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请问豪爵弯梁摩托车HJ110-2A型发动机型号152FMH是正牌产品吗怎么豪爵摩托车网查
是正牌产品,只要是在豪爵的指定或授权销售店买的车,都可以保证为正品,再说现在的摩托车产品只有质量的优劣之分,没有真假之分,打开下面的豪爵官网链接,按要求输入相关内容,或拔打电话,即可验证真伪。
⑵ 杭州友加卧加FMH630报警号1055啥意思
可能是硬件出故障了。
应该是FANUC系统吧,1055属于外部报警,由机床厂家定义的,每个厂家写的都不一样,要看1055后面写的具体报警提示内容,根据提示信息分析大概故障位置。
先看报警号和报警信息,有时看报警信息,结合机床正在执行的动作,就能分析出原因,然后采取措施。如果报警信息看不懂,就查说明书,可以找到解决办法。
⑶ 如何理解有效市场假说
有效市场假说漫画有效市场假说(Efficient Markets Hypothesis,EMH)是由尤金·法玛(EugeneFama)于1970年深化并提出的。“有效市场假说”起源于20世纪初,这个假说的奠基人是一位名叫路易斯·巴舍利耶的法国数学家,他把统计分析的方法应用于股票收益率的分析,发现其波动的数学期望值总是为零。
第一, 在市场上的每个人都是理性的经济人,金融市场上每只股票所代表的各家公司都处于这些理性人的数据严格监视之下,他们每天都在进行基本分析,以公司未来的获利性来评价公司的股票价格,把未来价值折算成今天的现值,并谨慎地在风险与收益之间进行权衡取舍。 第二, 股票的价格反映了这些理性人的供求的平衡,想买的人正好等于想卖的人,即,认为股价被高估的人与认为股价被低估的人正好相等,假如有人发现这两者不等,即存在套利的可能性的话,他们立即会用买进或卖出股票的办法使股价迅速变动到能够使二者相等为止。 第三, 股票的价格也能充分反映该资产的所有可获得的信息,即"信息有效",当信息变动时,股票的价格就一定会随之变动。一个利好消息或利空消息刚刚传出时,股票的价格就开始异动,当它已经路人皆知时,股票的价格也已经涨或跌到适当的价位了。 "有效市场假说"实际上意味着"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世上没有唾手可得之物。在一个正常的有效率的市场有效市场假说上,每个人都别指望发意外之财,所以我们花时间去看路上是否有钱好拣是不明智的,我们费心去分析股票的价值也是无益的,它白费我们的心思。 当然,"有效市场假说"只是一种理论假说,实际上,并非每个人总是理性的,也并非在每一时点上都是信息有效的。"这种理论也许并不完全正确",曼昆说,"但是,有效市场假说作为一种对世界的描述,比你认为的要好得多。"
[编辑本段]两种定义
内部有效市场(Internally Efficient Markers)又称交易有效市场(Operationally Efficient Markers),它主有效市场假说要衡量投资者买卖证券时所支付交易费用的多少,如证券商索取的手续费、佣金与证券买卖的价差; 外部有效市场(Externally Efficient Markets)又称价格有效市场(Pricing Efficient Markets),它探讨证券的价格是否迅速地反应出所有与价格有关的信息,这些“信息”包括有关公司、行业、国内及世界经济的所有公开可用的信息,也包括个人,群体所能得到的所有的私人的,内部非公开的信息。 成为有效市场的条件是: (1)投资者都利用可获得的信息力图获得更高的报酬; (2)证券市场对新的市场信息的反应迅速 而准确,证券价格能完全反应全部信息; (3)市场竞争使证券价格从旧的均衡过渡到新的均衡,而与新信息相应的价格变动是相互独立的或随机的。
[编辑本段]三种形态
弱式有效市场假说
该假说认为在弱式有效的情况下,市场价格已充分反应出所有过去历史的证券价格信息,包括股票的成交价、成交量、卖空金额,融资金融等 ; 推论一:如果弱式有效市场假说成立,则股票价格的技术分析失去作用,基本分析还可能帮助投资者获得有效市场假说超额利润。
半强式有效市场假说
有效市场假说 该假说认为价格已充分所应出所有已公开的有关公司营运前景的信息。这些信息有成交价、成交量、盈利资料、盈利预测值,公司管理状况及其它公开披露的财务信息等。假如投资者能迅速获得这些信息,股价应迅速作出反应。 推论二:如果半强式有效假说成立,则在市场中利用技术分析和基本分析都失去作用,内幕消息可能获得超额利润。 三、强式有效市场假说(Strong Form Efficiency) 强式有效市场假说认为价格已充分地反应了所有关于公司营运的信息,这些信息包括已公开的或内部未公开的信息。 推论三:在强式有效市场中,没有任何方法能帮助投资者获得超额利润,即使基金和有内幕消息者也一样。 三种有效假说的检验就是建立在三个推论之上 强式有效假说成立时,半强式有效必须成立; 半强式有效成立时,弱式有效亦必须成立。 所以,先检验弱式有效是否成立;若成立,再检验半强式有效;再成立,最后检验强式有效是否成立。顺序不可颠倒。
[编辑本段]检验
弱式有效假说检验
检验原理:技术分析是否能用于价格(收益)预测,若有用,则弱式有效不能成立。有效市场假说 有效市场假说 检验方法: 1、序列自相关分析。(若股票收益率存在时间上的自相关,即以前的收益率能影响现在的收益率,则技术分析有用,弱式有效不能成立。)相关系数及检验见书上。 2、串检验。构造三种“串”,检验相关性。 3、滤嘴法则:给出一个股票买卖的“滤嘴”,即比阶段最低点上升时买入,比阶段最高点下降时即卖出,观察是否比买入并持有策略有更高的收益率。
半强式有效假说的检验
检验原理:基本分析是否有用。 方法:事件检验法,即检验和公司基本面有关的事件发生时,股价变化有无快速反应。若能快速反应,则投资者不能通过新信息获得超额利润,基本分析失灵,半强式有效成立。
强式有效假说的检验
检验原理:内幕消息是否有用。 方法:检验基金或有可能获得内幕消息人士的投资绩效评价,若被评估者的投资绩效确实优于市场平均,则强式有效不能成立。
[编辑本段]实施意义
理论意义
提高证券市场的有效性,根本问题就是要解决证券价格形成过程中在信息披露、信息传输、信息解读以及信息反馈各个环节所出现的问题,其中最关键的一个问题就是建立上市公司强制性信息披露制度。从这个角度来看地,公开信息披露制度是建立有效资本市场的基础,也是资本市场有效性得以不断提高的起点。
实践意义
(1)有效市场和技术分析。 如果市场未达到弱式下的有效,则当前的价格未完全反映历史价格信息,那么未来的价格变化将进一步对有效市场假说漫画过去的价格信 有效市场假说 息作出反应。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可以利用技术分析和图表从过去的价格信息中分析出未来价格的某种变化倾向,从而在交易中获利。如果市场是弱式有效的,则过去的历史价格信息已完全反映在当前的价格中,未来的价格变化将与当前及历史价格无关,这时使用技术分析和图表分析当前及历史价格对未来作出预测将是徒劳的。如果不运用进一步的价格序列以外的信息,明天价格最好的预测值将是今天的价格。因此在弱式有效市场中,技术分析将失效。 (2)有效市场和基本分析。 如果市场未达到半强式有效,公开信息未被当前价格完全反映,分析公开资料寻找误定价格将能增加收益。但如果市场半强式有效,那么仅仅以公开资料为基础的分析将不能提供任何帮助,因为针对当前已公开的资料信息,目前的价格是合适的,未来的价格变化与当前已知的公开信息毫无关系,其变化纯粹依赖于明天新的公开信息。对于那些只依赖于已公开信息的人来说,明天才公开的信息,他今天是一无所知的,所以不用未公开的资料,对于明天的价格,他的最好的预测值也就是今天的价格。所以在这样的一个市场中,已公布的基本面信息无助于分析家挑选价格被高估或低估的证券,基于公开资料的基础分析毫无用处。 (3)有效市场和证券组合管理。 如果市场是强式有效的,人们获取内部资料并按照它行动,这时任何新信息(包括公开的和内部的)将迅速在市场中得到反映。所以在这种市场中,任何企图寻找内部资料信息来打击市场的做法都是不明智的。这种强式有效市场假设下,任何专业投资者的边际市场价值为零,因为没有任何资料来源和加工方式能够稳定地增加收益。对于证券组合理论来说,其组合构建的条件之一即是假设证券市场是充分有效的,所有市场参与者都能同等地得到充分的投资信息,如各种证券收益和风险的变动及其影响因素,同时不考虑交易费用。但对于证券组合的管理来说,如果市场是强式有效的,组合管理者会选择消极保守型的态度,只求获得市场平均的收益率水平,因为区别将来某段时期的有利和无利的投资不可能以现阶段已知的这些投资的任何特征为依据,进而进行组合调整。因此在这样一个市场中,管理者一般模拟某一种主要的市场指数进行投资。而在市场仅达到弱式有效状态时,组织管理者则是积极进取的,会在选择资产和买卖时机上下功夫,努力寻找价格偏离价值的资产。 (4)有效市场的三种形式和证券投资分析有效性之间的关系可以由下表来表示: 市场有效性与投资分析的关系图 技术分析 基本分析 组合管理 无效市场 有效 有效 积极进取 弱式有效 无效 有效 积极进取 半强式有效 无效 无效 积极进取 强式有效 无效 无效 消极保守
[编辑本段]特点
现象
这些现象的存在,说明投资者有可利用的前提,即有可能获得超额利润。 有效市场假说 对相关现象的探讨及实证研究的结果,构成了当前热门的《行为金融学》的基础。
缺陷
资本市场作为一个复杂系统并不像有效市场假说所描述的那样和谐、有序,有层次。比如,有效市场假说(EMH)并未考虑市场的流通性问题,而是假设不论有无足够的流通性,价格总能保持公平。故EMH不能解释市场恐慌、股市崩盘,因为这些情况下,以任何代价完成交易比追求公平价格重要的多。
[编辑本段]市场理论
分形最早由Benoit Mandelbort提出、用以描述那种不规则的、破碎的、琐屑的几何特征,李雅普诺大指数和分形维的检验都说明了资本市场呈现出混沌行为。随着非线性动力学的发展,基于混沌和分析理论的新视角为我们提供了理解资本市场行为的新途径,而分形市场假说的提出是在这方面所取得的重大进展之一。 埃德加·E·彼得斯(Edgar E. Peters)(1991,1994)首次提出了分形市场假说(FMH),它强调证券市场信息接受程度和投资时间尺度对投资者行为的影响,并认为所有稳定的市场都存在分形结构。 分形市场理论与有效市场理论的比较 特征 有效市场理论 分形市场理论 市场特性 线性孤立系统 非线性、开放、耗散系统 均衡状态 均衡 允许非均衡 系统复杂性 简单系统 具有分形、混沌等特性的复杂系统 反馈机制 无反馈 正反馈 对信息的反应 线性因果关系 非线性因果关系 收益序列 白噪声 不相关 分数噪声 长记忆(对于初始值敏感) 价格序列 布朗运动(H=0.5) 分数布朗运动(H∈[0.5,1)) 可预测性 不可预测 提供了一个预测的新方法 波动有序性 无序 有序 二者之间关系 有效市场是分形市场的一个特例 分形市场拓展了有效市场的含义 分形市场理论更广泛的、准确的刻画市场
[编辑本段]概述
1965年,尤金·法玛(Eugene Fama)在Financial Analysts Journal上发表文章Random Walks in Stock Market Prices. 在这篇文章中第一次提到了Efficient Market 的概念:有效市场是这样一个市场,在这个市场中,存在着大量理性的、追求利益最大化的投资者,他们积极参与竞争,每一个人都试图预测单个股票未来的市场价格,每一个人都能轻易获得当前的重要信息。……在一个有效市场上,众多精明投资者之间的竞争导致这样一种状况:在任何时候,单个股票的市场价格都反映了已经发生的和尚未发生、但市场预期会发生的事情。 1970年,法玛提出了有效市场假说(efficient markets hypothesis),其对有效市场的定义是:如果在一个证券市场中,价格完全反映了所有可获得的信息,那么就称这样的市场为有效市场。 衡量证券市场是否具有外在效率有两个标志 一是价格是否能自由地根据有关信息而变动 二是证券的有关信息能否充分地披露和均匀地分布 使每个投资者在同一时间内得到等量等质的信息。 根据这一假设,投资者在买卖股票时会迅速有效地利用可能的信息.所有已知的影响一种股票价格的因素都已经反映在股票的价格中,因此根据这一理论,股票的技术分析是无效的。(这个假说有三种形式。)
[编辑本段]主要形式
有效资本市场假说的三种形式 一、弱式有效市场假说(Weak-Form Market Efficiency) 该假说认为在弱式有效的情况下,市场价格已充分反映出所有过去历史的证券价格信息,包括股票的成交价、成交量,卖空金额、融资金额等; 推论一:如果弱式有效市场假说成立,则股票价格的技术分析失去作用,基本分析还可能帮助投资者获得超额利润.。 二、半强式有效市场假说(Semi-Strong-Form Market Efficiency) 该假说认为价格已充分所映出所有已公开的有关公司营运前景的信息。这些信息有成交价、成交量、盈利资料、盈利预测值、公司管理状况及其它公开披露的财务信息等。假如投资者能迅速获得这些信息,股价应迅速作出反应。 推论二:如果半强式有效假说成立,则在市场中利用技术分析和基本分析都失去作用,内幕消息可能获得超额利润。 三、强式有效市场假说(Strong-Form Market Efficiency) 强式有效市场假说认为价格已充分地反映了所有关于公司营运的信息,这些信息包括已公开的或内部未公开的信息。 推论三:在强式有效市场中,没有任何方法能帮助投资者获得超额利润,即使基金和有内幕消息者也一样。 (三种有效假说的检验就是建立在三个推论之上.)
⑷ fmh15如何使用别人的存档
放到fmh2015data sava data里
⑸ 宗申弯梁摩托车机器是zs150fmh用什么点火器
宗申摩托车的弯梁型号有很多,从发动机型号来看,zs150fmh是个110CC排量的发动机,但它只是个发动机型号,与点火器不一定有直接关系,它们所用的点火器型号也不一定都一样,去当地宗申售后买,或是在淘宝网上,按该车的准确型号搜索,一般都能找到合适的。
⑹ 证券市场线和资本市场线的区别
1、“证券市场线”的横轴是“贝塔系数(只包括系统风险)”;“资本市场线”的横轴是“标准差(既包括系统风险又包括非系统风险)”。
2、资本市场线是由风险资产和无风险资产构成的投资组合的有效边界。仅适用于有效组合。测度风险的工具是整个资产组合的标准差。
证券市场线描述的是市场均衡条件下单项资产或资产组合(无论是否已经有效地分散风险)的期望收益与风险之间的关系。适用于单项资产或资产组合(无论是否有效分散风险)。测度风险的工具是单项资产或资产组合的β系数。
3、“证券市场线”揭示的是“证券的本身的风险和报酬”之间的对应关系;“资本市场线”揭示的是“持有不同比例的无风险资产和市场组合情况下”风险和报酬的权衡关系。
4、资本市场线中的“风险组合的期望报酬率”与证券市场线中的“平均股票的要求收益率”含义不同;“资本市场线”中的“σ(标准差)”不是证券市场线中的“贝塔系数”。
5、证券市场线表示的是“要求收益率”,即投资“前”要求得到的最低收益率;而资本市场线表示的是“期望报酬率”,即投资“后”期望获得的报酬率。
(6)用FMH分析中国股票市场扩展阅读:
证券市场线方程对任意证券或组合的期望收益率和风险之间的关系提供了十分完整的阐述。任意证券或组合的期望收益率由两部分构成:
一部分是无风险利率,它是由时间创造的,是对放弃即期消费的补偿;
另一部分则是对承担风险的补偿,通常称为“风险溢价”。它与承担的风险的大小成正比。其中的代表了对单位风险的补偿,通常称之为风险的价格。
⑺ fmh2015曼联用什么战术好
什么人员配置?442吧 前面范将军 和老虎 天使和马塔两翼 后腰位置放一个组织性一个防守型
⑻ 股票市场中的分形市场是什么,什么是分形市场
分形市场假说(Fractal Market Hypothesis,FMH )作为现代金融理论基石的有效市场假说(EMH)越来越多地被实践证明不符合现实,而建立在非线性动力系统之上的分形市场假说,利用流动性和投资起点很好地解释了有效市场假说无法解释的各种市场现象。通过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表明,有效市场假说只是分形市场假说的一种特殊情况,有效市场只是在某个特定时段才可能出现。但由于分形市场假说在数学建模上的困难,有效市场假说仍具有现实的参考和指导意义。
(l)市场由众多的投资者组成,这些投资者处于不同的投资水平(时间尺度的差异),投
资者的投资水平对其行为会产生重大的影响。可以想像,一个日交易者的投资行为会明显不同于养老基金的投资行为:前者会频繁地做出买或卖的投资决策,而后者则会在较长的时期内保持稳定。
(2)信息对处于不同投资水平上的投资者所产生的影响也不相同。日交易者的主要投资行为是频繁的交易,因此,他们会格外关注技术分析信息,基本分析信息少有价值。而市场中大多数的基本分析者处于长期投资水平上,他们通常认为市场在技术分析层面上所表现出来的趋势并不能用于长期投资决策,只有对证券进行价值评估才可获得长期真实的投资收益。在FMH的框架中,由于信息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投资者自己的投资水平,因此,技术分析和基本分析都是适用的。
(3)市场的稳定(供给和需求的平衡)在于市场流动性的保持、而只有当市场是由处于不同投资水平上的众多投资者组成时,流动性才能够得以实现。投资水平的多样化使得投资者对信息流动有不同的评价,并且可以在某一投资水平投资者不看好市场的时候为市场提供流动性,这是保证市场稳定的关键。
(4)价格不仅反映了市场中投资者基于技术分析所做的短期交易,而且反映了基于基本分析对市场所做的长期估价;一般而言,短期的价格变化比长期交易更具易变性。市场发展的内在趋势反映了投资者期望收益的变化,并受整个经济环境的影响;而短期交易则可能是投资者从众行为的结果。因此,市场的短期趋势与经济长期发展趋势之间并无内在一致性。
(5)如果证券市场与整体经济循环无关,则市场本身并无长期趋势可言,交易、流动性和短期信息将在市场中起决定作用。如果市场与经济长期增长有关,则随着经济周期循环的确定,风险将逐步的降低、市场交易活动比经济循环具有更大的不确定性。从短期来看,资本市场存在分形统计结构,这一结构建立于长期经济循环的基础之上。同时,作为交易市场,市场流通也仅仅具有分形的统计结构。
⑼ 国外对世界能源情况的研究现状及分析
世界能源供需现状与发展趋势
现阶段世界能源消费呈现以下热点:1)受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的影响,世界一次能源消费量不断增加;2)世界能源消费呈现不同的增长模式,发达国家因进入后工业化社会,经济向低能耗、高产出的产业结构发展,能源消费增长速率明显低于发展中国家;3)世界能源消费结构趋向优质化,但地区差异仍然很大;4)世界能源资源仍比较丰富,但能源贸易及运输压力增大。未来,伴随着能源消费的持续增长和能源资源分布集中度的日益增大,对能源资源的争夺将日趋激烈,争夺的方式也更加复杂;同时,化石能源对环境的污染和全球气候的影响将日趋严重。面对以上挑战,世界能源供应和消费将向多元化、清洁化、高效化、全球化和市场化趋势发展。鉴于国情,我国应特别注意依靠科技进步和政策引导,提高能源效率,寻求能源的清洁化利用,积极倡导能源、环境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并积极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建立和完善我国能源安全体系。
能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资源。但由于世界能源资源产地与能源消费中心相距较远,特别是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世界人口的剧增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世界能源需求量持续增大,由此导致对能源资源的争夺日趋激烈、环境污染加重和环保压力加大。近几年我国出现的“油荒”、“煤荒”和“电荒”以及前一阶段国际市场超过50美元/桶的高油价加重了人们对能源危机的担心,促使我们更加关注世界能源的供需现状和趋势,也更加关注中国的能源供应安全问题。
一、世界能源消费现状及特点
1. 受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的影响,世界一次能源消费量不断增加
随着世界经济规模的不断增大,世界能源消费量持续增长。1990年世界国内生产总值为26.5万亿美元(按1995年不变价格计算),2000年达到34.3万亿美元,年均增长2.7%。根据《2004年BP能源统计》,1973年世界一次能源消费量仅为57.3亿吨油当量,2003年已达到97.4亿吨油当量。过去30年来,世界能源消费量年均增长率为1.8%左右。
2. 世界能源消费呈现不同的增长模式,发达国家增长速率明显低于发展中国家
过去30年来,北美、中南美洲、欧洲、中东、非洲及亚太等六大地区的能源消费总量均有所增加,但是经济、科技与社会比较发达的北美洲和欧洲两大地区的增长速度非常缓慢,其消费量占世界总消费量的比例也逐年下降,北美由1973年的35.1%下降到2003年的28.0%,欧洲地区则由1973年的42.8%下降到2003年的29.9%。OECD(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成员国能源消费占世界的比例由1973年的68.0%下降到2003年的55.4%。其主要原因,一是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已进入到后工业化阶段,经济向低能耗、高产出的产业结构发展,高能耗的制造业逐步转向发展中国家;二是发达国家高度重视节能与提高能源使用效率。
3. 世界能源消费结构趋向优质化,但地区差异仍然很大
自19世纪70年代的产业革命以来,化石燃料的消费量急剧增长。初期主要是以煤炭为主,进入20世纪以后,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石油和天然气的生产与消费持续上升,石油于20世纪60年代首次超过煤炭,跃居一次能源的主导地位。虽然20世纪70年代世界经历了两次石油危机,但世界石油消费量却没有丝毫减少的趋势。此后,石油、煤炭所占比例缓慢下降,天然气的比例上升。同时,核能、风能、水力、地热等其他形式的新能源逐渐被开发和利用,形成了目前以化石燃料为主和可再生能源、新能源并存的能源结构格局。到2003年底,化石能源仍是世界的主要能源,在世界一次能源供应中约占87.7%,其中,石油占37.3%、煤炭占26.5%、天然气占23.9%。非化石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虽然增长很快,但仍保持较低的比例,约为12.3%。
由于中东地区油气资源最为丰富、开采成本极低,故中东能源消费的97%左右为石油和天然气,该比例明显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居世界之首。在亚太地区,中国、印度等国家煤炭资源丰富,煤炭在能源消费结构中所占比例相对较高,其中中国能源结构中煤炭所占比例高达68%左右,故在亚太地区的能源结构中,石油和天然气的比例偏低(约为47%),明显低于世界平均水平。除亚太地区以外,其他地区石油、天然气所占比例均高于60%。
4. 世界能源资源仍比较丰富,但能源贸易及运输压力增大
根据《2004年BP世界能源统计》,截止到2003年底,全世界剩余石油探明可采储量为1565.8亿吨,其中,中东地区占63.3%,北美洲占5.5%,中,南美洲占8.9%,欧洲占9.2%,非洲占8.9%,亚太地区占4.2%。2003年世界石油产量为36.97亿吨,比上年度增加3.8%。通过对比各地区石油产量与消费量可以发现,中东地区需要向外输出约8.8亿吨,非洲和中南美洲的石油产量也大于消费量,而亚太、北美和欧洲的产消缺口分别为6.7亿、4.2亿和1.2亿吨。
煤炭资源的分布也存在巨大的不均衡性。截止到2003年底,世界煤炭剩余可采储量为9844.5亿吨,储采比高达192(年),欧洲、北美和亚太三个地区是世界煤炭主要分布地区,三个地区合计占世界总量的92%左右。同期,天然气剩余可采储量为175.78万亿立方米,储采比达到67。中东和欧洲是世界天然气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两个地区占世界总量的75.5%,而其他地区的份额仅分别为5%~7%。随着世界一些地区能源资源的相对枯竭,世界各地区及国家之间的能源贸易量将进一步增大,能源运输需求也相应增大,能源储运设施及能源供应安全等问题将日益受到重视。
二、世界能源供应和消费趋势
根据美国能源信息署(EIA)最新预测结果,随着世界经济、社会的发展,未来世界能源需求量将继续增加。预计,2010年世界能源需求量将达到105.99亿吨油当量,2020年达到128.89亿吨油当量,2025年达到136.50亿吨油当量,年均增长率为1.2%。欧洲和北美洲两个发达地区能源消费占世界总量的比例将继续呈下降的趋势,而亚洲、中东、中南美洲等地区将保持增长态势。伴随着世界能源储量分布集中度的日益增大,对能源资源的争夺将日趋激烈,争夺的方式也更加复杂,由能源争夺而引发冲突或战争的可能性依然存在。
随着世界能源消费量的增大,二氧化碳、氮氧化物、灰尘颗粒物等环境污染物的排放量逐年增大,化石能源对环境的污染和全球气候的影响将日趋严重。据EIA统计,1990年世界二氧化碳的排放量约为215.6亿吨,2001年达到239.0亿吨,预计2010年将为277.2亿吨,2025年达到371.2亿吨,年均增长1.85%。
面对以上挑战,未来世界能源供应和消费将向多元化、清洁化、高效化、全球化和市场化方向发展。
1. 多元化
世界能源结构先后经历了以薪柴为主、以煤为主和以石油为主的时代,现在正在向以天然气为主转变,同时,水能、核能、风能、太阳能也正得到更广泛的利用。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能源供应成本和可供应能源的结构变化决定了全球能源多样化发展的格局。天然气消费量将稳步增加,在某些地区,燃气电站有取代燃煤电站的趋势。未来,在发展常规能源的同时,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将受到重视。在欧盟2010年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中,风电要达到4000万千瓦,水电要达到1.05亿千瓦。2003年初英国政府公布的《能源白皮书》确定了新能源战略,到2010年,英国的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占英国发电总量的比例要从目前的3%提高到10%,到2020年达到20%。
2. 清洁化
随着世界能源新技术的进步及环保标准的日益严格,未来世界能源将进一步向清洁化的方向发展,不仅能源的生产过程要实现清洁化,而且能源工业要不断生产出更多、更好的清洁能源,清洁能源在能源总消费中的比例也将逐步增大。在世界消费能源结构中,煤炭所占的比例将由目前的26.47%下降到2025年的21.72%,而天然气将由目前的23.94%上升到2025年的28.40%,石油的比例将维持在37.60%~37.90%的水平。同时,过去被认为是“脏”能源的煤炭和传统能源薪柴、秸杆、粪便的利用将向清洁化方面发展,洁净煤技术(如煤液化技术、煤气化技术、煤脱硫脱尘技术)、沼气技术、生物柴油技术等等将取得突破并得到广泛应用。一些国家,如法国、奥地利、比利时、荷兰等国家已经关闭其国内的所有煤矿而发展核电,它们认为核电就是高效、清洁的能源,能够解决温室气体的排放问题。
3. 高效化
世界能源加工和消费的效率差别较大,能源利用效率提高的潜力巨大。随着世界能源新技术的进步,未来世界能源利用效率将日趋提高,能源强度将逐步降低。例如,以1997年美元不变价计,1990年世界的能源强度为0.3541吨油当量/千美元,2001年已降低到0.3121吨油当量/千美元,预计2010年为0.2759吨油当量/千美元,2025年为0.2375吨油当量/千美元。
但是,世界各地区能源强度差异较大,例如,2001年世界发达国家的能源强度仅为0.2109吨油当量/千美元,2001~2025年发展中国家的能源强度预计是发达国家的2.3~3.2倍,可见世界的节能潜力巨大。
4. 全球化
由于世界能源资源分布及需求分布的不均衡性,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已经越来越难以依靠本国的资源来满足其国内的需求,越来越需要依靠世界其他国家或地区的资源供应,世界贸易量将越来越大,贸易额呈逐渐增加的趋势。以石油贸易为例,世界石油贸易量由1985年的12.2亿吨增加到2000年的21.2亿吨和2002年的21.8亿吨,年均增长率约为3.46%,超过同期世界石油消费1.82%的年均增长率。在可预见的未来,世界石油净进口量将逐渐增加,年均增长率达到2.96%。预计2010年将达到2930万桶/日,2020年将达到4080万桶/日,2025年达到4850万桶/。世界能源供应与消费的全球化进程将加快,世界主要能源生产国和能源消费国将积极加入到能源供需市场的全球化进程中。
5. 市场化
由于市场化是实现国际能源资源优化配置和利用的最佳手段,故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特别是世界各国市场化改革进程的加快,世界能源利用的市场化程度越来越高,世界各国政府直接干涉能源利用的行为将越来越少,而政府为能源市场服务的作用则相应增大,特别是在完善各国、各地区的能源法律法规并提供良好的能源市场环境方面,政府将更好地发挥作用。当前,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利比亚等能源资源丰富的国家,正在不断完善其国家能源投资政策和行政管理措施,这些国家能源生产的市场化程度和规范化程度将得到提高,有利于境外投资者进行投资。
三、启示与建议
1. 依靠科技进步和政策引导,提高能源效率,走高效、清洁化的能源利用道路
中国有自己的国情,中国能源资源储量结构的特点及中国经济结构的特色,决定在可预见的未来,我国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将不大可能改变,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与世界能源消费结构的差异将继续存在,这就要求中国的能源政策,包括在能源基础设施建设、能源勘探生产、能源利用、环境污染控制和利用海外能源等方面的政策应有别于其他国家。鉴于我国人口多、能源资源特别是优质能源资源有限,以及正处于工业化进程中等情况,应特别注意依靠科技进步和政策引导,提高能源效率,寻求能源的清洁化利用,积极倡导能源、环境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 积极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建立和完善我国能源安全体系
为保障能源安全,我国一方面应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完善能源法律法规,建立能源市场信息统计体系,建立我国能源安全的预警机制、能源储备机制和能源危机应急机制,积极倡导能源供应在来源、品种、贸易、运输等方式的多元化,提高市场化程度;另一方面应加强与主要能源生产国和消费国的对话,扩大能源供应网络,实现能源生产、运输、采购、贸易及利用的全球化。