医药、二纺机、中纺机等;深交所的股票也可以不要地名,如飞亚达A、沙隆达A等。还要注意,有些股票的名称有时会进行更改,如1996年汽油机改长春长铃。还有些股票由于各种原因名称不是很好,也有待于更改。C6E625E7F
股票的名称尽管被简化,但随着上市公司数量的增多,要投资者记住所有的公司名称显然力不从心,因此将股票进行编号有助于投资者的记忆。更重要的原因在于随着股票市场规模的日益壮大,对股票进行编号(编码)是为了对越来越多的股票进行分类,特别是为了便于电子化操作和管理,因为电脑对数字和字母的识别能力要比对中文字形强得多。C6E625E7F
股票的编号也有一定的规律。截至到1997年6月底,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的A股共343只。每只股票均有一个相应的代码,代码共6位数。600600--600699代表从青岛啤酒到辽源得亨;600700一600799代表从百隆股分到阿城钢铁;600800--600899代表从天津磁卡到信联股份;600051--600106代表从宁波联合到重庆路桥。除了部分股票外,绝大多数股票是按照上市时间排序而定的。如600657比600656上市要晚。以后增加新股票,则依序排列即可。另外,上证B股目前共有46只,代码依次是900901--900946,代表了从真空B股到轻骑B股。C6E625E7F
截至到1997年6月底,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的A股共312只。与上交所不同的是,它的股票代码共4位数,其中深圳本地上市公司前两位数是00,后两位数代表顺序(按上市时间早晚排列),如0001是深发展A;0002是深万科A。非深圳本地上市公司的代号,第一位数是0,第二位数从5开始排列,后又补加4,所以现在的代号第二位数从4开始排列。后3位数总体上表示上市先后的顺序,如0501是鄂武商等。0001--0068代表从深发展到赛格中康;0400--0498代表从许继电气到丹东化纤;0501--0599代表从鄂武商到青岛双星;0600--0699代表从国际大厦到佳纸股份;0700--0788代表从兴澄股份到合成制药;0800--0828代表从一汽轿车到广东福地。此外,深证B股到1997年6月底共48次,代码从2开始编列,依次是2002--2725,代表从深万科B到京东方B。
㈣ 炒股交易软件无法运行
因为每天收盘之后,证券公司设立在交易所的终端关闭,所有软件都不能登录的
楼主的CPU使用率太高了,内存消耗大,关闭一些不需要的程序
㈤ 股票是怎样命名和编号的
股票的命名有一定的原则。到目前为止,沪深两地的股票简称大多数是4个字,其中上交所规定前两个字反映上市公司所在地,后两个字反映公司名称,一般情况下,上海本地的上市公司不注明所在地。如“成都量具”是成都的一家上市公司,其全称是:成都量具刃具股份有限公司;“延中实业”则是上海一家实业公司,所以不注地名,其全称是:上海延中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如果不注明地名容易与其他公司混淆时,则须予以特别区分,如浙江凤凰上市时间较早,当上海凤凰自行车股份有限公司上市时,为示区别便将其称为“上海凤凰”。所以,投资者看股票名称时,一般可以从前两字中了解上市公司所在地,从后两字中了解公司的名称。 深交所则习惯于将地名简化为一个字,公司名称简为两个字,第四个字则是区分A股和B股的。如深长城A、琼能源A、皖美菱A等。 在特殊情况下,上交所的股票也简化为3个字,如哈医药、二纺机、中纺机等;深交所的股票也可以不要地名,如飞亚达A、沙隆达A等。还要注意,有些股票的名称有时会进行更改,如1996年汽油机改长春长铃。还有些股票由于各种原因名称不是很好,也有待于更改。 股票的名称尽管被简化,但随着上市公司数量的增多,要投资者记住所有的公司名称显然力不从心,因此将股票进行编号有助于投资者的记忆。更重要的原因在于随着股票市场规模的日益壮大,对股票进行编号(编码)是为了对越来越多的股票进行分类,特别是为了便于电子化操作和管理,因为电脑对数字和字母的识别能力要比对中文字形强得多。 股票的编号也有一定的规律。截至到1997年6月底,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的A股共343只。每只股票均有一个相应的代码,代码共6位数。600600--600699代表从青岛啤酒到辽源得亨;600700一600799代表从百隆股分到阿城钢铁;600800--600899代表从天津磁卡到信联股份;600051--600106代表从宁波联合到重庆路桥。除了部分股票外,绝大多数股票是按照上市时间排序而定的。如600657比600656上市要晚。以后增加新股票,则依序排列即可。另外,上证B股目前共有46只,代码依次是900901--900946,代表了从真空B股到轻骑B股。 截至到1997年6月底,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的A股共312只。与上交所不同的是,它的股票代码共4位数,其中深圳本地上市公司前两位数是00,后两位数代表顺序(按上市时间早晚排列),如0001是深发展A;0002是深万科A。非深圳本地上市公司的代号,第一位数是0,第二位数从5开始排列,后又补加4,所以现在的代号第二位数从4开始排列。后3位数总体上表示上市先后的顺序,如0501是鄂武商等。0001--0068代表从深发展到赛格中康;0400--0498代表从许继电气到丹东化纤;0501--0599代表从鄂武商到青岛双星;0600--0699代表从国际大厦到佳纸股份;0700--0788代表从兴澄股份到合成制药;0800--0828代表从一汽轿车到广东福地。此外,深证B股到1997年6月底共48次,代码从2开始编列,依次是2002--2725,代表从深万科B到京东方B。
㈥ 什么是上市重组
你好,企业重组上市是指将企业资产、业务和人员等要素进行重新组合,按照《公司法》《证券法》的要求设立股份有限公司并发行新股上市交易的活动。
对重组上市企业的主体资格要求
(1)发行人应当是依法设立且合法存续的股份有限公司。
(2)发行人的注册资本已足额缴纳,发起人或者股东用做出资的资产的财产权转移手续已办理完毕,发行人的主要资产不存在重大权属纠纷。
(3)发行人的生产经营符合法律、行政法规和公司章程的规定,符合国家产业政策。
(4)发行人最近3年内主营业务和董事、高级管理人员没有发生重大变化,/时代学习网/收集/实际控制人没有发生变更。
(5)发行人的股权清晰,控股股东和受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支配的股东持有的发行人股份不存在重大权属纠纷。
企业重组的直接动因主要有两个 :
1、最大化现有股东持有股权的市场价值 ;
2、最大化现有管理者的财富。
公司重组是针对企业产权关系和其他债务、资产、管理结构所展开的企业的改组、整顿与整合的过程,以此从整体上和战略上改善企业经营管理状况,强化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能力,推进企业创新。
公司重组是指企业以资本保值增值为目标 ,运用资产重组、负债重组和产权重组方式 ,优化企业资产结构、负债结构和产权结构 ,以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企业重组的关键在于选择合理的企业重组模式和重组方式。而合理的重组模式和重组方式选择标准在于创造企业价值,实现资本增值。财务分析对于明确企业重组价值来源渠道、确定企业重组价值创造水平、搞清企业重组的受益者等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与作用。
㈦ 分红除息问题
下面有详尽的分析:
公司的分红政策与股票价格的关系
公司的分红政策所涉及的是对公司的收益如何分配的问题,所以分红政策也可以叫做分配政策。每年公司的经营都有对股东有个交代,即今年的赢利分红还是不分红,若是分红如何分。按照法律和公司制度,应该是董事会提出预案,交股东大会讨论表决。对公司的分红政策,股东各有相同和不同的预期和利益,理想的公司分红政策应该是公司经营者和大小股东之间利益妥协,短期利益和长远利益兼顾的结果。无论采取什么样分红政策,股东们有一个目标是一致的,即股票能够增值,价格能够持续上涨,否则就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看跌的股东就会以脚投票。但问题是分红政策对股票价值有影响吗?若是有,什么政策有正面效应,什么政策有负面效应?对这些疑问理论上是有争论的,实际操作中也各有不同情况。 一、理论上的争论 公司分红有两种形式,一种是送现金,一种是送股票。前者因为送的真金实银,公司的资产要减少,后者是拿股票替换现金,现金留下来,公司的净资产没有变化,只是股票数量增加。因为股东的钱以股票方式留在公司,所以股票红利是股东的再投资。含有分红权的股票叫含权股,股权登记日后的交易要做除权处理,按分红比例降价。不分红当然一切照旧,而分红股东虽然得到现金和红股,但手中所持的股票价格也相应地降了一块,所以从表面上看,不分红与分现金或股票实在是半斤八两,股票的真实价值和价格没有什么变化。美国学者默顿.米勒(MertonMiller,曾因投资组合理论的贡献获9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就持这种“股利无关论”(DividendIrrelevance)。为了证明他的观点,他假设:(1)个人和公司都没有所得税;(2)没有发行和交易成本;(3)分红政策对股东权益的成本没有影响;(4)公司的分红政策与投资方向和资金使用计划没有任何关系;(5)股东和公司经理有对称的信息(SymmetricInformation),对公司未来的发展有相同的预期。基于以上假设,他认为公司的分红政策对公司的股票价格没有影响,股票的投资价值是由公司的基本赢利能力和风险等级决定。前者是指公司所有资源的赚钱能力,后者是指公司股票的风险系数β,简单地说,若是公司赢利和股票价格波动大,风险系数β值就高,反之就低。基本赢利能力和风险等级决定了馅饼的大小,而分红政策讲的是如何瓜分现有收益这个馅饼,与馅饼的大小无关,也就是说分不分,如何分,馅饼还是那么大,不会因此而增大或减小。 另一种截然相反的观点认为并不是所有的投资者只盯着股票价格,对公司分红漠不关心,投资者有不同的预期和利益要求,这必然会影响到他们对股票价值的估价,事实上公司的分红政策确实会影响到股票价格。比如投资者会认为投资股票获得现金收益是天经地义的,拿到手里的现金要比留在公司风险小,因为公司未来的赢利不稳定,有风险,投资者的感觉是“众鸟在林不如一鸟在手”。所以每年都有现金红利,或现金分红比例较高的公司股票必然有较高的投资价值,价格也会随之上涨。 还有一种观点是从税赋的角度来考虑,因为现金分红要纳税,中国该税率为20%,若是公司有一亿发行在外的股票,十股送一元的话,要1000万,税就要交200万,而送红股则没有这项额外支出。所以少分现金,或什么都不分,或只送红股是明智的选择。 笔者的看法,从理论上讲,默顿.米勒的“股利无关论”总的价值取向是对的,分配不会使股票增值。但是问题在于他的五项假设条件均不真实,税赋、发行和交易成本都是逃不掉的,股东的构成不同,有不同信息来源、价值判断和利益要求,股东与公司经理,不同的股东之间的信息是不对称的,公司经营者比股东更清楚公司的底细,控股的大股东也比一般的中小股东更容易操控和获得内幕信息。因此不同分红政策肯定会对股东权益的成本、公司投资计划产生不同的影响,股票的帐面价值在总量(公司+股东个人)上看虽然没有变化,但投资者对股票内在价值的估价出现了变化,也就是说投资者的预期因不同的分红政策而改变,赞成的就买进抢权,成为新股东,不赞成就卖出逃权,从而造成股票价格的波动。 如果我们在实践中坚持默顿.米勒的“股利无关论”,正确的选择就是不分配。事实上沪深两市上市公司选择不分红的公司越来越多,有些公司近年来一直不分红,股价每年都有涨幅。这些现象大致可以作为默顿.米勒的“股利无关论”的佐证。不过相反的情况也是存在的,每年都坚持给股东以红利回报的公司也赢得不少的拥护者。 应该说投资者偏好现金股息收益甚于资本收益(价差收益)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现象,但决非普遍现象。除非投资者面临不可推迟的现金支出,如个人必须到期偿付的住房贷款,退休基金必须定期支付的退休金等等,否则投资者拿到没有任何收益的现金还是要选择投资方向再投资。如果认为原来的公司每年都有现金分红,因此有投资价值,莫不如再增持该公司的股票。由此看来,这种即期现金偏好理论是一种“在手之鸟悖论”(Bird-in-the-HandFallacy),即期收益与长远收益其实没有什么差别,只要公司不会因现金短缺而倒闭,赢利能保持持续增长,投资者并不在意现在能否拿到现金。中国与此意类似的故事来自“朝三暮四”这句成语,其原意是有一个耍猴的人原来的分配制度是每天早上给猴四颗枣,晚上三颗。他觉得这样做没有激励作用,宣布改为早上三颗,晚上视表现赏四颗作为奖金。此举遭到猴的强烈反对,“朝三暮四”在人看来是一样的,但猴的感觉是利益受到损害,因为现在早餐比原来少了一颗枣!而且晚上那四颗能否吃到变得有风险了,于是躺倒罢工,主人无奈只好改回旧制,改革以失败告终。在笔者看来,“股利无关论”和“在手之鸟论”最大的区别是假设投资者有不同的性格,对现在未来有不同的预期和判断,前者是理想主义、贪得无厌,可以用画饼充饥,泡沫概念糊弄的人,后者是现实主义、只相信眼前利益,不被增长的泡沫所迷惑的猴。 税赋对分红政策是有影响的,但并非是主要因素。每年都有许多公司实行现金分红,分到股东手里的是已扣税的股息,吃亏是明摆的,所以这样做肯定有其他更重要的考虑。 二、两个重要的制约因素 理论上三种不同观点的争论并没有解决我们对公司分红政策的疑问,这或许是因为每个公司都面临不同的情况,所以并不存在普遍适用的所谓最佳分红政策,但是理论上的争论却提出了两个重要问题,应该引起我们的关注:一是信息的不对称,信息的内涵和发出的信号,以及对信息内涵、信号的不同理解;二是股东的构成及其影响力。 理论上讲,如果公司提高了红利的派发率,股票的含金量也会随之提高,股票价格理应上涨。但实际上现行的股票价格也许已经完成了和包含了对红利权的估价,这是由于信息不对称现象的存在,一般投资者不会先于市场得到信息。先于市场得到信息的庄家和凭直觉介入的投资者对有分红概念股票的追捧往往是醉翁之意不在酒,默顿.米勒认为与其说投资者重视分红,莫如说投资者更为关注分红政策信息里所包含的内涵和信号。在他看来,若是公司经营者对公司未来的赢利前景看好,认为赢利会持续增长,就会提高红利派发率,否则就会不分或少分。对赢利预期预先反应最快是股价,最大限度的增长空间在股价,微不足道的分红只不过是一个概念和信号。因此清楚内情的公司经营者制订的分红政策反映了他们对公司未来的预期和信心,对不知内情的股东来说披露的则是一种可以解读的信号。 公司的股东往往是由不同的利益集团和个人构成,对公司的分红政策当然会有不同的要求。例如保险基金偏好现金红利,中小股东可能喜欢多送红股,大股东有更为复杂的小算盘,股东当然希望能有对自己最有利的分红方案,谁控制的票数多谁就能通过对自己有利的方案,因此对公司长远发展有利,对全体股东有利只是旗号而已,按照公司制度,实际上是谁有力谁就有理。我国上市公司的股东构成是奇特的,有国有股、法人股和社会公众股,前两者处于绝对控制地位,大股东和内部人士操控现象司空见惯,对我国上市公司分红政策的影响应该说是决定性的。由于股票有上市流通和不流通的巨大差别,这样就人为地造成了股东之间利益的冲突。站在国有股和法人股的立场上看,由于红股的收益不能通过上市交易获得,股价的涨跌也就没有多大的利害关系,所以更倾向于获得现金红利甚至不分红。1998年银河科技的国有股股东否决了公司10送3股的预案,改之以10派2元现金就是这种利益冲突的现实表现。送红股的方案能获得国有股和法人股投票通过,其背景并非是资本预期收益的推动,而是另有其他考虑。尽管这些考虑迂回曲折了一点,但目的是明确的,一是如何将原来的投资和收益变现,二是如何能更多地圈钱。 信息不对称和信号,股东构成及其影响使我们对分红政策的认识更进了一步,同时也架起了理论通往现实的桥梁和观察公司分红政策的多元视角,运用这些观点我们可以透过对公司可选择的分红方式的分析看一看公司分红政策的实际效果。 三、在不分红现象的背后 近几年,越来越多的有赢利可分的公司选择了不分红的政策,所以不分红不是没有钱,而是不想分。其中原因有两个:第一,从实际效果看,分红对公司和股东好处并不明显,现金分红股东实在是拿了一点蝇头小利,公司的发展却受到影响,股票红利送少了股东觉得不过瘾,多送,一次送个够,经营者觉得盘子大了,经营压力也大,所以没有把握最好维持现状。从股价与分红政策的相关性来看,送现金基本不受欢迎,市场反应平平,大剂量送红股股价才会有较大幅度上涨,但一毛不拔,什么都不送,股价却仍旧十分坚挺。这些现象说明分红与否的确与股价没有什么关系,公司的不分红政策与默顿.米勒的“股利无关论”不谋而合;第二,单向解读不分红这一信息,其内涵和信号是不清晰的,也就是说它没有透露出公司经营者对公司赢利前景的看法,我们可以说经营者将利润留存下来,是因为他们对未来有信心,要加大投资力度,也可以说不分红是因为公司有头寸短缺等财务风险,当然我们可以结合中期报告和年度报告的说明来解读。但对投资者来说,有一个内涵和信号是明白无误的,就是公司盘子没变,又累计了一年的滚存利润,这就大大提高了公司将来大剂量送股的潜力。用预期理论的道理来讲,越是未来前景不清晰的公司,其变化潜力就越大,也就是说,投资者对这项信息做的是反向解读和加法。因此我们可以看到,公司虽然不分红,股价却波动不大。 有些持传统投资价值观念的学者和投资者会说,成熟的股市和上市公司应该是以普遍派发现金红利为标志,长期来看,从来不分红或很少分红的公司没有多大的投资价值。首先,顽固坚持不分红的铁公鸡公司是不道德的,有没有赢利可分是能力问题,有赢利而故意不分是态度和道德问题。其次,长期不分红的公司不是被特殊的利益集团和大股东所把持,就是在经营上根本没有前途,因此不会赢得长线投资者的拥护。股市不相信道德的眼泪,这些持传统投资价值观念的学者和投资者的观点是否站得住脚,还是让我们看一组统计数据。 表1是上市两年以上,从未送股派现的10只股票。分红和股价变动计算期为每只股票上市日到2000年6月30日,赢利和股本计算期为上市日至1999年末。通过对该表的分析,我们大致可以得出以下几点结论:(1)10只股票的总体情况确实与传统投资观念的判断相符,业绩从上市之后全部是大幅度滑坡,这种趋势也反映在公司的分红政策上,赢利越来越少甚至亏损,当然无力分红。(2)这些公司的股本扩张是靠配股,既股东持续的输血。我们可以说这是业绩不良造成的,但当时在上市之初看上去都是相当不错的,经营者在业绩尚好的时候配股圈钱积极,分红却为何一毛不拔?我们有理由推断他们当初就不大看好公司的经营前景!换句话说,分红不积极,不仅仅是思想有问题。(3)这些公司的股价表现要让传统投资理论大跌眼镜了,与业绩大幅度滑坡相对应的是股价的增长,这种现象是股市所司空见惯的,本文不想做过多的探讨。这里只是指出,股价上涨有短线因素的作用,这些股票的表现的确可以证明股市的另一番道理,既股价与分红,甚至与业绩无关,但比较而言,从长线表现看,尤其是对比大幅度送派的公司股价(见表2、表3),这些股票的涨幅实在是小巫见大巫。 表1十大不分红股票 股票代码 股票简称 上市日期 股价涨跌 股本增长 业绩增长0411 ST凯地 1996-7-16 201.09% 22.33% -580.46% 0613 ST东海A 1997-1-28 -37.02% 51.71% -226.19% 0669 中讯科技 1996-12-10 19.14% 28.48% 149.23% 0691 寰岛实业 1997-2-28 15.58% 188.15% -6.38% 0788 合成制药 1997-6-16 -9.71% 48.08% -196.09% 600065 大庆联谊 1997-5-23 -45.40% 45.45% -93.72%600083 PT红光 1997-6-6 -62.09% 43.75% -459.70% 600097 ST恒泰 1997-6-19 -6.81% 43.52% -265.12% 600113 浙江东日 1997-10-21 23.23% 51.28% -39.91% 600115 东方航空 1997-11-5 -26.88% 62.23% -34.76% 平均 3.1年 7.11% 58.50% -175.31% 四、现金红利轻飘飘 现金红利为何轻飘飘,因为好处不大,弊病甚多。勉强能举出的好处大致有两点:一是迎合了部分股东的愿望和利益,二是减少股东净资产和经营者的压力。而现金红利的弊病却是显而易见的:首先,现金红利派发率相对于股价波动实在是不够塞牙缝,比如10送10元应该是个相当惊人的大红包,但这可是一年的收益,而对于50元的股价来说,只是2%的涨幅,这种涨幅一天之内就可以完成,在牛市中2%的收益根本不值一提。其次,前面提到,除非有些特殊情况,实际上偏好现金的股票投资者几乎等于零。如果当真偏好现金的话不如去买国债或基金,国债无风险,收益又高于银行利息,证券投资基金按政策规定须拿出年收益的90%分现金。而股票因为公司永续经营,能否每年都有现金红利可分是不确定的。第三,默顿.米勒认为公司增加红利派发是经营者对未来有信心的表现,但笔者认为这里应把现金红利和股票红利区别开来。西方投资理论有一种说法,就是当企业没有什么盈利的项目可做时,不妨还钱于民,减小经营压力。实际上经营者制订派发现金政策时确实有这个考虑,这样做也确实有这个实际效果。那么我们就可以根据信息内涵和信号原理推测,如果某个公司送现金,就表明该公司发展停滞,经营萎缩,经营者对前途缺乏信心。第四,是有额外的纳税支出。公司如果确有送现金取悦股东的愿望,不是没有其他替代的办法,比如股票回购,既能达到送钱的目的,又能避税,何乐而不为呢? 前面曾提到过,公司采取现金分红的方式既有面上的原因,内幕里也许别有隐情。面上的和内幕的原因如大股东的压力、国际惯例的束缚、公司经营者不同的观念和风格、公司所处的行业已进入成熟期等等。B股的早期股东多是国外的各类基金,讲求现金投资回报,公司不得不遵循国际惯例来满足此类股东的要求,而A股的股东看不上那一点蝇头小利,于是就出现了B股派现金红利,A股派红股的怪现象。公司进入成熟期的特征有两个:一是所从事的行业难以找到赢利的投资项目,手头有大量现金没有出路,二是大比例派送现金红利。这两个特征是公司经营性衰退的表象和信号。 表2以累计派现金额超过10元/10股,累计送股低于10股/10股为标准选择了10只股票,剔除了原来也在前10名之列的深发展、四川长虹、深中集、粤电力等几只既有大量派现,也有大比例红股的股票,目的是突出那些在现金红利上有所侧重的股票。其他计算条件与表1相同。 表2 十大现金分红股票 股票 股票简称 累计 累计 上市 股价 股本 盈利 代码 送股 派现 时间 涨跌 增长 增长 600854 春兰股份 8 43.2 1994 507.64% 155.26% 22.46% 0016 深康佳A 9 31 1992 661.01% 294.11% 449.21% 0418 小天鹅A 2 16.35 1997 68.06% 20.00% -20.34% 600690 青岛海尔 7 15.5 1993 369.51% 112.94% 222.24% 600684 珠江实业 5 14.8 1993 18.61% 107.66% -80.86600814 杭州解百 8 13.7 1994 109.15% 171.34% -62.18% 600682 南京新百 5 13.5 1993 165.40% 93.35% -1.57% 600642 申能股份 0 12.8 1993 41.41% -32.03% 10.19% 600826 兰生股份 6 12.6 1994 100.52% 98.00% 13.81% 0529 粤美雅A 10 12.5 1993 5.52% 298.99% -318.35% 平均 6 18.595 6.4年 204.68% 104.82% 23.46% 为什么这些公司偏重于派现金呢?首先,我们看到家电类的股票有4只,占40%,商业类有两只,占20%。这两类都是成长性不高,但却直接面对消费者,有大量的现金流量和存量的行业;其次,公司的规模盘子已经相当大,主营业务上几无拓展空间,反映在盘子上也差不多达到了最大的规模,公司经营者看到了这种前景,但没有将资金胡乱投向其他领域,搞多元化经营,而是加强研究开发投入,多余资金选择了现金分红,暂时还利于股东的政策,这个政策应该说是明智的,也印证了信息内涵和信号理论对这种现象的推断。 最后的疑问是,派现金的分红政策能持续下去吗?1999年的数据显示,这10家除了深康佳和青岛海尔保持高增长外,其他股票都不同程度地出现了衰退的迹象。另外,在2000年中期分配中均无贡献。 五、股票红利多多益善 送红股在过去是一种纸上概念或叫纸上操作(PaperWork),如今进入数字信息时代则叫数字概念,在公司来讲只不过倒个帐户,在证交所和登记公司的中央电脑里做个加法,增加数字而已。送红股固然不会增加股票的内在价值,但是对股东来说是有意义,有价值的。首先,收到红股,将收益作为本金留存公司是一种再投资行为。作为股票的职业或长线投资者,以长远的眼光来看,赚的不是钱,而是股票。只要公司经营长线看好,股票多多益善。其次,从市场评价来看,送股题材相当吸引人,但送股之后若能实现每股盈利的同步增长甚至更快增长就越发理想了。根据信息内涵和信号理论,大剂量送股可以说是一个信号,它起码表明了公司对盈利增长的信心,因为大剂量送股后每股收益被稀释,为了填补每股盈利的缺口,公司就须加倍努力。第三,大幅度除权后,股价相对便宜,交易也较以前活跃,容易激起投资者的填权预期。投资者对股票红利的偏好与公司的长远利益是一致的,同时也向公司经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具体地说就是对公司股本扩张能力的追求。第四,送股还有避税,没有交易成本等优点。 公司经营者一般情况下并不情愿分红,既不愿意送现金,也不愿意送红股。但是为什么有些公司选择了送红股呢?除了一些外部压力外,最直接的原因和动力还是为了更多地圈股东的钱。例如,某一小盘股要配股,承销商会出主意说,先送红股将盘子做大,然后配股,这样配股价不致大高,还可以多圈钱。所以中国的上市公司如果大剂量送股的话,接下来可能就是大剂量的配股。 纵横国际(原南通机床,ST通机,600862)的资产重组和以后的送股、增发是笔者曾接触过的一个案例。该股从98年的7元多起步一直涨到99年的36元,涨幅500%。其中原因是江苏国际技术进出口公司的入主以及而后可以预期到的资产重组、业绩提升、送红股等利好。当时公司的重组方和投资项目需资金4亿多,计划先送后配股或增发。但公司决策层有几个疑虑:第一,是否需要送红股?要送的话送多少合适?因为不送照样可以配股或增发,如果照原计划10送10,送过之后,再加上配股或增发,流通盘子大增,以后日子不好过,股票有可能成为一只死股。第二,是配股还是增发?价格多少合适?第三,除权之后盘子谁来接?有些庄家对填权不感兴趣,除权后可能要出货。笔者的意见是:这些问题要综合起来看。首先,送肯定要送,而且还要10送10,现在的股价已经是骑虎难下,庄家的目标是10送10,投资者也是冲着这个目标来的。无论是配股还是增发,股价都不能过高,你总不能弄出20元的配股价和36元的增发价来。那么大剂量送股就可以大幅度除权,10送10之后除权价是18元,这个价格就可以为配股和增发扫清投资者的心理障碍。其次,配股有30%的限制,还要给股东至少20%的折扣,就南通机床来说,送股后流通股5000万,只能发行1500万,14元发行价,大致能筹资2.1亿。不仅不能满足资金需求,还有一个国有股、法人股如何参与配股的问题。增发就没有这样的限制,对投资者尤其是大机构投资者,要积极地展开公关推介工作,既要稳住现有的,更要争取新的,要晓之以理,动之以利。最后,也是最关键的问题是公司决策层对未来是否有信心。公司决策层的回答是肯定的,他们手里赚钱的项目很多,只恨钱少。既然如此那就放开手脚大干吧,只要你能挖出金子,不怕股东不掏钱。 南通机床重组不到一年,历史上大比例送红股的公司是否都实现了高增长?
由于字数太多,放不完,原文请看
http://www.cs.com.cn/csnews/20001219/30101.asp
㈧ 我是一个刚开始学习股票的,想知道怎么要就可以安全获利的得到股息~谢谢大哥大姐来帮我。。。。。。。
要是想安全得到股息你最好去买大盘股,先确定一下低位,然后低位买进(现在很多大盘银行股比如民生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之类都在低位)
如果实在没法确定地位你就套期保值,比如你买一点沪深三百的高派发(股息)股票,然后再买一点沪深三百的股指期货,由于沪深三百的走势大多和沪深三百的股指期货相反,所以你可以较好的实现保值。
建议你还是低进高出来获利,得股息实在是太慢啦!熊市的时候时候还没有存银行好呢。。。
㈨ 关于股票资金重组的问题
科学城并不是大盘股,他属于中盘,一般买股票都是在买上市公司的未来,资产重组可以使上市公司发生质变,投资者对上士公司未来的业绩会有期待重而买入股票导致股票价格上涨,一般来说,开盘日如果与停盘日大盘指数差不多,股票复盘日也就是上涨日,恭喜!
今年以来,只要我们打开报纸,有关重组的新闻总是让人眼花缭乱的,而同时,重组板块在二级市场上也是春风得意马蹄急。尽管我们都知道,重组意味着乌鸡变凤凰的可能,同时,我们也知道,今年股市中重组股将有较大的机会,但这些机会到底有多大?我们该如何把握其中的机会?今年的重组到底有什么特别的背景和特点?等等。相信大多数的投资者都无暇对这些问题进行很深入的研究。另外,从去年的操作经验来看,捂股策略已经被证明了是战胜大盘的良策,如果去年坚持捂股的话,年收益率至少有50%以上。而从今年的市场情况来看,由于热点变换太快令人无所适从,而且随着管理层监管力度的加强,机构运作一只股票的时间将被迫拉长,今年无疑很难再出现向99年5.19或2000年年初的井喷行情了,因此捂股在今年的操作中也是上策。而一旦选用了"捂股"策略,那么寻找什么样的品种捂着就是一个不得不回答的大问题了。这时,重组股天然的具有可中线投资特点的魅力就大大凸显出来了。因为我们只要捂准一只尚未开涨的重组股,中线收益无疑将是非常可观的。总之,以上的文字无一不是逼使我们要对整个重组板块做一次全面地、深入地探查。(千金难买牛回头 我不需再犹豫)(剖析主流资金真实目的,发现最佳获利机会!)
第一篇:理论篇
一、重组为何?重组何为?
重组者,资源的重新配置也。广义而言,重组包括资产的重组和资本的重组,资产的重组其实是一种资产的置换行为,而资本的重组则主要是指公司控制权的更替,亦即我们常说的收购兼并。当然,从更深的层面来分析的话,重组其实是一种利益的重新组合。由于本文所讨论的重点都是我国股市的上市公司,因此,任何的重组行为都是股市中的大事件,当然对于当事的公司更是如此。无疑的,由于这种行为的牵涉面太大,因此每一次的重组行为(或者说每一次的重组事件)都不是心血来潮的一时冲动,而是一种蓄谋已久的行为。
(一)重组的源动力。经过分析, 我们认为当前国内重组的原动力基本上都是因为亏损而起的,因此在二级市场中,很多投资者甚至把重组板块理解为亏损板块甚至带"T"(ST、PT)的板块。事实上, 重组的诱因有时也是出于强强联合的考量,如众所周知的美国在线与时代华纳的联姻,国内的华润入主深万科,北大方正借壳延中等。当然,在我们具中国特色的市场中,重组有时也是庄家为出货而不得不赶制的墙饼。这种情况通常都是,庄家把某只股票炒地很高之后(一般庄家的帐面盈利至少都超过了100%、或者200%甚至更高),这时市场基本上无人敢跟这只股票了,而庄家这时手上的流通筹码又非常集中,高的时候甚至达到了80%以上(如亿安科技等)。很显然,庄家此时要想出货显然已经不可能了,因此只好对该股进行重组,把该股贴上北大、清华或高科技的招牌,如紫光入主当时的古汉集团( 0590 )是在古汉集团半年内涨了 600 %之后发生的。 齐鲁软件入主泰山旅游( 600756)也是这样。
(二)重组的利益确认。上面我们分析过了重组源动力的三种类型, 那么重组之后,相关机构的利益如何体现呢?也就是说,如果我来重组一家上市公司的话,我将通过哪些途径来收割我的果实呢?我们认为,通常的途径有两条。一条是通过重组之后获得配股或增发的机会,然后利用新圈来的资金回头收购新东家的资产,使得新东家的资产获得高价套现的机会;另外一条则是通过二级市场的炒作获得额外的报酬。一般情况都是,在一个新机构入主一家上市公司之前,往往该机构的利益共同体早已先行在二级市场吸纳了该公司股票的大部分流通筹码了。这样随着重组的进程的深入,该股的股价就一路高歌猛进了。当然更多的情形则是在重组的消息正式公布之前,该股票的价格早就涨好了。很显然这也是一块相当可观的利润。重组的利益确认方式主要是以上两种,当然了,重组的同时,新当家的获得了一个上市公司的控股权,这可是最大的实惠了。
(三)重组的意义
关于重组的意义,一般认为主要包括两点,一是给被重组公司带来新的机遇,二是引导了资源在股市的优化配置。但我们认为,对我国当前的股市来说,重组的一个现实而深远的意义在于,它把市场外的优质资源体面地嫁接到市场内部来,给股市带来了巨大的新生活力。我们从琼民源闯祸之后由中关村接手;ST郑百文巨亏之后山东三联买单;ST猴王始终不肯被压在"五行山"下;ST渤化(600874)一举蜕变为创业环保,等等,无一不意味着股市之外的优质资源正源源不断地注入证券市场,这是股市的活水之源,有了这种活水,那么股市的永保青春显然就可以乐观预期了。这无疑是重组对股市的最大意义。
二、今年是个重组年
自从股市在1990年12月19日开张以来,年年都有重组的行情, 重组一直都是股市不灭的热点。那为什么我们还要郑重地说今年是个重组年呢?理由是:
(一)今年我国将梦圆WTO。加入世贸是我国追求10数年的夙愿,从上个世纪 80年代开始的入"关"谈判到去年我国顺利完成了与美国和欧盟的双边谈判,应该说我国加入世贸已成定局。而据我国外金贸部的有关官员透露今年将是我国入"世"的梦圆时分。关于加入世贸对我国经济的影响,专家学者已多有论述,这里不赘了。其实,从某种意义上讲,由于我国从1978年开始的渐进式改革已到了光靠内部的自身动力难以完成的阶段,这时只有通过加入世贸组织,利用外部的压力才能快速地完成我国积弊已久的产业结构调整和国有企业的改造。因此我们说,入"世"是深化该股的一种力量、一种手段,无疑的,这种力量将是非常强大的,它足以颠覆任何顽固的既得利益集团和旧有的经营管理桎梏。而在这种由外而内的竞争大潮面前,国内企业之间的合纵联横及优胜劣汰将比以往任何一年都更为激烈。而这一切显然都将淋漓尽致地折射在今年的股市上。
(二)10年股市待重组。我们知道到2000年12月19日止, 我国股市开业已经满10年了,经过如许多年的风风雨雨、修修补补,我国股市也到了需要了大规模重组的时候了,正所谓:10年一重组。其实,去年就有苗头了,据报道,去年股市上大大小小的重组案例已达到了185家。而今年更不得了, 仅年初几个月股市中零零总总的重组案例早已超过了百余家,而且这种势头还在扩展。很显然,在股市满10 周岁之后,只有通过大规模的存量重组,股市的内里才能重焕生机。另外,今年是新世纪开始的第一年,重组迎新也是一件很讨彩的喜事。
(三)国有股减持今年大规模推出是股市重组的重大契机。 自从去年我国进行了两只国有股减持的试点(黔轮胎和中国嘉陵)之后,今年的国有股减持进程将大大提速,而且减持的数量将大大增加。国有股减持意味着国有资本的退出,而在不允许外资进来接盘的情形下,国有资本的退出无疑就意味着活力十足的民营资本的进驻,即所谓的"国退民进"。我们可以大胆地想象一下,在这种减持的浪潮中将蕴育着多少重组的机遇啊。其实细细分析,我们还会发现,国有股大规模减持的背后"明显"隐含着国家管理当局对股市重组的政策面的支持。
(四)PT水仙的退市和配股、增发的新规则惠及重组板块。关于PT 水仙退市的意义专家学者早已阐发了许多宏论,其实,从股市的角度来看,它最大的现实意义就是激发了当地政府重组当地企业的巨大决心。我们知道,由于各种历史原因,我国当地政府天然地拥有对辖内企业的慈父情怀。而喊了多年的退市规则震撼出场的巨大压力无疑从另一方面加剧了当地政府的重组决心。另外,管理层前些时候出台了关于配股和增发新股的新规则,该规则最大的特点之一就是大大降低了上市公司配股或增发的门槛,如,把配股的资格限制从原来的净资产收益率3年平均10 %降低到了3年平均6%,而且只要主承销商首肯,重组的公司也被赋予了增发新股的可能,等等。我们上面已经分析过了,一家机构入主一家亏损公司的动力之一就是能够从重组公司今后的配股、增发中获得大量的"免费"资金。而配股、增发新股新规则的推出无疑极大地增加了亏损公司或绩差公司的被重组魅力。
(五)今年将难续象99年的"5.19"或2000年年初那样的井喷行情, 重组板块化整为零的各自精彩将成为主流。我们知道,由于NASDAQ正遭遇寒冬,再加上今年管理层高举规范、监管大旗,以及当前的指数处于相对高位等客观现实都大大限制了今年行情续演前两年式的飙升行情。震荡式的缓涨是今年的主基调,因此从热点的角度来看,联动性极弱的重组板块将勉为其难地成为今年的主流热点。
第二篇:实战篇
第一篇的文字主要是从大局的、 务虚的角度分析了今年重组行情的大背景以及历年来重组行为本身的一些固有特点。下面,我们将从实战的角度来剖析一下我们如何在今年的股市中把握住适合自己的重组个股的机会。
一、重组的类型
我们前面分析过了,重组是个笼统的概念,它实质上是一种资源整合的行为。但是从实际操作的角度来看,我们显然还必须对整个重组板块进行深度的分析及必要的归类,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从实战的层面上运用它。经过分析,我们认为,重组板块可细分为一下4种:(1)有重组可能但尚未开始重组的,这主要指那些亏损的但走势却明显坚挺的,如川长江(0586)、石油济柴(0617)等;(2 )有重组迹象的或曾经有重组意愿的,这主要包括那些曾经发生过股权转让或股权有异动迹象的,如大连热电(600719)在第一股东变换为当前的深港产学研创业投资公司之前就已经变换过一次了,当时的第一大股东是由大连热电集团变换成武汉宝信科技的。另外,天山纺织(0813)第一大股东从天山毛纺织公司变成了新疆国有资产投资管理公司,这种反潮流而动的股权变更显然为后继的股权继续变更埋下了伏笔;(3)正在进行重组的或等待财政部批准的,如福建三农(0732)、福建东百(600693)、沈阳化工(0698)、襄阳轴承(0678)等;(4)重组已经结束的, 如国投原宜( 0826)、昆明机床(600806)等。
当然,如果按照重组行为的主动与否来划分的话, 重组类型还可分为主动型的重组和被动型的重组。主动型的重组是当前市场的主流,它一般都是通过第一大股东主动地寻找新的实力机构的行为来完成的;而被动型的重组比较少见,它主要有4大资产管理公司(长城、东方、华融、 信达)被动从债权人直接变成上市公司第一大股东之后, 被迫进行重组的, 如中国信达资产管理公司入主的祥龙电业( 600769),长城资产管理公司入主的草原兴发(0780)、渝钛白(0515)等。
通过以上的分类,我们可以发现, 我们完全可以按照我们自己的操作风格来介入各个阶段的重组股。做长线的,可以选择有重组可能或有重组迹象的品种,低位介入;做中线的,可以选择正在进行重组的品种择机介入;做短线的,则可以选择那些已重组成功的,一旦该类品种放量突破即可积极跟进。很显然,这种分类是必要的,它对我们的实战操作有着很强的指导意义。
其实,如果从更具实战意义的角度对重组板块的行情进行划分的话, 我们还可以从把重组股的行情细分成"重组前行情已透支的个股"和" 重组后行情尚未启动的个股"。这里我们需要进行解释一下,我们所称的"重组前行情已透支的个股" 指的是重组消息正式公布之前涨幅已经很高的个股,如紫光生物(0590),该股原名古汉集团,在正式公布紫光入主的消息之前,该股的股价已经上涨了600%有余了;齐鲁软件(600756),该股原名泰山旅游,在正式发布重组公告时,该股的涨幅也已经超过了500%。很显然,象这种的重组股尽管题材强大, 但到了公布消息的时候已经食之无味了。那么,这就给我们提出了一个问题,我们如何在这类品种尚未公布重组消息之前预先捕捉到它呢?另外,既然"重组前行情已透支的品种"已是昨日黄花,那么"重组后行情尚未启动的个股"就将是我们关注的重点了。下面,我们分而述之。
二、如何才能牵手第二只古汉集团或泰山旅游?
古汉集团(现在的紫光生物)、泰山旅游(现在的齐鲁软件), 这两只股票给了我们巨大的诱惑,逼使我们努力去挖掘古汉第二或者泰山旅游第二。而这类品种的最大魅力就是在于重组消息公布之前,因此我们现在最急迫要做的就是寻找那些具重组相的黑马股。经过分析,我们总结了以下一些小经验。下面,我们通过基本面和技术面两部分来阐述具重组相品种的某些独到或共有的特征,并同时适当给出部分相关的个股。
(一)基本面
1、夕阳行业、制造业、国有资本主动退出的行业、受加入WTO 影响大的行业将是今年重组大潮最先关顾的行业。这些行业包括家电、商业、机械制造、汽车等,很显然归属这些行业的上市公司将面临着巨大的重组压力和重组机遇,因此我们可以首先从这些行业中寻找可能被重组的个股。如襄阳轴承(0678),该公司由于所处的行业效益不景,终被中青创业集团所收。汽车行业的个股,如江铃汽车(0550)等受入世的影响很大,因此联合或重组的可能性就将大为增强。
2、容易被收购的品种。我们分析过了,收购是重组的一种极端行为,也是市场最想见的行为。很显然,那些"三无"板块、流通股比例高的或国有股可能大规模减持的、第一第二大股东持股比例接近的或第一大股东持股不足20%等容易引发股权之争的品种,我们应该认真关注。如近日闹的沸沸扬扬的方正科技(600601),还有那些第一第二大股东持股比例接近的,如庆云发展(0639)、啤酒花(600090)、望春花(600645)、福建三农(0732)等。
3、二当家掌权的个股有嚼头。我们可以来看看ST海洋(0658)的案例,刚开始时北京清华科技园发展中心只是作为第二大股东,但在公司的管理上,二当家无疑是说话算数的角。后来,公司又发公告称,北京清华科技园受让了第一大股东的股份,正式成为第一大股东。这一案例告诉我们,二当家有实权的往往都会把重组进行到底的。还有的,如ST金马(0602),清华同方是其第八大股东,却主持着该公司的管理工作。另外,云南白药(0538)的二当家是云南红塔实业,宜宾纸业( 600793)的二当家是五粮液集团,这两个公司的二当家都是大名鼎鼎的公司,它们会一直甘居二把手的位置吗?它们会不会把重组进行到底呢?
4、关乎当地政府的"面子"工程的个股重组的机会大。首先,带H股的ST 品种重组的可能性大。目前已经有两家带H股的ST品种被重组成功了, 它们是昆明机床(600806)、创业环保(600874),昆明机床嫁给了西安交大,而创业环保的前身则是ST渤化。很显然,情况类似的ST东北电(0585)也蕴育着较大的重组机会。因为带H股的ST股如果一旦被PT,那么当地政府就会觉得自己的"面子" 被丢在国际资本市场上了,因此不论花再大的代价,当地政府都会积极去重组的。其次,舆论极为关注的潜在摘牌股重组的可能性大。这个最典型的例子就是ST猴王,尽管ST猴王烂成这样子了,但是宜昌和湖北省政府就是不愿把第一家的摘牌名额留在本省的土地上。第三,沪深本地股重组的机会大。我们知道沪深上市的沪深本地股都很多,被PT和ST的品种也很多,因此沪、深两地政府的重组压力大。因为这两地政府肯定是不愿意看到太多的本地股被摘牌的。
5、当地政府开明与否。如果当地政府开明的话,就会积极邀请全国的知名企业来重组本地的上市公司,如福州市政府。从福建东百( 600693 )和天宇电气( 0723)首开了向全国征集收购者的先河,这不能不说福州市政府招贤纳士的胸怀相当宽广。很显然,有了这种胸怀这种气度,福州甚至福建的微利或亏损股的重组机会无疑就大增了,如ST九州(0653)、ST中福(0592)、ST实达(600734)等。
6、着力关注有著名机构入主的个股。举个例子,大连热电(600719)在4 月 25日公布了深圳市深港产学研创业投资公司入主的消息,深港产学研是北大和香港科技大学联合组建的公司,它是以前深安达今北大高科(0004)的新东家,实力不可谓不强。如果我们在4月25消息公布当天及时买进的话, 短短一周的时间收益率即高达30%以上。这就给我们以启示,让我们关注有该类信息发布的个股,如青旅控股(600138)在2001年3月6日发布了新疆德隆坐实青旅控股二当家的消息。新疆德隆的名声市场无人不晓,因此该股显然应引起我们的中线关注。另外,曾入主ST 海洋(0658)的西安飞天以及曾染手和光商务(0863)的沈阳东宇都是市场上的知名机构,如今它们又分别把手伸向了福建三农(0732)和沈阳化工(0698)。
7、股权逆转换或同一母公司旗下主业相克的品种。所谓的股权逆转换,主要指的是那些股权不是转给强势企业或股权从企业变更为国有资产管理公司的行为,如我们前面提到的4家资产管理公司(东方、信达、长城、 华融)被动掌控的上市公司,如中国信达资产管理公司入主的祥龙电业(600769),长城资产管理公司入主的草原兴发(0780)、渝钛白(0515)等。 另外, 我们上面提到的天山纺织( 0813)也应引起我们的注意,该股的股权转换没有遵循当前的潮流(控股权从国资局转移到上市公司的集团公司),而是第一大股东由天山毛纺织公司变更为新疆国有资产管理公司。这种逆时而动的行为无疑蕴育着新一轮重组的契机。因为,控股权从天山毛纺织公司收回之后,如果再转移别的实力机构,那么天山毛纺织公司内部既得利益集团就将无法阻挠国资局对其进行转卖了。还有,同一母公司旗下主业相克的公司也面临着巨大的资产重组的生机。举例来说,如PT钢管(600845)被宝钢集团收入囊中之后,宝钢集团就将软件类优质资产置换到钢管中,并把其改造成了软件公司。道理其实很简单,既然宝钢旗下有一家主营钢铁的上市公司(600019)了,那么何必再搞一家主营钢铁的上市公司呢,更何况钢管的总盘子又不大,因此把钢管重组成软件公司显然就顺理成章了。那么,还有没有类似的公司呢,我们认为同样背靠宝钢集团的沪昌特钢的情况跟钢管类似。还有,同属深能源集团的深南电的情况也与此类似。
8、年报有异动的个股亦蕴育重组潜能。比如年报有强行扭亏迹象的福建三农(0732)就已经发布了重组的公告。而同样年报强行扭亏的石油济柴(0617)以及政府补贴6000万元的ST鞍一工无疑也蕴育着较强的重组潜力。
(二)技术面
1、亏损却连涨不停的品种,重组只是时间问题。如川长江(0586),该股在公布亏损年报之前就从底部上涨了30%,公布亏损年报之后,该股又是连涨不停,至今又上涨了20%有余。很显然,该股的重组行为应该在路上了。另外,新戴上ST 帽子并大涨的品种也应引起关注。如ST冰熊(600753)、ST甬华通(600768)、ST 银山(0675)、ST合成(0788)、ST中乔(0047)及ST实达等。
2、有刻意洗盘、震仓迹象的品种有重组倾向。如刚刚正式重组消息的ST深达声0007即是一例。细细查看ST深达声的走势,我们发现该股明显地利用亏损年报推出之机刻意打压3个跌停板的。其他的如信联股份(600899),该股在4月12日放量涨停之后,故意发布一个辟谣公告,但该股因发布公告停牌半天复牌之后,刻意下探之后马上又急拉而起,随后该股又一气连续上涨了接近50%。这种利用辟谣来洗盘的行为无疑泄漏了该股今后将重组的信息。
三、"已重组但行情尚未启动的个股"--大黑马的前身
诚如我们前面分析的,重组从来都不是一种意气用事的行为, 它的本质就是为了获利,这不仅包括一级市场上的股权控制,还包括了二级市场的操纵股价(即坐庄)所得。因此,每一只重组股在重组的时候必然要伴随着该股股价在二级市场上的飙升。上面我们分析了一类股价在重组前就已经涨到位或已经极度透支未来行情的品种,很显然这种重组股在重组消息正式公布之后对我们来讲已经没有什么获利空间了。因此说,对我们最有诱惑力的只有那些已经公布重组消息,而股价却尚未启动的个股。比如说,2000年总涨幅高达400%的川投控股(600674), 而该股的重组行为却是发生在1998年的7月份,当时该股的名字叫做四川峨铁。另外, 近来涨势凶猛的国投原宜(0826),该股的重组行为却是发生在1999年的12月份。很显然,这类品种才是整个市场永远的至爱。那么,接下来的问题无疑就是,我们该如何捕捉并操作该类品种。
(一)细细地收集那些已公告重组信息的个股。 这一点我们只要通过认真阅读每天证券报纸的信息公告栏并详细记录即可。下面我们把部分已公布重组信息但涨幅还不大的公司及其新东家的名字罗列如下,以供大家参考:新都酒店0033(深圳翰明投资);川投长钢0569(川投集团);国际大厦0600(河北建设);ST银山 0675(山西汇科数码科技);世纪光华0703(河南九龙水电集团 ); 内江峨柴 0757(沈阳北泰集团);ST达声0007(新疆宏大房地产集团);世茂股份600823(上海世茂投资发展公司);ST国货0416(上海华馨投资);青岛东方0739(上海光泰投资发展公司);国光瓷业600286(上海鸿仪投资);ST西化机0838(蓝星集团);寰岛实业0691(天津燕宇置业);ST康赛600745(珠海天华);ST联益0696(重庆宗申摩托);ST黄河科600831(广州鹏达集团 );福建三农0732 (西安飞天科工贸);ST恒泰600097(华立控股);望春花600645(华银控股集团);沈阳化工 0698(沈阳东宇);珠江控股0505(北京万发房地产);西南药业600666(太极集团及其旗下公司);襄阳轴承0678(中青创业);西北轴承0595(中国瑞联电子);庆云发展0639(沈阳宏元集团);另外,东百集团(600693)、宁夏恒利(600165)、天宇电气(0723)等把第一大股东的股权当作绣球抛向全国的个股引来新的东家亦当不远矣。
(二)新东家的实力、背景、可能置入的资产等是我们关注的重点。 重组信息公告之后,我们首先要注意的就是新入主的机构的实力如何。比如,川投控股( 600674)的控股股东川投集团是一家总资产高达225亿的大集团,很显然, 如此大规模的集团必然有足够的实力对被入主的上市公司进行大规模地重组的。该股2000 年连涨400%的事实显然已经证实了这一点。类似的川投长钢(0569 )也是川投麾下的上市公司,重组将近3年了,看来该股被正式注入优质资产的时间应也不远了。另外,我们注意到,重组ST黄河科的广州鹏达集团和重组国际大厦的河北省建设投资公司都是实力雄厚的集团,当然,入主的沪昌特钢(600665)的宝钢集团的实力就更不用说了。还有,新东家是否有应时的题材也很重要。比如,当市场在炒作宽带、生物、新材料、纳米等概念时,如果新东家有刚好有这些题材的话,该重组股无疑会受到市场的狂热追捧的。
(三)价低的、未涨的、庄家持筹高的重组股最为迷人。 这一点主要是帮助我们从技术面的角度来遴选和甑别重组股未来的上涨潜力和上涨时机。比如,青岛东方(0739)、世茂股份(600823 )等重组股的筹码就比较集中, 而寰岛实业( 0691)的绝对价位和总涨幅显然都是比较低的。
(四)认准著名机构的名字。如果重组一方是股市上著名的机构的话, 那敢情是最好不过了。下面我们列举了部分有名机构的名单供参考:北大系、清华系、德隆系、深港产学研、明天系、托普系、牛津剑桥、西安飞天、哈里道里等等。
(五)捂股是投资重组股的最佳策略。重组股后市肯定会有行情的, 唯一的问题就是时间的快慢而已,因此找准一只自己最熟悉或最适合自己操作风格的品种牢牢捂住,任凭大盘风吹雨打,始终痴心如一,按照多年来的经验,这种操作策略至少能保证年平均收益率达到50%以上。这就叫作:捂并快乐着!
结语:重组是个大命题,以上的文字只是对重组的一种粗浅的解读。 理论篇也好,实战篇也好,它更多的只是开启了一扇通往重组板块巨大商机的诱惑之门。尽管它给出了一些具体的操作建议及个股,同时也着意提醒大家最应关注那些已重组但行情尚未启动的个股,但通篇文字更多的只是给出了一种思路,一种近距离参详重组及重组股的思路。至于最终谁能真正从重组大潮中斩获金银满钵,那就看您的造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